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大米生产用无尘式脱壳粉碎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04:48: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大米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大米生产用无尘式脱壳粉碎一体机。


背景技术:

2.大米,亦称稻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食物。大米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人民的主要食品,粮食加工主要包括:稻谷碾米;小麦制粉;玉米及杂粮的加工;植物油脂的提取、精炼和加工;植物蛋白质产品的生产和淀粉加工;以米面为主要原料的粮油食品加工;粮油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传统方式的大米加工是分别进行的,并非一体性的,导致加工耗时较长,且加工过程中稻壳残留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大米生产用无尘式脱壳粉碎一体机。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大米生产用无尘式脱壳粉碎一体机,包括撑板,所述撑板的底部外壁四角均连接有支撑组件,且撑板的顶部外壁两侧分别安装有分离箱和粉碎桶,所述分离箱和粉碎桶之间连接有固定连接杆,且分离箱的顶部外壁中心处连接有进料斗,且分离箱和粉碎桶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料口,且分离箱底部出料口处的撑板顶部外壁安装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另一端放置有收集结构,且进料斗中安装有震动组件。
6.优选的,所述分离箱的内壁两侧均焊接有契合块,且位于契合块顶部处转动连接有两根胶辊,所述分离箱的一侧外壁顶部安装有第一安装架,且第一安装架中安装有分离电机,胶辊靠近分离电机的一端均套接有皮带轮,所述分离箱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气管。
7.优选的,所述分离电机的输出轴与一根胶辊的一端连接,且胶辊中皮带轮中连接有八字皮带,所述连接气管的另一端与粉碎桶的内部连通,连接气管位于粉碎桶内部的一端均铰接有管盖。
8.优选的,所述粉碎桶的顶部外壁中心处安装有第二安装架,且第二安装架中安装有粉碎电机,所述粉碎桶的顶部中心处转动连接有主轴,且主轴的外壁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粉碎刀,所述粉碎桶的一侧外壁安装有抽风机,且抽风机的输入端与粉碎桶内壁连通,抽风机的输入端套接有过滤网。
9.优选的,所述主轴的底端转动连接在粉碎桶的底部内壁中心处,且主轴的底部底端外壁焊接有辅助排料弯杆,所述抽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吹气管,且粉碎桶中的出料口中安装有阀门,所述粉碎桶出料口处的撑板顶部外壁放置有接收桶。
10.优选的,所述收集结构包括放置在撑板顶部外壁的收集桶、焊接在收集桶顶部内壁的环形挡块,收集桶一侧外壁连接有连接管,且收集桶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外壁连接有收集管,收集管的另一端套接有过滤袋,且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吹气管的另一端连接。
11.优选的,所述震动组件包括安装在进料斗顶部内壁外壁的延伸架,延伸架的一端
底部焊接有连接弹簧,连接弹簧的另一端焊接有震动管,震动管中安装有震动电机。
12.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腿、开设在支撑腿顶端的缓冲槽、焊接在缓冲槽中的弹簧杆和焊接在支撑腿顶部两侧外壁的撑杆,且弹簧杆的另一端与撑板底部外壁接触。
13.优选的,所述震动电机、抽风机、分离电机、粉碎电机和输送带通过导线连接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连接电源。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5.1、通过抽风机、连接气管、输送带、出料口、收集桶、过滤袋和吹起管实现,初步分离的大米和稻壳同步落下,稻壳第一次被抽风机通过连接气管抽入粉碎桶中收集,抽风机通过吹气管和连接管将下落至收集桶中的少量稻壳吹到过滤袋中收集,二次提纯,便于分离米和壳,提高分离效率,便于落料均匀性;
16.2、通过震动电机、震动管、连接弹簧、分离电机、胶辊和八字皮带实现,倒在进料斗中的物料经过震动电机带动震动管震动,辅助均匀下料,提高下料均匀性,分离电机通过胶辊对稻米进行米和壳的分离,便于分离,便于均匀下料,避免堵塞;
17.3、通过支撑腿、弹簧杆和固定连接杆实现,弹簧杆对运转过程进行减震,撑杆进行支撑,固定连接杆稳固连接,便于提高连接紧固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大米生产用无尘式脱壳粉碎一体机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大米生产用无尘式脱壳粉碎一体机的分离箱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大米生产用无尘式脱壳粉碎一体机的粉碎桶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大米生产用无尘式脱壳粉碎一体机的分离箱一侧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大米生产用无尘式脱壳粉碎一体机的连接气管一端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大米生产用无尘式脱壳粉碎一体机的分离电机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大米生产用无尘式脱壳粉碎一体机的收集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大米生产用无尘式脱壳粉碎一体机的支撑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撑板、2支撑组件、3分离箱、4粉碎桶、5固定连接杆、 6进料斗、7出料口、8输送带、9收集结构、10接收桶、11契合块、 12胶辊、13第一安装架、14分离电机、15皮带轮、16连接气管、 17第二安装架、18粉碎电机、20粉碎刀、21辅助排料弯杆、22抽风机、23过滤网、24吹气管、25管盖、26收集桶、27环形挡块、 28连接管、29收集管、30过滤袋、31弹簧杆、32撑杆、33延伸架、 34震动管、35连接弹簧、36震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实施例1:
29.参照图1、图4和图7所示,包括撑板1,支撑组件2分别连接在撑板1的底部外壁四角,且分离箱3和粉碎桶4分别安装在撑板1 的顶部外壁两侧,固定连接杆5连接在分离箱3和粉碎桶4之间,且进料斗6连接在分离箱3的顶部外壁中心处,且出料口7分别开设在分离箱3和粉碎桶4的底部,且输送带8安装在分离箱3底部出料口 7处的撑板1顶部外壁,收集结构9放置在输送带8的另一端,且震动组件安装在进料斗6中,震动组件包括安装在进料斗6顶部内壁外壁的延伸架33,连接弹簧35焊接在延伸架33的一端底部,震动管 34焊接在连接弹簧35的另一端,震动电机36安装在震动管34中,支撑组件2包括支撑腿、开设在支撑腿顶端的缓冲槽、焊接在缓冲槽中的弹簧杆31和焊接在支撑腿顶部两侧外壁的撑杆32,且弹簧杆31 的另一端与撑板1底部外壁接触,震动电机36、抽风机22、分离电机14、粉碎电机18和输送带8通过导线连接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连接电源;
30.倒在进料斗6中的物料经过震动电机36带动震动管34震动,辅助均匀下料,提高下料均匀性,分离电机14通过胶辊12对稻米进行米和壳的分离,便于分离,便于均匀下料,避免堵塞,撑杆32进行支撑,固定连接杆5稳固连接,便于提高连接紧固性
31.实施例2:
32.参照图1-7所示,契合块11分别焊接在分离箱3的内壁两侧,且两根胶辊12转动连接在位于契合块11顶部处,第一安装架13安装在分离箱3的一侧外壁顶部,且分离电机14安装在第一安装架13 中,皮带轮15分别套接在胶辊12靠近分离电机14的一端,连接气管16连接在分离箱3的一侧,分离电机14的输出轴与一根胶辊12 的一端连接,且八字皮带连接在胶辊12中皮带轮15中,连接气管 16的另一端与粉碎桶4的内部连通,管盖25分别铰接在连接气管16 位于粉碎桶4内部的一端,第二安装架17安装在粉碎桶4的顶部外壁中心处,且粉碎电机18安装在第二安装架17中,主轴转动连接在粉碎桶4的顶部中心处,且等距离分布的粉碎刀20焊接在主轴的外壁,抽风机22安装在粉碎桶4的一侧外壁,且抽风机22的输入端与粉碎桶4内壁连通,过滤网23套接在抽风机22的输入端,主轴的底端转动连接在粉碎桶4的底部内壁中心处,且辅助排料弯杆21焊接在主轴的底部底端外壁,吹气管24连接在抽风机22的输出端,且阀门安装在粉碎桶4中的出料口7中,接收桶10放置在粉碎桶4出料口7处的撑板1顶部外壁,收集结构9包括放置在撑板1顶部外壁的收集桶26、焊接在收集桶26顶部内壁的环形挡块27,连接管28连接在收集桶26一侧外壁,且收集管29连接在收集桶26远离连接管 28的一端外壁,过滤袋30套接在收集管29的另一端,且连接管28 的另一端与吹气管24的另一端连接;
33.初步分离的大米和稻壳同步落下,稻壳第一次被抽风机22通过连接气管16抽入粉碎桶4中收集,抽风机22通过吹气管24和连接管28将下落至收集桶26中的少量稻壳吹到过滤袋30中收集,二次提纯,便于分离米和壳,提高分离效率,便于落料均匀性。
34.工作原理:将水稻颗粒倒在进料斗6中,震动电机36启动,带动震动管34震动,对稻米进行震动,帮助均匀下料,启动分离电机 14,分离电机14通过八字皮带和皮带轮15调动两根胶辊12相对转动,对稻米进行大米和稻壳分离,分离后的大米一同落下,粉碎桶4 中的抽风机22启动,气体从分离箱3底部的出料口7进入将较轻的稻壳抽入连接气管16中,最后稻壳落在粉碎桶4中,气体被抽风机 22排出,稻壳被过滤网23阻挡,大米通过出料口7落在输送带8中,输送带8将大米均匀铺在表面,之后均匀落入收集桶26中,吹气管 24中的气体
通过连接管28吹在收集桶26中,将残留的稻壳吹向收集29管中的过滤袋30中,进一步提纯,气体从过滤袋30中排出,结束分离大米后,抽风机22关闭,使得管盖25在重力影响下关闭连接气管16,粉碎电机18启动通过主轴带动粉碎刀20转动,对稻壳进行粉碎,粉碎完成后稻壳变成糠,开启阀门转动粉碎电机18,辅助排料弯管21将糠从出料口7排入接收桶10中,支撑腿上的弹簧杆 31为运转过程中进行减震。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