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玻纤带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1:13: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纤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纤带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2.带状的玻纤带在经由自动整经机整理之后,即可缠绕成盘状,便于运输、使用。由于盘状的玻纤带经过多层缠绕之后,与转动轴之间的结合力度较大,直接拆卸则易导致缠绕好的盘状结构被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纤带缠绕装置,用于缠绕带状玻纤带成盘,下机时能够保持盘状结构的稳定性,便于夹持取下成盘的玻纤带,提高作业效率。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玻纤带缠绕装置,包括定盘、下机件、覆盘、传动轴,所述定盘、覆盘相对安装于所述传动轴上的缠绕部的两侧,使得所述定盘、覆盘能够随所述传动轴同步转动;所述下机件套设在所述缠绕部之上且所述下机件内嵌安装至所述定盘正对所述覆盘的一侧,所述定盘与所述覆盘之间设置有压带针,所述压带针贯穿所述下机件并与所述覆盘抵接。
5.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还包括拆卸端、动力端,所述拆卸端、动力端分设于所述缠绕部的两侧,所述拆卸端用以安装所述覆盘;所述动力端用以安装所述定盘。
6.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端的前端与所述缠绕部连接;所述动力端的尾端设置有传动部,用以与驱动装置对接传动。
7.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部与所述缠绕部之间设置有螺纹,用以紧固所述定盘与所述传动轴。
8.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拆卸端上设置外螺纹,所述固定件对应设置内螺纹,使得所述固定件能够将所述覆盘固定至所述传动轴上。
9.进一步的,所述定盘的内侧正对所述覆盘,所述定盘的内侧设置有内嵌槽,所述下机件能够内嵌至所述内嵌槽内,使得所述下机件的外侧面与所述定盘的内侧面平齐。
10.进一步的,所述下机件包括套设至所述缠绕部上的环径、对称设置于所述环径周围的横臂,所述横臂的末端设置有扩充部,所述扩充部位于所述定盘的外侧。
11.进一步的,所述环径的两侧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缠绕部的间距大于玻纤带的厚度;所述定盘上对应所述穿孔的位置设置有压带针,使得所述压带针与所述缠绕部的表面之间能够容置至少一层玻纤带。
12.进一步的,所述内嵌槽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以吸附所述下机件的磁吸部,使得所述下机件能够稳定的内嵌至所述内嵌槽内。所述下机件为磁性金属,能够被所述磁吸部吸附。
13.所述扩充部与定盘之间设置有锁扣装置,使得所述下机件能够被锁定在所述定盘上,形成同步转动的效果。
14.进一步的,所述缠绕部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拆卸端、所述动力端的直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玻纤带缠绕装置,设置压带针对玻纤带的起始端进行受力式缠绕,使得玻纤带能够顺利的在缠绕部、压带针上进行缠绕;盘状的玻纤带在取出时,先拆卸覆盘,克服下机件与定盘之间的结合关系,推动下机件沿缠绕部的轴心线向覆盘方向滑动即可。
17.下机件与定盘之间可采用磁吸式的结合关系,亦可以采用锁扣的结合关系,确保下机件与定盘之间的同步转动以及可拆卸,便于推动玻纤带的盘状结构。
18.玻纤带缠绕至缠绕部、压带针上,推动下机件即可将盘状结构从缠绕部、压带针上退出,且不破坏其盘状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9.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玻纤带缠绕装置的分解图。
21.图中:1、定盘;2、下机件;3、覆盘;4、固定件;5、传动轴;6、缠绕部;7、压带针;11、第一孔;12、内嵌槽;13、磁吸部;21、第二孔;22、扩充部;23、穿孔;31、第三孔;51、拆卸端;52、动力端。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在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另,设计方位的属于仅表示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不是绝对位置关系。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玻纤带缠绕装置,请参阅图1,主要包括定盘1、下机件2、覆盘3、传动轴5,定盘1、覆盘3相对安装于传动轴5上的缠绕部6的两侧,使得定盘1、覆盘3能够随传动轴5同步转动;下机件2套设在缠绕部6之上且下机件2内嵌安装至定盘1正对覆盘3的一侧,定盘1与覆盘3之间设置有压带针7,压带针7贯穿下机件2并与覆盘3抵接。
24.应当明确的是,缠绕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以驱动传动轴5,使得整个结构转动,实现对玻纤带的缠绕成盘。在本实用新型的缠绕装置中,压带针7在初始缠绕阶段,对玻纤带具有确定缠绕起点、压紧玻纤带的作用,具体操作可根据工作人员的习惯进行选择。
25.作为一种压带针7的使用方法,可将玻纤带插入至压带针7与缠绕部6之间,分别插入至两根压带针7的下侧,由压带针7压紧玻纤带,使得传动轴5在反向转动时,能够将玻纤带逐渐缠绕至缠绕部6之上,在进行多圈缠绕之后,即可对玻纤带进行拉紧缠绕,确保玻纤带的盘状结构稳定、不松散。
26.作为另一种压带针7的使用方法,可将玻纤带的端部对折套设至压带针7上,对折
的短段处于内侧,传动轴5可顺着玻纤带的输送方向转动,压带针7能够带动玻纤带缠绕至传动轴5的缠绕部6之上。
27.玻纤带缠绕成盘时,与压带针7、缠绕部6同步产生依附关系,在下机时,应将盘状结构同步从压带针7、缠绕部6上取出,以避免盘状结构的断裂、被破坏。
2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定盘1正对覆盘3的一侧设置下机件2,采用内嵌式安装的结构,使得下机件2的外侧面与定盘1的内侧面平齐,从而不影响玻纤带的缠绕,在盘状结构下机时,亦可同步发力推动盘状结构使之与压带针7、缠绕部6同步脱离,其脱离程度完全同步,能够有效避免盘状结构的松散、断裂。
2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定盘1、覆盘3均依附于传动轴5安装、使用。传动轴5包括拆卸端51、动力端52、缠绕部6,拆卸端51、动力端52分设于缠绕部6的两侧,拆卸端51用以安装覆盘3;动力端52用以安装定盘1。
30.缠绕部6的直径大于拆卸端51的直径,缠绕部6的直径大于动力端52的直径;拆卸端51的直径可与动力端52的直径相同。
31.动力端52的前端与缠绕部6连接;动力端52的尾端设置有传动部,用以与驱动装置对接传动。传动部可以为正多边型棱柱结构,便于机械传动。
32.进一步的,传动部与缠绕部6之间的中段结构上可设置螺纹,并添加固定环,用以紧固定盘1与传动轴5,使得定盘1与缠绕部6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同理,在拆卸端51上设置外螺纹,添加固定件4并对应设置内螺纹,使得固定件4能够将覆盘3固定至传动轴5上,从而确定覆盘3与缠绕部6之间的相对位置。由上,即可确定定盘1与覆盘3之间的间距,此间距与所要缠绕的玻纤带的宽度一致即可。
3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定盘1的中心轴孔为第一孔11、下机件2的中心轴孔为第二孔21,第二孔21套设至缠绕部6上,第一孔11则固接至动力端52上的螺纹处。覆盘3的中心孔为第三孔31,第三孔31可螺接至拆卸端51上,亦可套接于拆卸端51上。
3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定盘1的内侧正对覆盘3,定盘1的内侧开设内嵌槽12,下机件2内嵌至内嵌槽12内,下机件2的厚度与内嵌槽12的深度一致,使得下机件2的外侧面与定盘1的内侧面平齐。
35.进一步的,下机件2包括套设至缠绕部6上的环径、对称设置于环径周围的横臂,环径的外径大于横臂的宽度,环径的内径大于第一孔11的内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两条横臂为例进行附图展示、举例说明,如图1中所示,在定盘1的内侧对应开设内嵌槽12,使得下机件2在内嵌至定盘1内的同时,能够套设至缠绕部6上。
36.环径在设置横臂的两侧可开设穿孔,穿孔与缠绕部6之间的间距大于玻纤带的厚度。定盘1上则对应穿孔的位置设置压带针7,使得压带针7在通过穿孔贯穿下机件2之后,能够与缠绕部6之间形成一定的缝隙,此缝隙至少能够容置一层玻纤带,即,具备缠绕、定位玻纤带的基本条件。
37.为了确保在缠绕的初始阶段,下机件2的内嵌稳定性,不对玻纤带的缠绕产生影响,可在内嵌槽12的底壁上设置磁吸部13,下机件2可同步设置为磁性金属,使得磁吸部13能够吸附下机件2紧紧的内嵌至内嵌槽12内。
38.进一步的,为了便于下机件2对盘状玻纤带进行下机作业,可在横臂的末端设置扩充部22,扩充部22位于定盘1的外侧,可直接通过扩充部22推动下机件2使之产生横移,推动
盘状的玻纤带。
39.可以理解的是,基于扩充部22的位置,可在定盘1与扩充部22之间设置锁扣装置,实现下机件2与定盘1的锁定/解锁,从而确保下机件2在转速较大时,仍能保证与定盘1的同步转动稳定性,能够实现较大转速的作业。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1.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