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不干胶标签用柔性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07:06: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印刷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不干胶标签用柔性印刷机。


背景技术:

2.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
3.标签纸的在印刷完成后需要进行模切分段,通常人工将印刷后的标签纸装配到专门的模切装置上进行分切,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不干胶标签用柔性印刷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出的不干胶标签用柔性印刷机,解决了现有的标签纸在印刷后,通常采用人工将标签纸装配到专门的模切装置上,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不干胶标签用柔性印刷机,包括印刷机本体,所述印刷机本体的出料口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加工台,所述加工台的底部靠近印刷机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标签输送组件,所述标签输送组件包括安装板、输送辊、传动轮、传动带和电机,两个所述安装板呈对称分布固定设置在加工台的底部,且两个所述输送辊呈并列转动设置在两个安装板之间,两个所述输送辊的顶部均贯穿加工台设置,两个所述输送辊的转轴贯穿安装板设置,且两个所述传动轮分别固定套接在两个输送辊的转轴端部,两个传动轮位于同一侧设置,且所述传动带绕设在两个传动轮上,所述电机通过支撑件固定安装在加工台的底部,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输送辊的转轴固定相连;所述加工台的顶部靠近印刷机本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输送限定组件,所述加工台的顶部位于第一支架远离印刷机本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架和分切台,且所述第二支架与分切台之间设置有标签分切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签输送组件承接印刷机印刷完成的标签带,电机启动,利用传动轮与传动带的传动作用,带动两个输送辊同步转动,对印刷完成的标签带进行输送,经输送限定组件送至标签分切组件,对标签带进行高效的连续模切,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
8.优选的,所述输送限定组件包括第一气缸、支撑板和限位辊,所述第一支架呈u型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气缸呈对称分布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顶部内壁上,且两个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均通过第一缓冲机构连接有结构相同的支撑板,两个所述限位辊呈并列转动设置两个支撑板之间,且两个所述限位辊分别与两个输送辊呈对应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第一气缸同步启停,通过支撑板带动两个限位辊实
现升降运动,限位辊与输送辊的初始预留间距可保证标签带穿过,且第一气缸推动限位辊下降,可使限位辊对标签带压紧。
10.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牵引杆、第一缓冲柱和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牵引杆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四个所述第一缓冲柱分别垂直贯穿设置在两个牵引杆的两端,所述第一缓冲柱的底端与同侧的支撑板固定相连,四个所述第一弹簧分别套设在四个第一缓冲柱上,且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支撑板与牵引杆之间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缸推动限位辊下降过程中,通过第一弹簧的形变缓冲,对标签带形成预压紧过程。
12.优选的,所述分切台靠近第一支架的一侧呈斜面设置,且所述分切台靠近第一支架一侧的斜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呈u型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签带穿过两个限位板,能够有效防止标签带体偏移。
14.优选的,所述分切台远离第一支架的一侧呈斜面设置,且所述分切台远离第一支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装签盒。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集中收集分切后的标签块。
16.优选的,所述标签分切组件包括第二气缸、承载板和分切刀,所述第二支架呈u型设置并与分切台呈对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气缸呈对称分布的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架的顶部内壁上,所述承载板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且所述分切刀固定安装有承载板的底部,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第二气缸同步启停,通过承载板带动分切刀实现升降运动,分切刀下降对标签带进行分切,切段后的标签落入装签盒中收集。
18.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第二缓冲柱、压签板和第二弹簧,四个所述第二缓冲柱呈矩形阵列分布垂直贯穿承载板,且所述压签板固定设置在四个第二缓冲柱的底部,所述压签板上开设有分切槽,且所述分切槽与分切刀对应匹配,四个所述第二弹簧分别套设在第二缓冲柱上,且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承载板与压签板之间设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气缸带动承载板下降过程中,通过第二弹簧的形变缓冲,使压签板对标签带形成预压紧过程,同时分切槽保证了分切的相对准确性。
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1.1、通过标签输送组件、输送限定组件和标签分切组件的设置,协调控制电机、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启停,实现了对印刷完成后的标签带的输送与分切处理,有利于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22.2、通过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的设置,在第一气缸推动限位辊下降过程中,通过第一弹簧的形变缓冲,对标签带形成预压紧过程;在第二气缸带动承载板下降过程中,通过第二弹簧的形变缓冲,使压签板对标签带形成预压紧过程,同时分切槽保证了分切的相对准确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实现了对印刷完的标签带的输送与分切处理,有利于提高生产加工效率,解决了现有的标签纸在印刷后,通常采用人工将标签纸装配到专门的模切装置上,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的标签输送组件的安装结构图;
26.图3为本技术的输送限定组件的安装结构图;
27.图4为本技术的标签分切组件的安装结构图;
28.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缓冲机构的爆炸图。
29.图中标号:1、印刷机本体;2、分切槽;3、加工台;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分切台;7、安装板;8、输送辊;9、传动轮;10、传动带;11、电机;12、第一电动缸;13、支撑板;14、限位辊;15、牵引杆;16、第一缓冲柱;17、第一弹簧;18、限位板;19、装签盒;20、第二电动缸;21、承载板;22、分切刀;23、第二缓冲柱;24、压签板;25、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1.参照图1-2,不干胶标签用柔性印刷机,包括印刷机本体1,在印刷机本体1的出料口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加工台3,在加工台3的底部靠近印刷机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标签输送组件,标签输送组件包括安装板7、输送辊8、传动轮9、传动带10和电机11,两个安装板7呈对称分布固定设置在加工台3的底部,两个输送辊8呈并列转动设置在两个安装板7之间,两个输送辊8的顶部均贯穿加工台3设置,两个输送辊8的转轴贯穿安装板7设置,两个传动轮9分别固定套接在两个输送辊8的转轴端部,两个传动轮9位于同一侧设置,传动带10绕设在两个传动轮9上,电机11通过支撑件固定安装在加工台3的底部,电机11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输送辊8的转轴固定相连,启动电机11,利用传动轮9与传动带10的传动作用,带动两个输送辊8同步转动,对印刷完成的标签带进行输送。
32.参照图1和图3,在加工台3的顶部靠近印刷机本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架4,在第一支架4上设置有输送限定组件,输送限定组件包括第一气缸12、支撑板13和限位辊14,第一支架4呈u型设置,两个第一气缸12呈对称分布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4顶部内壁上,两个第一气缸12的输出端均通过第一缓冲机构连接有结构相同的支撑板13,两个限位辊14呈并列转动设置两个支撑板13之间,两个限位辊14分别与两个输送辊8呈对应设置,第一缓冲机构包括牵引杆15、第一缓冲柱16和第一弹簧17,两个牵引杆15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一气缸12的输出端,四个第一缓冲柱16分别垂直贯穿设置在两个牵引杆15的两端,第一缓冲柱16的底端与同侧的支撑板13固定相连,四个第一弹簧17分别套设在四个第一缓冲柱16上,第一弹簧17位于支撑板13与牵引杆15之间设置,两个第一气缸12同步启停,通过支撑板13带动两个限位辊14实现升降运动,限位辊14与输送辊8的初始预留间距可保证标签带穿过,第一气缸12推动限位辊14下降,同时电机11配合停止工作,通过第一弹簧17的形变缓冲,使得对标签带形成预压紧。
33.参照图1和图4,在加工台3的顶部位于第一支架4远离印刷机本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架5和分切台6,分切台6靠近第一支架4的一侧呈斜面设置,在分切台6靠近第一支架4一侧的斜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限位板18,限位板18呈u型设置,标签带穿过两个限位板18,能够有效防止标签带体偏移;分切台6远离第一支架4的一侧呈斜面设置,
在分切台6远离第一支架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装签盒19,用于集中收集分切后的标签块。
34.参照图1、图3和图4,第二支架5与分切台6之间设置有标签分切组件,标签分切组件包括第二气缸20、承载板21和分切刀22,第二支架5呈u型设置并与分切台6呈对应设置,两个第二气缸20呈对称分布的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架5的顶部内壁上,承载板21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气缸20的输出端,分切刀22固定安装有承载板21的底部,承载板2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包括第二缓冲柱23、压签板24和第二弹簧25,四个第二缓冲柱23呈矩形阵列分布垂直贯穿承载板21,压签板24固定设置在四个第二缓冲柱23的底部,压签板24上开设有分切槽26,分切槽26与分切刀22对应匹配,四个第二弹簧25分别套设在第二缓冲柱23上,第二弹簧25位于承载板21与压签板24之间设置,两个第二气缸20同步启停,通过承载板21带动分切刀22实现升降运动,分切刀22下降对标签带进行分切,同时通过第二弹簧25的形变缓冲,使压签板24对标签带形成预压紧过程,同时分切槽26保证了分切的相对准确性,切段后的标签落入装签盒19中收集。
35.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印刷完成后的标签带依次穿过输送辊8与限位辊14之间、限位板18、分切台6和分切刀22之间,协调控制电机11、第一气缸12和第二气缸20的启停,实现了对印刷完成后的标签带的输送与分切处理,有利于提高生产加工效率,分切完成后的标签落入装签盒19中收集。
3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