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2022-06-01 05:03: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日本特开2006-22753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在执行用于催化剂的再生处理的催化剂的升温处理的情况下,暂时将空燃比切换为浓空燃比,之后将空燃比切换为稀空燃比的装置。
3.在如上述那样在使未燃燃料向排气通路排出后使氧流出的情况下,根据催化剂的氧吸藏量,向排气通路排出的未燃燃料可能会向催化剂的下游流出。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所述内燃机是在排气通路具备排气的后处理装置的多气缸内燃机。所述后处理装置包括吸藏氧的催化剂。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执行所述后处理装置的升温处理和扫气处理。所述升温处理包括停止处理和浓燃烧处理,所述停止处理是停止作为多个气缸中的一部分的第1气缸中的燃烧控制的处理,所述浓燃烧处理是使多个气缸中的与所述第1气缸不同的第2气缸中的混合气的空燃比小于理论空燃比的处理。所述扫气处理在包括所述浓燃烧处理的预定的一燃烧循环的期间之前执行。所述扫气处理,在一燃烧循环的期间中,包括所述停止处理和使所述第2气缸中的混合气的空燃比成为理论空燃比以上的处理。
5.根据上述扫气处理,在一燃烧循环的期间中向排气通路排出的排气中含有与未燃燃料发生反应的氧量以上的氧。因此,能够在升温处理下的浓燃烧处理之前,先通过扫气处理使催化剂的氧吸藏量增加。因此,能够抑制因升温处理下的浓燃烧处理而未燃燃料向催化剂的下游流出的情况。
6.在上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中,优选,所述预定的一燃烧循环的期间包括第1预定期间,该第1预定期间是开始所述升温处理时的一燃烧循环的期间。
7.根据升温处理开始前的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有时催化剂的氧吸藏量成为少量。关于这一点,在上述构成中,在升温处理开始之前执行扫气处理,所以能够抑制因升温处理下的浓燃烧处理而未燃燃料向催化剂的下游流出的情况。
8.在上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中,优选,所述后处理装置包括捕集排气中的颗粒状物质的过滤器,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执行在所述过滤器所捕集的所述颗粒状物质的量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所述升温处理的执行请求的判定处理,所述升温处理,在通过所述判定处理判定为存在所述执行请求且所述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满足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执行,并且在所述颗粒状物质的量成为预定量以下的情况下结束,所述预定的一燃烧循环的期间包括第2预定期间,该第2预定期间是在所述升温处理的执行期间所述预定的条件变得不成立后,因所述预定的条件再次成立而再次开始所述升温处理时的一燃烧循环的期间。
9.有时催化剂的氧吸藏量根据升温处理的中断期间中的内燃机的运转状态而成为少量。关于这一点,在上述构成中,在再次开始升温处理之前执行扫气处理,所以能够抑制因升温处理下的浓燃烧处理而未燃燃料向催化剂的下游流出的情况。
10.在上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中,优选,所述升温处理包括变更成为通过所述停止处理而停止燃烧控制的对象的气缸的变更处理,所述预定的一燃烧循环的期间包括通过所述变更处理对成为停止燃烧控制的对象的气缸进行了变更时的一燃烧循环的期间。
11.在上述构成中,在通过变更处理变更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前后,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之间的间隔可能会暂时变长。若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之间的间隔变长,则进行浓燃烧处理的气缸连续的期间变长,过剩的未燃燃料可能会向催化剂流出。因此,在上述构成中,在变更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之前执行扫气处理。由此,能够缩短进行浓燃烧处理的气缸连续的期间。
12.在上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中,优选,所述升温处理在一燃烧循环中包括所述停止处理和所述浓燃烧处理双方。
13.在升温处理的一燃烧循环中包括停止处理和浓燃烧处理双方的构成中将上述变更处理进行组合的情况下,在变更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前后,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之间的间隔容易暂时变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发明尤其合适。
14.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控制方法。所述内燃机是在排气通路具备排气的后处理装置的多气缸内燃机。所述后处理装置包括吸藏氧的催化剂。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执行所述后处理装置的升温处理”和“执行所述后处理装置的扫气处理”。所述升温处理包括停止处理和浓燃烧处理,所述停止处理是停止作为多个气缸中的一部分的第1气缸中的燃烧控制的处理,所述浓燃烧处理是使多个气缸中的与所述第1气缸不同的第2气缸中的混合气的空燃比小于理论空燃比的处理。所述扫气处理在包括所述浓燃烧处理的预定的一燃烧循环的期间之前执行。所述扫气处理,在一燃烧循环的期间中,包括所述停止处理和使所述第2气缸中的混合气的空燃比成为理论空燃比以上的处理。
附图说明
15.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和驱动系统的构成的图,
16.图2是示出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17.图3是示出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18.图4a和图4b是例示出比较例和该实施方式中的升温处理的时间图,
19.图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图6a和图6b是例示出比较例和该实施方式中的升温处理的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第1实施方式>
21.以下,参照附图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22.如图1所示,内燃机10具备4个气缸#1~#4。在内燃机10的进气通路12设置有节气门14。进气通路12的下游部分是进气口12a。在进气口12a设置有向进气口12a喷射燃料的端
口喷射阀16。被吸入进气通路12的空气、从端口喷射阀16喷射的燃料伴随进气门18的打开而流入燃烧室20。从缸内喷射阀22向燃烧室20喷射燃料。另外,燃烧室20内的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伴随火花塞24的火花放电而燃烧。此时生成的燃烧能量转换为曲轴26的旋转能量。
23.在燃烧室20中燃烧后的混合气伴随排气门28的打开而作为排气向排气通路30排出。在排气通路30设置有具有氧吸藏能力的三元催化剂32和汽油颗粒过滤器(gpf34)。在gpf34中,在捕集pm的过滤器担载有具有氧吸藏能力的三元催化剂。
24.曲轴26机械地连结于构成动力分割装置的行星齿轮机构50的行星架c。在行星齿轮机构50的太阳轮s机械地连结有第1电动发电机52的旋转轴52a。另外,在行星齿轮机构50的齿圈r机械地连结有第2电动发电机54的旋转轴54a和驱动轮60。通过变换器56对第1电动发电机52的端子施加交流电压。另外,通过变换器58对第2电动发电机54的端子施加交流电压。
25.控制装置70将内燃机10作为控制对象,为了控制作为其控制量的转矩、排气成分比率等,而操作节气门14、端口喷射阀16、缸内喷射阀22以及火花塞24等内燃机10的操作部。另外,控制装置70将第1电动发电机52作为控制对象,为了控制作为其控制量的转速而操作变换器56。另外,控制装置70将第2电动发电机54作为控制对象,为了控制作为其控制量的转矩而操作变换器58。在图1中记载了节气门14、端口喷射阀16、缸内喷射阀22、火花塞24以及变换器56、58各自的操作信号ms1~ms6。控制装置70为了控制内燃机10的控制量,参照由空气流量计80检测出的吸入空气量ga、曲轴角传感器82的输出信号scr、由水温传感器86检测出的水温thw、以及由排气压力传感器88检测出的流入gpf34的排气的压力pex。另外,控制装置70为了控制第1电动发电机52、第2电动发电机54的控制量,参照检测第1电动发电机52的旋转角的第1旋转角传感器90的输出信号sm1、和检测第2电动发电机54的旋转角的第2旋转角传感器92的输出信号sm2。
26.控制装置70具备cpu72、rom74以及外围电路76,它们能够通过通信线78进行通信。在此,外围电路76包括生成规定内部的动作的时钟信号的电路、电源电路、重置电路等。控制装置70通过cpu72执行存储于rom74的程序来控制控制量。
27.在图2中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70所执行的处理的步骤。图2所示的处理通过cpu72按预定周期反复执行存储于rom74的程序来实现。以下,通过在开头标记“s”的数字来表示各处理的步骤编号。
28.在图2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中,cpu72首先取得转速ne、充气效率η以及水温thw(s10)。转速ne由cpu72基于输出信号scr来算出。另外,充气效率η由cpu72基于吸入空气量ga和转速ne来算出。接着,cpu72基于转速ne、充气效率η以及水温thw算出堆积量dpm的更新量δdpm(s12)。在此,堆积量dpm是被gpf34捕集的pm的量。详细而言,cpu72基于转速ne、充气效率η以及水温thw算出向排气通路30排出的排气中的pm的量。另外,cpu72基于转速ne和充气效率η算出gpf34的温度。然后,cpu72基于排气中的pm的量、gpf34的温度算出更新量δdpm。在执行后述的s40的处理时,cpu72基于空燃比和吸入空气量ga算出更新量δdpm即可。
29.接着,cpu72根据更新量δdpm来更新堆积量dpm(s14)。接着,cpu72判定条件成立标志ftr是否为“1”(s16)。条件成立标志ftr在用于将gpf34的pm以燃烧的方式除去的升温处理的执行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为“1”,在升温处理的执行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为“0”。在条件成立标志ftr为“0”的情况下(s16:否(no)),cpu72判定堆积量dpm为再生执行值dpmh以上
的情况、和后述的s40的处理被中断的情况的逻辑或是否为真(s18)。在此,再生执行值dpmh被设定为gpf34捕集到的pm量变多而期望除去pm的值。
30.在逻辑或为真的情况下(s18:是(yes)),cpu72判定作为升温处理的执行条件的、下述条件(1)和条件(2)的逻辑乘为真的意思的条件是否成立(s20)。
31.条件(1):对内燃机10的转矩的指令值即内燃机转矩指令值te*为预定值teth以上的意思的条件。
32.条件(2):内燃机10的转速ne为预定速度以上的意思的条件。
33.在逻辑乘为真的情况下(s20:是),cpu72将“1”代入条件成立标志ftr(s22)。
34.另一方面,在条件成立标志ftr为“1”的情况下(s16:是),cpu72判定堆积量dpm是否为停止用阈值dpml以下(s24)。停止用阈值dpml被设定为gpf34所捕集的pm的量变得足够小,可以结束再生处理的值。在堆积量dpm比停止用阈值dpml大的情况下(s24:否),cpu72移至s20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堆积量dpm为停止用阈值dpml以下的情况下(s24:是)、在s20的处理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cpu72将“0”代入条件成立标志ftr(s26)。
35.在结束s22、s26的处理的情况下、在s18的处理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cpu72暂时结束图2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
36.在图3中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70所执行的处理的步骤。图3所示的处理通过cpu72以一燃烧循环周期反复执行存储于rom74的程序来实现。
37.在图3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中,cpu72首先判定条件成立标志ftr是否为“1”(s30)。在条件成立标志ftr为“0”的情况下(s30:否),cpu72将“0”代入升温标志fs(s32)。升温标志fs在执行升温处理的情况下为“1”,在没有执行升温处理的情况下为“0”。另一方面,在条件成立标志ftr为“1”的情况下(s30:是),cpu72判定升温标志fs是否为“1”(s34)。
38.在升温标志fs为“0”的情况下(s34:否),cpu72执行扫气处理(s36)。即,cpu72在气缸#2中执行停止燃烧控制的所谓的燃料切断处理,并且在气缸#1、#3、#4中将混合气的空燃比控制为理论空燃比而继续进行燃烧控制。由此,在一燃烧循环中向排气通路30排出的排气中的氧量比与未燃燃料不会过剩也不会不足地发生反应的氧量大,能够向三元催化剂32供给过剩的氧。然后,cpu72将“1”代入升温标志fs(s38)。
39.另一方面,在升温标志fs为“1”的情况下(s34:是),cpu72执行升温处理(s40)。详细而言,cpu72停止来自气缸#2的端口喷射阀16和缸内喷射阀22的燃料喷射,并且使气缸#1、#3、#4的燃烧室20内的混合气的空燃比比理论空燃比浓。该处理的第1目的是使三元催化剂32的温度上升。即,通过向排气通路30排出氧和未燃燃料,使未燃燃料在三元催化剂32中氧化而使三元催化剂32的温度上升。该处理的第2目的是使gpf34的温度上升,向成为高温的gpf34供给氧而将gpf34捕集到的pm以氧化的方式除去。即,当三元催化剂32的温度成为高温时,高温的排气流入gpf34,由此gpf34的温度上升。然后,氧流入成为高温的gpf34,由此将gpf34捕集到的pm氧化而除去。
40.在此,cpu72将气缸#1、#3、#4内的混合气的空燃比设定为使得从气缸#1、#3、#4向排气通路30排出的排气中的未燃燃料成为与从气缸#2排出的氧不会过剩也不会不足地发生反应的量以下。详细而言,在gpf34的再生处理的初期,为了使三元催化剂32的温度快速地上升,将气缸#1、#3、#4内的混合气的空燃比设定为极力接近与从气缸#2排出的氧不会过剩也不会不足地发生反应的量的值。与此相对,在gpf34的温度上升了之后,为了向gpf34供
给氧,使气缸#1、#3、#4内的混合气的空燃比小于与从气缸#2排出的氧不会不足地发生反应的量。
41.在结束s32、s38、s40的处理的情况下,cpu72暂时结束图3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在s30的处理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不进行s40的处理。因此,在s24的处理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停止s40的处理。另外,在条件成立标志ftr为“1”时在s20的处理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中断s40的处理。
42.在此,对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43.在图4a中例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比较例中的用于pm再生的处理。如图4a所示,在该比较例中,通过在时刻t1条件成立标志ftr成为“1”,从而立即开始升温处理。在第1实施方式中,燃烧行程按气缸#1、气缸#3、气缸#4、气缸#2的顺序出现。因此,在升温处理刚开始后,从3个气缸向排气通路30排出的排气中含有过剩的未燃燃料。
44.在图4a中记载了相对于使混合气的空燃比成为理论空燃比的请求喷射量qd的、升温处理时的增加量δq。增加量δq的3倍量的燃料为能够与从气缸#2向排气通路30排出的氧不会过剩也不会不足地发生反应的量以下。在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升温处理开始后,首先从气缸#1、气缸#3以及气缸#4排出“3
·
δq”的未燃燃料。有时由于某种原因而三元催化剂32的氧吸藏量变少。在该情况下,从气缸#1、气缸#3以及气缸#4向三元催化剂32排出的未燃燃料可能无法在三元催化剂32充分氧化,向三元催化剂32的下游流出的未燃燃料量可能会增加。
45.在图4b中例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用于pm再生的处理。如图4b所示,在时刻t1将“1”代入条件成立标志ftr时,cpu72遍及一燃烧循环地执行扫气处理。由此,向三元催化剂32供给过剩的氧,所以三元催化剂32的氧吸藏量增加。然后,在遍及一燃烧循环的扫气处理结束了的时刻t2,cpu72将“1”代入升温标志fs,执行升温处理。由此,在时刻t2~t3的一燃烧循环中,从气缸#1、#3、#4排出未燃燃料并流入三元催化剂32。三元催化剂32能够氧化未燃燃料。
46.像这样,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升温处理之前执行扫气处理。由此,在升温处理开始时,能够使三元催化剂32的氧吸藏量成为足够的量。
47.根据第1实施方式,还可获得以下所记载的作用和效果。
48.(1)在升温处理开始之前必定执行扫气处理。由此,与根据三元催化剂32的氧吸藏量来判定是否执行扫气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与gpf34的再生相关的处理。
49.(2)在升温处理开始后,有时堆积量dpm尚未成为停止用阈值dpml以下而gpf34的pm再生处理没有结束。此时,在通过s20的处理判定为否而中断升温处理的情况下,将“0”代入条件成立标志ftr和升温标志fs。由此,在再次开始升温处理时,执行扫气处理。因此,即使三元催化剂32的氧吸藏量根据升温处理的中断期间中的内燃机10的运转状态而成为了少量,通过在再次开始升温处理时所执行的扫气处理,也能够抑制未燃燃料向三元催化剂32的下游的流出。
50.(3)在再次开始升温处理之前必定执行扫气处理。由此,例如与根据三元催化剂32的氧吸藏量来判定是否执行扫气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与gpf34的再生相关的处理。
51.<第2实施方式>
52.以下,参照附图,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53.若固定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则氧和未燃燃料向三元催化剂32的流入部位可能会不均匀。基于这一点,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升温处理中按每个预定循环变更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由此,能够在到使堆积量dpm成为停止用阈值dpml以下为止的一次再生处理的期间中,抑制氧和未燃燃料向三元催化剂32的流入部位的偏差。
54.在图5中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70所执行的处理的步骤。图5所示的处理通过cpu72以一燃烧循环周期反复执行存储于rom74的程序来实现。在图5中,为了方便,对与图3所示的处理对应的处理赋予相同的步骤编号。
55.在图5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中,在升温标志fs为“1”的情况下(s34:是),cpu72执行升温处理(s40a)。在第2实施方式的升温处理中,将气缸#w设为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另外,将气缸x、#y、#x设为使混合气的空燃比比理论空燃比浓且继续进行燃烧控制的气缸(s40a)。在此,对“w、x、y、z”分配“1、2、3、4”。
56.接着,cpu72使对将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固定的期间进行计数的计数器c增加(s50)。然后,cpu72判定计数器c是否为阈值cth以上(s52)。阈值cth规定将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固定的期间的长度。在计数器c为阈值cth以上的情况下(s52:是),cpu72变更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使计数器c初始化(s54)。详细而言,cpu72通过循环置换来变更按气缸#1、#2、#3、#4的顺序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
57.在结束s54的处理的情况下、在s30的处理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cpu72移至s32的处理。
58.另一方面,在升温标志fs为“0”的情况下(s34:否),cpu72通过执行扫气处理,将气缸#w设为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s36a)。之后,cpu72移至s38的处理。
59.像这样,根据第2实施方式,在进行s54的处理的情况下升温标志fs也被设为“0”。因此,在执行变更了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w后的升温处理之前,执行扫气处理。
60.在此,对第2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61.在图6a中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比较例中的用于pm再生的处理。在图6a所示的比较例中,虽然执行变更成为燃烧控制的对象的气缸的处理本身,但在变更气缸之前不执行扫气处理。
62.图6a示出在时刻t1~t2的燃烧循环中停止气缸#1的燃烧控制,在时刻t2~t3的燃烧循环中停止气缸#2的燃烧控制的例子。在该情况下,在伴随着时刻t1~t2的燃烧循环中的气缸#1的燃烧控制的停止而向三元催化剂32供给了氧之后,从6个气缸连续地将增加量δq的燃料作为未燃燃料向三元催化剂32供给。因此,吸藏于三元催化剂32的氧相对于将流入三元催化剂32的未燃燃料氧化所需要的量可能会不足。
63.图6b例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用于pm再生的处理。如图6b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进行停止了气缸#1的燃烧控制的升温处理的时刻t1~t2的燃烧循环”与“进行停止了气缸#2的燃烧控制的升温处理的时刻t3~t4的燃烧循环”之间执行扫气处理。因此,在从停止了气缸#1的燃烧控制的升温处理变更为停止了气缸#2的燃烧控制的升温处理时,能够充分增大吸藏于三元催化剂32的氧量。
64.<对应关系>
65.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事项与上述“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发明内容)”一栏中所记载的事项的对应关系如下。以下,按每个权利要求的编号示出对应关系。[1]后处理装置
对应于三元催化剂32和gpf34。升温处理对应于s40、s40a的处理。扫气处理对应于s36、s36a的处理。停止处理在s36、s40的处理中对应于气缸#2的燃料切断处理,在s36a、s40a的处理中对应于气缸#w的燃料切断处理。浓燃烧处理在s40的处理中对应于气缸#1、#3、#4的浓燃烧处理,在s40a的处理中对应于气缸#x、#y、#z的浓燃烧处理。“预定的一燃烧循环的期间”对应于图4的时刻t2~t3的期间和图6的时刻t3~t4的期间。[2]第1预定期间对应于图4的时刻t2~t3的期间。[3]过滤器对应于gpf34。判定处理对应于s18的处理,预定的条件对应于s20的条件(1)和条件(2)。颗粒状物质的量成为预定量以下的情况对应于在s24的处理中判定为是的情况。第2预定期间对应于以下的期间。对应于在条件成立标志ftr成为“1”之后在s24的处理中判定为否,并在s20的处理中判定为否而条件成立标志ftr成为“0”之后,条件成立标志ftr成为“1”,并且在s34的处理中判定为否的燃烧循环之后的下一燃烧循环的期间。[4]变更处理对应于s54的处理。“包括进行了变更时的一燃烧循环的期间”对应于通过继s54的处理之后进行s32的处理,而进行了s36a的处理之后的下一燃烧循环的期间。[5]对应于图4和图6中所例示的处理。
[0066]
<其他实施方式>
[0067]
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那样进行变更而实施。上述各实施方式和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彼此进行组合而实施。
[0068]“关于扫气处理”[0069]
在s36、s36a的处理中,将没有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中的混合气的空燃比设为了理论空燃比,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比理论空燃比稀。
[0070]
在扫气处理中,在一燃烧循环中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的数量不限于1个。
[0071]
扫气处理的执行期间不限于一燃烧循环,例如也可以是两个燃烧循环的期间。另外,扫气处理的执行期间也不一定是燃烧循环的整数倍,例如也可以是曲轴26旋转3圈的期间。
[007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新产生升温请求而开始升温处理时,在开始之前必定执行扫气处理,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在三元催化剂32的氧吸藏量为预定量以下的情况下执行扫气处理。在此,氧吸藏量是否为预定量以下例如可以通过执行算出氧吸藏量的推定值的处理来判定。在此,关于推定值的算出处理,例如在三元催化剂32的上游侧设置空燃比传感器,通过根据上游侧的空燃比传感器的检测值和吸入空气量掌握的流入三元催化剂32的氧量和未燃燃料量的累计运算处理来实现即可。
[007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升温处理的执行期间中执行条件变得不成立而升温处理被中断的情况下,在再次开始升温处理之前必定执行扫气处理,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在三元催化剂32的氧吸藏量为预定量以下的情况下执行扫气处理。在此,氧吸藏量是否为预定量以下例如可以通过执行算出氧吸藏量的推定值的处理来判定。在此,关于推定值的算出处理,例如在三元催化剂32的上游侧设置空燃比传感器,通过根据上游侧的空燃比传感器的检测值和吸入空气量掌握的流入三元催化剂32的氧量和未燃燃料量的累计运算处理来实现即可。
[007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升温处理的执行期间中将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从第1气缸变更为第2气缸的情况下,并非在第2气缸中停止燃烧控制并继续升温处理,而是作为替代在之前的升温处理和之后的升温处理之间必定插入扫气处理,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
在三元催化剂32的氧吸藏量为预定量以下的情况下执行扫气处理。在此,氧吸藏量是否为预定量以下例如可以通过执行算出氧吸藏量的推定值的处理来判定。在此,关于推定值的算出处理,例如在三元催化剂32的上游侧设置空燃比传感器,通过根据上游侧的空燃比传感器的检测值和吸入空气量掌握的流入三元催化剂32的氧量和未燃燃料量的累计运算处理来实现即可。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继续进行燃烧控制的气缸中的燃料的增量比率、和伴随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的变更而暂时继续进行燃烧控制的期间为多长来判定能否执行扫气处理。即,在升温处理中,在三元催化剂32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为了抑制温度的过冲(overshoot),优选使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的燃料增量比率减小。并且,在该情况下,根据减小后的增量比率,也有可能不需要进行与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的变更相伴的扫气处理。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将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从气缸#1变更为气缸#2时,没有介入扫气处理的情况下的燃烧控制的持续期间最长。因此,在其他情况下,根据燃料增量比率等,也有可能不需要进行与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的变更相伴的扫气处理。
[007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在扫气处理中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与在升温处理中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为同一气缸,但不限于此。
[0076]“关于升温处理”[0077]
在s40、s40a的处理中,虽然将在一燃烧循环中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的数量设为了1个,但例如也可以设为2个。
[0078]
作为升温处理,不限于将一燃烧循环作为周期的处理。例如,在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具有4个气缸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压缩上止点的出现间隔的5倍的期间作为周期,在一个周期中设置1个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由此,能够按每个周期变更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
[0079]“关于升温处理的执行条件”[008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在产生了升温处理的执行请求的情况下执行升温处理的预定的条件,例示出上述条件(1)和条件(2),但作为预定的条件,并不限于此。例如,关于条件(1)和条件(2)这两个条件,也可以仅包括它们中的一个条件。
[0081]“关于变更处理”[0082]
在s54的处理中,作为循环置换,例示出按气缸#1、#2、#3、#4的顺序依次变更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但不限于此。
[0083]
作为变更处理,不限于每隔一燃烧循环的多倍的期间,通过循环置换来变更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的处理。例如,也可以如上述“关于升温处理”一栏中所记载的那样,设置仅在压缩上止点之间的间隔的5倍的期间中的预先设定的定时停止1次燃烧控制的气缸。
[0084]
作为变更处理,不限于气缸#1、#2、#3、#4全部成为停止燃烧控制的对象。例如,也可以将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限定为特定的两个气缸,每隔预定期间便调换停止了燃烧控制的一方的气缸和没有停止燃烧控制的另一方的气缸。由此,与将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固定为1个的情况相比,也能够使未燃燃料和氧向三元催化剂32的流入部位等均匀化。
[0085]
变更处理的目的不限于抑制未燃燃料和氧向三元催化剂32的流入部位产生偏差的情况。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变更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实现的转矩变动的频率的控制。例如,能够通过如上述“关于升温处理”一栏中所记载的那样,“在具有4个气缸的内燃机中设置在压缩上止点之间的间隔的5倍的期间中仅停止1次燃烧控制的气缸”等方式来实现。即,
根据停止燃烧控制的气缸出现的周期是压缩上止点的出现间隔的4倍还是5倍,转矩变动的频率不同。
[0086]“关于堆积量的推定”[0087]
作为堆积量dpm的推定处理,不限于在图2中所例示的处理。例如,也可以基于gpf34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压力差和吸入空气量ga来推定堆积量dpm。具体而言,在压力差大的情况下,与压力差小的情况相比,将堆积量dpm推定为大的值即可。另外,即使压力差相同,在吸入空气量ga小的情况下,与吸入空气量ga大的情况相比,将堆积量dpm推定为大的值即可。在此,在将gpf34的下游侧的压力视为恒定值的情况下,能够使用上述压力pex来代替差压。
[0088]“关于后处理装置”[0089]
作为后处理装置,不限于在三元催化剂32的下游具备gpf34,也可以在gpf34的下游具备三元催化剂32。另外,作为后处理装置,不限于具备三元催化剂32和gpf34,例如也可以仅具备gpf34。例如,即使在后处理装置仅由三元催化剂32构成的情况下,若在再生处理时需要后处理装置的升温,则“执行在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变更例中例示出的处理”也是有效的。在后处理装置具备三元催化剂32和gpf的情况下,作为gpf,不限于担载有三元催化剂的过滤器,也可以仅是过滤器。
[0090]“关于控制装置”[0091]
作为控制装置,不限于具备cpu72和rom74而执行软件处理的构成。例如也可以具备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软件处理的处理中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硬件处理的例如asic等专用的硬件电路。即,控制装置是以下(a)~(c)中的任一构成即可。(a)具备按照程序执行上述处理的全部的处理装置、和存储程序的rom等程序存储装置。(b)具备按照程序执行上述处理的一部分的处理装置和程序存储装置、以及执行剩余的处理的专用的硬件电路。(c)具备执行上述处理的全部的专用的硬件电路。在此,具备处理装置和程序存储装置的软件执行装置、专用的硬件电路也可以是多个。
[0092]“关于车辆”[0093]
作为车辆,不限于串并联混合动力(series parallel hybrid)车,例如也可以是并联混合动力车、串联混合动力车。此外,不限于混合动力车,例如也可以是车辆的动力产生装置仅为内燃机10的车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