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蓝光修复剂及防蓝光修复气雾剂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02:09: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护肤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蓝光修复剂及防蓝光修复气雾剂。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长时间暴露在阳光照射下会对皮肤造成光损伤,一般的认知是,紫外线对于皮肤的损伤最大,因此,虽然目前市面的防晒产品纷繁复杂,但是基本都是针对uva和uvb等紫外波段对于皮肤的损伤。
3.实际上,可见光中的蓝光区域实际上对于皮肤的损伤也十分大。蓝光是可见光谱中波长最短、能量最高的波段,其穿透能力甚至高于紫外线,对于皮肤也能产生类似紫外线的损伤。目前的研究发现,蓝光能够穿透皮肤组织,并且具有光毒性,能够影响上皮细胞的生长、代谢、dna损伤甚至可以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及诱导细胞凋亡。也有研究发现,蓝光照射与皮肤的光老化、年龄相关的疾病和肿瘤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4.另外,相较于阳光,现在消费者最多接触的反而是各种人造光源、显示设备等,如led灯、电脑显示器、手机等,而这些设备能够产生大量蓝光,从而对皮肤造成严重的损伤。就目前而言,对于部分消费人群来说,因为长期接触各类会产生蓝光的电子设备而更少接触阳光,因此,蓝光对于皮肤的影响甚至远大于紫外线对于皮肤的影响。
5.随着人们对于蓝光危害的了解,对于蓝光的防护需求也必然爆炸式增长,在此基础上,抗蓝光化妆品也必然成为光防护化妆品的另一热点。只是目前,大部分抗蓝光产品的主要活性成分都是化学合成的,这些化学合成的活性成分虽然具有较好的防蓝光性能,但是往往具有一定致敏性,不适用于敏感性皮肤。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改善目前常见的防蓝光化妆品致敏性较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蓝光修复剂及防蓝光修复气雾剂。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蓝光修复剂及防蓝光修复气雾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蓝光修复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9.一种防蓝光修复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
[0010][0011]
所述光修复组分中至少包括山茶花提取物、苜宿花提取物和金盏花提取物。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苜宿花提取物在400-500nm的蓝光波长下具有特异性吸收,能够防御太阳光、显示设备和led灯等中的蓝光对皮肤的照射。且苜宿花提取物具有良
好的抗氧化作用,通过ros信号通路清除自由基,从而修复皮肤损伤。
[0013]
金盏花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多糖、黄酮醇和萜类化物等,其中的黄酮醇能够淬灭自由基,过滤有害的蓝光,从而降低蓝光对于皮肤的损伤。
[0014]
山茶花提取物具有抗敏消炎的作用,并且能够修复皮肤受到蓝光的损伤,因此,山茶花提取物与苜宿花提取物、金盏花提取物协同,一方面通过滤蓝光降低蓝光对皮肤的损伤,一方面修复皮肤受到蓝光的损伤,从而降低蓝光对于皮肤的损伤。
[0015]
由于光修复组分都是植物源提取物,因此致敏性较低,且如山茶花提取物甚至有进一步的抗敏消炎和皮肤修复作用,因此,能够降低体系中一些不可避免的添加剂的致敏性。
[0016]
可选的,所述保湿剂为1,3-丁二醇、甘油、甜菜碱、透明质酸、胶原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皮肤含水率对于皮肤状态影响很大,不管是阻止蓝光对皮肤的损伤,还是皮肤在蓝光照射后的损伤修复,都需要用到大量水分,因此,合理复配使用保湿剂对于体系的防蓝光效果有重要影响。
[0018]
可选的,所述保湿剂为1,3-丁二醇、甘油、甜菜碱、透明质酸按照质量比(1-5):(1-5):(1-3):(1-3)的混合物。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3-丁二醇、甘油、甜菜碱均为化妆品中的常用保湿成分,进一步加入透明质酸是因为透明质酸是皮肤的重要组成部分,皮肤对于透明质酸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因此,透明质酸的加入能够提高整个保湿剂的吸收率,提高皮肤的保湿效果。但是透明质酸的添加量不能过大,透明质酸的粘度较大,因此透明质酸添加过量后会导致整个体系的粘度过大,无法制成喷雾剂型。且发明人发现,以特定的组成和配比的混合物作为保湿剂能够获得明显更好的保湿效果。
[0020]
可选的,所述抗菌剂为椰油、泛醇、金钱草提取物和金银花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目前常见的如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山梨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等抗菌防腐剂,椰油、金钱草提取物和金银花提取物都是植物源成分,成分更加安全,致敏性更低。
[0022]
椰油中富含月桂酸、棕榈酸、羊脂酸等活性物质。羊脂酸、月桂酸等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性,其中,月桂酸是安全、高效的广谱杀菌剂,能够抑制hiv病毒、细胞巨化病毒、疱疹病毒、感冒病毒以及大量的细菌及原生物。其抗菌效果不受ph影响,跟山梨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酯比较,其抗菌效果更好且更安全。但是月桂酸容易破坏皮脂膜,使皮肤的保湿锁水能力下降,因此,椰油的添加量需要严格控制。
[0023]
泛醇也叫前维生素b5,泛醇能够对表皮细胞产生刺激,促进生长,还可以渗透皮肤角质层,且泛醇具有保护皮肤屏障的作用,与氨基酸结合之后可以抵御外界刺激,从而大大降低皮肤的敏感性。另外,泛醇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且具有消炎杀菌功效。
[0024]
金钱草提取物的抑菌谱较广且抑菌效果较好,且金钱草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较小,这说明金钱草提取物在较小浓度下即可获得较好的抑菌效果。
[0025]
金银花提取物含有绿原酸及酮类化合物,如异绿原酸和新绿原酸、黄酮类物质等。而绿原酸和黄酮类物质都已经被证明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以金银花提取物作为抗菌剂致
敏性低、更安全。
[0026]
可选的,所述抗菌剂为椰油、泛醇和金钱草提取物按照质量比1:(0.5-1):(2-3)的混合物。
[002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明人发现,抗菌剂的种类和比例需要严格控制,一些植物源抗菌剂之间甚至存在拮抗作用,如香薷提取物和金钱草提取物若复配使用,不但不能起到协同增效作用,最小抑菌浓度甚至有所提高,这说明两者的抑菌效果存在拮抗作用。
[0028]
特定的,发明人发现,相较于单独使用椰油、泛醇或金钱草提取物作为抗菌剂,以椰油、泛醇和金钱草提取物按照质量比为1:(0.5-1):(2-3)的混合物作为抗菌剂时,体系的抑菌效果有较为明显的提高,这说明特定复配比例下的椰油和金钱草存在协同抗菌效果。
[0029]
此外,即使严格控制了椰油的添加量,椰油的加入也会破坏皮肤的皮脂膜,从而降低皮肤的保湿锁水能力。而将椰油和泛醇复配使用后,泛醇能够保护皮肤屏障,降低椰油对于皮肤的影响,从而使体系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基础上,降低皮肤的致敏性。
[0030]
可选的,所述光修复组分还包括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芸香苷、粉防己提取物、马齿苋提取物、龙胆草提取物、金黄洋甘菊提取物、仙桃仙人掌茎提取物、欧蒲公英提取物、金钗石斛提取物、桃树脂提取物、燕麦仁油、鼠尾草提取物、卡瓦胡椒根提取物、栀子花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明人发现,各类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还会发出紫外线,紫外线分为uva、uvb和uvc,其中波长最长的uva容易深入到肌肤深层,伤害肌肤的真皮层,从而导致皮肤的老化,因此,为了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可以采用多种植物提取物复配,以提高体系的光防护效果。
[0032]
一般来说,光修复组分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常规选取,然而,发明人意外发现,当光修复组分中有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时,体系的整体效果较佳。
[0033]
首先,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也叫麦素宁滤光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uva防晒成分之一,其防护波段最高能够达到344nm,因而对于紫外线中对于皮肤伤害最大的uva波段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
[0034]
其次,防蓝光修复剂的抗菌防腐性能有明显的提升,这可能是由于,在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的催化下,体系中的甘油与椰油中的月桂酸反应生成酯化物,这种酯化物所具有的抗菌性能要优于月桂酸,因此,最终得到的防蓝光修复剂具有显著更好的抗菌防腐性能。
[0035]
进一步的,防蓝光修复剂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也有明显的提升,这可能是由于,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还能够催化体系中的1,3-丁二醇与椰油中的羊脂酸反应成为1,3-丁二醇辛酸酯,这种酯类化合物对于常用的uv防晒剂有很好的溶解能力和分散能力,因而能够大大提高体系中各组分的分散稳定性,且这种酯类化合物对于敏感肌不易起敏感作用,特别适用于防晒、光修复等产品。
[0036]
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蓝光修复气雾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37]
一种防蓝光修复气雾剂,包括瓶体、设置于所述瓶体的喷头和填充于所述瓶体内的有效成分,所述有效成分上述的防蓝光修复剂。
[003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述防蓝光修复剂制成气雾剂的剂型,不但便于防蓝光修复剂的使用,由于防蓝光修复剂与外界隔离,因此防蓝光修复剂中的各类植物源提取
物不易氧化变质,也就进一步降低了腐化变质的物质喷涂到皮肤上引起皮肤致敏反应的可能。
[0039]
可选的,所述喷头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有效成分雾化喷出的喷嘴,所述喷头的顶壁设为倾斜面,所述喷头上设有暂存件,所述暂存件包括暂存盒和弹性伸缩管,所述暂存盒固定设置于所述喷头的顶壁,所述喷头上开设有用于将所述喷头的内部流道与所述暂存盒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喷头远离所述喷嘴的一侧,所述喷头上开设有用于将所述喷头的内部流道与所述暂存盒相连通的输液通道,所述输液通道位于所述喷头靠近所述喷嘴的一侧,所述弹性伸缩管一端开口且所述弹性伸缩管的开口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暂存盒的顶壁,所述弹性伸缩管与所述暂存盒相连通。
[00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管是一元气雾剂还是二元气雾剂内部都有高压的驱动气体,因此,气雾剂产品的原理决定了,通过按压喷头将内部的有效成分喷出后,喷头流道内的有效成分压力仍然大于外界大气压。因此,气雾剂产品使用后,喷头的喷嘴处往往有少量有效成分溢出,不但容易污染瓶身,更重要的是,这部分溢出的有效成分容易氧化变质,氧化变质后的有效成分喷涂到皮肤上后,容易引起皮肤的致敏性反应。
[0041]
特定的,在喷头上设置暂存件,使用气雾剂后,弹性伸缩管会恢复形变从而抽取暂存盒内的空气,暂存盒内因此形成负压并通过通孔和输液通道抽取喷头流道内的有效成分,并将抽取的有效成分储存在暂存盒内。再次使用气雾剂时,按压弹性伸缩管即可将弹性伸缩管内的空气压入暂存盒内,以通过压缩空气将暂存盒内的有效成分重新泵入到喷头的流道内。通过对喷头流道内的有效成分进行暂存,能够大大降低使用后有效成分溢出并腐化变质的可能。
[0042]
另外,特定设置通孔和输液通道,能够对喷头流道内特别是靠近喷嘴处的有效成分进行抽取和暂存;而泵送暂存盒内的有效成分时,由于喷头的顶壁倾斜设置,因此有效成分仅通过通孔泵入到喷头远离喷嘴一侧的流道内,以将喷头靠近喷嘴一侧的流道内的空气排出,不但能够降低有效成分泵入到喷头靠近喷嘴一侧的流道内后溢出的可能,还能通过排出的空气将喷嘴处暂留的可能腐化变质的有效成分吹落。
[0043]
可选的,所述喷头上还设有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连接弹片和压板,所述连接弹片固定连接于所述喷头靠近所述喷嘴的一侧,所述压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弹片相连,所述压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伸缩管相连。
[004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能够对易于损坏的弹性伸缩管进行遮蔽,且连接弹片能够通过压板帮助弹性伸缩管进行复位,从而更好的抽取喷头流道内的有效成分。
[0045]
可选的,所述输液通道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通孔内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阀环、第一弹性件和第一阀片,所述第一阀环和所述第一弹性件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输液通道的内壁,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阀环靠近所述暂存盒的一侧,所述第一阀片设置于所述第一阀环和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所述第一阀片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推动下与所述第一阀环抵紧;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阀环、第二弹性件和第二阀片,所述第二阀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通孔的内壁,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阀环远离所述暂存盒的一侧,所述第二阀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阀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所述第二阀片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推动下与所述第二阀环抵紧。
[004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在输液通道内设置第一单向阀,在通孔内设置第
二单向阀,能够将暂存盒内的有效成分有效的与外界空气隔离。当暂存盒内为负压时,输液通道内的第一单向阀开启,以抽取喷头靠近喷嘴处流道的有效成分到暂存盒内;当暂存盒内气压较大时,通孔内的第二单向阀开启,以将暂存盒内的有效成分泵入到喷头远离喷嘴处的流道内。
[0047]
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48]
1.通过植物提取物的复配使用作为光修复组分,能够大大降低蓝光对于皮肤的损伤,在此基础上,植物提取物的致敏性低,适用于敏感肌消费者使用;
[0049]
2.通过对保湿剂的组成和配比进行特定的复配,能够获得更好的透皮吸收效果,从而获得良好的保湿效果,以进一步提高防蓝光效果;
[0050]
3.通过对抗菌剂的组成和配比进行特定的限定,能够获得明显的协同抗菌效果,且相较于目前常见的化学合成类抗菌防腐剂,本技术中使用的抗菌剂致敏性低;
[0051]
4.通过对光修复组分和配比进行特定的限定,在进一步获得更好的光修复能力的基础上,能够与抗菌剂中的组分产生协同抗菌和稳定分散能力。
附图说明
[0052]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防蓝光修复气雾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53]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防蓝光修复气雾剂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54]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防蓝光修复气雾剂中喷头的剖视图。
[0055]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56]
图5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57]
附图标记说明:1、瓶体;11、喷头;12、喷嘴;2、暂存件;21、暂存盒;22、弹性伸缩管;23、输液通道;24、通孔;3、第一单向阀;31、第一阀环;32、第一弹性件;33、流道孔;34、第一阀片;4、第二单向阀;41、第二阀环;42、第二弹性件;43、第二阀片;5、导向柱;6、密封圈;7、按压组件;71、连接弹片;72、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比例和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9]
本技术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使用的原料的来源和性能参数记为下表:
[0060]
原材料性能参数/牌号来源透明质酸40kda江苏佰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胶原蛋白1000da湖北查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061]
除上述表格中的原料外,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各原料除有特殊说明外,均为常规市售。
[0062]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蓝光修复剂及防蓝光修复气雾剂。
[0063]
实施例1
[0064]
本技术实施例首先公开了一种防蓝光修复剂,每复配一份防蓝光修复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
[0065][0066]
其中,
[0067]
保湿剂为等质量比的1,3-丁二醇、甘油和甜菜碱的混合物;
[0068]
抗菌剂为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0069]
光修复组分为等质量比的山茶花提取物、苜宿花提取物和金盏花提取物的混合物。
[0070]
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公开了一种防蓝光修复气雾剂,由于各实施例中防蓝光修复气雾剂的结构完全相同,故以实施例1为例,对防蓝光修复气雾剂的结构进行解释说明。
[0071]
参照图1,防蓝光修复气雾剂包括瓶体1、灌装于瓶体1内的有效成分和安装在瓶体1上的喷头11,喷头11上设有喷嘴12,以将瓶体1密闭并将瓶体1内的有效成分雾化喷出,有效成分为前述的防蓝光修复剂。
[0072]
参照图1,由于防蓝光修复剂中的各类植物提取物易被氧化变质或腐化变质,残留于喷头11的防蓝光修复剂一旦变质后再喷涂到皮肤上后容易发生致敏反应,因此,喷头11上设有用于对喷头11流道内的有效成分进行隔绝和暂存的暂存件2。
[0073]
参照图1和图2,喷头11的顶壁设为倾斜面,且倾斜面从靠近喷头11的喷嘴12到远离喷头11的喷嘴12倾斜向下设置,倾斜面在喷头11的顶壁形成一个倾斜的平台,暂存件2安装于喷头11的倾斜面。
[0074]
参照图2和图3,暂存件2包括暂存盒21和弹性伸缩管22,暂存盒21固定安装于喷头11的倾斜面,暂存盒21的顶壁水平设置。弹性伸缩管22一端开口且弹性伸缩管22的开口端连接于暂存盒21的顶壁,弹性伸缩管22位于暂存盒21远离喷嘴12的一端,弹性伸缩管22与暂存盒21的空腔相连通。通过控制弹性伸缩管22的伸缩和恢复,能够控制暂存盒21内的气压大小。
[0075]
参照图2和图3,喷头11靠近喷嘴12的一端开设有输液通道23,输液通道23用于将喷头11靠近喷嘴12的流道与暂存盒21的内部空腔相连通,喷头11远离喷嘴12的一端开设有通孔24,通孔24用于将喷头11远离喷嘴12的流道与暂存盒21的内部空腔相连通。
[0076]
参照图3和图4,输液通道23内设有第一单向阀3,第一单向阀3包括第一阀环31、第一弹性件32和第一阀片34,第一阀环31和第一弹性件32均固定连接于输液通道23的内壁,第一阀环31和第一弹性件32均位于输液通道23靠近暂存盒21的一端,第一阀环31和第一弹性件32沿输液通道23的轴向间隔排列,第一弹性件32位于第一阀环31靠近暂存盒21的一侧。第一阀片34与输液通道23滑动配合且位于第一弹性件32和第一阀环31之间,第一阀片34在第一弹性件32的推动下与第一阀环31抵紧。
[0077]
参照图3和图5,通孔24内设有第二单向阀4,第二单向阀4包括第二阀环41、第二弹性件42和第二阀片43,第二阀环41和第二弹性件42均固定连接于通孔24的内壁,第二阀环
41和第二弹性件42均位于通孔24远离暂存盒21的一端,第二阀环41和第二弹性件42沿通孔24的轴向间隔排列,第二弹性件42位于第二阀环41远离暂存盒21的一侧。第二阀片43与通孔24滑动配合且位于第二弹性件42和第二阀环41之间,第二阀片43在第二弹性件42的推动下与第二阀环41抵紧。
[0078]
参照图3、图4和图5,第一阀片34远离第一阀环31的一侧和第二阀片43远离第二阀环41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导向柱5,第一阀片34上的导向柱5滑动贯穿第一弹性件32,以对第一阀片34的移动进行导向;第二阀片43上的导向柱5滑动贯穿第二弹性件42,以对第二阀片43的移动进行导向。
[0079]
参照图3、图4和图5,第一弹性件32和第二弹性件42均为弹性片,弹性片为圆形且与输液通道23或通孔24的周侧壁相连,弹性片上开设有三个流道孔33,三个流道孔33沿弹性片周向等间隔排列。
[0080]
参照图3、图4和图5,第一阀片34靠近第一阀环31的一侧和第二阀片43靠近第二阀环41的一侧均周向设有密封圈6。
[0081]
弹性伸缩管22压缩时,弹性伸缩管22内的空气泵入到暂存盒21内,暂存盒21内的气压较高,能够推动第二单向阀4中的第二阀片43,使第二阀片43和第二阀环41之间形成缝隙。暂存盒21内暂存的有效成分通过通孔24泵入到喷头11远离喷嘴12一侧的流道内,并将喷头11靠近喷嘴12一侧的流道内的空气及少量残留有效成分排出。
[0082]
弹性伸缩管22恢复形变时,弹性伸缩管22抽取暂存盒21内的空气以在暂存盒21内形成负压,负压推动第一单向阀3中的第一阀片34,使第一阀片34和第一阀环31之间形成缝隙,以通过输液通道23将喷头11靠近喷嘴12一侧流道内的有效成分抽取到暂存盒21内,有效成分沿着喷头11的倾斜面流动暂存。
[0083]
参照图1和图2,喷头11上设有用于推动弹性伸缩管22发生形变的按压组件7,按压组件7包括连接弹片71和压板72,连接弹片71固定连接于喷头11的顶壁且连接弹片71位于喷头11靠近喷嘴12的一端,压板72的一端与连接弹片71远离喷头11的一端相连,压板72的另一端与弹性伸缩管22远离喷头11的一端相连。压板72用于按压弹性伸缩管22发生形变,连接弹片71通过压板72带动弹性伸缩管22恢复形变。
[0084]
实施例2-3
[0085]
实施例2-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每复配一份防蓝光修复剂所包括的原料质量份不同,记为下表:
[0086][0087]
实施例4-8
[0088]
实施例4-8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湿剂的组成和配比不同,保湿剂中各物料的组成和配比记为下表:
[0089][0090]
实施例9-13
[0091]
实施例9-13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剂的组成和配比不同,抗菌剂中各物料的组成和配比记为下表:
[0092][0093]
实施例14-16
[0094]
实施例14-16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光修复组分的组成和配比不同,光修复组分中各物料的组成和配比记为下表:
[0095][0096]
实施例17
[0097]
实施例17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剂中以等质量的金银花提取物替换椰油。
[0098]
实施例18
[0099]
实施例18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湿剂中以等质量的甜菜碱替换甘油。
[0100]
实施例19
[0101]
实施例18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湿剂中以等质量的甜菜碱替换1,3-丁二醇。
[0102]
对比例
[0103]
对比例1
[0104]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光修复组分为德国默克公司的balance blue。
[0105]
性能检测方法和检测数据
[0106]
一、防蓝光效果
[0107]
虽然蓝光一般认为是400-500nm波长的高能可见光,但是目前研究发现,对于皮肤有害的蓝光是蓝紫光,其波长约为400-450nm,最具代表性的蓝紫光波长为440nm,因此,本技术中仅对有害的波长为440nm的蓝紫光吸收效果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0108]
取各实施例或对比例中复配得到的防蓝光修复剂,以去离子水配置成20wt%的溶液,即为测试试样。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试样在450nm处的吸光度,吸光度越大,说明试样对于440nm的蓝紫光吸收效果越好,防蓝光效果也就越好。
[0109]
二、致敏性
[0110]
致敏性测试以各实施例或对比例中复配得到的防蓝光修复剂为试样,参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下称《规范》),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的相关规定进行。实验动物为体重约350g-450g的豚鼠,每组实验动物为10只且雌雄各半。具体操作步骤按照《规范》5.3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步骤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具体为试样涂覆4h后清除实验动物身上的试样,并在清除试样后的1、24、48和72h观察皮肤反应,按照皮肤状态及皮肤刺激反应评
分并根据积分划分皮肤刺激强度分级,评分规则和皮肤刺激强度判定标准参照《规范》5.4.3结果评价中的相关记载。
[0111]
三、稳定性
[0112]
取各实施例或对比例中复配得到的防蓝光修复剂为试样,放入灭菌后的带有胶塞的容器中,微波震荡分散4min,微波功率60w,即得试样。随后将放入45℃的烘箱内保温储藏30d,随后放入0℃的冰箱内保温储藏30d,随后将试样取出于25℃下恢复过夜,观察试样的性状变化情况并进行评级,稳定性等级越高,说明稳定性越好。
[0113]
四、抗菌性
[0114]
由于《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中并未记载较为有效的防腐抗菌效力检查方法,因此,本技术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 11930:2019《化妆品微生物学及防腐性能评价》进行防腐抗菌性能试验。
[0115]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003]、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102]、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104]、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001]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f)98003]这5中菌株作为测试菌株,菌悬液的制备参照iso 11930:2019中的规定进行,菌悬液中的含菌数约为1
×
108cfu/ml。
[0116]
取各实施例或对比例中复配得到的防蓝光修复剂为试样,放入灭菌容器中,加入体积分数1%的菌悬液,随后在25℃的条件下避光存储24h,取混合液1ml,稀释后在琼脂培养基中培养48h,培养温度36℃,测定菌落总数,即可计算灭菌率。
[0117]
上述各项性能检测数据记为下表:
[0118][0119]
结论
[0120]
通过比较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数据能够得出,相较于目前市面上常规市售的光修复组分,以本技术中的植物源提取物复配使用作为光修复剂,在保证防蓝光修复效果的基础上,能够降低体系的致敏性。实施例1中的致敏原应当是抗菌剂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虽然具有良好的抗菌防腐效果,但是其是一种刺激性较大的化合物。
[0121]
通过比较实施例1、4-8的数据能够得出,特定采用1,3-丁二醇、甘油、甜菜碱、透明质酸按照一定质量比的混合物作为保湿剂,能够显著降低体系的致敏性,这可能是由于,特定的保湿剂能够获得更好的保湿效果,从而使体系的防蓝光和光修复效果能够更好的起效。
[0122]
通过比较实施例8-10的数据能够得出,即使以植物源提取物的混合物替换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作为抗菌剂,体系的致敏性仍然较高,这可能是由于,虽然已经严格控制了体系中椰油的添加量,但是椰油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椰油会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从而导致皮肤的保湿锁水等能力下降,皮肤容易变成更敏感。
[0123]
通过比较实施例8、11-13的数据能够得出,在添加有椰油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泛醇,能够大大降低体系的致敏性,这可能是由于,泛醇能够起到修复皮肤的作用,还可以渗透皮肤的角质层并与氨基酸结合以抵御外界刺激,从而大大提高皮肤本身的抗敏性。因此,当体系中添加有椰油的情况下,同步加入一定量泛醇,能够降低体系的致敏性。
[0124]
通过比较实施例13-16的数据能够得出,光修复组分中是否添加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对于体系的防蓝光效果影响并不大(由于已经公知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对于uva的防护效果,故不再对体系的抗紫外效果进行检测),且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致敏性也较低。但是将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加入后,体系的稳定性和抗菌防腐性能有十分明显的提升。这说明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与体系中的某些物质存在协同抗菌和协同提高稳定性的效果。
[0125]
通过比较实施例14和实施例17的效果能够得出,在光修复组分中添加有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的基础上,若抗菌剂中未添加椰油,体系的抗菌防腐效果和稳定性能均有明显的下降。这说明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与椰油之间存在协同抗菌和协同提高稳定性的效果。
[0126]
通过比较实施例14和实施例18的效果能够得出,在光修复组分中添加有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抗菌剂中添加有椰油的基础上,若体系中未添加甘油,体系的稳定性并无明显变化,但是体系的抗菌防腐性能有明显的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椰油和甘油之间存在协同抗菌防腐的效果。
[0127]
通过比较实施例14和实施例19的效果能够得出,在光修复组分中添加有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抗菌剂中添加有椰油的基础上,若体系中未添加1,3-丁二醇,体系的抗菌防腐性能并无明显变化,但是体系的稳定性有明显的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椰油和1,3-丁二醇之间存在协同提高稳定性的效果。
[0128]
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