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婴儿推车

2022-05-18 06:19: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出行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多功能婴儿推车。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婴儿车普遍以可折叠、轻便为主要优点,而二孩政策开放后,家庭婴童数量增加,普通一人式婴儿车不能满足二孩同时出行的需求。
3.国内外现售卖的二孩童车体量存在普遍较大、价格较高、运输不便、存放困难等问题,因国内外人均居住面积、交通条件不同,国外销售良好的二孩婴儿车不符合国内大多数家庭的使用情况,如今二孩童车市场供不应求。
4.同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调研到,现有的婴儿车只能调节靠背角度,儿童扶手及安全带作为安全保障也限制了儿童在车内的姿势,大多数婴童在长时间乘坐现有空间较小的婴儿车后会感到不适,会出现儿童爬车、车内站立等危险情况,当下的婴儿车仅具备坐和躺两种变化形式也有待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婴儿推车。
6.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多功能婴儿推车,包括
8.车厢,包括相对移动的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之间设置滑动模组,且所述滑动模组设置于所述车厢的底部;其中,所述第一车体设有滑动导轨,所述滑动模组包括相对插接的第一滑架和第二滑架,所述第一滑架和所述第二滑架均开设至少一个槽口,所述第一滑架的槽口下设置滑动元件,所述滑动元件包括活动部和固定部,所述活动部为带翻边的二节滑轨的一端,所述滑动元件的固定部和所述第一滑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部和所述第二滑架连接,使所述第二滑架相对所述第一滑架滑动;所述第一滑架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沿所述滑动导轨滑动,所述第二滑架相对所述第一滑架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滑架相对所述滑动导轨滑动;
9.第一座椅,安装于所述第一车体上,用于一孩乘坐;
10.第二座椅,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车体上,且与所述第一座椅相对设置,用于二孩乘坐;
11.推手,设置于所述车厢外的一侧,用于推动所述车厢移动;
12.滚轮,设置在所述车厢的底部;
13.当所述车厢用于二孩乘坐时,拉动所述第二车体,使所述第二车体向远离所述第一车体移动,所述第二座椅安装于所述车厢外的另一侧;当所述车厢用于一孩乘坐时,推动所述第二车体使所述第二车体向靠近所述第一车体移动,或者,所述车厢保持二孩乘坐时的状态,将所述第二座椅从所述车厢外的另一侧拆除。
14.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之间设置导向模组,所
述导向模组用于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之间的引导定向。
15.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模组为第一伸缩组件,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包括依次套接的第一节滑轨、第二节滑轨和第三节滑轨,所述第一节滑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车体,所述第三节滑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车体。
16.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模组为第二伸缩组件,所述第二伸缩组件包括铰接的第一牵引杆和第二牵引杆,所述第一牵引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车体,所述第二牵引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车体。
17.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之间设置可折叠的围挡,所述围挡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布料折叠骨架,相邻两个所述布料折叠骨架之间设置柔性布料。
18.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椅包括内置架,所述内置架连接第一座椅座面,所述内置架的两侧设置第一座椅扶手。
19.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椅包括座椅底座,所述座椅底座的两侧设置第二座椅扶手,所述座椅扶手的一侧设置座椅夹,所述座椅夹卡扣于所述第二车体的一侧;所述座椅底座支撑第二座椅座面。
20.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包括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所述第一车轮安装于所述第一车体的底部,所述第二车轮安装于所述第二车体的底部。
21.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婴儿推车还包括折叠遮阳伞,所述折叠遮阳伞和所述推手卡扣连接;所述折叠遮阳伞包括多个支撑骨架,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骨架之间设置柔性遮光膜。
22.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婴儿推车还包括收纳箱,所述收纳箱和所述推手卡扣连接;所述收纳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之上设置置物平台,所述置物平台用于放置奶瓶。
23.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4.1、车厢:收纳状态下,体积小,行李箱外形易收纳,易拎、提;一孩乘坐状态下,满足一个孩子正常出行的童车使用需求;车厢展开状态下,增加孩子在童车内的使用空间,能够安全地在车内活动;满足家庭出行需求,增加放置物品的空间;二孩乘坐状态下能够安置座椅,转变为二孩童车。
25.2、第二座椅:收纳状态下易储存和携带,安装方便,乘坐、使用安全。
26.3、收纳箱及奶瓶配件:能够轻松地完成单手开瓶盖等操作,满足独自一人冲泡奶粉的需求。
27.4、桌板:桌板的置物腔内能放置少量物品,安装、收纳方便。
28.5、辅助抱孩的把手固定贴配件:用户抱孩子时,把手固定贴分担一部分重量,同时借力推车,满足一边哄孩子一边推车行走的需求。
附图说明
29.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0.图1是二孩乘坐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一孩乘坐第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实施例1的车厢框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实施例1的车厢框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第一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是滑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7是推车扶手与后车腿结构剖面图。
37.图8是推车遮阳伞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8.图9是推车遮阳伞的中间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0是推车遮阳伞的全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1是车厢两侧遮挡布料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2是二孩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3是二孩座椅扶手的结构剖面图。
43.图14是一孩乘坐第二使用状态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5是一孩乘坐第二使用状态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6是图14或图15的车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7是推车车厢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8是户外奶粉包使用状态功能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9是奶瓶的结构示意图。
49.图20是具有户外探索桌板的推车的结构示意图。
50.图21是户外探索桌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51.图22是户外探索桌板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52.图23是具有辅助抱孩推车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53.图24是辅助抱孩推车把手固定贴的结构示意图。
54.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推车把手;101、手柄;102、手柄旋转轴;2、伸缩杆;201、推杆;202、伸缩杆收纳槽;3、折叠遮阳伞;301、第一支撑骨架;302、固定夹;303、第一遮光膜;304、第二支撑骨架;305、第二遮光膜;306、第三支撑骨架;307、第三遮光膜;4、车厢;401、座椅靠背;402、第一车体;403、第二车体;404、第一伸缩组件;4041、第一节滑轨;4042、第二节滑轨;4043、第三节滑轨;4044、第一解锁按钮;405、第二伸缩组件;4051、第一牵引杆;4052、第二牵引杆;4053、第二解锁按钮;406、翻折脚踏板;407、卡扣头;408、扣槽;409、第一滑架;410、第二滑架;411、滑动导轨;412、滑块;413、围挡;4131、编织布料;4132、布料折叠骨架;414、提手;415、滑动元件;4151、固定部;4152、活动部;5、第一车轮;501、车腿支撑件;502、万向轮;503、限位元件;504、车腿旋转轴;6、第二车轮;7、第一座椅;701、内置架;702、安全带;703、第一座椅扶手;704、第一座椅座面;8、第二座椅;801、海绵垫;802、座椅夹;803、第二座椅扶手;804、支撑滑杆;805、支撑滑杆按钮;806、座椅夹按钮;807、第二座椅座面;808、座椅按钮;809、座椅底座;810、第一磁铁;811、第二磁贴;9、收纳箱;901、可调节固定带;902、置物平台;903、奶瓶架;904、卡件;905、收纳口袋;906、前盖;10、奶瓶;1001、瓶盖;1002、瓶身;1003、分隔板;1004、瓶底卡槽;11、桌板;1101、桌板卡扣;1102、置物腔;1103、伸缩拉扣;12、把手固定贴;1201、固定贴毛面;1202、固定贴勾面;1203、受力面。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56.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57.实施例1:
58.结合图1、图3-图7及图10-图12,车厢4为二孩乘坐状态,即第一滑架409和第二滑架410为展开状态,且第二座椅8安装于车厢4的一侧。
59.一种多功能婴儿推车,包括
60.车厢4,包括相对移动的第一车体402和第二车体403,第一车体402铰接座椅靠背401,第一车体402开设伸缩杆收纳槽202;第二车体403开设一洞口,洞口处安装翻折脚踏板406,翻折脚踏板406包括铰接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之间设置转轴,第二平板的底部固定于第二车体403,第一平板可绕转轴旋转。本实施例中,座椅靠背401为打开状态;翻折脚踏板406在一孩乘坐时为打开状态,翻折脚踏板406在一孩乘坐时为折叠状态,起到第二座椅8承重的作用。
61.第一车体402和第二车体403之间设置可折叠的围挡413,围挡413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布料折叠骨架4132,相邻两个布料折叠骨架4132之间设置柔性布料4131。
62.第一车体402和第二车体403之间设置滑动模组,滑动模组用于第一车体402和第二车体403之间的伸缩。
63.滑动模组包括相对插接的第一滑架409和第二滑架410,第一滑架409和第二滑架410均开设至少一个槽口,第一滑架409的槽口下设置滑动元件415,滑动元件415包括固定部4151和活动部4152,活动部4152为带翻边的二节滑轨的一端,固定部4151和第一滑架409固定连接,活动部4152和第二滑架410连接,使第二滑架410相对第一滑架409滑动;第一滑架409上设有滑块412,滑块412可沿滑动导轨411滑动,第二滑架410相对第一滑架409移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一滑架409相对滑动导轨411滑动。
64.第一车体402和第二车体403之间设置导向模组,导向模组用于第一车体402和第二车体403之间的引导定向。
65.导向模组包括第一伸缩组件404,第一伸缩组件404包括依次套接的第一节滑轨4041、第二节滑轨4042和第三节滑轨4043,第一节滑轨404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车体402,第三节滑轨4043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车体403。优选地,第三节滑轨4043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使锁芯向避让位移动时通过的锁芯通道孔,第二车体403设置第一解锁按钮4044,第一解锁按钮4044包括锁体及穿设于锁体中的锁舌和锁芯,锁舌相对锁体往复运动而具有伸出锁体的锁紧位和收入锁体的解锁位,锁芯的运动方向与锁舌运动方向垂直并具有避让位和锁止位,锁芯在锁止位与锁舌上相应设置的锁止结构的结合实现锁舌在锁止位的锁止,锁芯在避让位与锁舌上相应设置的锁止结构让开而实现锁舌在解锁位自由运动,锁体中装有对锁舌施加向锁紧位移动的作用力的锁舌弹簧、对锁芯施加向锁止位移动的作用力的锁芯弹簧。
66.导向模组还包括第二伸缩组件405,第二伸缩组件405包括铰接的第一牵引杆4051
和第二牵引杆4052,第一牵引杆405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车体402,第二牵引杆405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车体403。第一牵引杆4051和第二牵引杆4052的铰接处设置第二解锁按钮4053,第二解锁按钮4053为现有的机械按钮,按压第二解锁按钮4053接触第一牵引杆4051和第二牵引杆4052之间的锁定,使得第一牵引杆4051和第二牵引杆4052折叠。
67.第一座椅7,安装于第一车体402,用于一孩乘坐;具体地,第一座椅7包括内置架701,内置架701连接第一座椅座面704,且内置架701的两侧设置第一座椅扶手703,同时,第一座椅7设置安全带702,安全带702包括一个底固定带和两个上固定带,底固定带的一端固设于第一座椅座面704上,底固定带的另一端设有扣座,上固定带的一端固定于内置架701上,上固定带的另一端套设扣片,扣片和扣座相互扣合。
68.第二座椅8,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车体403上,用于二孩乘坐;具体地,第二座椅8包括座椅底座809,座椅底座809设置座椅按钮809,座椅按钮809为现有的机械按钮,可以解除座椅底座809的锁定。座椅底座809的两侧设置第二座椅扶手803,座椅扶手803的一侧设置座椅夹802,座椅夹802卡扣于第二车体403的一侧;座椅夹802设置有弹性的座椅夹按钮806,按压座椅夹按钮806使得座椅夹按钮806向座椅夹802方向折叠。座椅底座809支撑第二座椅座面807。优选地,座椅扶手803通过磁吸方式连接海绵垫801,海绵垫801的一侧设置第一磁铁810,座椅扶手803的一侧设置第二磁铁811,第一磁铁810和第二磁铁811相互吸引,使得海绵垫801吸附于座椅扶手803上。
69.第二座椅扶手803的外侧设置支撑滑杆804,支撑滑杆804的一端连接座椅扶手803,支撑滑杆80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座椅8的本体,且支撑滑杆804的另一端设置支撑滑杆按钮805,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与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9990434u)公开的锁扣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叙。
70.推手,设置于车厢4外的一侧,用于推动车厢4移动;具体地,推手包括推车把手1和伸缩杆2,推车把手1包括手柄101,手柄的一侧设置手柄旋转轴102,伸缩杆2包括一组推杆201,手柄旋转轴10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推杆201。手柄101可绕手柄旋转轴102旋转。
71.滚轮,设置在车厢4的底部,可移动地支撑车厢4。本实施例中,滚轮包括第一车轮5和第二车轮6,第一车轮5包括一组万向轮502,万向轮502安装于车腿支撑件501上,便于方向调整与增强车体稳定性。车腿支撑件501通过车腿旋转轴504与车厢4连接,为配合推车于使用与收纳状态下转换,车腿支撑件501具有角度调节功能,具有展开与收纳两种状态。车腿设有旋转支撑,在达到展开与收纳极限角度时能够自动锁定。第二车轮6为定向大轮,便于不平整路段行走且起到安全防护作用。用户可通过车腿旋转轴504将车腿支撑件501收入第一车体402的车腿收纳槽,将推车转换为收纳状态。在车腿展开状态下,车腿支撑件501、第一车体402与地面形成三角形结构,具备稳定性,同时第一车体402上设置限位元件503,优选地,限位元件503为限位块,限位块503限制车腿支撑件501的旋转角度,使得第一车体402具备了双重稳定性。
72.当车厢4用于二孩乘坐时,拉动第二车体403,使第二车体403向远离第一车体402移动,第二座椅8安装于车厢4外的另一侧;当车厢4用于一孩乘坐时,推动第二车体403使第二车体403向靠近第一车体402移动,或者,车厢4保持二孩乘坐时的状态,将第二座椅8从车厢4外的另一侧拆除。
73.实施例2:
74.结合图2-图10,基于实施例1,车厢4为一孩乘坐状态,即第一滑架409和第二滑架410为展开状态,且未安装第二座椅8。
75.多功能婴儿推车还包括折叠遮阳伞3,折叠遮阳伞3和推手卡扣连接;折叠遮阳伞3包括多个支撑骨架,相邻两个支撑骨架之间设置柔性遮光膜。本实施例中,折叠遮阳伞3包括第一支撑骨架301、第二支撑骨架304和第三支撑骨架306,第一支撑骨架301的一侧设置固定夹302,固定夹302夹于伸缩杆2上,第一支撑骨架301和第二支撑骨架304之间设置第一遮光膜303,第二支撑骨架304和第三支撑骨架306之间设置第二遮光膜305,第三支撑骨架306的一侧设置第三遮光膜307。
76.当推车为一孩使用状态时,折叠遮阳伞3可通过第二遮光膜305折叠转变为一孩乘坐使用状态,能够满足一孩乘坐使用;当推车为二孩使用状态时,折叠遮阳伞3可通过展开第二遮光膜305转变为二孩乘坐使用状态,能够满足二孩乘坐使用;当推车为折叠状态时,折叠遮阳伞3可通过折叠第二遮光膜305与第三遮光膜307两部分,转变为收纳状态。
77.实施例3:
78.结合图14-图16,基于实施例2,车厢4为一孩乘坐使用状态、翻折脚踏板406为打开状态时,即第一车体402和第二车体403相互抵接。
79.第一车体402开设扣槽408,第二车体403设置卡扣头407,卡扣头407的位置和扣槽408的位置对应,车厢4折叠时,扣槽408和卡扣头407相互扣合,完成第一车体402和第二车体403之间的锁定。
80.实施例4:
81.如图17所示,基于实施例1,车厢4为收纳箱体状态,即第一车体402和第二车体403相互抵接,座椅靠背401合上,翻转脚踏板406合上,伸缩杆2收纳于伸缩杆收纳槽202。本实施例中,座椅靠背401设置提手414,便于用户提拉车厢4。
82.实施例5:
83.结合图18和图19,基于实施例1-实施例3中任一实施例,多功能婴儿推车还包括收纳箱9,收纳箱9和推手卡扣连接;收纳箱9包括箱体,箱体之上设置置物平台902,置物平台902用于放置奶瓶10。具体地,收纳箱9的一侧设置可调节固定带901,可调节固定带901绑在手柄旋转轴102上;箱体包括收纳口袋905和前盖906,收纳口袋905可收纳婴儿用物品。置物平台902开设至少两个凹槽,其中一个凹槽设置多边形凸起,对应地,奶瓶10的底部设置多边形的瓶底卡槽1004,多边形凸起和瓶底卡槽1004可相互嵌合,进一步固定奶瓶10的位置。
84.本实施例中,奶瓶10包括瓶身1002,瓶身1002上扣合有瓶盖1001,瓶身1002内置分隔板1003,分隔板1003用于分隔奶粉。
85.另外,伸缩杆2上可通过卡件904连接奶瓶架903,奶瓶架903也可用于放置奶瓶10。
86.实施例6:
87.结合图20-图22,基于实施例1-实施例3中任一实施例,多功能婴儿推车还包括桌板11,桌板11和第二车体403卡扣连接;桌板11设置置物腔1102,置物腔1102用于收纳树叶等。优选地,置物腔1102的顶部设有彩色玻璃片,孩童透过彩色玻璃片观察树叶,能够看到多彩的景象。
88.实施例7:
89.结合图23和图24,基于实施例1-实施例5中任一实施例,多功能婴儿推车还包括把
手固定贴12,把手固定贴12包括受力面1203,受力面1203的两侧对称设置一组固定贴毛面1201和固定贴勾面1202,用户可通过固定贴毛面1201和固定贴勾面1202将把手固定贴12和推车把手1连接,具体地,在使用辅助抱孩推车把手1时,用户需先进行固定步骤,将上下两个连接面分别环过手柄101,将固定贴勾面1202贴于固定贴毛面1201,完成固定步骤。用户将抱孩子的胳膊肘抵在受力面1203部位,即可一边推动车体一边分担孩子的重力。
90.综上,车厢4具有三种状态,包含一孩乘坐、二孩乘坐与收纳箱体状态。配件通过装配于车体上使车体更加多功能化,共有四大配件,包括第二座椅8、收纳箱9包含奶瓶10、桌板11及辅助抱孩的把手固定贴12,车厢4与配件互相结合构成了本发明的多功能性质。
91.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9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