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混凝土输送泵管的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0:38: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建筑混凝土输送泵管的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超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多在300~500米,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主要依靠混凝土输送泵站将搅拌好的混凝土高压注射到混凝土输送泵管内,混凝土沿着几百米高度的混凝土输送泵管流通、输出,从而完成各楼层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但是,由于超高层建筑施工周期较长,混凝土输送泵管使用率较高,倘若不及时清理混凝土输送泵管,可能会导致管道内壁粘结越来越多的混凝土,导致整根混凝土输送泵管内径宽窄程度不一,狭窄的管道空间使得混凝土输送流量降低,甚至管道内腔出现被堵塞的现象,导致混凝土输送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3.目前公开的中国专利cn201911351834.6超高层建筑混凝土输送泵管的清理装置及方法,包括:同轴设置且依次连接的竖向振动机构、侧向支撑定位机构及泵管疏通清理机构,其中,竖向振动机构,包括平行且上、下间隔设置的安装底座一和安装底座二,连接于所述安装底座一和所述安装底座二之间的振动电机组及多个弹簧式连接件;侧向支撑定位机构,包括竖向设置且顶部固接于所述安装底座二的导向杆,沿所述导向杆径向设置的多根支撑定位弹簧,所述支撑定位弹簧的端部设有导向滚轮,且所述导向滚轮与混凝土输送泵管的内壁相抵;泵管疏通清理机构,包括同轴且依次连接的转动电机、转动杆、细砂轮支架和粗砂轮支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细砂轮支架和所述粗砂轮支架上的多个细砂轮、多个粗砂轮,所述转动电机固接于所述导向杆底部,所述转动杆连接于所述转动电机,所述粗砂轮支架垂直连接于所述转动杆底端,多个粗砂轮沿所述粗砂轮支架径向均布,所述细砂轮支架垂直连接于所述转动杆并与所述粗砂轮支架间隔设置,多个细砂轮沿所述细砂轮支架径向均布。
4.根据上述专利所述,该专利在对输送泵管清理过程中,通过竖向振动机构以及转动电机的驱动,带动了细砂轮支架和粗砂轮支架的上下往复运动和转动,使得输送泵管内壁的混凝土被清除下去,但是,输送泵管的一端往往通过弯管连接在混凝土输送泵站上,若输送泵管内壁的混凝土被清除下后会流到弯管处,容易导致弯管的堵塞,并且该专利的弹簧式连接件没有对其自主压紧的机构,导致整个设备不便于放入输送泵管内,并且该专利的粗砂轮与细砂轮不具有对输送泵管内壁的抵紧力,使得清理效果不佳,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对混凝土清除过程中将混凝土接住并且将其导出的清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建筑混凝土输送泵管的清理装置,本技术通过清扫机构和接料机构以及吸料软管之间的配合,既清除了混凝土的同时,也避免了混凝土掉落堵塞输送泵管下端与外界输送泵站的连接处,保证了输送泵管的疏通,从而保证了输送泵管的正常使用。
6.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混凝土输送泵管的清理装置,包括用以清理输送泵管内壁粘结的混凝土的疏通装置,疏通装置安装在一个能够带动其沿着输送泵管内壁的轴线方向移动的自行走装置,疏通装置包括设置在自行走装置上的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清扫机构以及用以接住被清除下的混凝土的接料机构,接料机构位于清扫机构的下方,并且支架上还设有一个用以将接料机构上的混凝土吸出的吸料软管,吸料软管的一端位于接料机构处,吸料软管的另一端透过支架向外伸出。
8.优选的,清扫机构包括有一个旋转架和四个均匀分布在旋转架四周的刮壁件,旋转架设置在支架上,支架的中心竖直向下延伸有一个中空杆,旋转架能够在中空杆上沿着其轴心旋转,并且支架上还设有一个用以带动旋转架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器。
9.优选的,刮壁件具体为一个砂板,砂板的砂面朝外,砂板能够在旋转架上水平移动,砂板的移动方向垂直于中空杆的轴线方向,旋转架上开设有横向的导向口,砂板通过导向杆活动插设于导向口内,导向杆上还套设有一个第一压缩弹簧,并且第一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砂板的平面和旋转架的侧壁上。
10.优选的,每个砂板上均连接有一个第一拉绳,旋转架上安装有一个用以同时拉动四个第一拉绳的第一转筒,第一转筒转动套设在中空杆上,每个第一拉绳的自由端均连接在第一转筒上,并且旋转架上还安装有一个用以带动第一转筒旋转的第二旋转驱动器。
11.优选的,清扫机构还包括有一个水箱,水箱的中心呈空心结构,水箱设置在支架的顶端且水箱与中空杆共轴线,吸料软管处于中空杆内且吸料软管的伸出端通过水箱的空心部分向外伸出,水箱上还设有一个加水口,水箱的侧壁还设有多个喷水口,并且每个喷水口的喷水方向均水平朝向外侧。
12.优选的,接料机构包括有四个瓣膜,四个瓣膜之间的组合呈漏斗形状,每个瓣膜均具有弹性,每两个相邻的瓣膜之间均通过一个弹性条带连接,中空杆的底端还设有一个与其连通的圆台,圆台的周壁沿着其圆周方向等间距的开设有多个吸收口,四个瓣膜之间同轴套设在圆台上且每个瓣膜的小口边均固定在圆台的底端,每个瓣膜的大口边均弹性抵压于砂板的底端,并且每个砂板的底端还均设有一个与瓣膜表面接触的滚轮。
13.优选的,还包括有一个用以加快参水的混凝土流入圆台内的辅助引导机构,辅助引导机构包括有一个同轴设置在圆台底端的引导管道和一个同轴设置在引导管道内的活塞头,活塞头的直径等于引导管道的内部直径,活塞头能够在引导管道内滑动,引导管道的下端竖直开设有一个插口,活塞头的端部通过一个插杆插设在插口内,插杆的端部还设有一个直径大于插杆直径的端板,插杆上且位于端板和引导管道的端部之间还套设有一个缓冲弹簧,引导管道上还设有一个能够转动的凸轮,凸轮的小头端能够与端板抵触,并且引导管道上还设有一个用以带动凸轮转动的第三旋转驱动器,凸轮的转动方向平行于活塞头的滑动方向。
14.优选的,圆台内部设有一个与其同轴的钢圈,钢圈的外部直径等于圆台的内部直径,钢圈与活塞头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钢圈的外侧还设有与圆台上吸收口数量相等的拨杆,每个拨杆的一端分别伸入一个吸收口内,并且每个拨杆的端部伸出方向均垂直于活塞头的滑动方向。
15.优选的,自行走装置包括有一个第一行走架和一个第二行走架,第一行走架和第
二行走架之间从高到低分布,第一行走架的顶部设有吊环,支架安装在第二行走架的底部,第一行走架和第二行走架之间通过支撑柱连接,第一行走架和第二行走架的四周还均设有一个行走轮,每个行走轮均安装在一个铰接座上且每个铰接座与相应第一行走架和相应第二行走架之间均通过一个第二压缩弹簧连接,并且第二行走架上的四个行走轮还均通过第四旋转驱动器驱动。
16.优选的,第一行走架和第二行走架上的每个铰接座上均连接有一个第二拉绳,第一行走架和第二行走架的中心还均转动设有一个第二转筒,每个第二拉绳的自由端分别连接在相应的第二转筒上,两个转筒之间还通过一个转杆连接,并且第一行走架上还设有一个用以带动转杆转动的第五旋转驱动器。
17.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技术通过清扫机构和接料机构以及吸料软管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对输送泵管内壁混凝土的清除工作,既清除了混凝土的同时,也避免了混凝土掉落堵塞输送泵管下端与外界输送泵站的连接处,保证了输送泵管的疏通,从而保证了输送泵管的正常使用。
19.2.本技术通过旋转架带动刮壁件的旋转,实现了对输送泵管内壁附着的混凝土的刮除,保证输送泵管的通畅。
20.3.本技术通过旋转架与砂板之间第一压缩弹簧的连接,使得砂板对输送泵管内壁具有抵压力,从而实现了砂板对输送泵管内壁混凝土的刮除,保证输送泵管内壁被刮除干净,避免砂板未与输送泵管内壁接触导致混凝土清除不干净的情况。
21.4.本技术通过第一拉绳对砂板的拉动,实现了清扫机构能够顺利进入输送泵管内且在进入其中后能够正常抵压在输送泵管的内壁,避免清扫机构进入不了输送泵管内或者清扫机构进入后无法使砂板抵压输送泵管内壁的情况,保证了砂板对输送泵管内壁的有效清理。
22.5.本技术通过四个瓣膜的组合以及圆台上多个吸收口的开设看,实现了对混凝土的承接,也实现了吸料软管通过吸收口对混凝土的吸收,避免混凝土直接落下再次堵塞输送泵管的情况。
23.6.本技术通过活塞头在引导管道内的滑动且与吸料软管之间的配合,实现了混凝土被快速的吸出,提高了混凝土被导出的效率。
24.7.本技术通过吸收口内拨杆的设置,实现了混凝土顺利流通吸收口,避免吸收口发生堵塞的情况,提高了吸料软管对混凝土吸收的效率。
25.8.本技术通过第二拉绳对行走轮的拉动以及第二压缩弹簧的作用力,实现了自行走装置能够顺利进入输送泵管内且能够正常在其中行走,保证疏通装置能够顺利的对输送泵管的清理。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28.图3是图2的a-a处剖视图;
29.图4是自行走装置和疏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图4的b处放大示意图;
31.图6是图4的主视图;
32.图7是图6的c-c处剖视图;
33.图8是图7的d处放大示意图;
34.图9是图4的左视图;
35.图10是自行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37.图12是疏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13是疏通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39.图14是图13的e处放大示意图。
40.图中标号为:
41.1-输送泵管;
42.2-疏通装置;2a-支架;2a1-中空杆;2a2-圆台;2a21-吸收口;2b-清扫机构;2b1-旋转架;2b2-刮壁件;2b21-砂板;2b22-导向杆;2b23-第一压缩弹簧;2b24-滚轮;2b3-第一旋转驱动器;2b4-第一拉绳;2b5-第一转筒;2b6-第二旋转驱动器;2b7-水箱;2b71-加水口;2b72-喷水口;2c-接料机构;2c1-瓣膜;2c2-弹性条带;
43.3-自行走装置;3a-第一行走架;3a1-支撑柱;3a2-行走轮;3a3-铰接座;3a31-第二压缩弹簧;3a4-吊环;3b-第二行走架;3b1-第四旋转驱动器;3c-第二拉绳;3d-第二转筒;3e-转杆;3e1-第五旋转驱动器;
44.4-吸料软管;
45.5-辅助引导机构;5a-引导管道;5b-活塞头;5b1-插杆;5b2-端板;5b3-缓冲弹簧;5c-凸轮;5d-第三旋转驱动器;5e-钢圈;5e1-连接杆;5e2-拨杆。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7.如图1-图9所示,本技术提供:
48.一种建筑混凝土输送泵管的清理装置,包括用以清理输送泵管1内壁粘结的混凝土的疏通装置2,疏通装置2安装在一个能够带动其沿着输送泵管1内壁的轴线方向移动的自行走装置3,疏通装置2包括设置在自行走装置3上的支架2a和设置在支架2a上的清扫机构2b以及用以接住被清除下的混凝土的接料机构2c,接料机构2c位于清扫机构2b的下方,并且支架2a上还设有一个用以将接料机构2c上的混凝土吸出的吸料软管4,吸料软管4的一端位于接料机构2c处,吸料软管4的另一端透过支架2a向外伸出。
49.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清理输送泵管1内的混凝土时如何避免其直接落下堵塞输送泵管1下端与输送泵站的连接处。为此,本技术通过起吊设备将疏通装置2投入到输送泵管1的上端口处,疏通装置2被置于输送泵管1内后,起吊设备解开与疏通装置2的连接,接着,疏通装置2上的自行走装置3带动其在输送泵管1内沿着其轴线方向朝下移动,随着自行走装置3在输送泵管1内间歇性的移动一段距离,接料机构2c在自行走装置3停止后打开抵压在输送泵管1的内周壁,清扫机构2b再对输送泵管1内壁该区域内的混凝土进行刮除,被刮除后的混凝土顺着输送泵管1的内壁掉落在接料机构2c上,最
终,吸料软管4将接料机构2c上的混凝土向外吸走,吸料软管4连接着外界的吸收设备,混凝土被清除后,自行走装置3继续向下行走一端,在自行走装置3行走时,接料机构2c处于收起状态,避免了混凝土阻碍到接料机构2c的移动,当自行走装置3再次停止时,接料机构2c和清扫机构2b按照上述步骤配合将混凝土清除。
50.进一步的,如图7和图12所示:
51.清扫机构2b包括有一个旋转架2b1和四个均匀分布在旋转架2b1四周的刮壁件2b2,旋转架2b1设置在支架2a上,支架2a的中心竖直向下延伸有一个中空杆2a1,旋转架2b1能够在中空杆2a1上沿着其轴心旋转,并且支架2a上还设有一个用以带动旋转架2b1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器2b3。
52.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清扫机构2b如何对输送泵管1内壁进行清理。为此,本技术通过第一旋转驱动器2b3带动旋转架2b1转动,旋转架2b1上的刮壁件2b2随之沿着输送泵管1的轴心转动,刮壁件2b2接触输送泵管1的内壁,随着旋转架2b1的转动,输送泵管1内壁附着的混凝土随之通过刮壁件2b2刮除,输送泵管1也从而保持了通畅。
53.进一步的,如图6、图7和图9所示:
54.刮壁件2b2具体为一个砂板2b21,砂板2b21的砂面朝外,砂板2b21能够在旋转架2b1上水平移动,砂板2b21的移动方向垂直于中空杆2a1的轴线方向,旋转架2b1上开设有横向的导向口,砂板2b21通过导向杆2b22活动插设于导向口内,导向杆2b22上还套设有一个第一压缩弹簧2b23,并且第一压缩弹簧2b2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砂板2b21的平面和旋转架2b1的侧壁上。
55.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刮壁件2b2如何刮除输送泵管1内壁的混凝土。为此,本技术通过旋转架2b1的转动,砂板2b21在第一压缩弹簧2b23的弹性作用力下抵压在输送泵管1的内壁,随着砂板2b21沿着输送泵管1内周壁的旋转,输送泵管1内壁的混凝土最终被砂板2b21刮除。
56.进一步的,如图7和图12所示:
57.每个砂板2b21上均连接有一个第一拉绳2b4,旋转架2b1上安装有一个用以同时拉动四个第一拉绳2b4的第一转筒2b5,第一转筒2b5转动套设在中空杆2a1上,每个第一拉绳2b4的自由端均连接在第一转筒2b5上,并且旋转架2b1上还安装有一个用以带动第一转筒2b5旋转的第二旋转驱动器2b6。
58.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疏通装置2被放入到输送泵管1内时如何保证清扫机构2b能够顺利进入其中。为此,本技术通过第二旋转驱动器2b6带动第一转筒2b5的转动,第一转筒2b5转动后拉动四个第一拉绳2b4,随着四个第一拉绳2b4同时向着第一转筒2b5缠绕,每个砂板2b21也同时被向内压紧,当清扫机构2b进入输送泵管1内部后,第一转筒2b5转回到原位,四个第一拉绳2b4随之同时放松相应的砂板2b21,砂板2b21在第一压缩弹簧2b23的作用力下向外弹出,四个砂板2b21最终抵压在输送泵管1的内壁。
59.进一步的,如图7和图12所示:
60.清扫机构2b还包括有一个水箱2b7,水箱2b7的中心呈空心结构,水箱2b7设置在支架2a的顶端且水箱2b7与中空杆2a1共轴线,吸料软管4处于中空杆2a1内且吸料软管4的伸出端通过水箱2b7的空心部分向外伸出,水箱2b7上还设有一个加水口2b71,水箱2b7的侧壁
还设有多个喷水口2b72,并且每个喷水口2b72的喷水方向均水平朝向外侧。
61.基于上述实施例,当砂板2b21对输送泵管1的内壁进行清理混凝土时,为了使得混凝土能够更好的被刮除下来,水箱2b7内的水通过多个喷水口2b72向外喷出,使得输送泵管1的内壁得到水的清洗,水与混凝土接触后,混凝土随之更有效的被刮除,防止混凝土太牢固不易刮除,混凝土在与水混合后,吸料软管4也能够更好的将其吸走。
62.进一步的,如图7、图8、图12和图13所示:
63.接料机构2c包括有四个瓣膜2c1,四个瓣膜2c1之间的组合呈漏斗形状,每个瓣膜2c1均具有弹性,每两个相邻的瓣膜2c1之间均通过一个弹性条带2c2连接,中空杆2a1的底端还设有一个与其连通的圆台2a2,圆台2a2的周壁沿着其圆周方向等间距的开设有多个吸收口2a21,四个瓣膜2c1之间同轴套设在圆台2a2上且每个瓣膜2c1的小口边均固定在圆台2a2的底端,每个瓣膜2c1的大口边均弹性抵压于砂板2b21的底端,并且每个砂板2b21的底端还均设有一个与瓣膜2c1表面接触的滚轮2b24。
64.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接料机构2c如何接住掉落下来的混凝土。为此,本技术通过四个瓣膜2c1的组合,使得四个瓣膜2c1形成漏斗形状,由于瓣膜2c1具有弹性且四个瓣膜2c1之间通过弹性条带2c2连接,因此,瓣膜2c1能够抵压在四个砂板2b21上,随着砂板2b21抵压在输送泵管1的内壁后,四个瓣膜2c1的大口边也随之抵压在输送泵管1的内壁,混凝土被刮除后自然的掉落在瓣膜2c1上,混凝土与水稀释后自然的向着圆筒吸收口2a21的方向流动,吸料软管4随之通过吸收口2a21将其吸走,并且砂板2b21在对输送泵管1的内壁刮除混凝土时,砂板2b21会随着旋转架2b1旋转,瓣膜2c1固定不动,为了避免砂板2b21在转动过程中对瓣膜2c1的磨损较大,因此,砂板2b21上的滚轮2b24会在瓣膜2c1的表面滚动,不损坏到瓣膜2c1。
65.进一步的,如图13和图14所示:
66.还包括有一个用以加快参水的混凝土流入圆台2a2内的辅助引导机构5,辅助引导机构5包括有一个同轴设置在圆台2a2底端的引导管道5a和一个同轴设置在引导管道5a内的活塞头5b,活塞头5b的直径等于引导管道5a的内部直径,活塞头5b能够在引导管道5a内滑动,引导管道5a的下端竖直开设有一个插口,活塞头5b的端部通过一个插杆5b1插设在插口内,插杆5b1的端部还设有一个直径大于插杆5b1直径的端板5b2,插杆5b1上且位于端板5b2和引导管道5a的端部之间还套设有一个缓冲弹簧5b3,引导管道5a上还设有一个能够转动的凸轮5c,凸轮5c的小头端能够与端板5b2抵触,并且引导管道5a上还设有一个用以带动凸轮5c转动的第三旋转驱动器5d,凸轮5c的转动方向平行于活塞头5b的滑动方向。
67.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吸料软管4在吸收混凝土时如何加快吸收速度。为此,本技术通过第三驱动器对凸轮5c的驱动,凸轮5c会向着插杆5b1的端板5b2方向转动,端板5b2被凸轮5c抵压后,插杆5b1带动活塞头5b在引导管道5a内滑动,由于缓冲弹簧5b3的连接,活塞头5b从而在凸轮5c的带动下在引导管道5a内上下往复滑动,活塞头5b在引导管道5a内向下滑动时圆台2a2内产生了一股吸力,瓣膜2c1上被水稀释的混凝土随之加快向着圆台2a2内部流动,活塞头5b向上移动时且与吸料软管4吸力的配合,混凝土也加快的被吸出,最终混凝土被吸走。
68.进一步的,如图8、图13和图14所示:
69.圆台2a2内部设有一个与其同轴的钢圈5e,钢圈5e的外部直径等于圆台2a2的内部
直径,钢圈5e与活塞头5b之间通过连接杆5e1连接,钢圈5e的外侧还设有与圆台2a2上吸收口2a21数量相等的拨杆5e2,每个拨杆5e2的一端分别伸入一个吸收口2a21内,并且每个拨杆5e2的端部伸出方向均垂直于活塞头5b的滑动方向。
70.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圆台2a2的吸收口2a21如何避免堵塞的情况。为此,本技术通过活塞头5b在引导管道5a内上下滑动时,由于钢圈5e与活塞头5b之间通过连接杆5e1的连接,因此,钢圈5e上的拨杆5e2随之能够在吸收口2a21内上下拨动,使得吸收口2a21不会被堵塞,吸料软管4也能够顺利将其吸走。
71.进一步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
72.自行走装置3包括有一个第一行走架3a和一个第二行走架3b,第一行走架3a和第二行走架3b之间从高到低分布,第一行走架3a的顶部设有吊环3a4,支架2a安装在第二行走架3b的底部,第一行走架3a和第二行走架3b之间通过支撑柱3a1连接,第一行走架3a和第二行走架3b的四周还均设有一个行走轮3a2,每个行走轮3a2均安装在一个铰接座3a3上且每个铰接座3a3与相应第一行走架3a和相应第二行走架3b之间均通过一个第二压缩弹簧3a31连接,并且第二行走架3b上的四个行走轮3a2还均通过第四旋转驱动器3b1驱动。
73.基于上述实施例,当起吊设备通过第一行走架3a的吊环3a4将整个自行走装置3吊起后,随之将其投入到输送泵管1内,当第一行走架3a和第二行走架3b均进入输送泵管1内后,每个行走轮3a2在相应的第二压缩弹簧3a31的作用下抵压在输送泵管1的内壁,接着,第四旋转驱动器3b1驱动行走轮3a2,整个自行走装置3随之顺着输送泵管1的轴线方向移动,疏通装置2随之沿着输送泵管1内壁对其附着的混凝土进行清理。
74.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
75.第一行走架3a和第二行走架3b上的每个铰接座3a3上均连接有一个第二拉绳3c,第一行走架3a和第二行走架3b的中心还均转动设有一个第二转筒3d,每个第二拉绳3c的自由端分别连接在相应的第二转筒3d上,两个转筒之间还通过一个转杆3e连接,并且第一行走架3a上还设有一个用以带动转杆3e转动的第五旋转驱动器3e1。
76.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第一行走架3a和第二行走架3b如何进入输送泵管1内且能够正常的在输送泵管1内移动。为此,本技术通过第五旋转驱动器3e1带动转杆3e转动,两个第二转筒3d随之同时转动,随着第二转筒3d的转动,每个第二转筒3d同时拉动连接在其上的四个第二拉绳3c,每个行走轮3a2从而被向内拉动处于收起的状态,当第一行走架3a和第二行走架3b顺利进入输送泵管1内后,第二转筒3d再放松第二拉绳3c,行走轮3a2随之在第二压缩弹簧3a31的作用力下抵压在输送泵管1的内壁,最终,自行走装置3正常的带动疏通装置2的移动。
77.本技术通过清扫机构2b和接料机构2c以及吸料软管4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对输送泵管1内壁混凝土的清除工作,既清除了混凝土的同时,也避免了混凝土掉落堵塞输送泵管1下端与外界输送泵站的连接处,实现了对输送泵管1的疏通,从而保证了输送泵管1的正常使用。
78.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