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汽车进气系统涡轮增压氟硅胶管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03:11: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进气系统涡轮增压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进气系统涡轮增压氟硅胶管。


背景技术:

2.在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发布后,针对国六标准汽车的涡轮增压管路,一般都要求用内层氟胶层 外层硅胶层。由于氟胶层与硅胶层的粘合难题,导致该类产品的合格率最高仅为60%甚至更低,虽然中间用一层粘性比较好的气相硅胶为过渡层可以实现内层氟胶与外层硅胶的粘合,但是在长期高温使用环境下往往存在很大脱层风险,导致出现介质渗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进气系统涡轮增压氟硅胶管,以达到提高产品合格率,避免渗漏风险的目的。
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进气系统涡轮增压氟硅胶管,包括内层氟胶层和外层硅胶层,内层氟胶层和外层硅胶层形成管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内层氟胶层和外层硅胶层之间设置有氟硅压延层和硅胶压延层;所述氟硅压延层包括两层氟硅胶层和一层第一芳纶线层,两层氟硅胶层对称设置在第一芳纶线层的内侧和外侧,两层氟硅胶层和一层第一芳纶线层压延形成氟硅压延层,氟硅压延层的内壁与内层氟胶层的外壁连接,氟硅压延层的外壁与硅胶压延层的内壁连接;所述硅胶压延层包括两层硅胶层和一层第二芳纶线层,两层硅胶层对称设置在第二芳纶线层的内侧和外侧,两层硅胶层和一层第二芳纶线层压延形成硅胶压延层,硅胶压延层的外壁与外层硅胶层的内壁连接。
5.进一步,所述内层氟胶层、氟硅压延层、硅胶压延层和外层硅胶层四者的总厚度为5mm~7mm。
6.进一步,所述氟硅压延层的厚度为1.5mm~2mm,其中氟硅胶层的厚度为0.6mm~0.9mm;第一芳纶线层的厚度为0.1mm~0.2mm。
7.进一步,所述硅胶压延层的厚度为1.5mm~2mm,其中硅胶层的厚度为0.6mm~0.9mm,第二芳纶线层的厚度为0.1mm~0.2mm。
8.进一步,所述内层氟胶层、氟硅压延层、硅胶压延层和外层硅胶层由内到外硫化一体,形成管状结构。
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进气系统涡轮增压氟硅胶管,内层氟胶层和外层硅胶层之间设置有氟硅压延层和硅胶压延层,通过在内层氟胶层与外层硅胶层之间增加氟硅压延层和硅胶压延层来实现两层粘合目的。将检验,其产品硬度(邵氏a型):橡胶70
±
5ha;拉伸强度(mpa):≥6;扯断伸长率(%):≥200;胶管层间粘合强度(n/mm):≥1.5;爆破压力(mpa):>1.5。氟硅压延层和硅胶压延层使氟胶和硅胶热硫化以后的物理性能指标完全符合要求,避免了渗漏风险,降低了产品的维护成本。同时产品合格率也达到了95%以上,提高了产品
合格率。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产品合格率,避免渗漏风险的积极效果。
附图说明
10.附图部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其中,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b处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1、内层氟胶层;2、外层硅胶层;3、氟硅压延层;31、氟硅胶层;32、第一芳纶线层;4、硅胶压延层;41、硅胶层;42、第二芳纶线层。
具体实施方式
16.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进气系统涡轮增压氟硅胶管,包括内层氟胶层1和外层硅胶层2,内层氟胶层1和外层硅胶层2形成管状结构,内层氟胶层1和外层硅胶层2之间设置有氟硅压延层3和硅胶压延层4;氟硅压延层3包括两层氟硅胶层31和一层第一芳纶线层32,两层氟硅胶层31对称设置在第一芳纶线层32的内侧和外侧,两层氟硅胶层31和一层第一芳纶线层32压延形成氟硅压延层3,氟硅压延层3的内壁与内层氟胶层1的外壁连接,氟硅压延层3的外壁与硅胶压延层4的内壁连接;所述硅胶压延层4包括两层硅胶层41和一层第二芳纶线层42,两层硅胶层41对称设置在第二芳纶线层42的内侧和外侧,两层硅胶层41和一层第二芳纶线层42压延形成硅胶压延层4,硅胶压延层4的外壁与外层硅胶层2的内壁连接。
1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三辊压延机将两层氟硅胶层31和一层第一芳纶线层32压延制成氟硅压延层3,通过三辊压延机将两层硅胶层41和一层第二芳纶线层42压延制成硅胶压延层4。然后,依次将内层氟胶层1氟硅压延层3、硅胶压延层4和外层硅胶层2缠绕至专用成型模具上,并将层间空气通过包布挤压、专用工具赶出,以保证各层间粘合效果。将涡轮增压氟硅胶管半成品放入硫化车待硫化形成管状结构,即制成汽车进气系统涡轮增压氟硅胶管。最后,将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进气系统涡轮增压氟硅胶管安装在汽车进气系统的涡轮上即可。
18.上述内层氟胶层1、氟硅压延层3、硅胶压延层4和外层硅胶层2四者的总厚度为5mm~7mm。氟硅压延层3的厚度为1.5mm~2mm,其中氟硅胶层31的厚度为0.6mm~0.9mm;第一芳纶线层32的厚度为0.1mm~0.2mm。硅胶压延层4的厚度为1.5mm~2mm,其中硅胶层41的厚度为0.6mm~0.9mm,第二芳纶线层42的厚度为0.1mm~0.2mm。厚度适宜的氟硅压延层3和硅胶压延层4可以实现更高的爆破压力指标,耐高温指标更是可以保证300℃以上长期使用,避免了极限使用条件下产品因瞬时工作压力过高或温度超出设计范围导致的增强层失效导致的质量事故,更好的保证了涡轮增压系统的安全系数。
19.上述内层氟胶层1、氟硅压延层3、硅胶压延层4和外层硅胶层2由内到外硫化一体,形成管状结构,其硫化以后的产品硬度(邵氏a型):橡胶70
±
5ha;拉伸强度(mpa):≥6;扯断伸长率(%):≥200;胶管层间粘合强度(n/mm):≥1.5;爆破压力(mpa):>1.5,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完全符合要求,避免了渗漏风险,降低了产品的维护成本。
2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进气系统涡轮增压氟硅胶管,内层氟胶层1、氟硅压延层3、硅胶压延层4和外层硅胶层2的规格大小可根据车型进行定制。
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进气系统涡轮增压氟硅胶管,包括内层氟胶层(1)和外层硅胶层(2),内层氟胶层(1)和外层硅胶层(2)形成管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内层氟胶层(1)和外层硅胶层(2)之间设置有氟硅压延层(3)和硅胶压延层(4);所述氟硅压延层(3)包括两层氟硅胶层(31)和一层第一芳纶线层(32),两层氟硅胶层(31)对称设置在第一芳纶线层(32)的内侧和外侧,两层氟硅胶层(31)和一层第一芳纶线层(32)压延形成氟硅压延层(3),氟硅压延层(3)的内壁与内层氟胶层(1)的外壁连接,氟硅压延层(3)的外壁与硅胶压延层(4)的内壁连接;所述硅胶压延层(4)包括两层硅胶层(41)和一层第二芳纶线层(42),两层硅胶层(41)对称设置在第二芳纶线层(42)的内侧和外侧,两层硅胶层(41)和一层第二芳纶线层(42)压延形成硅胶压延层(4),硅胶压延层(4)的外壁与外层硅胶层(2)的内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进气系统涡轮增压氟硅胶管,其特征是,所述内层氟胶层(1)、氟硅压延层(3)、硅胶压延层(4)和外层硅胶层(2)四者的总厚度为5mm~7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进气系统涡轮增压氟硅胶管,其特征是,所述氟硅压延层(3)的厚度为1.5mm~2mm,其中氟硅胶层(31)的厚度为0.6mm~0.9mm;第一芳纶线层(32)的厚度为0.1mm~0.2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进气系统涡轮增压氟硅胶管,其特征是,所述硅胶压延层(4)的厚度为1.5mm~2mm,其中硅胶层(41)的厚度为0.6mm~0.9mm,第二芳纶线层(42)的厚度为0.1mm~0.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进气系统涡轮增压氟硅胶管,其特征是,所述内层氟胶层(1)、氟硅压延层(3)、硅胶压延层(4)和外层硅胶层(2)由内到外硫化一体,形成管状结构。

技术总结
汽车进气系统涡轮增压氟硅胶管,涉及汽车进气系统涡轮增压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进气系统涡轮增压氟硅胶管。包括内层氟胶层和外层硅胶层,内层氟胶层和外层硅胶层形成管状结构,内层氟胶层和外层硅胶层之间设置有氟硅压延层和硅胶压延层;氟硅压延层包括两层氟硅胶层和一层第一芳纶线层,两层氟硅胶层对称设置在第一芳纶线层的内侧和外侧,两层氟硅胶层和一层第一芳纶线层压延形成氟硅压延层;硅胶压延层包括两层硅胶层和一层第二芳纶线层,两层硅胶层对称设置在第二芳纶线层的内侧和外侧,两层硅胶层和一层第二芳纶线层压延形成硅胶压延层。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产品合格率,避免渗漏风险的积极效果。避免渗漏风险的积极效果。避免渗漏风险的积极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吴中增 吴新磊 户国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驼风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7
技术公布日:2022/5/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