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23:55: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2.石灰窑主要由窑体、上料装置、布料装置、燃烧装置、卸灰装置、电器、仪表控制装置、除尘装置等组成,在石灰窑的燃烧室的外壁上通常要加装保温层,以尽可能减少热量的流失,增加燃烧效率,而现有的隔热保温装置使用时存在弊端,呈弧板状贴附在炉壁外表面,整个施工过程较为不便,需要费时费力的粘附,且后期局部板块的拆卸易造成周围板块的松动,难以进行局部损坏时的替换,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
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垂直延伸出两个同轴的内弧板与外弧板,所述内弧板与外弧板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底板的内边沿上设置有内套环,所述内套环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垫层,所述底板的外边沿上设置有外套环,所述底板的内侧底面滑动插装有限制块体,所述限制块体与外套环共同卡住位于下方的另一个外弧板的上边沿,侧面相邻的两个外弧板间通过滑动件相拼接。
5.优选的,所述隔热垫层包括第二隔圈,所述第二隔圈为隔热硅胶材质,所述第二隔圈固定嵌入在内套环的内壁上。
6.优选的,所述外套环的内壁上固定嵌入有第一隔圈,所述第一隔圈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一隔圈的内壁贴在位于下方的另一个外弧板的外表面。
7.优选的,所述限制块体包括插块,所述底板的下端面开设有插口,所述插块滑动插入插口的内侧,所述插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与底板的上端面活动相贴,所述插块的下边开设有斜面。
8.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侧面活动贴在外弧板的内壁上。
9.优选的,所述滑动件包括开设在外弧板的外表面的凸型槽,所述凸型槽与外弧板相同轴,所述凸型槽的内侧滑动插入有凸型条,所述凸型条插入在相邻的两个凸型槽内侧,所述凸型条的外边固定连接有贴合板,所述贴合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把手。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将内弧板贴近炉体的表面,相邻的外弧板的边沿处,即使得第二隔圈贴在炉体的表面,通过滑动贴合板使得凸型条沿着凸型槽的内侧滑动,从而将相邻的两个外弧板固定定位,之后,在上端处继续布置另一组底板,拼接时底板贴在外弧板上边后,将底板向着炉体移动,此时在三角面的作用下,外弧板上边推挤插块沿着插口的内侧上移,插块移入至外
弧板与内弧板的间隔时,插块受重力下落,此时,插块与外套环共同卡在外弧板的上边,完成上下拼接时的限位,反之,拉拽外弧板,在三角面作用下,插块上移后,即可局部拆卸下外弧板等结构,因此,安装与拆卸便利,利于维护更换。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的图1中a处放大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的图1中b处放大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的插块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的拼接时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的凸型条处示意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的使用时示意图。
19.1、底板;2、内弧板;3、外弧板;4、外套环;5、第一隔圈;6、内套环;7、第二隔圈;8、插口;9、插块;10、三角面;11、顶板;12、限位板;13、凸型槽;14、贴合板;15、凸型条;1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21.如图1-图7所示的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端面垂直延伸出两个同轴的内弧板2与外弧板3,内弧板2与外弧板3之间留有间隔,底板1的内边沿上设置有内套环6,内套环6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垫层,底板1的外边沿上设置有外套环4,底板1的内侧底面滑动插装有限制块体,限制块体与外套环4共同卡住位于下方的另一个外弧板3的上边沿,侧面相邻的两个外弧板3间通过滑动件相拼接。
22.隔热垫层包括第二隔圈7,第二隔圈7为隔热硅胶材质,第二隔圈7固定嵌入在内套环6的内壁上,起到隔热的作用,减少热量经过底板1处传导流失。
23.外套环4的内壁上固定嵌入有第一隔圈5,第一隔圈5为橡胶材质,第一隔圈5的内壁贴在位于下方的另一个外弧板3的外表面,增加了摩擦力,利于上下保温装置的稳定套装连接。
24.限制块体包括插块9,底板1的下端面开设有插口8,插块9滑动插入插口8的内侧,插块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11,顶板11与底板1的上端面活动相贴,插块9的下边开设有三角面10,三角面10的设计使得安装与拆卸时更为快捷,以推挤三角面10的方式,使得插块9上移。
25.顶板1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2,限位板12的侧面活动贴在外弧板3的内壁上,保障插块9上下方向上的平稳滑动,不易发生歪斜而卡死在插口8的内侧。
26.滑动件包括开设在外弧板3的外表面的凸型槽13,凸型槽13与外弧板3相同轴,凸型槽13的内侧滑动插入有凸型条15,凸型条15插入在相邻的两个凸型槽13内侧,凸型条15的外边固定连接有贴合板14,贴合板14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把手16,把手16便于使用者推动贴合板14。
27.如图7所示,若干个该装置相互配合安装在炉体的表面,具体的,此过程中先将最
下方的内弧板2贴近炉体的表面,相邻的外弧板3的边沿处,即使得第二隔圈7贴在炉体的表面,通过滑动贴合板14使得凸型条15沿着凸型槽13的内侧滑动,从而将相邻的两个外弧板3固定定位,之后,在上端处继续布置另一组底板1,拼接时底板1贴在外弧板3上边后,将底板1向着炉体移动,此时在三角面10的作用下,外弧板3上边推挤插块9沿着插口8的内侧上移,插块9移入至外弧板3与内弧板2的间隔时,插块9受重力下落,此时,插块9与外套环4共同卡在外弧板3的上边,完成上下拼接时的限位,反之,拉拽外弧板3,在三角面10作用下,插块9上移后,即可局部拆卸下外弧板3等结构,因此,安装与拆卸便利,利于维护更换。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垂直延伸出两个同轴的内弧板(2)与外弧板(3),所述内弧板(2)与外弧板(3)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底板(1)的内边沿上设置有内套环(6),所述内套环(6)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垫层,所述底板(1)的外边沿上设置有外套环(4),所述底板(1)的内侧底面滑动插装有限制块体,所述限制块体与外套环(4)共同卡住位于下方的另一个外弧板(3)的上边沿,侧面相邻的两个外弧板(3)间通过滑动件相拼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层包括第二隔圈(7),所述第二隔圈(7)为隔热硅胶材质,所述第二隔圈(7)固定嵌入在内套环(6)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环(4)的内壁上固定嵌入有第一隔圈(5),所述第一隔圈(5)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一隔圈(5)的内壁贴在位于下方的另一个外弧板(3)的外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块体包括插块(9),所述底板(1)的下端面开设有插口(8),所述插块(9)滑动插入插口(8)的内侧,所述插块(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与底板(1)的上端面活动相贴,所述插块(9)的下边开设有斜面(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2),所述限位板(12)的侧面活动贴在外弧板(3)的内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开设在外弧板(3)的外表面的凸型槽(13),所述凸型槽(13)与外弧板(3)相同轴,所述凸型槽(13)的内侧滑动插入有凸型条(15),所述凸型条(15)插入在相邻的两个凸型槽(13)内侧,所述凸型条(15)的外边固定连接有贴合板(14),所述贴合板(14)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把手(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灰窑炉隔热保温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垂直延伸出两个同轴的内弧板与外弧板,所述内弧板与外弧板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底板的内边沿上设置有内套环,所述内套环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垫层,所述底板的外边沿上设置有外套环,所述底板的内侧底面滑动插装有限制块体,所述限制块体与外套环共同卡住位于下方的另一个外弧板的上边沿,侧面相邻的两个外弧板间通过滑动件相拼接,本实用新型组装在炉体表面较为便利,后期使用时局部位置的拆卸便利,利于维护更换。于维护更换。于维护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高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邹平县晟昶钙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09
技术公布日:2022/5/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