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适应阻尼式缓慢拔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09:21: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脱模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自适应阻尼式缓慢拔模装置。


背景技术:

2.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一般由至少两个中空的壳体组成,壳体中间有腔室,向腔室中注入流体,待流体凝固后将壳体打开,即可得到成型的产品;最常见的模具是由上下两个模具组成,模具之间通过销钉定位、通过螺栓连接,模具的内腔设计有拔模斜度、便于脱模,常见的脱模方式是将下模具固定在底板上,对上模具施加向上的力,使其和产品分离,然后通过吊装产品的方式将产品从下模具中取出。
3.模具的脱模过程已经相对成熟,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可以改进的地方:
4.a:如果脱模时先撬动模具的一边,然后撬动另一边,这时上模具受到的力不是垂直向上的,在这个驱动力的作用下,模具会以另一端为支点旋转,如果产品的硬度或者弹性不佳,则容易在此过程中产生形变,因此最佳方案还是使用电机将模具垂直向上推动(液压系统的配套过于复杂);
5.b:当使用电机将模具顶升或者吊起的方式脱模时,脱模阻力为上模具的自重加上上模具和产品之间的粘合力,在脱模成功的瞬间,上模具和产品之间的粘合力瞬间消失,而此时向上的驱动力保持不变,这时升降机构会瞬间获得一个向上的弹跳加速度,对机架造成冲击;
6.c:从安全性、对设备自身的冲击、设备寿命角度考虑,脱模完成之后,上模具的上升速度也不宜过快,因此一般需要选用价格昂贵、控制模块复杂的、能够快速、无级调节扭矩的伺服电机,而这类电机不仅成本高,而且一般扭矩较小;
7.d:即使使用成本较低的、能够调速的三相异步电机,脱模瞬间的冲击如何抵抗,也是实际面临的技术问题;
8.e:脱模分离的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脱模之前,模具是没有位移的,因此如果电机和模具直接连接,电机需要快速增大扭矩、完成脱模,相对于缓慢转动、缓慢增大扭矩而言,这种工作方式电机的负载更大、更容易造成电机过热、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9.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使用低成本的三相异步电机便可驱动的、在整个脱膜过程中当负载骤变时依然能够保持上模具缓慢上升、并且更加符合电机使用要求、不会由于负载的瞬间变化对电机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的自适应阻尼式缓慢拔模装置;为了规避需要电机快速升高扭矩的工况、防止电机堵转,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了动态拉力渐增机构,通过电机的转动缓慢带着弹簧压缩,再将弹簧的弹力作为脱模的驱动力,将驱动装置和模具之间转变为柔性连接,规避了电机负载快速变化的使用工况;为了克服脱模瞬间,模具弹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了预紧式防冲击机构,通过在脱模位置设置预压缩的抗冲击弹簧的方式,保证脱模的瞬间就有具备足够支撑力
的、柔性的、抵抗冲击的结构能够防止升降机构弹跳。
10.为了在电机无法快速调节扭矩的情况下,克服驱动力既要足够大(保证能够克服脱模阻力)、又要足够小(在上模具与产品分离之后,阻力骤减的同时,还能保证升降机构缓慢上升)的技术矛盾,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了相对动静双模型阻尼自动调整装置,通过预先压缩抗冲击弹簧和通过粘性流体自适应调节阻尼活塞环的滑动阻力的方式,实现了在阻力骤减时,让上模具保持既能向上运动、又无法快速向上弹起的技术目标。
11.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止动卡环,将抗冲击弹簧的两端均设计为移动端,借用原本有害的、脱模瞬间的冲击力带着阻尼活塞环越过卡止位置,在没有任何外部驱动装置的情况下便能够切换抗冲击弹簧的两种运动模式,克服了弹簧的预压缩量既要大(保证有足够的、抵抗冲击的力)、又要小(降低电机的极限负载、防止电机卡死、降低电机的设计要求)的技术矛盾。
12.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阻尼式缓慢拔模装置,包括相对动静双模型阻尼自动调整装置、防堵转拉力逐增式锁模装置、主体伸缩导向机构和缆风绳式恒功率驱动机构,所述相对动静双模型阻尼自动调整装置卡合设于主体伸缩导向机构中,相对动静双模型阻尼自动调整装置不仅能够在模具刚刚拉脱的瞬间抵抗模具的冲击,还能自适应地调整模具分离后,上模具的上升阻力,所述防堵转拉力逐增式锁模装置卡合设于主体伸缩导向机构上,防堵转拉力逐增式锁模装置具有在保持电机转动的情况下缓慢增加拉力的作用,能够将模具分离的瞬间转化为电机的连续转动,具有缓慢增加电机负载、使分模的过程更加缓慢、可控的作用,所述缆风绳式恒功率驱动机构设于主体伸缩导向机构上,所述相对动静双模型阻尼自动调整装置和防堵转拉力逐增式锁模装置环形均布设于主体伸缩导向机构上。
13.进一步地,所述相对动静双模型阻尼自动调整装置包括点线双模限位机构、直线阻尼逐增机构和预紧式防冲击机构,所述点线双模限位机构卡合设于主体伸缩导向机构中,所述直线阻尼逐增机构滑动设于点线双模限位机构中,所述预紧式防冲击机构设于点线双模限位机构中。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点线双模限位机构包括中空导向阻尼环、止动卡环、固定式预压缩导向架和顶部直线导向轴套,点线双模限位机构具有在脱模撞击之前,保持抗冲击弹簧的预压缩状态的作用,所述中空导向阻尼环卡合设于主体伸缩导向机构中,所述中空导向阻尼环上设有阻尼环环形开口,所述中空导向阻尼环中充满粘性流体,所述中空导向阻尼环的内壁上设有阻尼环内槽,所述止动卡环卡合设于阻尼环内槽中,止动卡环为弹性材料,当冲击力足够时,能够通过自身的形变允许阻尼活塞环通过,当压力不足时,则具有挡止阻尼活塞环的效果,所述固定式预压缩导向架设于中空导向阻尼环的底部,所述固定式预压缩导向架上设有导向架侧槽,所述固定式预压缩导向架的侧面环形均布设有导向架侧槽,所述顶部直线导向轴套卡合设于中空导向阻尼环的中心。
15.作为优选地,所述直线阻尼逐增机构包括阻尼活塞环、环形端盖和阻尼导向柱,直线阻尼逐增机构具有在越过挡止状态之后,防止抗冲击弹簧快速回弹、保证阻力不会骤变的作用,所述阻尼活塞环卡合滑动设于中空导向阻尼环的内部,所述阻尼活塞环上环形均布设有活塞环阻尼孔,所述粘性流体能够从活塞环阻尼孔中流过,所述环形端盖卡合设于阻尼环环形开口中,所述环形端盖上环形均布设有端盖导向滑孔,所述阻尼导向柱卡合滑
动设于端盖导向滑孔中,所述阻尼导向柱的顶部设于阻尼活塞环上;所述预紧式防冲击机构包括手动复位板和抗冲击弹簧,预紧式防冲击机构具有吸能作用,能够以预压缩的状态接受脱模瞬间的冲击,保证有足够的抗冲击能力,所述抗冲击弹簧设于阻尼导向柱上,所述手动复位板上对称设有复位按压手柄,所述复位按压手柄位于导向架侧槽中,当外力将复位按压手柄下压时,能够使阻尼活塞环回到被挡止的状态,所述抗冲击弹簧的一端设于手动复位板的底部,所述抗冲击弹簧的另一端置于导向架底部环上。
16.进一步地,所述防堵转拉力逐增式锁模装置包括可拆卸锁模机构和动态拉力渐增机构,所述可拆卸锁模机构卡合设于主体伸缩导向机构上,所述动态拉力渐增机构卡合滑动设于可拆卸锁模机构中。
17.作为优选地,所述可拆卸锁模机构包括腰形底部垫板、方形顶部垫板、六角锁紧螺母和分体式弧形顶板,所述腰形底部垫板上设有底部垫板中空圆台,所述腰形底部垫板通过底部垫板中空圆台卡合设于主体伸缩导向机构中,所述腰形底部垫板在底部垫板中空圆台上设有中空圆台外螺纹,所述六角锁紧螺母和中空圆台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方形顶部垫板上设有垫板圆形孔,所述方形顶部垫板通过垫板圆形孔卡合设于底部垫板中空圆台上,所述方形顶部垫板位于腰形底部垫板和六角锁紧螺母之间,所述方形顶部垫板上对称设有垫板弧形卡台,所述分体式弧形顶板上设有顶板底部卡槽,所述分体式弧形顶板通过顶板底部卡槽卡合设于垫板弧形卡台上,在上模具与产品分离之前,分体式弧形顶板和抗冲击弹簧之间存在间隙,抗冲击弹簧的弹力是作用在导向架底部环上的,通过腰形底部垫板、方形顶部垫板和六角锁紧螺母,能够使防堵转拉力逐增式锁模装置安装的更加牢固并且便于拆卸,在合适的模具上钻出工艺孔,即可使用本装置进行脱模。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动态拉力渐增机构包括底部直线导向轴套、直线滑动拉杆、脱模弹簧和柔性连接柱,所述底部直线导向轴套卡合设于底部垫板中空圆台中,所述直线滑动拉杆卡合滑动设于底部直线导向轴套中,所述直线滑动拉杆卡合滑动设于顶部直线导向轴套中,所述直线滑动拉杆的底部设有拉杆底部凸台,所述脱模弹簧设于脱模弹簧和拉杆底部凸台之间,所述脱模弹簧和直线滑动拉杆呈同轴布置,所述柔性连接柱设于直线滑动拉杆的顶部,柔性连接柱具有防止机构过定义、防止直线滑动拉杆卡死的作用,通过脱模弹簧的压缩能够延缓拉力增加的过程。
19.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伸缩导向机构包括主体底板、主体机架和模具组件,所述主体机架设于主体底板上,所述模具组件设于主体底板上;所述主体机架上设有主支撑立柱,所述主体机架通过主支撑立柱和主体底板螺栓连接,所述主体机架上设有中空固定圆台,中空导向阻尼环卡合设于中空固定圆台中,所述主体机架上对称设有升降导向柱,所述模具组件设于主体底板上。
20.作为优选地,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下模具和主体底板螺栓连接,所述上模具位于下模具上,下模具和上模具之间通过销钉定位,下模具和上模具和凝固的产品之间存在粘结力,所述上模具上设有模具圆孔,模具圆孔为安装可拆卸锁模机构的工艺孔,所述腰形底部垫板通过底部垫板中空圆台卡合设于模具圆孔中,所述防堵转拉力逐增式锁模装置通过腰形底部垫板和方形顶部垫板的夹持功能安装固定在模具圆孔处。
21.进一步地,所述缆风绳式恒功率驱动机构包括十字升降台、绳索转向机构和绳索驱动机构,所述十字升降台上设有升降台导向圆台,所述十字升降台通过升降台导向圆台
卡合滑动设于升降导向柱上,所述十字升降台上设有升降台中心圆孔,所述绳索转向机构设于主体机架上,所述绳索驱动机构设于主体机架上。
22.作为优选地,所述绳索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支撑架、滑轮支撑轴和定滑轮,绳索转向机构具有导向和支撑作用,所述转向支撑架对称设于主体机架上,所述滑轮支撑轴设于转向支撑架上,所述定滑轮转动设于滑轮支撑轴上;所述绳索驱动机构包括减速卷扬电机、卷扬滚筒和卷扬绳索,所述减速卷扬电机设于主体机架上,所述卷扬滚筒设于减速卷扬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卷扬绳索的一端缠绕设于卷扬滚筒上,所述卷扬绳索的另一端设于升降台中心圆孔中,所述卷扬绳索滚动设于定滑轮上。
23.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24.(1)通过动态拉力渐增机构实现驱动装置和上模具之间的柔性连接,规避了电机负载快速变化的使用工况;
25.(2)通过预紧式防冲击机构保证脱模的瞬间就有具备足够支撑力的、柔性的、抵抗冲击的结构能够防止升降机构弹跳;
26.(3)通过相对动静双模型阻尼自动调整装置克服了驱动力既要足够大(保证能够克服脱模阻力)、又要足够小(在上模具与产品分离之后,阻力骤减的同时,还能保证升降机构缓慢上升)的技术矛盾;
27.(4)通过预先压缩抗冲击弹簧和通过粘性流体自适应调节阻尼活塞环的滑动阻力的方式,实现了在阻力骤减时,让上模具保持既能向上运动、又无法快速向上弹起的技术目标;
28.(5)通过止动卡环克服了弹簧的预压缩量既要大(保证有足够的、抵抗冲击的力)、又要小(降低电机的极限负载、防止电机卡死、降低电机的设计要求)的技术矛盾;
29.(6)通过手动复位板能够方便地将直线阻尼逐增机构和预紧式防冲击机构复位;
30.(7)通过多个弹簧的使用避免了电机负载的快速变化,不仅降低了电机的设计要求,还降低了脱模瞬间对机架及整体结构的冲击,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适应阻尼式缓慢拔模装置的立体图;
32.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适应阻尼式缓慢拔模装置的主视图;
33.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适应阻尼式缓慢拔模装置的左视图;
34.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适应阻尼式缓慢拔模装置的俯视图;
35.图5为图2中沿着剖切线a-a的剖视图;
36.图6为图3中沿着剖切线b-b的剖视图;
37.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适应阻尼式缓慢拔模装置的相对动静双模型阻尼自动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适应阻尼式缓慢拔模装置的防堵转拉力逐增式锁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9.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适应阻尼式缓慢拔模装置的主体伸缩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适应阻尼式缓慢拔模装置的缆风绳式恒功率驱动机
构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1为相对动静双模型阻尼自动调整装置和防堵转拉力逐增式锁模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42.图12为图5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43.图13为图5中ⅱ处的局部放大图;
44.图14为图6中ⅲ处的局部放大图。
45.其中,1、相对动静双模型阻尼自动调整装置,2、防堵转拉力逐增式锁模装置,3、主体伸缩导向机构,4、缆风绳式恒功率驱动机构,5、点线双模限位机构,6、直线阻尼逐增机构,7、预紧式防冲击机构,8、中空导向阻尼环,9、止动卡环,10、固定式预压缩导向架,11、顶部直线导向轴套,12、阻尼活塞环,13、环形端盖,14、阻尼导向柱,15、手动复位板,16、抗冲击弹簧,17、阻尼环环形开口,18、粘性流体,19、阻尼环内槽,20、导向架底部环,21、导向架侧槽,22、活塞环阻尼孔,23、端盖导向滑孔,24、复位按压手柄,25、可拆卸锁模机构,26、动态拉力渐增机构,27、腰形底部垫板,28、方形顶部垫板,29、六角锁紧螺母,30、分体式弧形顶板,31、底部直线导向轴套,32、直线滑动拉杆,33、脱模弹簧,34、柔性连接柱,35、底部垫板中空圆台,36、中空圆台外螺纹,37、垫板圆形孔,38、垫板弧形卡台,39、顶板底部卡槽,40、拉杆底部凸台,41、主体底板,42、主体机架,43、模具组件,44、主支撑立柱,45、中空固定圆台,46、升降导向柱,47、下模具,48、上模具,49、模具圆孔,50、十字升降台,51、绳索转向机构,52、绳索驱动机构,53、升降台导向圆台,54、升降台中心圆孔,55、转向支撑架,56、滑轮支撑轴,57、定滑轮,58、减速卷扬电机,59、卷扬滚筒,60、卷扬绳索。
4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9.如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阻尼式缓慢拔模装置,包括相对动静双模型阻尼自动调整装置1、防堵转拉力逐增式锁模装置2、主体伸缩导向机构3和缆风绳式恒功率驱动机构4,相对动静双模型阻尼自动调整装置1卡合设于主体伸缩导向机构3中,相对动静双模型阻尼自动调整装置1不仅能够在模具刚刚拉脱的瞬间抵抗模具的冲击,还能自适应地调整模具分离后,上模具48的上升阻力,防堵转拉力逐增式锁模装置2卡合设于主体伸缩导向机构3上,防堵转拉力逐增式锁模装置2具有在保持电机转动的情况下缓慢增加拉力的作用,能够将模具分离的瞬间转化为电机的连续转动,具有缓慢增加电机负载、使分模的过程更加缓慢、可控的作用,缆风绳式恒功率驱动机构4设于主体伸缩导向机构3上,相对动
静双模型阻尼自动调整装置1和防堵转拉力逐增式锁模装置2环形均布设于主体伸缩导向机构3上。
50.如图1、图2、图4、图6、图9所示,主体伸缩导向机构3包括主体底板41、主体机架42和模具组件43,主体机架42设于主体底板41上,模具组件43设于主体底板41上;主体机架42上设有主支撑立柱44,主体机架42通过主支撑立柱44和主体底板41螺栓连接,主体机架42上设有中空固定圆台45,中空导向阻尼环8卡合设于中空固定圆台45中,主体机架42上对称设有升降导向柱46,模具组件43设于主体底板41上;模具组件43包括下模具47和上模具48,下模具47和主体底板41螺栓连接,上模具48位于下模具47上,下模具47和上模具48之间通过销钉定位,下模具47和上模具48和凝固的产品之间存在粘结力,上模具48上设有模具圆孔49,模具圆孔49为安装可拆卸锁模机构25的工艺孔,腰形底部垫板27通过底部垫板中空圆台35卡合设于模具圆孔49中,防堵转拉力逐增式锁模装置2通过腰形底部垫板27和方形顶部垫板28的夹持功能安装固定在模具圆孔49处。
51.如图1、图3、图10所示,缆风绳式恒功率驱动机构4包括十字升降台50、绳索转向机构51和绳索驱动机构52,十字升降台50上设有升降台导向圆台53,十字升降台50通过升降台导向圆台53卡合滑动设于升降导向柱46上,十字升降台50上设有升降台中心圆孔54,绳索转向机构51设于主体机架42上,绳索驱动机构52设于主体机架42上;绳索转向机构51包括转向支撑架55、滑轮支撑轴56和定滑轮57,绳索转向机构51具有导向和支撑作用,转向支撑架55对称设于主体机架42上,滑轮支撑轴56设于转向支撑架55上,定滑轮57转动设于滑轮支撑轴56上;绳索驱动机构52包括减速卷扬电机58、卷扬滚筒59和卷扬绳索60,减速卷扬电机58设于主体机架42上,卷扬滚筒59设于减速卷扬电机58的输出轴上,卷扬绳索60的一端缠绕设于卷扬滚筒59上,卷扬绳索60的另一端设于升降台中心圆孔54中,卷扬绳索60滚动设于定滑轮57上。
52.如图1、图3、图7、图12、图14所示,相对动静双模型阻尼自动调整装置1包括点线双模限位机构5、直线阻尼逐增机构6和预紧式防冲击机构7,点线双模限位机构5卡合设于主体伸缩导向机构3中,直线阻尼逐增机构6滑动设于点线双模限位机构5中,预紧式防冲击机构7设于点线双模限位机构5中;点线双模限位机构5包括中空导向阻尼环8、止动卡环9、固定式预压缩导向架10和顶部直线导向轴套11,点线双模限位机构5具有在脱模撞击之前,保持抗冲击弹簧16的预压缩状态的作用,中空导向阻尼环8卡合设于主体伸缩导向机构3中,中空导向阻尼环8上设有阻尼环环形开口17,中空导向阻尼环8中充满粘性流体18,中空导向阻尼环8的内壁上设有阻尼环内槽19,止动卡环9卡合设于阻尼环内槽19中,止动卡环9为弹性材料,当冲击力足够时,能够通过自身的形变允许阻尼活塞环12通过,当压力不足时,则具有挡止阻尼活塞环12的效果,固定式预压缩导向架10设于中空导向阻尼环8的底部,固定式预压缩导向架10上设有导向架侧槽21,固定式预压缩导向架10的侧面环形均布设有导向架侧槽21,顶部直线导向轴套11卡合设于中空导向阻尼环8的中心;直线阻尼逐增机构6包括阻尼活塞环12、环形端盖13和阻尼导向柱14,直线阻尼逐增机构6具有在越过挡止状态之后,防止抗冲击弹簧16快速回弹、保证阻力不会骤变的作用,阻尼活塞环12卡合滑动设于中空导向阻尼环8的内部,阻尼活塞环12上环形均布设有活塞环阻尼孔22,粘性流体18能够从活塞环阻尼孔22中流过,环形端盖13卡合设于阻尼环环形开口17中,环形端盖13上环形均布设有端盖导向滑孔23,阻尼导向柱14卡合滑动设于端盖导向滑孔23中,阻尼导向柱14
的顶部设于阻尼活塞环12上;预紧式防冲击机构7包括手动复位板15和抗冲击弹簧16,预紧式防冲击机构7具有吸能作用,能够以预压缩的状态接受脱模瞬间的冲击,保证有足够的抗冲击能力,抗冲击弹簧16设于阻尼导向柱14上,手动复位板15上对称设有复位按压手柄24,复位按压手柄24位于导向架侧槽21中,当外力将复位按压手柄24下压时,能够使阻尼活塞环12回到被挡止的状态,抗冲击弹簧16的一端设于手动复位板15的底部,抗冲击弹簧16的另一端置于导向架底部环20上。
53.如图1、图5、图8、图11、图13所示,防堵转拉力逐增式锁模装置2包括可拆卸锁模机构25和动态拉力渐增机构26,可拆卸锁模机构25卡合设于主体伸缩导向机构3上,动态拉力渐增机构26卡合滑动设于可拆卸锁模机构25中;可拆卸锁模机构25包括腰形底部垫板27、方形顶部垫板28、六角锁紧螺母29和分体式弧形顶板30,腰形底部垫板27上设有底部垫板中空圆台35,腰形底部垫板27通过底部垫板中空圆台35卡合设于主体伸缩导向机构3中,腰形底部垫板27在底部垫板中空圆台35上设有中空圆台外螺纹36,六角锁紧螺母29和中空圆台外螺纹36螺纹连接,方形顶部垫板28上设有垫板圆形孔37,方形顶部垫板28通过垫板圆形孔37卡合设于底部垫板中空圆台35上,方形顶部垫板28位于腰形底部垫板27和六角锁紧螺母29之间,方形顶部垫板28上对称设有垫板弧形卡台38,分体式弧形顶板30上设有顶板底部卡槽39,分体式弧形顶板30通过顶板底部卡槽39卡合设于垫板弧形卡台38上,在上模具48与产品分离之前,分体式弧形顶板30和抗冲击弹簧16之间存在间隙,抗冲击弹簧16的弹力是作用在导向架底部环20上的,通过腰形底部垫板27、方形顶部垫板28和六角锁紧螺母29,能够使防堵转拉力逐增式锁模装置2安装的更加牢固并且便于拆卸,在合适的模具上钻出工艺孔,即可使用本装置进行脱模;动态拉力渐增机构26包括底部直线导向轴套31、直线滑动拉杆32、脱模弹簧33和柔性连接柱34,底部直线导向轴套31卡合设于底部垫板中空圆台35中,直线滑动拉杆32卡合滑动设于底部直线导向轴套31中,直线滑动拉杆32卡合滑动设于顶部直线导向轴套11中,直线滑动拉杆32的底部设有拉杆底部凸台40,脱模弹簧33设于脱模弹簧33和拉杆底部凸台40之间,脱模弹簧33和直线滑动拉杆32呈同轴布置,柔性连接柱34设于直线滑动拉杆32的顶部,柔性连接柱34具有防止机构过定义、防止直线滑动拉杆32卡死的作用,通过脱模弹簧33的压缩能够延缓拉力增加的过程。
54.具体使用时,首先用户需要启动减速卷扬电机58,通过卷扬滚筒59的旋转拉动卷扬绳索60,从而带着十字升降台50在升降导向柱46的导向下垂直上升;
55.卷扬绳索60在上升时通过柔性连接柱34带着直线滑动拉杆32上升,柔性连接柱34能够补偿各个垂直约束部位由于制造精度产生的精度误差,具有防止机构过定义、防止卡死的作用;
56.在直线滑动拉杆32上升的初期,脱模弹簧33逐渐被压缩,此时的脱模拉力即为脱模弹簧33施加给上模具48的力,这时脱模拉力是小于脱模阻力的(上模具48的自重加上上模具48和产品之间的粘合力),因此不足以使下模具47和上模具48分离;
57.随着脱模弹簧33压缩量的增大,当脱模弹簧33对上模具48的作用力刚好大于脱模阻力时,上模具48会和产品分离、并且由于失去粘合力的阻碍,上模具48会瞬间获得一个方向向上的、竖直、且较大的加速度;
58.当分体式弧形顶板30以较大的撞击力撞击抗冲击弹簧16之后,抗冲击弹簧16的预压力会从导向架底部环20上转移到分体式弧形顶板30上,阻碍上模具48向上高速运动;
59.抗冲击弹簧16受到撞击会使抗冲击弹簧16进一步压缩,从而施加给阻尼活塞环12一个更大的力,使阻尼活塞环12压迫止动卡环9形变,并且使阻尼活塞环12越过卡止位置;
60.由于阻尼活塞环12在中空导向阻尼环8中滑动时,阻尼活塞环12两面的粘性流体18必须通过活塞环阻尼孔22流动交换,而粘性流体18具有较大的流动阻力,因此通过粘性流体18的阻力,防止阻尼活塞环12越过卡止位置后快速运动,从而防止抗冲击弹簧16快速回弹,让上模具48保持既能向上运动、又无法快速向上弹起的状态;
61.当上模具48向上运动足够的距离后关闭减速卷扬电机58,上模具48会停止上升,此时便可以将产品取出了,必要时可以先拆除主体机架42、再取出产品,在上模具48停止上升之后,阻尼活塞环12也会缓慢运动至顶部极限位置;
62.下次合模时,将上模具48和下模具47对位安装后,通过外部下压设备通过复位按压手柄24将阻尼活塞环12按压至卡止位置时即可;
63.以上便是本发明整体的工作流程,下次使用时重复此步骤即可。
6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6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66.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