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马达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15:42: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2.马达包括转子和定子。线圈绕定子卷绕。绕定子卷绕的线圈的连接端部可以连接至汇流条。汇流条包括本体和端子。端子连接至线圈。端子包括本体和从本体延伸的多个连接端部。端子的本体具有基本上弯曲的表面,并且连接端部具有从本体分支出来的形状。因此,存在用于制造端子的板构件的展开图的形状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展开图的形状变得复杂时,制造过程是复杂的,并且因此存在在端子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品的问题。
3.另外,由于连接端部的弯曲图案,汇流条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增加,并且因此存在马达的尺寸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技术问题
5.本发明旨在提供包括端子的马达,该端子的制造过程产生少量废品。
6.本发明要解决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从以下说明书中清楚地理解上面未描述的其他目的。
7.技术方案
8.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轴;耦接至轴的转子;被布置成对应于转子的定子;以及被布置在定子上方的汇流条,其中,定子包括定子芯和线圈,汇流条包括连接至线圈的端子,端子包括本体和从本体延伸并且与线圈的端部部分接触的多个连接端部,从多个本体延伸的多个延伸部被组合以构成多个连接端部中的任何一个连接端部,并且多个延伸部与线圈的同一端部部分接触。
9.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轴;耦接至轴的转子;被布置成对应于转子的定子;以及被布置在定子上方的汇流条,其中,定子包括定子芯和线圈,汇流条包括连接至线圈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本体和从第一本体的一个端部部分延伸的第一延伸部,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本体和从第二本体的一个端部部分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并且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与线圈的同一端部部分接触。
10.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轴;耦接至轴的转子;被布置成对应于转子的定子;以及被布置在定子上方的汇流条,其中,定子包括定子芯和线圈,汇流条包括连接至线圈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并且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轴向方向上的交叠区域与线圈的同一端部部分接触。
11.多个本体的宽度可以相同,并且延伸部的宽度可以小于本体的宽度。
12.由延伸部形成的连接端部的宽度可以小于本体的宽度。
13.第一本体的宽度可以与第二本体的宽度相同,第一延伸部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一本体的宽度,并且第二延伸部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二本体的宽度。
14.第一延伸部的宽度和第二延伸部的宽度的总和可以小于第一本体的宽度或第二本体的宽度。
15.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可以被布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交叠。
16.第一端子可以包括从第一本体的另一端部部分延伸的第三延伸部,第二端子可以包括从第二本体的另一端部部分延伸的第四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的宽度和第二延伸部的宽度可以相同,并且第二延伸部的宽度和第四延伸部的宽度可以彼此不同。
17.第一延伸部可以包括连接至第一本体的第一弯曲部和连接至第一弯曲部的第二弯曲部,第二延伸部可以包括连接至第二本体的第三弯曲部和连接至第三弯曲部的第四弯曲部,第一弯曲部弯曲的方向和第三弯曲部弯曲的方向可以在轴的周向方向上彼此相反,并且第二弯曲部弯曲的方向和第四弯曲部弯曲的方向可以基于轴的周向方向而相同。
18.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和第四弯曲部的曲率可以相同。
19.第一延伸部的下表面可以与第二延伸部的上表面接触。
20.可以在汇流条的周向方向上依次布置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21.在交叠区域中,第一端子的下表面和第二端子的上表面可以接触。
22.第一端子的宽度和第二端子的宽度可以相同,并且交叠区域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一端子的宽度或第二端子的宽度。
23.有益效果
24.根据实施方式,由于本发明包括其制造过程产生少量废品的端子,因此本发明提供了显著降低制造成本的有益效果。
25.根据实施方式,由于减少了用于形成端子的连接端部的弯曲处理的数目,因此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减少了制造处理的数目,并且可以防止在弯曲处理中发生对端子的损坏。
26.根据实施方式,由于减小了汇流条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可以减小马达的尺寸。
附图说明
27.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马达的视图。
28.图2是示出汇流条的端子的立体图。
29.图3是示出第一端子的第一展开图案和第二端子的第二展开图案的视图。
30.图4是示出第一端子的立体图。
31.图5是示出第一端子的平面图。
32.图6是示出第二端子的立体图。
33.图7是示出第二端子的平面图。
34.图8是示出被布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交叠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视图。
35.图9是示出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与轴的纵向方向(竖直方向)平行的方向被称为轴向方向,围绕轴的中心与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被称为径向方向,并且沿着具有围绕轴的半径的圆的圆周的方向被称为周向方向。
37.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马达的视图。在下文中,术语“向内”是指从壳体(500)朝向作为马达的中心的轴(10)的方向,而术语“向外”是指与“向内”相反的方向,即从轴(10)朝向壳体(50)的方向。另外,周向方向或径向方向是基于轴向中心定义的。
38.轴(10)可以耦接至转子(20)。当在供应电流时在转子(20)与定子(30)之间发生电磁相互作用时,转子(20)旋转,并且轴(10)与转子(20)一起旋转。
39.转子(20)由于与定子(30)的电相互作用而旋转。转子(20)可以被布置在定子(30)内侧。
40.定子(30)被布置在转子(20)外侧。定子(30)可以包括定子芯(30a)、安装在定子芯(30a)上的绝缘件(30b)和线圈(30c)。线圈(30c)可以绕绝缘件(30b)卷绕。绝缘件(30b)被布置在线圈(30c)与定子芯(30a)之间,并且用于使定子芯(30a)与线圈(30c)电绝缘。线圈(30c)可以引起与转子(20)的磁体的电相互作用。
41.汇流条(40)被布置在定子(30)上方。汇流条(40)包括由绝缘材料形成的汇流条保持件(未示出)和耦接至汇流条保持件的多个端子(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汇流条保持件由绝缘材料形成以防止多个端子之间的连接。另外,多个端子连接绕定子芯(30a)卷绕的线圈(30c),并向线圈施加电流。
42.壳体(50)容纳转子(20)和定子(30)。
43.图2是示出汇流条(40)的端子(100)的立体图。
44.参照图1和图2,汇流条的端子(100)可以是连接至u相、v相和w相的电源的相端子,或是电连接相端子的中性端子。端子(100)可以包括本体(100a)和从本体(100a)延伸的多个连接端部(100b)。本体可以具有弯曲的表面。连接端部(100b)是熔合至线圈(30c)的端部。连接端部(100b)可以延伸以从本体向外或向内弯曲。连接端部(100b)可以具有在与轴向中心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弯曲的形状,以围绕从线圈(30c)的下侧向上延伸的线圈(30c)的端部部分。端子(100)可以通过模制部分固定。
45.在端子(100)由一个板构件制造以包括连接端部(100b)时,端子(100)的展开图的形状是复杂的。因此,为了简化端子(100)的展开图的形状,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中,通过组合单元端子来制造汇流条。
46.可以通过组合第一端子(110)和第二端子(120)来形成端子(100)。第一端子(110)和第二端子(120)可以在汇流条(40)的周向方向上连续布置。例如,第一端子(110)可以在汇流条(40)的周向方向上布置在两个第二端子(120)之间。第一端子(110)和第二端子(120)可以共用连接端部(100b)。这是为了通过简化第一端子(110)和第二端子(120)的展开图案来减少废品量。
47.第一端子(110)可以包括第一本体(111)和第一延伸部(112)。第一延伸部(112)可以被布置在第一本体(111)的一端处。
48.第二端子(120)可以包括第二本体(121)和第二延伸部(122)。第二延伸部(122)可以被布置在第二本体(121)的一端处。
49.另外,第一端子(110)还可以包括第三延伸部(113),并且第二端子(120)还可以包括第四延伸部(123)。第三延伸部(113)可以被布置在第一本体(111)的另一端处,并且第四延伸部(123)可以被布置在第二本体(121)的另一端处。
50.第一延伸部(112)和第二延伸部(122)组合以构成连接至线圈(30c)的连接端部
(100b)。第一延伸部(112)和第二延伸部(122)被布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交叠。
51.图3是示出第一端子(110)的第一展开图案(t1)和第二端子(120)的第二展开图案(t2)的视图。
52.参照图2和图3,第一展开图案(t1)是用于由板构件形成第一端子(110)的部分。第二展开图案(t2)是用于由板构件形成第二端子(120)的部分。
53.第一展开图案(t1)可以包括第一部(1)、从第一部(1)的一端延伸的第二部(1a)和从第一部(1)延伸的第三部(1b)。第一部(1)是用于形成第一本体(111)的部分并且具有矩形结构。第二部(1a)和第三部(1b)分别是构成第一延伸部(112)和第三延伸部(113)的部分。
54.第二展开图案(t2)可以包括第四部(2)、从第四部(2)的一端延伸的第五部(2a)和从第四部(2)的另一端延伸的第六部(2b)。第四部(2)是用于形成第二本体(121)并且具有矩形结构的部分。第五部(2a)是用于形成第二延伸部(122)的部分,并且第六部(2b)是用于形成第四延伸部(123)的部分。
55.第一展开图案(t1)的上边缘(1c)和第二展开图案(t2)的上边缘(2c)被布置成彼此共线。另外,第一展开图案(t1)的下边缘(1d)和第二展开图案(t2)的下边缘(2d)被布置成彼此共线。因此,第一展开图案(t1)的宽度(w1)和第二展开图案(t2)的宽度(w3)相同。第二部(1a)和第五部(2a)被布置成竖直地交叠。
56.由于这样的重复的展开图案可以形成在具有预定宽度的带式构件中,因此可以显著减少废品量。
57.图4是示出第一端子(110)的立体图,并且图5是示出第一端子(110)的平面图。
58.参照图4和图5,第一本体(111)可以具有弯曲的表面。第一本体(111)可以是厚度(t1)小于宽度(w1)的扁平构件。第一本体(111)可以具有在轴向方向上竖立的形状。第一延伸部(112)和第三延伸部(113)被布置在第一本体(111)的两个端部部分处。第一延伸部(112)和第三延伸部(113)中的每个延伸部的宽度(w2)小于第一本体(111)的延伸部的宽度(w1)。这是因为第一延伸部(112)的宽度(w2)应当小于第一本体(111)的宽度(w1),以便确保第二延伸部(122)与第一延伸部(112)交叠的区域在板构件中。
59.如图5中所示,第一延伸部(112)可以从第一本体(111)的端部部分向外弯曲,并且被布置成比第一本体(111)更向外。可替选地,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第一延伸部(112)也可以从第一本体(111)的端部部分向内弯曲,并且被布置成比第一本体(111)更向内。例如,第一延伸部(112)可以包括第一弯曲部(b1)和第二弯曲部(b2)。第一弯曲部(b1)连接至第一本体(111)的一个端部部分。第二弯曲部(b2)连接至第一弯曲部(b1)。第三延伸部(113)可以包括第三弯曲部(b3)和第四弯曲部(b4)。第三弯曲部(b3)连接至第一本体(111)的另一端部部分。第四弯曲部(b4)连接至第三弯曲部(b3)。
60.第一弯曲部(b1)弯曲的方向和第三弯曲部(b3)弯曲的方向可以彼此相反。第一弯曲部(b1)弯曲的方向和第二弯曲部(b2)弯曲的方向可以相同。第三弯曲部(b3)弯曲的方向和第四弯曲部(b4)弯曲的方向可以彼此不同。
61.图6是示出第二端子(120)的立体图,并且图7是示出第二端子(120)的平面图。
62.参照图6和图7,第二本体(121)可以具有弯曲的表面。第二本体(121)可以是厚度(t2)小于宽度(w3)的扁平构件。第二本体(121)可以具有在轴向方向上竖立的形状。第二延
伸部(122)被布置在第二本体(121)的一个端部部分上。第二延伸部(122)的宽度(w4)小于第二本体(121)的延伸部的宽度(w4)。这是因为第二延伸部(122)的宽度(w4)应当小于第二本体(121)的延伸部的宽度(w3),以便确保第一延伸部(112)与第二延伸部(122)交叠的区域在板构件中。
63.第四延伸部(123)被布置在第二本体(121)的另一端部部分上。第四延伸部(123)的宽度(w5)可以与第二本体(121)的宽度(w3)相同。
64.如图7中所示,第二延伸部(122)可以从第二本体(121)的端部部分向外弯曲,并且被布置成从第二本体(121)更向外。可替选地,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第二延伸部(122)也可以从第二本体(121)的端部部分向内弯曲,并且被布置成比第二本体(121)更向内。例如,第二延伸部(122)可以包括第五弯曲部(b5)和第六弯曲部(b6)。第五弯曲部(b5)连接至第二本体(121)。第六弯曲部(b6)连接至第五弯曲部(b5)。第五弯曲部(b5)弯曲的方向和第六弯曲部(b6)弯曲的方向可以不同。
65.第四延伸部(123)可以包括第七弯曲部(b7)和第八弯曲部(b8)。第七弯曲部(b7)连接至第二本体(121)。第八弯曲部(b8)可以连接至第七弯曲部(b7)。第七弯曲部(b7)弯曲的方向和第八弯曲部(b8)弯曲的方向可以相同。
66.同时,第一弯曲部(b1)弯曲的方向和第五弯曲部(b5)弯曲的方向可以彼此相反,并且第二弯曲部(b2)弯曲的方向和第六弯曲部(b6)弯曲的方向可以相同。这是用于彼此连续邻接的第一端子(110)和第二端子(120)共用连接端部(100b)的结构,并且用于将第一延伸部(112)和第二延伸部(122)布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交叠。
67.图8是示出被布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交叠的第一延伸部(112)和第二延伸部(122)的视图。
68.参照图3和图8,第一延伸部(112)和第二延伸部(122)可以通过将第二部(1a)和第五部(2a)两者布置和弯曲成在轴向方向上交叠而由板构件形成。因此,第一延伸部(112)的第二弯曲部(b2)的曲率和第二延伸部(122)的第六弯曲部(b6)的曲率可以相同。另外,由于第一延伸部(112)和第二延伸部(122)通过一次弯曲处理形成,因此具有减少弯曲处理的数目的优点。由于减少了弯曲处理的数目,因此可以显著降低第一端子(110)或第二端子(120)的涂覆部分被刮擦或撕裂的可能性。
69.线圈(30c)的端部部分被布置在第一延伸部(112)和第二延伸部(122)的内侧,并且所布置的线圈(30c)的端部部分、第一延伸部(112)和第二延伸部(122)被熔合并连接。结果,第一延伸部(112)和第二延伸部(122)与线圈(30c)的同一端部部分接触。
70.在通过使第二部(1a)和第五部(2a)两者弯曲而形成第一延伸部(112)和第二延伸部(122)之后,可以通过使第一部(1)和第四部(2)两者弯曲来形成第一本体(111)和第二本体(121)。
71.在第一延伸部(112)和第二延伸部(122)在轴向方向上交叠的状态下,第一延伸部(112)的下表面(112a)和第二延伸部(122)的上表面(122a)可以如图8中所示被布置为彼此分离,并且在将第一端子(110)和第二端子(120)固定至模具的处理中,第一延伸部(112)的下表面(112a)和第二延伸部(122)的上表面(122a)也可以彼此接触。
72.图9是示出第一延伸部(112)和第二延伸部(122)的侧视图。
73.参照图3和图9,由于第一展开图案(t1)和第二展开图案(t2)的特性,第一本体
(111)的宽度(w1)和第二本体(121)的宽度(w3)应当相同,并且第一延伸部(112)的宽度(w2)和第二延伸部(122)的宽度(w4)的总和应当小于第一本体(111)的宽度(w1)或第二本体(121)的宽度(w3)。因此,具有显著减小汇流条的竖直长度以及进一步减小马达的尺寸的优点。
7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内转子型马达的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还可以被应用于外转子型马达。另外,本发明可以用于车辆、家用电器等的各种装置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