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TMDQ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06:32: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tmdq反应釜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反应领域,具体是tmdq反应釜。


背景技术:

2.tmdq(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又称防老剂rd,属于酮胺类,它具有抗氧化、抗弯曲、抗龟裂、防止热老化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中,特别是应用于橡胶等材料的制备上,具有高效低毒、合成简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因此,其合成工艺成为研究的热点。现有工艺中,主要是苯胺与丙酮在酸的催化下,反应生成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反应时间长,丙酮消耗高,反应的体系产生的水无法实时排出体系外,导致收率较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tmdq反应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反应时间长,丙酮消耗高,反应的体系产生的水无法实时排出体系外,导致收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tmdq反应釜。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tmdq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夹套,所述反应釜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蒸汽管,所述第一蒸汽管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连接在反应釜顶部的第一馏液管,所述第一蒸汽管的顶端和第一馏液管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一级填料塔,所述一级填料塔远离第一蒸汽管和第一馏液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蒸汽管,所述第二蒸汽管远离一级填料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级填料塔,所述二级填料塔靠近第二蒸汽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馏液管,所述二级填料塔远离第二蒸汽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蒸汽管,所述第三蒸汽管远离二级填料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器。
5.所述冷凝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弯管液封连接管,所述弯管液封连接管的底端与反应釜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弯管液封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反应釜顶部的釜盖,所述反应釜的内部设置有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反应釜内部的搅拌桨,所述反应釜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取样阀,所述取样阀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反应釜底部的底阀,所述第一蒸汽管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连接在反应釜顶部的安全阀,所述弯管液封连接管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丙酮回料阀,所述丙酮回料阀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弯管液封连接管外壁的进料阀。
6.优选的,所述一级填料塔倾斜设置,且一级填料塔与水平面呈三十度夹角。
7.优选的,所述二级填料塔倾斜设置,且二级填料塔与一级填料塔关于二级填料塔和一级填料塔中心点连线的水平中线对称设置。
8.优选的,所述反应釜的顶端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形状大小与搅拌桨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
9.优选的,所述搅拌桨的一侧设置有开设在反应釜顶部的探入孔,且探入孔的形状大小与温度探头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
10.优选的,所述第二馏液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视窗,所述视窗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安装在第二馏液管外壁的水阀。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蒸汽管、第一馏液管、一级填料塔、第二蒸汽管、二级填料塔第二馏液管、第三蒸汽管、冷凝器、弯管液封连接管和丙酮回料阀的相互配合使用,实现了将一级填充柱倾斜一定角度后,蒸汽的上升通路与馏液的下降通道分开,可以有效的降低蒸汽的热量损失,提高反应效率,将二级填充柱倾斜一定角度安转后,体系中产生的水蒸气可以有效冷凝,直接排出反应体系之外,这样,反应就可以连续进料,连续反应,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同时,通过二级分馏后的丙酮含水量低,通过冷凝可以直接回加入反应体系,大大提高了丙酮的回收再利用,也减少了废气、废液的排放,节省了生产成本,解决了反应时间长,丙酮消耗高,反应的体系产生的水无法实时排出体系外,导致收率较低的问题,提高了物料反应的效率。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夹套;2、反应釜;3、搅拌桨;4、第一蒸汽管;5、第一馏液管;6、一级填料塔;7、第二蒸汽管;8、二级填料塔;9、视窗;10、水阀;11、第二馏液管;12、第三蒸汽管;13、冷凝器;14、弯管液封连接管;15、丙酮回料阀;16、进料阀;17、釜盖;18、温度探头;19、取样阀;20、底阀;21、安全阀。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所示,tmdq反应釜,包括反应釜2,反应釜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夹套1,反应釜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蒸汽管4,第一蒸汽管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连接在反应釜2顶部的第一馏液管5,第一蒸汽管4的顶端和第一馏液管5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一级填料塔6,一级填料塔6远离第一蒸汽管4和第一馏液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蒸汽管7,第二蒸汽管7远离一级填料塔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级填料塔8,二级填料塔8靠近第二蒸汽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馏液管11,二级填料塔8远离第二蒸汽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蒸汽管12,第三蒸汽管12远离二级填料塔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器13。
18.冷凝器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弯管液封连接管14,弯管液封连接管14的底端与反应釜2的顶部固定连接,弯管液封连接管1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反应釜2顶部的釜盖17,反应釜2的内部设置有温度探头18,温度探头18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反应釜2内部的搅
拌桨3,反应釜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取样阀19,取样阀19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反应釜2底部的底阀20,第一蒸汽管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连接在反应釜2顶部的安全阀21,弯管液封连接管14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丙酮回料阀15,丙酮回料阀15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弯管液封连接管14外壁的进料阀16;工作时,可以有效的降低蒸汽的热量损失,提高反应效率,体系中产生的水蒸气可以有效冷凝,直接排出反应体系之外,反应可以连续进料,连续反应,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大大提高了丙酮的回收再利用,也减少了废气、废液的排放,节省了生产成本,解决了反应时间长,丙酮消耗高,反应的体系产生的水无法实时排出体系外,导致收率较低的问题。
19.本实施例,一级填料塔6倾斜设置,且一级填料塔6与水平面呈三十度夹角;工作时,通过一级填料塔6倾斜设置,蒸汽的上升通路与馏液的下降通道分开,可以有效的降低蒸汽的热量损失,提高反应效率。
20.本实施例,二级填料塔8倾斜设置,且二级填料塔8与一级填料塔6关于二级填料塔8和一级填料塔6中心点连线的水平中线对称设置;工作时,二级填料塔8倾斜设置,体系中产生的水蒸气可以有效冷凝,直接排出反应体系之外,这样,反应就可以连续进料,连续反应,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21.本实施例,反应釜2的顶端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形状大小与搅拌桨3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工作时,通过设置的通孔搅拌桨3能够稳定的在反应釜2中工作,防止搅拌桨3与反应釜2产生较大的磨损。
22.本实施例,搅拌桨3的一侧设置有开设在反应釜2顶部的探入孔,且探入孔的形状大小与温度探头18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工作时,使用者可以很好的通过探入孔将温度探头18探入或是取出进行清理。
23.本实施例,第二馏液管1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视窗9,视窗9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安装在第二馏液管11外壁的水阀10;工作时,方便使用者对第二馏液管11内部的液体进行观察,同时能够控制内部液体的流动。
24.工作原理,通过先关闭所有阀门,先将釜盖17打开,将定量催化剂加入反应釜2中,关闭釜盖17,打开进料阀16,向反应釜2中加入定量苯胺,然后关闭进料阀16,启动反应釜2的搅拌桨3,对物料进行搅拌,向夹套1中通入蒸汽,对反应釜2进行加热,反应釜2内的温度由温度探头18得到,达到一定温度后,保持蒸汽的量,开启进料阀16,慢慢向反应釜2中滴加丙酮,反应开始进行,反应液混合蒸汽通过第一蒸汽管4进入一级填料塔6中,经过一级填料塔6后,产物及高沸点苯胺冷却液化,沿着第一馏液管5回流到反应釜2中,丙酮及水的蒸汽沿着第二蒸汽管7进入到二级填料塔8中,水冷却后进入到第二馏液管11中,通过视窗9观察液体的进入量,较多时,打开水阀10将水排出,并及时关闭,丙酮蒸汽通过第三蒸汽管12,再经冷凝器13冷凝液化,进入弯管液封连接管14中,开启丙酮回料阀15,将回收的丙酮滴加回反应釜2中,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开启取样阀19,取样分析,达到终点标准后,开启底阀20,将反应液转到其他釜中进行后处理。
2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
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