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稳定式具有拼装塔机基础的移动塔机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23:53: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使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稳定式具有拼装塔机基础的移动塔机。


背景技术:

2.塔机是建筑工地上最常用的一种起重设备,以一节一节的接长,用来吊施工用的钢筋、木楞、混凝土、钢管等施工的原材料。塔机是工地上一种必不可少的设备。
3.公开号为cn20673567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拼装塔机基础的塔机,包括塔机本体,所述塔机本体包括塔机基础、塔身、平衡臂、起重臂、塔顶和吊钩,起重臂上设有滑轨,滑轨上滑设有吊运车,起重臂上设有带动吊运车沿起重臂前、后移动 的吊运车移动组件,将吊钩上、下移动的吊钩起升组件,以及用于控制吊运车移动组件和吊钩起升组件工作的控制系统;塔机基础采用拼装设置,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拼装单元和第二拼装单元拼装构成,第一拼装单元和第二拼装单元之间通过插接件插接设置,塔机基础底部设有台车。
4.但是塔机基础在底部设有台车,当塔机在工作,此时不需要移动时,塔机基础与地面的连接强度降低,使得塔机整体稳定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式具有拼装塔机基础的移动塔机,具有在塔机使用时,增强塔机基础与地面的连接强度的优点。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稳定式具有拼装塔机基础的移动塔机,包括塔机基础以及设置在塔机基础上端的塔身,所述塔机基础下端设有台车,所述塔机基础下端面设有延伸出台车下端面的加强柱,所述加强柱内穿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在朝向地面的一端设有锥形的插杆,所述插杆尖端外壁设有沿螺纹分布的旋板,所述加强柱上设有驱动定位柱在加强柱内上下往返移动的驱动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塔机移动到不需要移动的地方时,驱动件驱动定位柱在加强柱内上下往返移动,当驱动定位柱向下移动时,定位柱下方的插杆以及旋板旋入地面内,进而加强了塔机基础与地面的连接强度,便于塔机使用时的稳定性。
8.优选地,所述定位柱内开设有沿定位柱长度方向分布的驱动孔,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加强柱外壁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转动连接有一端水平进入加强柱内且一并进入驱动孔内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一端设有u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相对两侧均设有相互平行的导向杆,所述驱动孔内壁设有位于两个导向杆之间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在两个导向杆之间滑移,所述导向柱的一端穿出定位柱且所述加强柱内壁上开设有供导向柱穿出一端滑移的回形槽,所述定位柱周边侧壁上开设有供驱动杆和导向杆转动的放置槽。
9.优选地,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带动驱动杆转动的电机,所述回形槽的两条长边沿定位柱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回形槽在靠近地面的一条短边的槽底上设有控制电机工作的第一
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位于远离使得定位柱向下移动时导向柱所在的回形槽的长边的位置。
10.优选地,所述塔机基础包括与加强柱同轴的连接柱,所述塔身位于连接柱背离加强柱的一端,所述连接柱上端设有与塔身下端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
11.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塔身下端面的过渡板以及设置在过渡板下端面的连接筒,所述连接柱上端面设有顶杆,所述顶杆与连接筒同轴设置且所述顶杆周向分布有若干抵触板,所述抵触板与顶杆通过动力件连接,所述动力件驱动各个抵触板抵触在连接筒内壁。
12.优选地,所述动力件包括一端铰接设置在顶杆下端的第一摆杆,所述第一摆杆的数量与抵触板的数量一致,各个所述抵触板在朝向顶杆的一侧均设有垂直于抵触板板面的连板,所述连板沿抵触板长度方向分布,且所述第一摆杆远离顶杆的一端设有与连板上端滑移连接的滑块,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与滑块铰接,所述第一摆杆中部铰接有第二摆杆,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连板的下端铰接,所述顶杆上端转动连接有一端延伸出过渡板上端面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环,各个所述第二摆杆远离连板的一端与移动环外壁铰接。
13.优选地,各个所述抵触板上均设有延伸出连接筒外壁的定位杆,各个所述定位杆沿连接柱上端面延伸且一端延伸出连接柱外壁,各个所述定位杆在延伸出连接柱外壁的一端设有与地面连接的加强件。
14.优选地,所述加强件包括设置在定位杆延伸出连接柱外壁且延伸出台车侧壁一端的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下端设有半球形的防护罩,且所述防护罩整圆的一侧边与地面抵触,另一侧与加强杆连接。
15.优选地,所述加强杆的一端与防护罩上端内壁螺纹连接且所述防护罩的下端设有测量防护罩与地面之间接触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连接柱上端设有警报器,所述警报器上设有控制警报器工作的调节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采集防护罩与地面之间接触压力为压力值d,并将采集到的压力值d传递到调节模块,所述调节模块用于根据压力值d生成控制信号,所述警报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警报器的声音量;预设压力值为连接柱水平时,防护罩与地面之间接触压力;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当所述压力值d大于预设距离时,警报器上的调节模块根据压力值d生成第一信号,当间隔n秒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压力值d大于触发第一信号时压力值d,警报器上的调节模块根据压力值d生成第二信号;所述警报器响应第一信号,发出的声音量v1,所述警报器响应第二信号,发出的声音量v2,所述声音量v1<声音量v2。
16.优选地,所述连接柱上端面设有若干使得定位杆与连接柱上端面抵触的u形卡环,各个所述卡环的两端与连接柱上端面通过螺栓连接。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塔机移动到不需要移动的地方时,驱动件驱动定位柱在加强柱内上下往返移动,当驱动定位柱向下移动时,定位柱下方的插杆以及旋板旋入地面内,进而加强了塔机基础与地面的连接强度,便于塔机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加强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抵触板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图中:1、塔身;11、台车;12、加强柱;121、定位柱;122、插杆;123、旋板;13、驱动孔;131、定位板;132、驱动杆;133、固定板;134、导向杆;135、导向柱;136、回形槽;137、放置槽;138、电机;139、第一压力传感器;14、连接柱;141、过渡板;142、连接筒;143、顶杆;144、抵触板;145、第一摆杆;146、连板;147、第二摆杆;148、螺纹杆;149、移动环;15、定位杆;151、加强杆;152、防护罩;153、警报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一种稳定式具有拼装塔机基础的移动塔机,如图1和图2,包括塔机基础以及设置在塔机基础上端的塔身1,塔身1上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塔机基础下端设有台车11,台车11便于塔机移动到所需位置,塔机基础下端面设有延伸出台车11下端面的加强柱12,加强柱12内穿设有定位柱121,定位柱121在朝向地面的一端设有锥形的插杆122,插杆122尖端外壁设有沿螺纹分布的旋板123,加强柱12上设有驱动定位柱121在加强柱12内上下往返移动的驱动件。
23.如图1和图2,当塔机移动到不需要移动的地方时,驱动件驱动定位柱121在加强柱12内上下往返移动,当驱动定位柱121向下移动时,定位柱121下方的插杆122以及旋板123旋入地面内,进而加强了塔机基础与地面的连接强度,便于塔机使用时的稳定性。
24.如图2和图3,定位柱121内开设有沿定位柱121长度方向分布的驱动孔13,驱动孔13位于远离插杆122的一侧,驱动件包括设置在加强柱12外壁的定位板131,定位板131上转动连接有一端水平进入加强柱12内且一并进入驱动孔13内的驱动杆132,驱动杆132一端设有u形的固定板133,固定板133相对两侧均设有相互平行的导向杆134,驱动孔13内壁设有位于两个导向杆134之间的导向柱135,导向柱135在两个导向杆134之间滑移,导向柱135的一端穿出定位柱121且加强柱12内壁上开设有供导向柱135穿出一端滑移的回形槽136,回形槽136的长边沿加强柱12的长度方向,短边沿加强柱12的周向分布,定位柱121周边侧壁上开设有供驱动杆132和导向杆134转动的放置槽137。
25.如图2和图3,此时转动驱动杆132,使得驱动杆132带动两个导向杆134转动,使得位于两个导向杆134之间的导向柱135也随着导向杆134的转动而移动,此时便于导向杆134在转动的同时带动导向柱135沿着回形槽136移动,当导向柱135沿着回形槽136的两个长边移动时,便于导向柱135带动定位柱121在加强柱12内上下往返移动,便于插杆122插入地面和远离地面,当导向柱135沿着回形槽136短边移动时,使得定位柱121在加强柱12内转动,进而使得插杆122在插入地面后,便于螺旋形的旋板123转动,进而使得插杆122与地面连接强度增加。
26.如图2和图3和图4,定位板131上设有带动驱动杆132转动的电机138,回形槽136的两条长边沿定位柱121长度方向分布,回形槽136在靠近地面的一条短边的槽底上设有控制电机138工作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39,第一压力传感器139位于远离使得定位柱121向下移动时导向柱135所在的回形槽136的长边的位置,此时插杆122稳定的插入地面内,导向柱135触发第一压力传感器139便于第一压力传感器139控制电机138停止工作,进而便于定位柱121与地面的连接。此时加强柱12的下端也位于靠近地面的位置。
27.如图5,塔机基础包括与加强柱12同轴的连接柱14,连接柱14的外径尺寸大于加强柱12的外径尺寸,此外台车11设置在连接柱14的下端,塔身1位于连接柱14背离加强柱12的一端,连接柱14上端设有与塔身1下端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此时连接件的设置便于拆卸塔身1和塔机基础,进而便于更换或者维修塔身1。
28.如图5,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塔身1下端面的过渡板141以及设置在过渡板141下端面的连接筒142,连接柱14上端面设有顶杆143,顶杆143与连接筒142同轴设置且顶杆143周向分布有若干抵触板144,抵触板144与顶杆143通过动力件连接,动力件驱动各个抵触板144抵触在连接筒142内壁。
29.如图5,此时抵触板144抵触在各个连接筒142内壁便于将塔身1固定在塔机基础上,在拆卸时只需要动力件驱动各个抵触板144与连接筒142内壁分离即可,此时连接筒142只是放置在连接柱14上端面,便于塔身1与塔机基础的分离。
30.如图5,动力件包括一端铰接设置在顶杆143下端的第一摆杆145,第一摆杆145的数量与抵触板144的数量一致,各个抵触板144在朝向顶杆143的一侧均设有垂直于抵触板144板面的连板146,连板146沿抵触板144长度方向分布,且第一摆杆145远离顶杆143的一端设有与连板146上端滑移连接的滑块,第一摆杆145的一端与滑块铰接,第一摆杆145中部铰接有第二摆杆147,第二摆杆147的一端连板146的下端铰接,顶杆143上端转动连接有一端延伸出过渡板141上端面的螺纹杆148,螺纹杆148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环149,各个第二摆杆147远离连板146的一端与移动环149外壁铰接。此时使用者转动螺纹杆148穿出过渡板141上端的一端,使得螺纹杆148带动移动环149上下移动,进而使得移动环149带动各个第二摆杆147绕与移动环149的铰接点转动,使得第二摆杆147带动第一摆杆145摆动,进而驱动抵触板144向远离或者靠近顶杆143的方向移动,便于抵触板144与连接筒142内壁抵触。
31.如图1和图5,各个抵触板144上均设有延伸出连接筒142外壁的定位杆15,定位杆15的设置便于对抵触板144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各个定位杆15沿连接柱14上端面延伸且一端延伸出连接柱14外壁,各个定位杆15在延伸出连接柱14外壁的一端设有与地面连接的加强件。当塔机在使用时,抵触板144与连接筒142抵触,且不需要再移动时,连接柱14上端面设有若干使得定位杆15与连接柱14上端面抵触的u形卡环,各个卡环的两端与连接柱14
上端面通过螺栓连接,此时卡环的设置便于固定定位杆15,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32.如图1和图5,加强件的设置减小塔机倾倒的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塔机整体的稳定性。
33.如图1和图5,加强件包括设置在定位杆15延伸出连接柱14外壁且延伸出台车11侧壁一端的加强杆151,加强杆151下端设有半球形的防护罩152,且防护罩152整圆的一侧边与地面抵触,另一侧与加强杆151连接。此时半球形的防护罩152对塔机基础周边形成支撑,便于塔机的使用。
34.如图1和图5,加强杆151的一端与防护罩152上端内壁螺纹连接且防护罩152的下端设有测量防护罩152与地面之间接触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此时便于旋动防护罩152调节防护罩152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使得每个防护罩152都与地面抵触,连接柱14上端设有警报器153,警报器153上设有控制警报器153工作的调节模块,第二压力传感器采集防护罩152与地面之间接触压力为压力值d,并将采集到的压力值d传递到调节模块,调节模块用于根据压力值d生成控制信号,警报器153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警报器153的声音量;预设压力值为连接柱14水平时,防护罩152与地面之间接触压力;控制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当压力值d大于预设距离时,警报器153上的调节模块根据压力值d生成第一信号,当间隔n秒后,第二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压力值d大于触发第一信号时压力值d,警报器153上的调节模块根据压力值d生成第二信号;警报器153响应第一信号,发出的声音量v1,警报器153响应第二信号,发出的声音量v2,声音量v1<声音量v2。
35.上述方案的设置使得塔身1带动塔机基础倾斜时,防护罩152与地面的接触压力增大,若压力一直增大,则警报器153声音越来越大,提醒使用者调整塔身1或者做其他防护措施或者撤离到安全区。
36.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