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蜂窝板复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1:39: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蜂窝板制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蜂窝板复合设备。


背景技术:

2.pp蜂窝板一般由聚丙烯塑料表层、聚丙烯塑料蜂窝层和聚丙烯塑料底层组成,其具有的蜂窝状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同时还具有隔音、抵抗冲击并分担负荷的特性。pp蜂窝板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表层、蜂窝层、底层的挤出成型、预热复合、回火处理、冷却、修边、裁切和收集。
3.目前,pp蜂窝板整体的生产过程已实现自动化,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板材输送方向出现偏差而导致修边出现误差的情况,从而需要工作人员实时的对修边操作进行检测,以及时暂停机器进行调整板材的输送方向,从而导致整体生产效率较低。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蜂窝板复合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蜂窝板的生产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蜂窝板复合设备。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蜂窝板复合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蜂窝板复合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加热装置、复合装置、烘箱、冷却装置、修边装置、裁切装置、输送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修边装置之间设有纠偏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纠偏装置之间、修边装置与裁切装置之间均设有用于检测板材两侧边的感应装置;所述纠偏机构包括底板和可转动的设于底板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输送板材的上输送辊和下输送辊,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支撑架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和感应装置共同连接有控制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感应装置感应板材的输送方向是否发生偏移,当发生偏移时,控制器接受到信号,可控制驱动件驱动支撑架转动,从而使上输送辊和下输送辊给与板材发生偏转的作用力,使得板材的输送方向得到纠正,进而可确保成品的质量,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
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支撑柱和设于两个支撑柱上的安装架,所述上输送辊和下输送辊安装于安装架上,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两个弧形的滑槽,所述支撑柱连接有位于滑槽内的滑块,两个支撑柱之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上铰接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杆铰接于连接杆。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转动支撑架时,驱动气缸驱动连接杆转动,从而可使上输送辊和下输送辊给与板材发生偏转的作用力,使板材的传送方向得到纠正。
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感应装置包括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设有红外线感应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红外线感应器进行检测板材的侧边,当板材的输送
方向发生偏转时,红外线感应器可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进而可控制驱动气缸驱动安装架发生偏转。
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修边装置包括承托柱,所述承托柱连接有承托杆,所述承托杆上设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内滑移设有方形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修边刀,所述安装筒的一端呈封闭并螺纹连接有可转动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插入安装筒并与安装杆转动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板材的厚度不同时,可转动调节杆,以调节安装杆在安装筒内的位置,使得修边刀能够适应板材的厚度,更好的对板材进行修边。
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承托杆上套设有滑移套,所述安装筒设于滑移套上,所述滑移套上设有贯穿滑移套并用于抵紧承托杆的螺丝。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滑移套在承托杆上的位置,以调节两个修边刀之间的间距,使得两个修边刀能够适用板材的宽度。
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板和驱动收集板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收集板上设有限位板和位于收集板上两块相对设置的挡料板,所述收集板开设滑移孔,所述挡料板设有穿过滑移孔的连接板,所述收集板的底部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设有方向相反的螺纹并分别与两块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收集板上设有连接于螺纹杆的驱动电机。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电机驱动螺纹杆转动,使得两块连接板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可调节两块连接板之间的间距,以更好的适应板材的宽度。
1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输送装置与收集装置之间设有码齐架,所述码齐架上设有可升降的支撑板和用于驱动支撑板升降的顶升气缸,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可移动的推料板和用于驱动推料板移动的推料气缸。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板材堆叠在收集板上后,可利用升降气缸升起支撑板,利用推料气缸推动推料板,使得推料板能够码齐收集板上的板材。
1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承托框、第一升降框和第二升降框,第一升降框的一端与承托框轴铰连接,另一端与收集板滑移连接;第二升降框的一端与承托框滑移连接,另一端与收集板轴铰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框和第二升降框轴铰连接,第一升降框上铰接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杆铰接于第二升降框。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升降气缸以使第一升降框和第二升降框发生转动,从而可达到升降收集板的目的,使得收集板能够更好的收集板材。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利用感应装置感应板材的侧边,以判断板材的输送方向是否发生偏移,并利用驱动件驱动支撑架发生偏转,使得上输送辊和下输送辊给与板材发生偏转的作用力,从而达到纠偏的目的,确保了裁切的精准性,降低了需要暂停设备人工进行调整板材的输送方向的可能性,有效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2.本技术利用推料板进行码齐收集板上的板材,便于工作人员运输板材。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蜂窝板复合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复合装置、烘箱和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感应装置、纠偏装置和裁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筒的剖视图。
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裁切装置和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码齐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收集板的剖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加热装置;101、工作架;102、上加热辊;103、下加热辊;104、加热电机;11、复合装置;111、上压辊;112、下压辊;113、第一电机;12、牵引装置;121、上传送辊;122、下传送辊;123、第二电机;13、烘箱;14、冷却装置;141、上冷却辊;142、下冷却辊;143、第三电机;2、感应装置;21、安装柱;22、红外线感应器;3、纠偏装置;31、底板;311、滑槽;312、驱动气缸;32、支撑柱;321、连接杆;33、安装架;331、上输送辊;332、下输送辊;333、第四电机;4、修边装置;41、承托柱;42、承托杆;43、滑移套;431、螺丝;44、安装筒;441、安装杆;442、修边刀;443、调节杆;5、裁切装置;51、裁切板;52、裁切架;53、裁切气缸;54、裁切刀;6、输送装置;61、输送架;62、传送带;7、码齐装置;71、码齐架;72、顶升气缸;73、导向杆;74、支撑板;75、推料气缸;76、推料板;8、收集装置;81、承托框;811、滑板;82、收集板;821、滑道;822、内腔;823、滑移孔;824、螺纹杆;825、驱动电机;83、第一升降框;831、滚轮;832、升降气缸;84、第二升降框;841、滑轮;85、限位板;86、挡料板;861、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蜂窝板复合设备。参照图1,一种蜂窝板复合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加热装置1、复合装置11、牵引装置12、用于去应力回火的烘箱13、冷却装置14、感应装置2、纠偏装置3、修边装置4、感应装置2、牵引装置12、裁切装置5、输送装置6、码齐装置7和收集装置8,经挤出成型的表层、蜂窝层和底层一同穿过加热装置1和复合装置11,初步形成蜂窝板材,蜂窝板材再依次经过后续的若干装置,经过去应力回火、修边、裁切后形成最终的成品。
32.参照图2,加热装置1包括工作架101,工作架101上设有上加热辊102和下加热辊103,并设有与上加热辊102连接的加热电机104,表层、蜂窝层和底层自上加热辊102和下加热辊103之间穿过时,上加热辊102和下加热辊103对三者进行加热,使三者之间能够复合粘结为一体,形成蜂窝板材。复合装置11包括设于工作架101上的上压辊111和下压辊112,工作架101上还设有连接于上压辊111的第一电机113,蜂窝板材自上压辊111和下压辊112之间穿过时,上压辊111和下压辊112对蜂窝板材进行挤压,使表层、蜂窝层和底层能够粘结的更加牢固。
33.牵引装置12也包括工作架101,工作架101上设有上传送辊121和下传送辊122,工作架101上还设有连接上传送辊121的第二电机123,利用上传送辊121和下传送辊122可将蜂窝板材平稳的传送到下一工序中。同样的,冷却装置14也包括工作架101,工作架101上设有上冷却辊141和下冷却辊142,工作架101上还设有连接上冷却辊141的第三电机143,蜂窝板材自上冷却辊141和下冷却辊142之间穿过时,上冷却辊141和下冷却辊142对蜂窝板材进行冷却。
34.参照图3,感应装置2包括两个安装柱21,每个安装柱21上均设有红外线感应器22,蜂窝板材自两个安装柱21之间穿过时,两个红外线感应器22分别检测蜂窝板材的两侧边,以检测蜂窝板材的输送方向是否发生偏移。
35.纠偏装置3包括底板31,底板31上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两个支撑柱32和设于两个支撑柱32上的安装架33,安装架33上设有上输送辊331、下输送辊332和连接上输送辊331的第四电机333,利用上输送辊331和下输送辊332进行输送蜂窝板材。两个支撑柱32之间连接有连接杆321,底板31上设有中心轴,中心轴贯穿连接杆321且连接杆321可绕中心轴转动。底板31上于中心轴两侧均开有弧形的滑槽311,支撑柱32的底端设有位于滑槽311内的滑块,底板31上铰接有驱动气缸312,驱动气缸312的输出杆铰接于连接杆321,且驱动气缸312和红外线感应器22共同连接有控制器。当蜂窝板材的输送方向发生偏移时,红外线感应器22产生信号并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气缸312驱动连接杆321转动,从而带动安装架33转动,使得上输送辊331和下输送辊332给与蜂窝板材发生偏转的作用力,从而可纠正蜂窝板材的输送方向。
36.参照图3和图4,修边装置4包括两个承托柱41,两个承托柱41之间连接有承托杆42,承托杆42上套设有两个滑移套43,滑移套43上倾斜设有安装筒44,安装筒44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封闭,安装筒44内设有一根可移动的安装杆441,安装杆441上设有修边刀442。安装筒44封闭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调节杆443,调节杆443的端部插入安装杆441并可在安装杆441内转动。当蜂窝板材的厚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转动调节杆443以驱动安装杆441在安装筒44内移动,从而调整修边刀442与蜂窝板材之间的距离,使得修边刀442能够更好的裁切蜂窝板材的侧边。为了使两个修边刀442能适应蜂窝板材的宽度,滑移套43可在承托杆42上移动,且滑移套43上螺纹连接有螺丝431,螺丝431的端部可抵紧承托杆42。
37.参照图5,裁切装置5包括裁切板51和设于裁切板51上的裁切架52,裁切架52上安装有裁切气缸53,裁切气缸53的输出杆连接有裁切刀54,蜂窝板材移动至裁切板51上时,裁切气缸53驱动裁切刀54下移,以对蜂窝板材进行切割,进而形成特定长度的蜂窝板材。输送装置6包括输送架61和设于输送架61上的传送带62,切割后的蜂窝板材可经由传送带62输送到收集装置8中进行收集。
38.参照图6和图7,收集装置8包括承托框81和位于承托框81上方的收集板82,承托框81和收集板82之间连接有第一升降框83和第二升降框84,第一升降框83和第二升降框84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第一升降框83的一端与承托框81通过转动轴轴铰连接,另一端设有滚轮831,收集板82的底面设有供滚轮831滑移的滑道821;第二升降框84的一端通过转动轴与收集板82轴铰连接,另一端设有滑轮841,承托框81上设有滑轮841滑移的滑板811。第一升降框83上通过转动轴铰接有升降气缸832,升降气缸832的输出杆通过转动轴铰接于第二升降框84。当收集板82收集蜂窝板材后需要下降时,利用升降气缸832带动第一升降框83和第二升降框84绕连接轴转动,从而达到升降收集板82的目的。
39.收集板82的一端安装有限位板85,收集板82的两侧均设有一块挡料板86,利用限位板85和挡料板86降低蜂窝板材自收集板82上滑落的可能性。为了使两块挡料板86之间的间距能够适应蜂窝板材的宽度,收集板82开有内腔822,收集板82的顶部开有连通于内腔822的滑移孔823,挡料板86设有位于滑移孔823中的连接板861,收集板82设有位于内腔822中的螺纹杆824,螺纹杆824上设有方向相反的螺纹,且螺纹杆824贯穿两块连接板861并与
连接板861螺纹连接,收集板82上连接于螺纹杆824的驱动电机825。驱动电机825驱动螺纹杆824转动时,两块连接板861可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达到调整两块连接板861之间间距的目的。
40.参照图6,为了使蜂窝板材能够整齐的堆叠在收集板82上,以便于工作人员运输,码齐装置7包括码齐架71,码齐架71上安装有顶升气缸72和两根导向杆73,两根导向杆73共同贯穿有支撑板74,支撑板74上设有推料气缸75和连接于推料气缸75输出杆上的推料板76。当一块蜂窝板材自传送带62上移动到收集板82上时,顶升气缸72带动支撑板74上移,推料气缸75推动推料板76,使推料板76推动若干蜂窝板材,结合限位板85的限位,使得若干蜂窝板材能够整齐的堆叠在收集板82上。推料板76完成对蜂窝板材的推动后,升降气缸832带动支撑板74下移,以使传送带62继续将蜂窝板材移动到收集板82上。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蜂窝板复合设备的实施原理为:经挤出成型的表层、蜂窝层和底层一同穿过上加热辊102和下加热辊103,以复合粘结形成一体的蜂窝板材,蜂窝板材再经过复合装置11的挤压,使表层、蜂窝层和底层之间粘结的更牢固,后续经过烘箱13进行去应力回火操作,经过冷却装置14进行降温,经过修边和裁切后,被收集板82收集;当板材的输送方向发生偏移时,红外线感应器22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气缸312推动连接板861,使得安装架33发生转动,从而使上输送辊331和下输送辊332给与蜂窝板材发生偏转的作用力,使得蜂窝板材的输送方向自动得到纠正,降低了需要暂停设备人工进行纠正蜂窝板材方向的可能性,整体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