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时检测结构及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08: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时检测结构及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1米/秒以下)、快速电梯(1~2米/秒)和高速电梯(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
3.20世纪末电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作为动力。大大缩小了机房占地,并且具有能耗低、节能高效、提升速度快等优点,极大地助推了房地产向超高层方向发展。
4.而现有的电梯防坠装置都是电梯进行迅速锁止失去快速停止,此方式虽然能有效的避免坠落,但是坠落时的惯性非常容易对乘客造成伤害,且一些年纪较大,或心脏有疾病的人群非常容易受到影响。
5.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时检测结构及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时检测结构,包括:
7.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内侧对称开设有多个滑槽;
8.电梯本体,所述电梯本体,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限位条,多个限位条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电梯本体连接升降结构,所述电梯本体底部安装阻尼结构;
9.对称开设在所述限位件两侧的通槽,所述通槽内侧滑动安装有阻尼块,两个所述阻尼块相对一侧均设置有与所述阻尼结构配合的倾斜块,所述倾斜块与的对称安装于所述限位件两侧的限位结构配合,所述限位结构通过传动结构连接安装于所述电梯本体背面的随动结构;
10.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开设于所述限位件背面,所述活动槽内侧滑动安装有呈“l”形的传动板,所述传动板连所述随动结构,所述传动板上安装有高速触发结构,所述高速触发结构连接所述随动结构。
11.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对称转动安装于所述限位件两侧的两组四个双向丝杆,单侧两个所述双向丝杆之间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所述双向丝杆两端均设置套设有
与之螺纹配合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限位件的一侧设置有两个与之一体成型的t形状块,所述t形块与开设于所述限位件上的t形槽滑动配合,以对所述限位块限位导向,所述双向丝杆连接所述高速触发结构;
12.所述限位件上还安装有与所述倾斜面连接的弹性结构。
13.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限位件两侧的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上均滑动安装有与所述阻尼块固定连接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与所述阻尼块和所述支撑板内侧固定的弹簧。
14.更进一步地,所述随动结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电梯本体背面的齿轮,所述齿轮的转轴贯穿所述传动板并与之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的转轴连接所述高速触发结构;
15.所述限位件内侧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板。
16.更进一步地,所述高速触发结构包括固定固定安装于所述齿轮转轴上的棘爪盘,所述棘爪盘上圆周开设有多个运动槽,所述运动槽均铰接有棘爪,所述棘爪的铰接处安装有扭簧;
17.所述传动板上转动安装有棘齿盘,所述棘齿盘与所述棘爪配合,所述棘齿盘通过锥齿轮组连安装于所述限位件背面的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连接所述双向丝杆。
18.更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升降辊,所述升降辊上缠绕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通过两个第二限位轮进行导向,所述牵引绳连接所述电梯本体,所述升降辊连接驱使设备。
19.更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限位件上的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内侧滑动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通过所述锥齿轮组连接所述棘齿盘的转轴;
20.所述限位套筒分别通过第二传动带和第三传动带连接两组所述双向丝杆,所述限位件背面还安装有用于对所述限位套筒和所述第二传动带限位的第一限位轮。
21.更进一步地,所述阻尼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梯本体底部的两个承接板,两个所述承接板之间转动安装有两个套板,两个所述套板内侧均滑动安装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上转动安装有传动辊,所述伸缩板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套板内底部固定的多个第二弹簧,两个所述套板上均设置有与之一体成型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内侧活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梯本体底部的电动伸缩杆的活动轴固定。
22.一种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所述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包括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实时检测结构。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倾斜块和传动辊的配合驱使其平滑减速到静止状态,不会出现高楼坠落的较高惯性对乘客造成伤害;
24.区别与现有技术有较强的安全性,不会使乘客有失重感,对于一些年纪较大或心脏不太好的人群非常友好;
25.其次,本技术的触发是降速度触发和机械的配合完成,区别与电子检测,可能会出现失灵或故障;
26.且本技术在触发后通过调试可再次继续使用,其实用性和安全性都非常高,非适用于高龄业主的小区使用,但不局限于高龄业主的小区。
附图说明
2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
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图1的又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图1的剖面图。
32.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阻尼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图3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34.图6为传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1、限位件;2、限位块;3、第一传动带;4、双向丝杆;5、阻尼块;6、倾斜面;7、支撑板;8、导向杆;9、弹簧;10、第二传动带;11、第一限位轮;12、电梯本体;13、限位条;14、第二限位轮;15、限位杆;16、牵引绳;17、升降辊;18、倾斜块;19、棘爪盘;20、传动板;21、棘齿盘;22、限位套筒;23、第三传动带;24、活动槽;25、齿轮;26、齿条板;27、承接板;28、套板;29、滑动件;30、滑块;31、电动伸缩杆;32、伸缩板;33、传动辊。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7.为了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有效说明,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38.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时检测结构,包括:
39.限位件1,所述限位件1内侧对称开设有多个滑槽;
40.电梯本体12,所述电梯本体12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限位条13,多个限位条13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电梯本体12连接升降结构,所述电梯本体12底部安装阻尼结构;
41.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升降辊17,所述升降辊17上缠绕有牵引绳16,所述牵引绳16通过两个第二限位轮14进行导向,所述牵引绳16连接所述电梯本体12,所述升降辊17连接驱使设备,请参阅图1;
42.其中,所述升降辊17对牵引绳16的收放驱使电梯本体12的竖立升降,此结构也得电梯驱动中非常常见的方式,在此不此进行讲解,当然也不局限本实施例中提出的驱动方式,可根据实际生产选择其他方式,本技术不进行具体限定;
43.所述阻尼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梯本体12底部的两个承接板27,两个所述承接板27之间转动安装有两个套板28,两个所述套板28内侧均滑动安装有伸缩板32,所述伸缩板32上转动安装有传动辊33,所述伸缩板32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套板28内底部固定的多个第二弹簧,两个所述套板28上均设置有与之一体成型的滑动件29,所述滑动件29内侧活动安装有滑块30,所述滑块30与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梯本体12底部的电动伸缩杆31的活动轴固定,请参阅图3-图5;
44.本实施例的又一实施方式,将所述滑动件29固定安装于电梯本体12底部,将套板
28内侧底部固滑动安装传动板20,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板20和伸缩板32底部,将电动伸缩杆31固定安装于套板28上,且活动端过大连接所述传动板20;
45.其中,不论每种实施方式伸缩板32都需要连接触发控制器,触发控制器在阻尼块5相对运动时工作,以在触发控制器工作时驱使伸缩板32工作。
46.对称开设在所述限位件1两侧的通槽,所述通槽内侧滑动安装有阻尼块5,两个所述阻尼块5相对一侧均设置有与所述阻尼结构配合的倾斜块18,所述倾斜块18与的对称安装于所述限位件1两侧的限位结构配合,所述限位结构通过传动结构连接安装于所述电梯本体12背面的随动结构;
47.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对称转动安装于所述限位件1两侧的两组四个双向丝杆4,单侧两个所述双向丝杆4之间通过第一传动带3连接,所述双向丝杆4两端均设置套设有与之螺纹配合的限位块2,所述限位块2朝向所述限位件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与之一体成型的t形状块,所述t形块与开设于所述限位件1上的t形槽滑动配合,以对所述限位块2限位导向,所述双向丝杆4连接所述高速触发结构;
48.所述限位件1上还安装有与所述倾斜面6连接的弹性结构,请参阅图1;
49.其中,两组四个双向丝杆4为四个双向丝杆4成对转动安装于限位件1
·
两侧,每对双向丝杆4之间通过双向丝杆4连接,且每对双向丝杆4中的其中一个双向丝杆4连接所述高速触发结构,所述阻尼块5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2配合的倾斜面6,在通过双向丝杆4驱使限位块2相对运动时与倾斜面6配合,驱使阻尼块5相对运动,且同时带动弹性结构工作;
50.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限位件1两侧的两个支撑板7,两个所述支撑板7上均滑动安装有与所述阻尼块5固定连接的导向杆8,所述导向杆8上套设有与所述阻尼块5和所述支撑板7内侧固定的弹簧9,请参阅图1;
51.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簧9初始状态呈压缩状,在倾斜面6相对运动时拉伸所述弹簧9使弹簧9储备一定的弹性势能,以在阻尼块5失去驱使力时通过释放所储备的弹性势能驱使阻尼块5复位;
52.所述随动结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电梯本体12背面的齿轮25,所述齿轮25的转轴贯穿所述传动板20并与之转动连接,所述齿轮25的转轴连接所述高速触发结构;
53.所述限位件1内侧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齿轮25啮合的齿条板26,请参阅图3;
54.所述限位件1背面开设有活动槽24,所述活动槽24内侧滑动安装有呈“l”形的传动板20,所述传动板20连所述随动结构,所述传动板20上安装有高速触发结构,所述高速触发结构连接所述随动结构;
55.其中,在所述电梯本体12竖立下降时带动所述随动结构工作但不触发所述高速触发结构,以在所述电梯本体12的下降速度失常时所述触发高速触发结构,在高速触发结构工作时带动限位结构驱使两个阻尼块5相对运动,使倾斜块18与阻尼结构配合,使电梯本体12以最快数度停止下降,而非立即停止下降;
56.所述高速触发结构包括固定固定安装于所述齿轮25转轴上的棘爪盘19,所述棘爪盘19上圆周开设有多个运动槽,所述运动槽均铰接有棘爪,所述棘爪的铰接处安装有扭簧;
57.所述传动板20上转动安装有棘齿盘21,所述棘齿盘21与所述棘爪配合,所述棘齿盘21通过锥齿轮组连安装于所述限位件1背面的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连接所述双向丝杆4,请参阅图2、图3、图6、;
58.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限位件1上的限位套筒22,所述限位套筒22内侧滑动安装有限位杆15,所述限位杆15通过所述锥齿轮组连接所述棘齿盘21的转轴;
59.所述限位套筒22分别通过第二传动带10和第三传动带23连接两组所述双向丝杆4,所述限位件1背面还安装有用于对所述限位套筒22和所述第二传动带10限位的第一限位轮11,请参阅图1和图2;
6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限位套筒22呈筒形,所述限位套筒22内侧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对称开设于所述限位杆15外侧的凸起块配合;
61.所述锥齿轮组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锥齿轮组,两个所述锥齿轮分别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15端部和所述棘齿盘21转轴上,请参阅图6;
62.还需要说明的是,在齿轮25竖立下降时在齿条板26的存在下转动,而因电梯本体12下降的速度是固定速度不足以降棘爪盘19上的棘爪甩开,因此在电梯本体12以正常竖立下降时棘爪盘19与棘齿盘21不发生传动关系。
6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驱动设备驱使升降辊17的转轴以通过升降辊17的转轴对牵引绳16进行收放,以驱使电梯本体12的竖立升降,在电梯本体12下降时带动齿轮25跟随竖立下降,在齿轮25下降时在齿条板26的存在下转动,在齿轮25下降时还带动传动板20跟随下降,从而带动棘爪盘19和棘齿盘21跟随竖立下降,在棘齿盘21竖立下降时还通过棘齿盘21;
64.而电梯本体12在正常下降速度下降时转动不足以将棘爪盘19,在电梯本体12的下降数度超过知道数值时会带动齿轮25的转动数度跟随提高,在齿轮25高速转动时带动棘爪盘19高速转动,以通过高速转动时的离心力将棘爪甩出,以通过棘爪带动棘齿盘21转动,在棘齿盘21转动时通过锥齿轮组带动限位套筒22转动,在限位套筒22转动时通过第三传动带23和第二传动带10同时带动两组双向丝杆4转动,在双向丝杆4转时带动限位块2相对运动,通过于倾斜面6配合驱使两个阻尼块5相对运动,并通过限位块2对其进行限位,同时电动伸缩杆31工作,在电动伸缩杆31工作时驱使活动端的活动轴下降,以驱使套板28翻转至水平砖头,此时传动辊33处于与倾斜块18接触状态,在电梯本体12的下降下带动阻尼结构整体下降,以通过传动辊33与套板28接触,使传动辊33朝向远离倾斜块18的方向运动,并压缩第二弹簧,通过往复的压缩和下降时的受阻,会使电梯本体12的将下降竖立平滑的衰减直至停止,区别与现有技术中的驱使电梯本体12迅速停止,迅速停止会极大程度因惯性对电梯本体12内侧乘客造成伤害,而本装置通过平滑驱使电梯本体12减速直至停止,避免惯性的对患者造成伤害;
65.在本装置触发后通过相关调试设备驱使双向丝杆4反向转动,以通过驱使第一传动带3发现反向工作使其对阻尼块5失去限位,从而通过弹簧9的弹性势能驱使阻尼块5复位。
66.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倾斜块18和传动辊33的配合驱使其平滑减速到静止状态,不会出现高楼坠落的较高惯性对乘客造成伤害;
67.区别与现有技术有较强的安全性,不会使乘客有失重感,对于一些年纪较大或心脏不太好的人群非常友好;
68.其次,本技术的触发是降速度触发和机械的配合完成,区别与电子检测,可能会出现失灵或故障;
69.且本技术在触发后通过调试可再次继续使用,其实用性和安全性都非常高,非适用于高龄业主的小区使用,但不局限于高龄业主的小区。
70.一种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所述用于电梯的防坠装置包括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实时检测结构。
7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