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化纤加工用控油型上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22:48: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纤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化纤加工用控油型上油装置。


背景技术:

2.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在化学纤维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上油处理,上油就是将化纤的表面加入一些油液,然后油液渗入整体内部,化纤上油的优点在于增加纤维的集束性,这样可以减少毛羽、毛丝的产生,增加丝束强度,提高织造效率和质量,也提高柔顺性,让丝束柔软,增加手感,还有一定的抗静电效果,提高织造效率和质量。
3.传统的化纤加工用上油设备,一般是将化纤经过油液即完成上油这个工序,但是这样上油方式并不是很好,化纤在经过油液后,表面含有大量的油液,多余的油液会在化纤的表面的滴落,污染整个工作台,还有就是油液过多也会造成大量油液的浪费,增加上油工序的成本,且过多的油液也会对化纤后续的加工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化纤加工用控油型上油装置,能对上油后的化纤丝进行控油,以确保化纤丝表面油剂适量。
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化纤加工用控油型上油装置,包括油箱及上油机构,所述上油机构用于将油箱中的油剂喷洒在化纤丝上,在油箱内设置有控油板,在控油板上方设置有压板,所述控油板与压板之间存在间隙,上油机构输出的化纤丝从压板与控油板之间的间隙穿过,所述压板和控油板对穿过的化纤丝产生压力用于对化纤丝内部控油。
6.上油机构用于将油箱中的油剂喷洒在化纤丝上,实现上油。至于上油机构所处的位置具体不作限定。上油后的化纤丝经过控油板和压板之间的间隙时,在压板和控油板的压力作用下,化纤丝表面及内部部分油剂被挤压出,并从控油板流回油箱,实现对化纤丝表面油剂量的控制。通过压板与所述控油板之间的间隙大小及其作用在化纤丝上的压力可以实现对化纤丝表面油剂量的控制。
7.所述控油板上表面内凹形成内腔,所述内腔的底部为平面结构,所述压板的下端面位于控油板的内腔内部,且压板的下端面与内腔的底部的平面结构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化纤丝从该间隙穿过;在控油板的内腔侧壁上设置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与所述控油板的内腔侧壁连接处的位置低于所述压板对应处的控油板的内腔底部的位置,所述导油管与控油板的内腔连通,在控油板内腔外部的导油管上设置有清洁筒盖,所述清洁桶盖的表面设置有若干过滤网孔。所述控油板内凹形成内腔,并在内腔与所述压板之间形成供化纤丝穿过的间隙,而被挤压出来的油剂可以在内腔内部并顺着导油管流入油箱,且进入油箱前会经过所述清洁筒盖上的过滤网孔进行过滤,确保油剂的清洁。
8.所述清洁筒盖的第一端部封闭,所述清洁筒盖的第二端部插接在导油管内部,在
导油管和清洁筒盖的第二端部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对应的插销孔,在插销孔内穿设有卡杆,所述卡杆的端部进入清洁筒盖上的插销孔内部。该结构的设计,能使得清洁筒盖与所述导油管连接更加牢固,而且清洁筒盖的取下也比较方便,仅需要将卡杆拔出插销孔即可。
9.所述导油管的侧壁上的插销孔的中间部位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的尺寸大于所述插销孔的直径,在空腔内的卡杆上固定有挡板,在空腔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住挡板,另一端抵住远离清洁筒盖的空腔端部。在导油管的侧壁上的插销孔内设置空腔,空腔内用于设置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一端顶住固定在卡杆上的挡板,实现了将挡板、卡杆向内推送并插入清洁筒盖上的插销孔内,所以插接更加牢固稳定。需要取下所述清洁筒盖时,仅需要克服复位弹簧,将其压缩,卡杆就可以从清洁筒盖内拔出,清洁筒盖就可以方便取下。
10.在压板上方的油箱侧壁上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上开设有滑槽,在滑板的滑槽内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一端与所述压板连接,所述推板在滑板的滑槽内滑动以调节压板的高低位置,所述推板与滑板之间通过螺栓锁紧。上述方案,可以在滑槽两侧的滑板上均设置有螺栓,且螺栓的端部延伸至滑槽内,调节推板位置后通过锁紧螺栓就可以将推板固定在所述滑板的滑槽内,所述滑板可以直接固定在油箱侧壁上,或者通过其他连接部件固定在油箱上。
11.所述上油机构包括设置在油箱内的油泵和上油管,所述上油管连接在油泵上用于输送油剂,在上油管的端部设置有固定管201,所述上油管穿入固定管201内部,在固定管201内部的上油管端部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上油管连通,在连通管上设置有喷头,所述化纤丝从固定管201中穿过,所述喷头将油剂喷洒在化纤丝上。所述固定管201可以位于油箱的范围内,所述化纤丝从固定管201内穿过,油泵则将油剂通过上油管输送至连通管内部,并从连通管上的喷头喷洒在所述化纤丝上,所述油剂的喷洒量可以根据需求通过油泵的输送量进行控制。
12.在化纤丝输出端的固定管20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倾斜向下延伸至固定管201内部的下端,并与穿过固定管201的化纤丝接触。在化纤丝从固定管201内喷洒油剂后输出前,通过刮板在其表面刮一下,可以确保油剂在化纤丝内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可以将部分表面多余的油剂刮下,实现初步控油。
13.所述清洁筒盖与所述导油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卡杆与所述导油管上的插销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的设计能使得上述连接部位之间的密封,避免油剂外泄等。
14.在油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油管。
15.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化纤加工用控油型上油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通过上油机构为化纤丝上油,油箱内腔的一侧通过控油板,控油板与压板配合对化纤丝施加压力,能够对化纤进行控油处理,保证了化纤上油质量的同时也避免了油液的浪费,节约了使用者的成本,也避免了油液对工作台造成的污染,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17.(2)、通过滑板上的滑槽及推板的设置,能更加方便对压板位置的调节,以控制控油板、压板作用在化纤丝上的作用力,调节控油效果。
18.(3)、通过导油管上的插销孔内开设有空腔,并且导油管的一侧贯穿有卡杆,卡杆的一端依次贯穿空腔和清洁筒盖并延伸至清洁筒盖的插销孔内部,卡杆位于空腔内腔的底
部固定连接有挡板,并且挡板的一侧与空腔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便于使用者进行清理清洁筒盖。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油机构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油板结构的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油管结构的剖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局部的放大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油箱、2-上油机构、201-固定管201、202-连通管、203-刮板、3-油泵、4-上油管、5-支撑板、6-控油板、7-导油管、8-清洁筒盖、9-过滤网孔、10-空腔、11-卡杆、12-挡板、13-复位弹簧、14-滑板、15-滑槽、16-推板、17-压板、18-第一导向辊、19-第二导向辊、20-第三导向辊、21-螺栓、22-排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7.实施例1:
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化纤加工用控油型上油装置,包括油箱1及上油机构2,所述上油机构2用于将油箱1中的油剂喷洒在化纤丝23上,在油箱1内设置有控油板6,所述控油板6可以通过支撑板5固定在油箱1内的侧壁上,或者通过其他形式直接或间接固定在油箱1内。在控油板6上方设置有压板17,所述控油板6与压板17之间存在间隙,上油机构2输出的化纤丝23从压板17与控油板6之间的间隙穿过,所述压板17和控油板6对穿过的化纤丝23产生压力用于对化纤丝23内部控油。
29.上油机构2用于将油箱1中的油剂喷洒在化纤丝23上,实现上油。至于上油机构2所处的位置具体不作限定。所述化纤丝23通过上油机构2后,再进入控油板6与压板17之间的间隙,最后输出;其中在进入上油机构2前,化纤丝23先经过设置在油箱1上的第一导向辊18,在上油机构2与所述控油板6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辊19,所述化纤丝23从上油机构2输出后通过第二导向辊19进入控油板6和压板17之间的间隙,在控油板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导向辊20,所述化纤丝23从控油板6与压板17之间的间隙输出后经过第三导向辊20向外输送。上述各个导向辊能确保化纤丝23定向输送,确保上油、控油工序正常进行。上油后的化纤丝23经过控油板6和压板17之间的间隙时,在压板17和控油板6的压力作用下,化纤丝23表面及内部部分油剂被挤压出,并从控油板6流回油箱1,实现对化纤丝23表面油剂量的控制。通过压板17与所述控油板6之间的间隙大小及其作用在化纤丝23上的压力可以实现对化纤丝23表面油剂量的控制。
30.所述控油板6上表面内凹形成内腔,所述内腔的底部为平面结构,所述压板17的下端面位于控油板6的内腔内部,且压板17的下端面与内腔的底部的平面结构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化纤丝23从该间隙穿过;在控油板6的内腔侧壁上设置有导油管7,所述导油管7与所述控油板6的内腔侧壁连接处的位置低于所述压板17对应处的控油板6的内腔底部的位置,所述导油管7与控油板6的内腔连通,在控油板6内腔外部的导油管7上设置有清洁筒盖8,所述清洁筒盖8的表面设置有若干过滤网孔9。所述控油板6内凹形成内腔,并在内腔与所述压板17之间形成供化纤丝23穿过的间隙,而被挤压出来的油剂可以在内腔内部并顺着导油管7流入油箱1,且进入油箱1前会经过所述清洁筒盖8上的过滤网孔9进行过滤,确保油剂的清洁。
31.所述清洁筒盖8的第一端部封闭,所述清洁筒盖8的第二端部插接在导油管7内部,在导油管7和清洁筒盖8的第二端部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对应的插销孔,在插销孔内穿设有卡杆11,所述卡杆11的端部进入清洁筒盖8上的插销孔内部。该结构的设计,能使得清洁筒盖8与所述导油管7连接更加牢固,而且清洁筒盖8的取下也比较方便,仅需要将卡杆11拔出插销孔即可。
32.所述导油管7的侧壁上的插销孔的中间部位形成空腔10,所述空腔10的尺寸大于所述插销孔的直径,在空腔10内的卡杆11上固定有挡板12,在空腔10内设置有复位弹簧13,所述复位弹簧13的一端抵住挡板12,另一端抵住远离清洁筒盖8的空腔10端部。在导油管7的侧壁上的插销孔内设置空腔10,空腔10内用于设置复位弹簧13,且复位弹簧13的一端顶住固定在卡杆11上的挡板12,实现了将挡板12、卡杆11向内推送并插入清洁筒盖8上的插销孔内,所以插接更加牢固稳定。需要取下所述清洁筒盖8时,仅需要克服复位弹簧13,将其压缩,卡杆11就可以从清洁筒盖8内拔出,清洁筒盖8就可以方便取下。
33.在压板17上方的油箱1侧壁上设置有滑板14,所述滑板14上开设有滑槽15,在滑板14的滑槽15内设置有推板16,所述推板16的一端与所述压板17连接,所述推板16在滑板14的滑槽15内滑动以调节压板17的高低位置,所述推板16与滑板14之间通过螺栓21锁紧。上述方案,可以在滑槽15两侧的滑板14上均设置有螺栓21,且螺栓21的端部延伸至滑槽15内,调节推板16位置后通过锁紧螺栓21就可以将推板16固定在所述滑板14的滑槽15内,所述滑板14可以直接固定在油箱1侧壁上,或者通过其他连接部件固定在油箱1上。
34.所述上油机构2包括设置在油箱1内的油泵3和上油管4,所述上油管4连接在油泵3上用于输送油剂,在上油管4的端部设置有固定管201,所述上油管4穿入固定管201内部,在固定管201内部的上油管4端部设置有连通管202,所述连通管202与上油管4连通,在连通管202上设置有喷头,所述化纤丝23从固定管201中穿过,所述喷头将油剂喷洒在化纤丝23上。所述固定管201可以位于油箱1的范围内,所述化纤丝23从固定管201内穿过,油泵3则将油剂通过上油管4输送至连通管202内部,并从连通管202上的喷头喷洒在所述化纤丝23上,所述油剂的喷洒量可以根据需求通过油泵3的输送量进行控制。所述固定管201内部为化纤丝输送的通道,其具体形状不作限定,该通道的截面可以为圆形或者矩形等,所述化纤丝为平展状态,即平铺后穿过固定管201,所述喷头均匀分布在化纤丝的上方,对化纤丝表面进行均匀喷洒油剂。
35.在化纤丝23输出端的固定管20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刮板203,所述刮板203倾斜向下延伸至固定管201内部的下端,并与穿过固定管201的化纤丝23接触。
36.所述清洁筒盖8与所述导油管7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卡杆11与所述导油管7上的插销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37.在油箱1的底部设置有排油管22。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化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