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框显示装置安装结构及无框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20:08: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子显示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框显示装置安装结构及无框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液晶显示屏,英文简称为lcd全称是liquidcrystaldisplay,是属于平面显示器的一种,用于电视机及计算机的屏幕显示。该显示屏的优点是耗电量低、体积小、辐射低。目前液晶显示器行业新推出了一种所谓的无边框的显示器,无边框显示器是指屏幕边框极窄的显示器设备,采用将显示器屏幕和边框融合在一起的设计,在增加了显示器美观的同时,提升了用户视觉体验上的宽阔感,对于超薄无边框的显示器,显示器直接用3m胶固定在中框上,再安装上面框,最后将其装配于背板上;例如申请号为201821073992.0发明名称为无边框显示器的支撑框及无边框显示器,其包括光学元件和显示屏,还包括无边框显示器的支撑框,相比于传统的周缘锁螺钉结构,该设计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做到更窄边,外观更美观。
3.然而,现有技术中所谓的无边框显示器,为了固定液晶显示屏以及考虑到布线的问题,仍然至少需要在液晶显示器底部设置用于支撑固定液晶显示层(5)的边框结构,因此导致了无边框显示器在底部仍然存在具有包覆型边框的问题,无法达到真正的无边框,本领域技术人员只能够去进一步地将边框变窄,而无法真正实现无边框的效果。
4.另外,随着人们对健身需求的提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智能健身镜的产品。智能健身镜即触摸智能镜,是一种具有显示和触摸功能的镜子,结合了显示器和镜子的特点,能够让用户在健身的时候通过触摸屏幕查看健身运动教程。然而由于前述的现有技术中边框的存在,在设计制作健身镜时,也无法配合玻璃镜面达到很好的无边框显示效果,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提高显示效果的无框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提供了一种无框显示装置安装结构装配方法,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在实现无框全面屏设计的情况下,使得提升的显示效果达到无限接近全贴合工艺的效果。
6.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通过如下实现的:
7.一种无框显示装置安装结构,包括:
8.主安装壳体、固定支架、散光板、液晶显示层和玻璃镜面层;
9.所述主安装壳体内设有用于放置电器组件的安置腔,所述液晶显示层设有与所述电器组件电连接的液晶控制连接线;
10.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安装壳体上;
11.所述固定支架内侧架设有依次设置的所述散光板和所述液晶显示层,所述散光板与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层固定设置在所述散光板上表面;
12.玻璃镜面层通过第一胶粘层与所述固定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液晶显示层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固定支架用于与玻璃镜面层连接的上表面。
14.进一步地,所述液晶显示层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支架用于与玻璃镜面层连接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小于所述第一胶粘层的厚度,所述液晶显示层与所述玻璃镜面层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
15.进一步地,所述散光板与所述固定支架通过第二胶粘层连接,所述第二胶粘层设有供所述液晶显示层连接的所述液晶控制连接线穿过的间隙开口。
16.进一步地,所述散光板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二胶粘层所述散光板的下表面沿三个边设置,且在第四个边形成间隙开口,所述液晶控制连接线绕过所述散光板的边沿后穿过所述间隙开口后,用于与所述电器组件电连接。
1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设置于下表面的第一台阶和设置于内表面的第二台阶,所述主安装壳体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台阶相匹配,所述散光板的长度与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二台阶内表面之间的距离相匹配。
18.进一步地,所述液晶显示层通过第三胶粘层与所述散光板固定连接。
19.进一步地,所述液晶显示层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三胶粘层在所述液晶显示层的下表面沿四个边设置且在中部形成中空结构。
20.进一步地,所述主安装壳体、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玻璃镜面层的外侧面均位于同一平面。
21.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无框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无框显示装置安装结构,所述电器组件设置在所述安置腔内,所述电器组件包括发光元件和液晶控制件,所述液晶控制件通过液晶控制连接线与所述液晶控制层电连接。
22.如上,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通过将玻璃镜面层直接粘结在固定支架上,而液晶显示层又通过散光板一同固定在固定支架上,保证了玻璃镜面层和液晶显示层的相对固定,并且有效共用了固定支架的结构,不需要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夹持边框。省去夹持边框后,玻璃镜面层和液晶显示层之间的间隙相比于现有技术大大缩小,提高了最终的显示效果,使得提升的显示效果达到无限接近全贴合工艺的效果。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25.图1为现有无框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在液晶显示层上涂胶后的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图3的侧视图;
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将散光板贴合到液晶显示层上的过程示意图;
3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在散光板上涂胶后的示意图;
3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支架的俯视图;
3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支架和散光板以及液晶显示层预配合的示意图;
3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涂胶后的散光板安装到固定支架的过程示意图;
34.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液晶控制连接线布置示意图;
35.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9安装完成后的局部放大图;
36.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涂胶后的玻璃镜面层安装到固定支架上的过程示意图;
37.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12安装完成后的局部放大图
38.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序号对应如下:
39.主安装壳体1、安置腔2、固定支架3、散光板4、液晶显示层5、玻璃镜面层6、夹持边框7、液晶控制连接线8、第一间隙9、间隙开口10、第一胶粘层11、第二胶粘层12、第三胶粘层13、第一台阶14、第二台阶15。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1.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结合玻璃制成的健身镜产品剖视图,包括主安装壳体1、固定支架3、电器组件图中未示出、散光板4、液晶显示层5、玻璃镜面层6和夹持边框7。
42.电器组件设置于主安装壳体1的安置腔2内,电器组件包括与液晶显示层5电连接的用于控制液晶显示层5的电场的液晶控制元件,以及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穿过散光板4后进入液晶显示层5;液晶显示层5通过液晶控制元件的控制产生电场的变化,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发生变化,使外光源透光率改变(调制),完成电—光变换,再利用r、g、b三基色信号的不同激励,通过红、绿、蓝三基色滤光膜,完成时域和空间域的彩色重显。
43.其中,现有的健身镜产品中,安装结构具体为:在主安装壳体1上设置固定支架3,再将散光板4架设在固定支架3的台阶上进行定位,再通过夹持边框7与固定支架3的配合,将液晶显示层5夹持固定在固定支架3上端面和夹持边框7的内表面之间。同时夹持边框7的另一端夹持部分夹持着主安装壳体1的下表面,从而将整个结构夹持固定。然后再将玻璃镜面层6贴合在夹持边框7的上方,从而形成完整的健身镜产品。
44.然而,由于夹持边框7的存在,并且现有技术还必须设置边框以保证液晶显示层5的排线(如液晶控制连接线)引出后能够收纳在内部,并且最终与位于主安装壳体1的安置腔2内的液晶控制元件线路连接,因此,液晶显示层5和夹持边框7之间还需要设置供线路通过的间隙,固定支架3通过凸块与夹持边框7抵接,以形成上部的间隙。然而这样的设置导致了玻璃镜面层6和液晶显示层5之间的间隙过大,影响了最终的显示效果,而如果去除夹持边框7,则会使得排线暴露在外面。
45.实施例:
46.本实施例中的无框显示装置安装结构属于电子显示装置领域应用于无边框的显
示器,例如智能电视、智能健身镜等,本技术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在实现无框全面屏设计的情况下,大大缩小了液晶显示层和玻璃镜面层之间的间隙,使得提升的显示效果达到无限接近全贴合工艺的效果。
47.其中,具体地,参见如图2-13所示;其中,图2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改进后的无框显示装置安装结构,包括:主安装壳体1、固定支架3、散光板4、液晶显示层5和玻璃镜面层6;主安装壳体1内设有用于放置电器组件的安置腔2,液晶显示层5设有与电器组件电连接的液晶控制连接线8;固定支架3固定设置在主安装壳体1上;固定支架3内侧架设有依次设置的散光板4和液晶显示层5,散光板4与固定支架3固定连接,液晶显示层5固定设置在散光板4上表面;玻璃镜面层6通过第一胶粘层11与固定支架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由于玻璃镜面层6是直接粘结在固定支架3上,而液晶显示层5又是通过散光板4一同固定在固定支架3上,保证了玻璃镜面层6和液晶显示层5的相对固定,并且有效共用了固定支架3的结构,不需要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夹持边框。省去夹持边框后,玻璃镜面层6和液晶显示层5之间的间隙相比于现有技术大大缩小,提高了最终的显示效果,使得提升的显示效果达到无限接近全贴合工艺的效果。
48.进一步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将液晶显示层5的上表面设置为高于固定支架3用于与玻璃镜面层6连接的上表面,液晶显示层5上表面的高度略高于固定支架3的上表面,但高度差小于第一胶粘层11的厚度,使得最终液晶显示层5与玻璃镜面层6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9,使得最终第一间隙9的厚度小于第一胶粘层11的厚度,具体间隙厚度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带有夹持框架的厚度,或者是至少大于胶粘层厚度的设计,本技术的玻璃镜面层与液晶显示层的贴近效果明显更好。
49.进一步优选地,散光板4与固定支架3通过第二胶粘层12连接,第二胶粘层12设有供液晶显示层5连接的液晶控制连接线8穿过的间隙开口10。参见附图7的固定支架的俯视图,固定支架3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三个具有第二台阶15的侧壁以及一个平整的侧壁,再结合附图6-10,散光板4为矩形结构,第二胶粘层12散光板4的下表面沿三个边设置,且在第四个边形成间隙开口10,间隙开口10与固定支架3的平整的侧壁对应,第二胶粘层12则与三个具有第二台阶15的侧壁配合,将散光板4固定在固定支架3上。液晶控制连接线8绕过散光板4的边沿后穿过间隙开口10后,用于与电器组件电连接,通过配合固定支架的结构在第二胶粘层处形成间隙开口,便于液晶控制连接线在多层结构的内部穿过实现线路的连接,无需额外的外置框架进行保护。
50.进一步优选地,固定支架3包括设置于下表面的第一台阶14和设置于内表面的第二台阶15,主安装壳体1的端部与第一台阶14相匹配,散光板4的长度与固定支架3的第二台阶15内表面之间的距离相匹配,优选地,固定支架3的三个侧壁和散光板的三个侧边贴合配合定位,第四个边和散光板4的间隙开口10对应设置,与之对应的,液晶显示层5通过第三胶粘层13与散光板4固定连接,液晶显示层5的侧壁与固定支架3的第二台阶15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使得液晶控制连接线8穿过该间隙后穿过间隙开口后,用于与电器组件电连接。
51.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液晶显示层5为矩形结构,第三胶粘层13在液晶显示层5的下表面沿四个边设置且在中部形成中空结构。
52.另外,主安装壳体1、固定支架3和玻璃镜面层6的外侧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使得安
装完成后的无框显示装置的外部不需要增加其他结构就能够形成一个平整的外表面,减少装配零件的同时减少了安装工序,并且保证的外表面的光洁完整。
53.另外,本实施例中,还记载一种无框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无框显示装置安装结构,电器组件设置在安置腔2内,电器组件包括发光元件和液晶控制件,液晶控制件通过液晶控制连接线8与液晶控制层电连接。
54.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无框显示装置装配方法(工艺),基于无框显示装置安装结构,方法包括:
55.s1:将散光板4和液晶显示层5固定连接;
56.s2:将固定连接液晶显示层5的散光板4的另一面与固定支架3固定连接;
57.s3:在玻璃镜面层6下表面涂设第一胶粘层11后与固定支架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58.其中,步骤s1中,具体参见附图3-5,首先,将液晶显示层5的下表面沿四个边涂设第三粘结层,再将散光板4贴合到液晶显示层5上;
59.步骤s2中,参见附图6、9-10具体包括:
60.将散光板4的下表面沿三个边涂设第二胶粘层12;第二胶粘层12上形成有供液晶显示层5连接的液晶控制连接线8穿过的间隙开口10;
61.通过第二胶粘层12将固定支架3和散光板4固定连接,具体为,将第二胶粘层12的三个边分别粘结在固定支架3的第二台阶15上。
62.在将固定支架3和散光板4固定连接后,将液晶控制连接线8绕过散光板4的边沿后穿过间隙开口10后,与电器组件电连接。并且此时,如图11所示,在固定支架3和散光板4固定连接后,液晶显示层的上表面高度高于固定支架3上表面高度。
63.至于步骤s3,具体地,参见附图12-13,将在玻璃镜面层6下表面四个边涂设第一胶粘层11,宽度分别与固定支架3的上表面的四个边对应,然后通过第一胶粘层,与固定支架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后最终形成无框显示装置,其中,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胶粘层11的厚度为h时,第一间隙设置为第一胶粘层11的厚度的三分之一,也可以是其它的比例,液晶显示层与玻璃镜面层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范围为0.1mm-0.5mm,具体可选为0.2mm、0.3mm或0.4mm。
64.另外,在步骤s1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
65.在主安装壳体1的安置腔2内放置电器组件;
66.将固定支架3固定连接在主安装壳体1上。
67.将固定支架3固定连接在主安装壳体1上可以根据实际装配过程穿插在前述各个步骤之间。
68.根据上述实施例,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9.1.通过将玻璃镜面层直接粘结在固定支架上,而液晶显示层又通过散光板一同固定在固定支架上,保证了玻璃镜面层和液晶显示层的相对固定,并且有效共用了固定支架的结构,不需要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夹持边框。省去夹持边框后,玻璃镜面层和液晶显示层之间的间隙相比于现有技术大大缩小,提高了最终的显示效果,使得提升的显示效果达到无限接近全贴合工艺的效果;
70.2.液晶显示层上表面的高度略高于固定支架的上表面,高度差小于第一胶粘层的厚度,使得最终液晶显示层与玻璃镜面层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使得最终第一间隙的厚度
小于第一胶粘层的厚度,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带有夹持框架的厚度,或者是至少大于胶粘层厚度的设计,本技术的玻璃镜面层与液晶显示层的贴近效果明显更好;
71.3.通过配合固定支架的结构,在第二胶粘层处形成间隙开口,便于液晶控制连接线在多层结构的内部穿过实现线路的连接,无需额外的外置框架进行保护。
72.虽然本技术已经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技术并非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还包括所作出的各种改变以及变化。
73.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74.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能够相互结合。
75.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