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线穿拉头修护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2-05-21 05:35: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修护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电线穿拉头修护工具。


背景技术:

2.请参阅图1所示,目前新房子或旧房子内部装设电线大都将外露线路做成暗管,并在暗管内再利用电线穿拉工具穿拉电线。一般电线拉线器1,依材质的不同,相关的拉头12会有几种与电线的穿拉线11的接合方式,例如冲压、胶合、塑胶灌注,及折型等方式。该电线拉线器1,经常会在作业现场发生该电线的穿拉线11断裂111或者该电线的穿拉线11前端的该拉头12脱落的情况。因此,会有临时修理的需求,修护该电线拉线器1,如果无法在作业现场即时修护,就需要送回工厂。因此在作业现场的修护将对电工人员提供节省时间,又可避免往返浪费时间。
3.再请参阅图2a及图2b所示,目前电工人员在作业现场发现电线的穿拉线20与厚度适当的铁接头2之间断裂200,电工人员在作业现场藉由修护工具立即修护。而现有一市售修护工具,将在该电线的穿拉线20的断裂200位置,利用手工端子压接钳在该铁接头2具有相对的凹孔21位置作压接修理(如图2b的箭头所示)。这种方式如果用在电线的穿拉线20为pet螺旋线,pet螺旋线压接后的拉力,将因pet螺旋线螺旋的空凹线造成拉力不理想,而该手工端子压接钳手压的力量,将受到个人手劲的大小而有压接效果不同的情况,且该手工端子压接钳的市售价格高,对电工人员形成是一种压力。又,利用该手工端子压接钳的方法只能搭配该铁接头2,无法使用在不导电的塑胶接头,使用上不甚理想。
4.另,有的业界再研发出如图3至图5所示,现有另一修护工具3,主要针对三股螺旋状pet线的穿拉线4,配置拉头31具有内螺牙311,及以削铅笔机32的一端具有内削孔321,将该穿拉线4的断裂位置修成为近圆锥状41,再利用外螺牙攻牙器33,该外螺牙攻牙器33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切口331及屑料孔332,该些切口331及该些屑料孔332的数目配合该穿拉线4的线径大小。使用时,先将该外螺牙攻牙器33从该穿拉线4的近圆锥状41旋入,藉由该些切口331内周缘的内螺牙333刮除该穿拉线4外周缘以形成外螺牙42,之后,将该外螺牙攻牙器33旋出,折断该穿拉线4修成的近圆锥状41,最后再以瞬间胶34涂在该穿拉线4的该外螺牙42表面,将该穿拉线4旋转入该拉头31,使该穿拉线4的该外螺牙42与该拉头31的该内螺牙311对应螺接(如图6所示)。再参阅图4c所示,如果该外螺牙攻牙器33运用在三股螺旋状的该穿拉线4刮除该外螺牙42、或如图7a及图7b所示的单股螺旋状pet线的方形穿拉线40刮除外螺牙401,及以瞬间胶34涂在该方形穿拉线40的该外螺牙401表面。由于三股螺旋线散股扭转的单丝线,其线径较细,如果利用该外螺牙攻牙器33的该些切口331刮除该穿拉线4三股螺旋线的线体或该方形穿拉线40各角落的线体形成的该外螺牙42、401,其主要将该穿拉线4三股螺旋线的线体或该方形穿拉线40各角落的线体直接削除而减少螺牙面积,让细小的单丝线线径遭受破坏,使该穿拉线4或该方形穿拉线40与该拉头31之间的抗拉强度将大受影响,所以该修护工具3具有上述的缺失,实有待进一步的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另一该修护工具结构不足所衍生的问题。
6.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线穿拉头修护工具,用以电线的穿拉线压迫挤压形成的修护工具,该修护工具包含一第一握持部、一第二握持部,以及二定位螺栓。该第一握持部包括二分别相对设置在该第一握持部两侧的穿设孔、一朝相对于该第一握持部一端的第一抵接部,以及一凸设在该第一抵接部上的第一半螺孔。该第二握持部与该第一握持部彼此相对,该第二握持部包括一与该第一抵接部彼此相对的第二抵接部、二分别从该第二抵接部两侧设置与该第一握持部的该些穿设孔相对的内螺纹孔,以及一凸设在该第二抵接部上并与该第一抵接部的该第一半螺孔彼此相对的第二半螺孔。该些定位螺栓分别穿入该第一握持部的该些穿设孔并与该第二握持部的该些内螺纹孔对应螺接,该第一握持部与该第二握持部经由该些定位螺栓在同步地相对靠移,而使该第一握持部的该第一半螺孔及该第二握持部的该第二半螺孔形成完整一螺孔。
7.更进一步,该第一握持部上设置一与该第一半螺孔同一轴线上的第一固定孔,该第一抵接部从该第一半螺孔的位置设置一具有一第一开口的第一容室,供一第一螺牙部自该第一开口嵌镶入该第一容室,其中该第一螺牙部上设有一与该第一握持部的该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一内螺孔,供一第一固定件穿入该第一握持部的该第一固定孔及该第一螺牙部的该第一内螺孔中,使该第一固定件与该第一螺牙部的该第一内螺孔对应螺接,而该第一螺牙部从该第一抵接部的一端上凸设该第一半螺孔;其中,该第二握持部上设置一与该第二半螺孔同一轴线上的第二固定孔,该第二抵接部从该第二半螺孔的位置设置一具有一第二开口的第二容室,供一第二螺牙部自该第二开口嵌镶入该第二容室,其中该第二螺牙部上设有一与该第二握持部的该第二固定孔对应的第二内螺孔,供一第二固定件穿入该第二握持部的该第二固定孔及该第二螺牙部的该第二内螺孔中,使该第二固定件与该第二螺牙部的该第二内螺孔对应螺接,而该第二螺牙部从该第二抵接部的一端上凸设该第二半螺孔。
8.更进一步,该第一螺牙部及该第二螺牙部的外形为长方形、或矩形;其中,该第一抵接部的该第一容室及该第二抵接部的该第二容室的形状配合该第一螺牙部及该第二螺牙部的外形而为长方形、或矩形。
9.更进一步,该第一握持部的该些穿设孔为沉埋孔;其中,该第二握持部的该些内螺纹孔为螺帽的内螺纹;该些定位螺栓的一端分别设置一穿伸入该第一握持部的该些穿设孔的头端,及一从该些头端的一端向外延伸且与该第二握持部的该些内螺纹孔对应螺固的螺杆。
10.更进一步,该第一抵接部与该第二抵接部彼此相对设置的该第一半螺孔及该第二半螺孔的孔径大小配合该电线的穿拉线的线径大小。
11.更进一步,该第一握持部与该第二握持部在相对靠移后为十字型、或多角型。
12.更进一步,该第一握持部与该第二握持部更包含多个间隔设置在该第一握持部与该第二握持部外周缘的凸部及凹弧部。
13.通过本发明前述所揭,相较于现有具有以下特点:本发明该电线穿拉头修护工具,藉由该些定位螺栓供该第一握持部与该第二握持部在同步地相对靠移,使该第一握持部与该第二握持部彼此相对一端凸设的该第一半螺孔及该第二半螺孔经相对靠移,以形成完整
该螺孔,藉由该修护工具以正旋转或逆旋转,将该电线的穿拉线经过该修护工具的该螺孔压迫挤压并咬入该电线的穿拉线线体,以形成该外螺牙部而增加螺牙面积,该外螺牙部表面涂上瞬间干固黏胶并旋转入该拉头的该内螺牙内,使该电线的穿拉线与该拉头之间更紧密贴合,且增加该电线的穿拉线与该拉头黏合后的抗拉强度,方便电工人员在作业现场立即修护该电线的穿拉线的断裂位置。
1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15.图1为目前电线拉线器的电线的穿拉线断裂的立体示意图;
16.图2a为现有一市售修护工具的电线的穿拉线、铁接头断裂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b为图2a手工端子压接钳手压铁接头的立体示意图;
18.图3为现有另一修护工具将三股螺旋线的穿拉线断裂修成近圆锥状的立体图;
19.图4a为图3外螺牙攻牙器欲旋入穿拉线的立体示意图;
20.图4b为图4a外螺牙攻牙器刮除穿拉线为外螺牙欲旋出的立体示意图;
21.图4c为图4b穿拉线为外螺牙的侧视放大图;
22.图5为图4c以瞬间胶涂在穿拉线的外螺牙表面的立体示意图;
23.图6为图5穿拉线与拉头组合的立体图;
24.图7a为现有另一修护工具将单股螺旋线的方形穿拉线刮除外螺牙及以瞬间胶涂在方形穿拉线的外螺牙表面的立体示意图;
25.图7b为图7a单股螺旋线的方形穿拉线为外螺牙的侧视放大图;
26.图8为本发明电线穿拉头修护工具的立体分解图;
27.图9为图8电线穿拉头修护工具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28.图10为图8修护工具与电线的穿拉线的立体分解图;
29.图11a为图10修护工具的螺孔压迫挤压电线的穿拉线的侧视示意图;
30.图11b为图10电线的穿拉线压迫挤压前的侧视放大示意图;
31.图11c为图11b电线的穿拉线压迫挤压后的侧视放大图;
32.图12为图11c电线的穿拉线压迫挤压后与塑胶拉头的立体分解图;
33.图13为图11c电线的穿拉线压迫挤压后与铁拉头的立体分解图;
34.图14为本发明电线穿拉头修护工具更换较小螺孔的第一螺牙部及第二螺牙部组配的立体示意图;
35.图15a为本发明单股电线的穿拉线压迫挤压后与铁拉头的立体分解图;
36.图15b为图15a单股电线的穿拉线压迫挤压后的侧视放大图;
37.图16为图15a单股电线的穿拉线压迫挤压后与铁拉头组合的立体图。
38.其中,附图标记
39.现有技术
40.1:电线拉线器
ꢀꢀꢀꢀꢀꢀꢀꢀꢀ
11:穿拉线
41.111:断裂
ꢀꢀꢀꢀꢀꢀꢀꢀꢀꢀꢀꢀꢀ
12:拉头
42.2:铁接头
ꢀꢀꢀꢀꢀꢀꢀꢀꢀꢀꢀꢀꢀ
20:穿拉线
43.200:断裂
ꢀꢀꢀꢀꢀꢀꢀꢀꢀꢀꢀꢀꢀ
21:凹孔
44.3:修护工具
ꢀꢀꢀꢀꢀꢀꢀꢀꢀꢀꢀ
31:拉头
45.311:内螺牙
ꢀꢀꢀꢀꢀꢀꢀꢀꢀꢀꢀ
32:削铅笔机
46.321:内削孔
ꢀꢀꢀꢀꢀꢀꢀꢀꢀꢀꢀ
33:外螺牙攻牙器
47.331:切口
ꢀꢀꢀꢀꢀꢀꢀꢀꢀꢀꢀꢀꢀ
332:屑料孔
48.333:内螺牙
ꢀꢀꢀꢀꢀꢀꢀꢀꢀꢀꢀ
34:瞬间胶
49.4:穿拉线
ꢀꢀꢀꢀꢀꢀꢀꢀꢀꢀꢀꢀꢀ
40:方形穿拉线
50.401:外螺牙
ꢀꢀꢀꢀꢀꢀꢀꢀꢀꢀꢀ
41:近圆锥状
51.42:外螺牙
52.本发明
53.5:修护工具
ꢀꢀꢀꢀꢀꢀꢀꢀꢀꢀꢀ
50:螺孔
54.6:第一握持部
ꢀꢀꢀꢀꢀꢀꢀꢀꢀ
60、70:凸部
55.601、701:凹弧部
ꢀꢀꢀꢀꢀꢀ
61:穿设孔
56.62:第一抵接部
ꢀꢀꢀꢀꢀꢀꢀꢀ
63:第一半螺孔
57.64:第一固定孔
ꢀꢀꢀꢀꢀꢀꢀꢀ
65:第一容室
58.651:第一开口
ꢀꢀꢀꢀꢀꢀꢀꢀꢀ
66:第一螺牙部
59.661:第一内螺孔
ꢀꢀꢀꢀꢀꢀꢀ
67:第一固定件
60.7:第二握持部
ꢀꢀꢀꢀꢀꢀꢀꢀꢀ
71:第二抵接部
61.72:内螺纹孔
ꢀꢀꢀꢀꢀꢀꢀꢀꢀꢀ
73:第二半螺孔
62.74:第二固定孔
ꢀꢀꢀꢀꢀꢀꢀꢀ
75:第二容室
63.751:第二开口
ꢀꢀꢀꢀꢀꢀꢀꢀꢀ
76:第二螺牙部
64.761:第二内螺孔
ꢀꢀꢀꢀꢀꢀꢀ
77:第二固定件
65.8:定位螺栓
ꢀꢀꢀꢀꢀꢀꢀꢀꢀꢀꢀ
81:头端
66.82:螺杆
ꢀꢀꢀꢀꢀꢀꢀꢀꢀꢀꢀꢀꢀꢀ
9、9a:电线的穿拉线
67.901:空间
ꢀꢀꢀꢀꢀꢀꢀꢀꢀꢀꢀꢀꢀ
91、91a:外螺牙部
68.92:塑胶拉头
ꢀꢀꢀꢀꢀꢀꢀꢀꢀꢀ
921、921a:内螺牙
69.92a:铁拉头
具体实施方式
70.本发明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71.请参阅图8至图10配合图11a至图1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线穿拉头修护工具,用以电线的穿拉线9压迫挤压形成的修护工具5,该修护工具5包含一第一握持部6、一第二握持部7,以及二定位螺栓8。其中,该第一握持部6包括二分别相对设置在该第一握持部6两侧的穿设孔61、一朝相对于该第一握持部6一端的第一抵接部62,以及一凸设在该第一抵接部62上的第一半螺孔63。在本案实施例中,该第一握持部6上设置一与该第一半螺孔63同一轴线上的第一固定孔64,该第一抵接部62从该第一半螺孔63的位置设置一具有一第一开口651的第一容室65,供一第一螺牙部66自该第一开口651嵌镶入该第一容室65。该第一螺牙部66上设有一与该第一握持部6的该第一固定孔64对应的第一内螺孔661,供一第一固定件67为螺丝穿入该第一握持部6的该第一固定孔64及该第一螺牙部66的该第一内螺孔661中,使该第一固定件67与该第一螺牙部66的该第一内螺孔661对应螺接,而该第一螺牙部66
从该第一抵接部62的一端上凸设该第一半螺孔63。又,该第一握持部6的该些穿设孔61为沉埋孔。
72.该第二握持部7与该第一握持部6彼此相对,该第二握持部7包括一与该第一抵接部62彼此相对的第二抵接部71、二分别从该第二抵接部71两侧设置与该第一握持部6的该些穿设孔61相对的内螺纹孔72,以及一凸设在该第二抵接部71上并与该第一抵接部62的该第一半螺孔63彼此相对的第二半螺孔73。在本案实施例中,该第二握持部7上设置一与该第二半螺孔73同一轴线上的第二固定孔74,该第二抵接部71从该第二半螺孔73的位置设置一具有一第二开口751的第二容室75,供一第二螺牙部76自该第二开口751嵌镶入该第二容室75。
73.该第二螺牙部76上设有一与该第二握持部7的该第二固定孔74对应的第二内螺孔761,供一第二固定件77为螺丝穿入该第二握持部7的该第二固定孔74及该第二螺牙部76的该第二内螺孔761中,使该第二固定件77与该第二螺牙部76的该第二内螺孔761对应螺接,而该第二螺牙部76从该第二抵接部71的一端上凸设该第二半螺孔73。该第二握持部7的该些内螺纹孔72为螺帽的内螺纹。又,该第一握持部6与该第二握持部7在相对靠移后为十字型、或多角型。该第一握持部6与该第二握持部7更包含多个间隔设置在该第一握持部6与该第二握持部7外周缘的凸部60、70及凹弧部601、701,方便电工人员的手部能握住该修护工具5。该第一螺牙部66及该第二螺牙部76的外形为长方形、或矩形。
74.该些定位螺栓8分别穿入该第一握持部6的该些穿设孔61并与该第二握持部7的该些内螺纹孔72对应螺接,该第一握持部6与该第二握持部7经由该些定位螺栓8在同步地相对靠移,使该第一握持部6与该第二握持部7彼此相对一端凸设的该第一半螺孔63及该第二半螺孔73经相对靠移,以形成完整一螺孔50。其中,该些定位螺栓8的一端分别设置一穿伸入该第一握持部6的该些穿设孔61的头端81,及一从该些头端81的一端向外延伸且与该第二握持部7的该些内螺纹孔72对应螺固的螺杆82。
75.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抵接部62的该第一容室65及该第二抵接部71的该第二容室75的形状配合该第一螺牙部66及该第二螺牙部76的外形而为长方形、或矩形。再参阅图10至图11c配合图14所示,该第一抵接部62与该第二抵接部71彼此相对设置的该第一半螺孔63及该第二半螺孔73的孔径大小配合该电线的穿拉线9、9a的线径大小。当电工人员在作业现场配合该电线的穿拉线9、9a的线径大小,如果要更换较小螺孔或较大螺孔的该第一螺牙部66及该第二螺牙部76,先螺松该第一固定件67及该第二固定件77,取出原先该第一螺牙部66及该第二螺牙部76,更换较小螺孔或较大螺孔的另一该第一螺牙部66置入该第一抵接部62的该第一容室65,及另一该第二螺牙部76置入该第二抵接部71的该第二容室75,再将该第一固定件67螺入该第一握持部6的该第一固定孔64中,及将该第二固定件77螺入该第二握持部7的该第二固定孔74中,使该第一固定件67与该第一螺牙部66的该第一内螺孔661对应螺接,以及使该第二固定件77与该第二螺牙部76的该第二内螺孔761对应螺接。
76.承上,一般电线的穿拉线有多种不同材质:钢线、尼龙线、玻璃纤维线及pet线。本发明该修护工具5适用在可塑形的塑胶线,目前常用的是pet线。由此,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电线的穿拉线9以pet线为说明,并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pet线分成三股丝扭制成绳索状、或如图15a至图16所示单股扭制绳索状,该电线的穿拉线9a的单股扭制绳索状为方形形状。又,pet线在出厂时与一拉头接合方式,有油压冲压及塑胶灌注两种,以上两种接
合方式,均无法由电工人员立即在作业现场立即修护。其中该拉头为一具内螺牙921的塑胶拉头92或一附有软轴线且具内螺牙921a的铁拉头92a,就如图12、13所示。
77.再请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当电工人员在作业现场发生该电线的穿拉线9、9a断裂,或者该电线的穿拉线9、9a前端的一拉头脱落的情况,都可以在作业现场临时修理的需求。电工人员藉由该修护工具5,并利用该些定位螺栓8供该第一握持部6与该第二握持部7同步地相对靠移,使该第一握持部6与该第二握持部7彼此相对一端凸设的该第一半螺孔63及该第二半螺孔73经相对靠移,以形成完整该螺孔50,藉由该修护工具5以正旋转或逆旋转,将该电线的穿拉线9、9a的断裂位置,经过该修护工具5的该螺孔50压迫挤压并咬入该电线的穿拉线9、9a线体以形成一外螺牙部91、91a,可增加该外螺牙部91、91a螺牙面积。再如图12所示,当该电线的穿拉线9的该外螺牙部91与该拉头组配时,在该外螺牙部91表面涂上瞬间干固黏胶(图未示出),并旋转入该塑胶拉头92的该内螺牙921、或如图13所示该铁拉头92a的该内螺牙921a内,使该电线的穿拉线9与该塑胶拉头92或该铁拉头92a之间更紧密贴合,且使该电线的穿拉线9与该塑胶拉头92或该铁拉头92a黏合后的抗拉强度将更提高,方便电工人员将该电线的穿拉线9的断裂位置重新塑牙,既快速又抗拉力高,且能即时修护。
78.请再参阅图11a至图12所示,该修护工具5可以供导电与不导电两种使用,不导电拉线器前端必须配置塑胶绝缘的该塑胶拉头92,或如图13、图15a及图16所示导电拉线器前端可配置该铁拉头92a,代替现有另一该修护工具3的该削铅笔机32及该外螺牙攻牙器33。
79.再如图11b及图11c所示,该修护工具5是具有强迫塑型能力的该第一握持部6与该第二握持部7彼此相对一端的该第一半螺孔63及该第二半螺孔73,该第一半螺孔63及该第二半螺孔73在该第一握持部6与该第二握持部7同步地相对靠移,以形成完整该螺孔50,该螺孔50的螺牙是属于利用压迫力强迫挤压并咬入该电线的穿拉线9、9a线体。其中该电线的穿拉线9、9a线体受到该修护工具5正旋转或逆旋转的转动,将该电线的穿拉线9线体挤压至股线之间的空间901内、及如图15b所示该电线的穿拉线9a为方形形状,将该电线的穿拉线9a各角落的线体分别从该电线的穿拉线9a各角落的两侧挤压,而形成的该外螺牙部91、91a,该外螺牙部91、91a的成型是压迫挤压而非刮除。
80.再请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当该修护工具5的该螺孔50的螺纹方向依该电线的穿拉线9为pet线的扭转方向,做成正旋转或逆旋转的该第一螺牙部66的该第一半螺孔63及该第二螺牙部76的该第二半螺孔73,使该电线的穿拉线9挤压成型该外螺牙部91后,顺利旋入该塑胶拉头92的该内螺牙921、或如图13所示该铁拉头92a的该内螺牙921a内,不致因螺纹方向不同而每旋转一圈造成三条螺旋线成松散情况,造成旋入该塑胶拉头92或该铁拉头92a的阻力,正确应当是该电线的穿拉线9为pet线旋转前进时三股线是越形紧密,该电线的穿拉线9等旋入该塑胶拉头92或该铁拉头92a的底部后三股线会反向变松,使该电线的穿拉线9为pet线与该塑胶拉头92的该内螺牙921或与该铁拉头92a的该内螺牙921a将更紧密贴合,增加该电线的穿拉线9与该塑胶拉头92或该铁拉头92a黏合后的抗拉强度,方便电工人员在作业现场立即修护该电线的穿拉线9的断裂位置。
81.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