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5:32: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2.对于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不反折的笔记本(note book,nb)项目,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需通过螺丝与背光金属框的舌片锁附,舌片对pcb起到支撑及固定的作用。舌片的成型需要在背光金属框的背面开孔,舌片的成型需要在背光金属框的背面开孔,容易导致开孔处漏光,异物容易进入背光结构内;pcb需要通过螺丝和舌片锁附。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节省螺丝成本和锁附时间、不容易漏光且能够阻止异物进入的液晶显示模组。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5.本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上方,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印刷电路板及阵列基板,所述印刷电路板用于驱动所述阵列基板工作;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及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厚度,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框体及固定在所述框体内的背光组件;
6.所述印刷电路板还包括至少一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自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侧面延伸而出;所述框体上具有至少一开口,一个所述定位柱收容在一个所述开口内,以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及所述框体。
7.在本技术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印刷电路板一体成型。
8.在本技术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包括连接部及卡扣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侧面连接,所述卡扣部位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侧面的一端,所述连接部收容在所述开口内,所述卡扣部伸出所述开口并卡在所述框体上。
9.在本技术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开口的尺寸,所述卡扣部的尺寸大于所述开口的尺寸。
10.在本技术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卡扣部具有弹性。
11.在本技术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框体包括背框及中框,所述中框包括第一中框部及第二中框部,所述第一中框部与所述背框垂直连接,所述第二中框部与所述第一中框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二中框部面向所述背框,所述开口开设在所述第一中框部上,所述背框、所述第一中框部及所述第二中框部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背光组件收容在所述背光组件内,所述开口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
12.在本技术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背光组件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及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背框的面向所述第
二中框部的表面上;所述背框的面向所述第二中框部的表面为连续平面。
13.在本技术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卡扣部包括一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第一卡扣面及一与所述第一卡扣面相背的第二卡扣面,所述第一卡扣面的尺寸大于所述开口的尺寸,所述第一卡扣面与所述第一中框部的面向所述收容空间的表面相贴。
14.在本技术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卡扣部还包括至少一连接面,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一卡扣面及所述第二卡扣面。
15.在本技术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扣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卡扣面的尺寸。
16.本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取消了现有框体上的舌片,在框体上设置开口,在驱动所述阵列基板工作的印刷电路板的侧面上形成与所述开口相匹配的定位柱,印刷电路板通过定位柱与框体插接固定,可节省螺丝成本和锁附时间;另外,取消框体的背框上的裸露出部分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开孔,从而能够避免漏光且能够阻止异物进入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内,进而能够提高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的俯视图。
19.图2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局部爆炸图。
20.图3为沿图1所示的剖面线iii-iii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剖示图。
21.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22.图5为图4所示的液晶显示模组的示意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本技术可以在不同实施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26.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液晶显示模组中舌片的成型需要在背光金属框的背面开孔,容
易导致开孔处漏光,异物容易进入背光结构内;pcb需要通过螺丝和舌片锁附的技术问题,通过取消现有框体上的舌片,在框体上设置开口,在驱动所述阵列基板工作的印刷电路板的侧面上形成与所述开口相匹配的定位柱,印刷电路板通过定位柱与框体插接固定,可节省螺丝成本和锁附时间;另外,取消框体的背框上的裸露出部分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开孔,从而能够避免漏光且能够阻止异物进入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内,进而能够提高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质量。
27.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模组100,所述液晶显示模组1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20及背光模组110,所述显示面板120位于所述背光模组110上方,所述背光模组110包括框体10及固定在所述框体10内的背光组件20。
28.其中,所述框体10包括背框11及中框12,所述中框12包括第一中框部121及第二中框部122,所述第二中框部122与所述第一中框部121垂直连接,所述第二中框部122平行且面向所述背框11,所述第一中框部121的背离所述第二中框部122的一端与所述背框11垂直连接。
29.其中,所述背框11的面向所述第二中框部122的表面为连续平面,也即所述背框11上未形成与所述收容空间l相连通的开口或孔等。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框部121与所述第二中框部122一体成型,所述第一中框部121与所述背框11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框部121与所述第二中框部122以及所述第一中框部121与所述背框11的连接也可以是通过机械结构、榫卯结构、胶等连接在一起。
31.其中,所述第一中框部121、所述第二中框部122及所述背框11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l,所述背光组件20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l内且固定在所述第二中框部122及所述背框11上。
32.其中,所述第一中框部121上开设有至少一开口123,所述开口123贯穿所述第一中框部121且与所述收容空间l相连通。
33.具体地,所述背光组件20包第一柔性电路板22、形成在所述柔性电路板22上且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22电连接的发光元件21、导光板23、第一反射片24、第二反射片25及光学功能膜片26。
34.具体地,所述发光元件21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l内且固定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22的背离所述背框11的表面上。其中,所述发光元件21用于发光。
35.具体地,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22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l内且固定在所述背框11的面向所述收容空间l的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22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元件21发光。
36.具体地,所述导光板23位于所述背框11的上方且通过一粘胶27粘结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22上,所述导光板23位于所述发光元件21的一侧,所述粘胶27的面向所述发光元件21的一端与所述发光元件21相粘结。其中,所述导光板23用于把侧边的所述发光元件21发出的光转换成面光源并使得发发光均匀。
37.具体地,所述第一反射片24位于所述导光板23与所述背框11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22及所述粘胶27的一侧。具体地,所述第一反射片24的相背两表面分别与所述背框11及所述导光板23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一反射片24用于将从所述导光板23的面向所
述背框11的侧面露出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导光板23中,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粘胶27为灯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粘胶27为灯胶外的其他胶粘剂。
38.具体地,所述第二反射片25位于所述导光板23的背离所述第一反射片24的表面上且位于所述发光元件21的背离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22的表面上,所述第二反射片25的背离所述发光元件21的表面与所述第二中框部122的面向所述背框11的表面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二反射片25用于将从所述导光板23的背离所述背框11的侧面露出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导光板23中,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
39.具体地,所述光学功能膜片26设置在所述导光板23的背离所述第一反射片24的表面上且面向所述第二反射片25。具体地,在本技术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功能膜片26包括第一扩散片261、第一增光片262、第二扩散片263及第二增光片264,所述第一扩散片261位于所述导光板23上,所述第一增光片262位于所述第一扩散片261上,所述第二扩散片263位于所述第一增光片262上,所述第二增光片264位于所述第二扩散片263上且面向所述显示面板120。其中,从所述导光板23中射出的光线进入所述第一扩散片261及所述第二扩散片263中并发生扩散,以为所述显示面板120提供一个均匀的面光源。从所述导光板23中射出的光线进入所述第一增光片262及所述第二增光片264并发生折射,以增加所述显示面板120的亮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功能膜片26并不局限于扩散片和增光片,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40.请再次参阅图1-图3,所述显示面板120包括阵列基板51、与阵列基板51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52、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51和所述彩膜基板52之间的液晶(图未示)、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51上的第一偏光片53、形成在所述彩膜基板52上的第二偏光片54、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51上的集成电路55、印刷电路板56及第二柔性电路板57。所述第一偏光片53面向所述第二增光片264,所述第二偏光片54背离所述阵列基板51。所述印刷电路板56通过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57及所述阵列基板51内的走线(图未示)与所述集成电路55电连接,以驱动所述显示面板120工作。
41.请参考图1至图3,所述印刷电路板56包括第一表面561、与所述第一表面561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562及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表面561和所述第二表面562的侧面563,所述第一表面561到所述第二表面562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印刷电路板56的厚度。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57的一端电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561上。所述印刷电路板56还包括至少一定位柱58,所述定位柱58自所述印刷电路板56的所述侧面563延伸而出,一个所述定位柱58收容在一个所述开口123内,以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56及所述框体10。
42.在本技术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58与所述印刷电路板56一体成型。
43.请参阅图4至图5,在本技术第二可选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100的区别在于:所述定位柱58包括连接部581及卡扣部582,所述连接部581与所述印刷电路板56的侧面563连接,所述卡扣部582位于所述连接部581背离所述印刷电路板56的侧面563的一端,所述连接部581收容在所述开口123内,所述卡扣部582伸出所述开口123并卡在所述第一中框部121上。
44.在本技术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581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开口123的尺寸,所述卡扣部582的尺寸大于所述开口123的尺寸。
45.在本技术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卡扣部582具有弹性。
46.所述卡扣部582包括一与所述连接部581连接的第一卡扣面5821及一与所述第一卡扣面5821相背的第二卡扣面5822,所述第一卡扣面5821的尺寸大于所述开口123的尺寸,所述第一卡扣面5821与所述第一中框部121的面向所述收容空间l的表面相贴。
47.所述卡扣部582还包括至少一连接面5823,所述连接面5823连接所述第一卡扣面5821及所述第二卡扣面5822;所述第二卡扣面5822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卡扣面5821的尺寸。也即,所述卡扣部582呈凸台形。
48.本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取消了现有框体上的舌片,在框体上设置开口,在驱动所述阵列基板工作的印刷电路板的侧面上形成与所述开口相匹配的定位柱,印刷电路板通过定位柱与框体插接固定,可节省螺丝成本和锁附时间;另外,取消框体的背框上的裸露出部分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开孔,从而能够避免漏光且能够阻止异物进入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内,进而能够提高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质量。
49.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