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自动化碳粉灌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07:49: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碳粉灌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自动化碳粉灌装设备。


背景技术:

2.碳纤维粉也叫磨碎碳纤维,是将高强高模碳纤维长丝经特殊技术表面处理、研磨、显微甄别、筛选、高温烘干后而获得的等长圆柱形微粒,它保留了碳纤维的众多优良性能,并且形状细小、表面纯净、比表面积大,易于被树脂润湿均匀分散,是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填料。碳纤维粉末灌装设备能够有效将粉末收集保存。但是现有的碳纤维粉末灌装设备在使用的时候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的碳纤维粉末灌装设备在灌装后易产生残留碳粉散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自动化碳粉灌装设备,通过实现容器的端口推动外壳体向上移动,实现外壳体的下端口套接在内壳体的下端口的外侧,移动的内壳体推动密封部向上运动,实现内壳体的出料端口打开,便于碳粉落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为一种智能自动化碳粉灌装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滚轮组,所述底座上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上套接有载物台,所述载物台与底座之间设有伸缩杆,所述立柱的顶部安装有料盒,所述料盒上开有与伸缩杆对应的出料口,出料口处安装有放料组件,所述料盒的侧面上安装有与放料组件配合的电机。
5.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侧面上安装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内设有控制伸缩杆的控制开关。
6.进一步地,所述放料组件包括外壳体、密封部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外侧设有外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出料口安装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的底端安装在外壳体的出料端上。
7.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包括筒体二、螺旋叶片二、外齿环和固定环,所述筒体二的内侧设有螺旋叶片二,所述筒体二的下端口为锥形壳体,所述筒体二的进料端设有外齿环,所述筒体二的进料端设有沿体,所述筒体二通过沿体搭接在料盒的出料口上,通过出料口内安装的固定环进行限位安装。
8.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包括筒体一、外环体、外齿牙和螺旋叶片一,所述筒体一的外侧面上侧设有外环体,所述外环体的外侧设有外齿牙,所述筒体一的内侧面设有螺旋叶片一,所述外齿牙与电机的输出端啮合安装。
9.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一通过安装架安装在立柱上,所述筒体一的端部通过弹簧与料盒接触。
10.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一的内侧上端口开有台阶槽,所述台阶槽内安装有收集部和齿轮,所述收集部和齿轮均为环体结构,所述收集部内部设有腔体,所述收集部上开有与筒
体一与筒体二之间腔室连通的通槽,所述收集部上还开有与外部连通的过滤板,所述齿轮与外齿环配合安装。
11.进一步地,所述收集部的通槽位于收集部的腔体外侧,所述收集部的腔体底面为锥形面。
12.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部包括锥体和杆体,锤体与内壳体的下端口配合,所述锤体通过杆体与内壳体的下端口连接。
13.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将容器放置在载物台上,通过控制柜上设有的控制开关,启动伸缩杆,实现伸缩杆伸长,容器的端口与外壳体的下端口接触,从而实现容器的端口推动外壳体向上移动,实现外壳体的下端口套接在内壳体的下端口的外侧,移动的内壳体推动密封部向上运动,实现内壳体的出料端口打开,便于碳粉落下。
14.2、本发明电机带动外壳体转动,转动的过程中螺旋叶片一推动筒体一与筒体二之间腔室内部的空气进入收集部内,在容器推动外壳体向上运动时,实现齿轮与外齿环配合安装,以及筒体一与筒体二之间腔体的端口封闭,实现容器与内壳体内部连通,内壳体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螺旋叶片二推动物料向下运动。
15.3、本发明在容器脱离内壳体的过程中,产生散落的碳粉向外扩散,同时筒体一与筒体二之间腔体端口打开,螺旋叶片一实现将内壳体出料端的空气以及碳粉抽吸至收集部的内部,避免碳粉向四周扩散。
16.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顶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图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图4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座;2、滚轮组;3、立柱;4、载物台;5、伸缩杆;6、料盒;601、出料口(601);7、电机;8、外壳体;801、筒体一;802、外环体;803、外齿牙;804、螺旋叶片一;805、台阶槽;9、控制柜;10、弹簧;11、密封部;12、内壳体;1201、筒体二;1202、螺旋叶片二;1203、外齿环;1204、固定环;13、收集部;1301、过滤板;14、齿轮;15、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1.请参阅图1-5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智能自动化碳粉灌装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滚轮组2,底座1上设有立柱3,立柱3上套接有载物台4,载物台4与底座1之间设有伸缩杆5,立柱3的顶部安装有料盒6,料盒6上开有与伸缩杆5对应的出料口601,出料口601处安装有放料组件,料盒6的侧面上安装有与放料组件配合的电机7。
22.立柱3的侧面上安装有控制柜9,控制柜9内设有控制伸缩杆5的控制开关。
23.放料组件包括外壳体8、密封部11和内壳体12,内壳体12的外侧设有外壳体8,内壳体12的出料口601安装有密封部11,密封部11的底端安装在外壳体8的出料端上。
24.内壳体12包括筒体二1201、螺旋叶片二1202、外齿环1203和固定环1204,筒体二1201的内侧设有螺旋叶片二1202,筒体二1201的下端口为锥形壳体,筒体二1201的进料端设有外齿环1203,筒体二1201的进料端设有沿体,筒体二1201通过沿体搭接在料盒6的出料口601上,通过出料口601内安装的固定环1204进行限位安装。
25.外壳体8包括筒体一801、外环体802、外齿牙803和螺旋叶片一804,筒体一801的外侧面上侧设有外环体802,外环体802的外侧设有外齿牙803,筒体一801的内侧面设有螺旋叶片一804,外齿牙803与电机7的输出端啮合安装。
26.筒体一801通过安装架15安装在立柱3上,筒体一801的端部通过弹簧10与料盒6接触。
27.筒体一801的内侧上端口开有台阶槽805,台阶槽805内安装有收集部13和齿轮14,收集部13和齿轮14均为环体结构,收集部13内部设有腔体,收集部13上开有与筒体一801与筒体二1201之间腔室连通的通槽,收集部13上还开有与外部连通的过滤板1301,齿轮14与外齿环1203配合安装。
28.收集部13的通槽位于收集部13的腔体外侧,收集部13的腔体底面为锥形面。
29.密封部11包括锥体和杆体,锤体与内壳体12的下端口配合,锤体通过杆体与内壳体12的下端口连接。
30.在使用的过程中,将容器放置在载物台4上,通过控制柜9上设有的控制开关,启动伸缩杆5,实现伸缩杆5伸长,容器的端口与外壳体8的下端口接触,从而实现容器的端口推动外壳体8向上移动,实现外壳体8的下端口套接在内壳体12的下端口的外侧,移动的内壳体12推动密封部11向上运动,实现内壳体12的出料端口打开,便于碳粉落下;在工作的过程中启动电机7,实现电机7带动外壳体8转动,转动的过程中螺旋叶片一804推动筒体一801与筒体二1201之间腔室内部的空气进入收集部13内,在容器推动外壳体8向上运动时,实现齿轮14与外齿环1203配合安装,以及筒体一801与筒体二1201之间腔体的端口封闭,实现容器与内壳体12内部连通,内壳体12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螺旋叶片二1202推动物料向下运动;另外在容器脱离内壳体12的过程中,产生散落的碳粉向外扩散,同时筒体一801与
筒体二1201之间腔体端口打开,螺旋叶片一804实现将内壳体12出料端的空气以及碳粉抽吸至收集部13的内部,避免碳粉向周测扩散。
3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2.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