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30 21:31: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显示屏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薄款的显示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3.然而,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模组一般由胶铁100、灯板200、扩散板700、两层分光膜400、上下增光膜800和遮光胶600组成,扩散板700和两层分光膜400的使用使得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无法降低;且现有技术中的增光膜一般由上下增光膜组成(上增光膜的厚度为0.095mm,下增光膜的厚度为0.065mm),两层复合增光膜也增加了显示模组的厚度;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灯板在封装led芯片时需要使用支架,所述支架使得灯板的厚度无法降低,进而导致显示模组的厚度无法降低。
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模组因使用扩散板和上下增光膜,导致的显示模组整体厚度无法降低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7.胶铁;
8.灯板,所述灯板位于所述胶铁的一侧;
9.qd膜,所述qd膜位于所述灯板的发光侧;
10.分光膜,所述分光膜位于所述qd膜背离所述灯板的一侧;
11.以及复合增光膜,所述复合增光膜位于所述分光膜背离所述qd膜的一侧;
12.所述复合增光膜包括多个单层增光膜,以及设置在相邻所述单层增光膜之间的背涂层;
13.所述单层增光膜包括pet层和设置在所述pet层上的棱镜阵列。
14.进一步,多个所述单层增光膜设置为两个。
15.进一步,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16.遮光胶,所述遮光胶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边缘,并用于固定所述qd膜、所述分光膜和所述复合增光膜。
17.进一步,所述分光膜包括多个三角形分光结构,多个所述三角形分光结构阵列分布;
18.所述三角形分光结构包括:第一棱镜部,第二棱镜部和第三棱镜部,所述第一棱镜部,所述第二棱镜部和所述第三棱镜部首位相连并围成第一凹槽。
19.进一步,所述灯板包括:
20.线路板;
21.led芯片,所述led芯片阵列设置在所述线路板上。
22.进一步,所述灯板还包括:
23.胶层,所述胶层设置在设有所述led芯片的所述线路板上,并位于所述led芯片方向的一侧。
24.进一步,所述led芯片为mini led芯片。
25.进一步,所述线路板采用柔性电路板。
26.进一步,所述复合增光膜厚度设置为0.098mm;
27.所述mini led芯片的厚度为0.13mm;
28.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为0.885mm。
2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模组。
30.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所述灯板位于所述胶铁的一侧,设置所述qd膜位于所述灯板的发光侧,设置所述分光膜位于所述qd膜背离所述灯板的一侧,设置所述复合增光膜位于所述分光膜背离所述qd膜的一侧,并设置所述复合增光膜包括多个单层增光膜,以及设置在相邻所述单层增光膜之间的背涂层,使得所述单层增光膜包括pet层和设置在所述pet层上的棱镜阵列。本实用新型使用所述qd膜取代现有技术中的扩散板,并使用复合结构的所述复合增光膜取代原有的上下增光膜结构,将上下增光膜复合在一起,复合的所述复合增光膜可以使用厚度较薄的pet基材,以达到减薄效果,并提升了所述显示模组背光表面的亮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模组因使用扩散板和上下增光膜,导致的显示模组整体厚度无法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31.图1是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实施例分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实施例复合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实施例灯板的各个状态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00、胶铁;200、灯板;210、线路板;220、led芯片;230、胶层;300、qd膜;400、分光膜;410、三角形分光结构;411、第一棱镜部;412、第二棱镜部;413、第三棱镜部;414、第一凹槽;500、复合增光膜;510、单层增光膜;511、pet层;512、棱镜;520、背涂层;600、遮光胶;700、扩散板;800、上下增光膜。
具体实施方式
3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3.实施例一:
44.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显示模组,包括:胶铁100,灯板200,qd膜300,分光膜400,以及复合增光膜500。所述灯板200位于所述胶铁100的一侧,所述qd膜300位于所述灯板200的发光侧,所述分光膜400位于所述qd膜300背离所述灯板,所述复合增光膜500位于所述分光膜400背离所述qd膜的一侧,如图3所示,所述复合增光膜500包括多个单层增光膜510,以及设置在相邻所述单层增光膜之间的背涂层;所述单层增光膜510包括pet层511和设置在所述pet层上的棱镜512阵列,所述棱镜512阵列设置在所述pet层511一侧,多个所述单层增光膜510之间设置有背涂层520。通过上述设置,所述灯板200发出光线,穿过所述qd膜300,所述qd膜300通过量子将所述灯板200发出的蓝光转换成白光,白色光线再穿过所述分光膜400,所述分光膜400将光线分散从而达到均匀效果,光线最后穿过所述复合增光膜500,所述复合增光膜500提升所述显示模组背光表面亮度,传导出来。使用所述qd膜300取代现有技术中的扩散板700,并使用复合结构的所述复合增光膜500取代原有的上下增光膜800结构,将上下增光膜800复合在一起,复合的所述复合增光膜500可以使用厚度较薄的pet基材,以达到减薄效果,并提升了所述显示模组背光表面的亮度。
45.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所述灯板200位于所述胶铁100的一侧,设置所述qd膜300位于所述灯板200的发光侧,设置所述分光膜400位于所述qd膜300背离所述灯板200的一侧,设置所述复合增光膜500位于所述分光膜400背离所述qd膜300的一侧,并设置所述复合增
光膜500包括多个单层增光膜510,以及设置在相邻所述单层增光膜510之间的背涂层520,使得所述单层增光膜510包括pet层511和设置在所述pet层511上的棱镜512阵列。本实用新型使用所述qd膜300取代现有技术中的扩散板700,并使用复合结构的所述复合增光膜500取代原有的上下增光膜800结构,将上下增光膜800复合在一起,复合的所述复合增光膜500可以使用厚度较薄的pet基材,以达到减薄效果,并提升了所述显示模组背光表面的亮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模组因使用扩散板700和上下增光膜800,导致的显示模组整体厚度无法降低的问题。
46.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结构中,多个所述单层增光膜510设置为两个,在两个所述单层增光膜510结构中,中间设置有所述背涂层520,将上下增光膜800复合在一起,复合的所述复合增光膜500的pet基材厚度较薄,能够起到整体减薄的作用。具体的,所述复合增光膜500厚度设置为0.098mm,相比现有技术中的上增光膜的厚度0.095mm,下增光膜的厚度0.065mm,总体增光膜的厚度为0.16mm,0.098mm的所述复合增光膜500起到很好的减薄效果。
47.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分光膜400包括多个三角形分光结构410,多个所述三角形分光结构410阵列分布,所述三角形分光结构410包括:第一棱镜部411,第二棱镜部412和第三棱镜部413,所述第一棱镜部411,所述第二棱镜部412和所述第三棱镜部413围成第一凹槽414。在每个所述三角形分光结构410中,所述第一凹槽414形成凹面,所述第一棱镜部411,所述第二棱镜部412和所述第三棱镜部413形成凸面,通过多个阵列分布的所述三角形分光结构410,将每个点光源都分成多个点分散出去,将所有光线分散,最终达到光线均匀的效果。
48.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结构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遮光胶600,所述遮光胶600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边缘,并用于固定所述qd膜300、所述分光膜400和所述复合增光膜500,以及用于遮挡边缘的光线。具体的,所述遮光胶600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四周。
49.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例结构中,所述灯板200包括:线路板210,led芯片220和胶层230。如图5(a)和图5(b)所示,所述led芯片220阵列设置在所述线路板210上,所述led芯片220为所述显示模组提供光源。如图5(c)所示,所述胶层230设置在设有所述led芯片220的所述线路板210上,并位于所述led芯片220方向的一侧,所述胶层230将所述led芯片220固定在所述线路板210上,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灯板200在封装led芯片220时必须使用的支架,很好的降低了所述灯板200的厚度,进而降低了显示模组的厚度。具体的,所述led芯片220为mini led芯片220,mini led芯片220尺寸较小,能够使得所述胶层230更好的将其贴装在所述线路板210上,同时有助于降低所述灯板200的厚度。进一步,所述mini led芯片220的厚度为0.13mm,能够将所述显示模组做到超薄,同时,在上述设置的基础上,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可达到0.885mm,这种厚度完全与oled的厚度相媲美。具体的,所述线路板210可采用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同时还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等优点;所述线路板210还可采用fr-4环氧玻璃布层压板,fr-4环氧玻璃布层压板材质的所述线路板210具有:电绝缘性能稳定、平整度好、表面光滑、无凹坑、厚度公差标准等优点,还可用在高性能电子绝缘要求的所述显示模组中。
50.实施例二:
5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显示模组。通过上述设置,减少支架厚度,去除了扩散板700的厚度,将上下增光膜800变成复合增光膜500,达到了减薄效果,所述显示装置变为超薄mini led背光显示装置,可以把厚度和屏占比均做大到极限,并能够与oled媲美,此外,其亮度、对比度、色域饱和度都高于oled,其寿命也大于oled的使用寿命。
5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所述灯板200位于所述胶铁100的一侧,设置所述qd膜300位于所述灯板200的发光侧,设置所述分光膜400位于所述qd膜300背离所述灯板200的一侧,设置所述复合增光膜500位于所述分光膜400背离所述qd膜300的一侧,并设置所述复合增光膜500包括多个单层增光膜510,以及设置在相邻所述单层增光膜510之间的背涂层520,使得所述单层增光膜510包括pet层511和设置在所述pet层511上的棱镜512阵列。本实用新型使用所述qd膜300取代现有技术中的扩散板700,并使用复合结构的所述复合增光膜500取代原有的上下增光膜800结构,将上下增光膜800复合在一起,复合的所述复合增光膜500可以使用厚度较薄的pet基材,以达到减薄效果,并提升了所述显示模组背光表面的亮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模组因使用扩散板700和上下增光膜800,导致的显示模组整体厚度无法降低的问题。
53.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