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面安装免开挖拉线基础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20:35: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和杆塔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面安装免开挖拉线基础。


背景技术:

2.输电线路铁塔按照支撑形式分为自立塔和拉线塔,自立式铁塔就是不依靠其它附助设施就能实现预定功能的铁塔。现在各种用途的铁塔多是自立式的,如通讯用的微波塔,广播电视天线塔,输电线路铁塔等。还有一种铁塔,必须靠强劲的拉线才能实现预定功能,没有拉线自己都“站”不起来,如输电线路上用的“拉线塔”,这就不是自立式铁塔。拉线塔的拉线是主要受力部件,一端连接塔柱,另一端固定到基础上。通常,永久的拉线基础需要根据不同地址设置永久基础。有一种临时设置的拉线,比如铁塔施工中的临时拉线,组塔完成后即可拆除;输电线路抢修塔的拉线在线路恢复正常后,拆除回收。在输电线路抢修时,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目前通常用的拉线基础需要挖基坑,施工步骤多,如埋置地锚、开挖马道、基坑回填、回填土夯实等,存在工作量大、危险性高、效率低,且受地质地形限制多,如地下水、泥沼、水田、坚硬岩石等太软太硬的地质都不便施工,山地不易找拉线点,拉线角度受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目前设置临时拉线基础时存在的工作量大、受地质地形限制多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面安装免开挖拉线基础,包括装满重物的箱体和锚杆;所述箱体设置于地面上;拉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箱体上,另一端连接在塔柱上;所述箱体上设置锚杆孔,所述锚杆穿过所述箱体,固定于地下。
4.优选的,所述箱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底部和四个侧部;所述底部位于地面上,所述侧部首尾依次连接,围合成腔体。
5.优选的,所述锚杆包括锚头和杆身;所述底部设有锚杆孔,所述锚头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杆身穿过所述锚杆孔固定于地下。
6.优选的,所述锚杆孔位于所述底部上远离所述拉线的一侧。
7.优选的,还包括拉线接头;所述拉线接头与所述侧部的外侧连接;所述拉线的一端与所述拉线接头连接。
8.优选的,所述拉线接头上设有拉线孔,所述拉线的一端与所述拉线孔连接。
9.优选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拉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线孔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底部和所述侧部的结构为板状结构或框架结构。
11.优选的,所述底部和所述侧部的材料包括钢材、铝合金。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面安装免开挖拉线基础,包括装满重物的箱体和锚杆;所述
箱体设置于地面上;拉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箱体上,另一端连接在塔柱上;所述箱体上设置锚杆孔,所述锚杆穿过所述箱体,固定于地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避免了基坑开挖带来的工作量大、危险性高、效率低的缺点,且不受地下水、坚硬岩石等地质条件的限制。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地面安装免开挖拉线基础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锚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装载重物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地面安装免开挖拉线基础固定拉线的示意图。
18.图中:1、底部;2、锚杆孔;3、锚头;4、锚杆;5、拉线接头;6、侧部;7、拉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面安装免开挖拉线基础,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和锚杆4;所述箱体设置于地面,用于装载重物;拉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箱体上,另一端连接在塔柱上;所述锚杆4穿过所述箱体楔入地下,将所述箱体固定在地面上。
20.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避免了基坑作业施工,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且不受地质条件对拉线基础选点的限制,便于就地取材,施工方便高效。
21.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
22.实施例1:
23.山区输电线路发生覆冰倒塌,需要紧急架设抢修塔,快速恢复供电。抢修塔的塔位位于坡顶的一块平地,平地旁边为山坡,无法设置拉线点,平缓区域因为有地下岩石,挖坑困难。
24.针对上述情况,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面安装免开挖拉线基础,如图1所示,包括装满重物的箱体、锚杆4及拉线接头5;箱体设置于地面上,重物和箱体的重力以及箱体与地面的摩擦力,均可作为抵御拉线上拔力的荷载;箱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底部1和4个侧部6,4个侧部6围合成腔体;锚杆4穿过箱体的底部1楔入地下,用于固定箱体,并阻止箱体受拉线拉力而发生滑动;拉线接头5连接在箱体的侧部6外侧,用于与拉线的一端连接,拉线的另一端连接在拉线塔的塔柱上。
25.箱体装载的重物可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就地取材,种类不限,可以是配重块、沙袋、石头等。在本实施例中,施工地点位于山区,可以就地取材,在箱体中放置配重块和石头。箱体可为长方体、正方体等,箱体的上部可不封盖,类似于货车车斗,也可以是全封闭式。底部1和侧部6可为板材制成的板状结构,板材如合金钢板、铝合金板、不锈钢板等,也可以是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可由角钢、槽钢、h型钢、钢管等型材组装制成,型材的数量宜足够密集,以便使组装成的箱体能够放置石块、沙袋等重物,并防止重物掉落。
26.在本实施例中,箱体的底部1和侧部6均采用钢板制成,箱体的外形设计为上部不封盖的长方体,长方体的宽高比、长高比例均大于1,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27.箱体的侧部6与底部1之间、相邻的侧部6之间可以为活动连接,如销轴连接、螺栓连接、机械锁扣连接等。在本实施例中,底部1与侧部6之间采用销轴连接,不同的侧部6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箱体填充重物前,拧松侧部6之间的螺栓,使侧部6放平,填充重物后,再将侧
部6竖起,通过螺栓锁紧固定。侧部6与底部1之间、不同的侧部6之间还可以是固定连接,如焊接,使底部1和侧部6形成一个整体,箱体通过锚杆4固定在地面后装填重物。
28.如图2所示,锚杆4包括锚头3和杆身,如图3所示,箱体的底部1上设有锚杆孔2,锚杆孔2的形状和大小与锚杆4的杆身适配,以便于锚杆4穿过。当底部1为由型材组装成的框架结构时,锚杆孔2可设在型材上,锚杆4也可直接从型材之间的孔洞穿过。锚杆孔2可以为圆孔、方孔或多边形截面孔等,锚杆孔2和锚杆4的数量根据施工需求确定,一般不超过20个,锚杆孔2均匀间隔排布,孔距一般为100mm~1000mm。锚杆4从锚杆孔2穿过楔入地下,直至锚头3靠近底部1。利用锚杆4的杆身与地层的结合力,以及箱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共同提供拉线的固定力。为更好的利用土层提供的阻力,锚杆孔2宜设置在底部1上远离拉线的一侧,孔的轴线与底部1的夹角宜为钝角,且使锚杆孔2沿朝向拉线的方向楔入地下,从而达到增加阻力的效果。所述钝角范围包括90
°
~160
°
。锚杆4的底端宜设计为针状,以方便锚杆4楔入地下。锚头3的形状不限,可以为方形、环形、圆柱形、球头形状等。在本实施例中,锚头3设为圆环形状,以方便吊装。
29.拉线接头5设置在侧部6外侧,拉线接头5的形状可为圆柱、板状等。本实施例的拉线接头5设置在侧部6外侧靠近底部1的位置,箱体的放置方位使拉线接头5朝向拉线方向。拉线接头5由矩形钢板制成,如图3所示,钢板板面分别与底部1和侧部6的板面垂直,钢板上设有拉线孔7,用于连接拉线。为便于安装,钢板的外侧设计为倒角形式。拉线接头5可通过螺栓连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侧部6外侧。箱体的四个侧部6均可设置拉线接头5,具体的设置部位和数量根据施工现场的拉线位置和数量确定,不同的拉线也可以连接在同一个箱体的不同侧部6上。当侧部6上设置多个拉线接头5时,可沿底部1的边线中点设置一个拉线接头5,其他拉线接头5沿底部1的边线方向均匀间隔排布,相邻拉线接头5的间距一般为100mm~500mm。
30.拉线可直接连接在拉线孔7上,还可通过连接件与拉线接头5连接。连接件一端与拉线连接,另一端与拉线接头5连接。连接件的种类不限,可以为圆环、u型环等,连接件上可设置销轴或锁扣,以方便安装与拆卸。
31.本实施例中拉线基础的具体施工过程为,根据施工方案确定地面的拉线点,清理拉线点所在地面上较大的石块,确保地面没有大的异物,地面基本平整即可。在拉线点位置放置拉线基础的箱体,箱体整体朝向塔柱,箱体上的拉线接头5朝向塔柱,将侧部6之间的螺栓拧开,并将侧部6放平。将锚杆4插入底部1上的锚杆孔2内,通过锤击等方法将锚杆4楔入地下,直至锚头3接近底部1杆身不能继续向下。在箱体的底部1上码放石头等重物,并将侧部6竖起,拧紧侧部6之间的螺栓,为增加拉线基础的重量,可在箱体的空隙处继续增加重物,完成一个拉线基础的安装。拉线基础的数量根据施工需要及拉线数量确定,可为一个或多个,荷载大的拉线,可以通过两个或多个拉线基础固定。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每根拉线配置一个拉线基础。每根拉线的下端通过u型环连接到拉线接头5上,完成拉线基础的临时搭建。
32.实施例2:
33.在现有输电线路进行迁移改造时,需要架设临时线路,保障社会用电。临时线路需要拉线固定,设置拉线基础。传统的拉线基础作业需要挖基坑,涉及到市政工程,可能会阻碍交通、破坏道路、地下管线等。
34.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安装免开挖拉线基础,包括装满重物的箱体和锚杆4;箱体设置于地面上,重物和箱体的重力以及与地面的摩擦力,均可作为抵御拉线上拔力的荷载;锚杆4穿过底部1上的锚杆孔3楔入地下,用于固定箱体,并阻止箱体受拉线拉力而发生滑动;拉线接头5连接在侧部6外侧,拉线接头5上设有拉线孔7,拉线的一端连接在拉线孔7上,另一端连接在拉线塔的塔柱上。
35.在本实施例中,箱体的底部1采用矩形钢板制成,钢板上设有锚孔3。箱体的4个侧部6均采用钢管通过焊接等方法组装成矩形框架结构,钢管的数量宜足够密集,便于箱体装载重物,并防止重物掉落。相邻侧部6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36.施工时,尽量挑选绿化带等不影响交通的地方设置拉线点,放置箱体,并使拉线接头5朝向塔柱,将侧部6之间的螺栓拧开,并将4个侧部6放平。将锚杆4插入底部1上的锚杆孔2,通过锤击等方法将锚杆4楔入地下。在底部1上堆置沙袋、配重块等重物后,将4个侧部6立起,拧紧侧部6之间的螺栓,完成拉线基础的临时搭建。
37.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避免了基坑作业施工,不用浇筑混凝土,使用的工器具极其简单,不需大型机械、液压设备、电源等,施工快捷方便,箱体和锚杆4等部件的加工要求不高,成本低廉,箱体内所放重物可就地取材,使用后就地处理。由于该技术方案无需开挖基坑,因此不受岩石、硬土、地下水、泥沼等限制,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性,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线路抢修效率。该技术方案突破了地质条件对拉线基础选点带来的限制,扩大了拉线基础的使用范围,并减少了对环境的扰动破坏。该拉线基础的数量可按照施工需要设置,且布置灵活。
38.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