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液压拖车及货架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21:11: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拖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拖车及货架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纺织行业使用的液压拖车均为类似液压叉车的形式,占地面积大,比较笨重,使用时比较费力。且由于叉车的铲的提升高度有限,无法适用于一些结构比较简单的货架。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液压拖车,结构小巧、操作灵活。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液压拖车,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滚轮组件、提升组件、用于改变所述提升组件高度的液压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组件的操作杆,所述底板上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提升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的转杆、固定在所述转杆上的托块以及与所述液压组件连接的框架,所述框架与所述转杆转动连接,所述转杆和托块分别位于所述转杆的两端。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液压组件包括液压缸、顶杆以及用于提升所述顶杆相对所述液压缸高度的加压机构,所述顶杆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操作杆用于控制所述加压机构进行加压或泄压。液压组件以及操作杆采用现有液压拖车的常规设置即可。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框架包括横杆和位于所述横杆两端的立杆,所述横杆的底面与所述顶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杆与所述转杆转动连接。即顶杆的位置上升,带动横杆和立杆向上移动,立杆与转杆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且转杆的后端与支撑板转动连接,进而使得转杆的前端向上移动,固定在转杆前端的托块向上移动,完成提升。在一些实施例中,立杆上固定有固定板,转杆转动设置在固定板和立杆之间。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转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托块,所述转杆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立杆转动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托块与所述转杆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立柱。立柱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托块的高度,防止转杆与货架之间发生阻挡。所述立柱与所述转杆垂直设置。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托块为球体。球体相对于立方体等形状表面更加圆滑,在插入货架时阻挡更小,能够更适用于更多地从场合下。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底板上对称设置有两组支撑板,所述转杆包括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一端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并固定有所述立柱。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为两组,对应的转杆有两个,立杆有两个,以使得整体的结构更加稳固。同时在一些实施例中,
设置加强板等用于进一步提升液压拖车整体的稳固性。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滚轮组件包括对称位于所述底板两侧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以及位于所述底板后端的第三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在所述底板上的固定位置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货架移动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液压拖车、设置在所述货架一端的容纳块以及设置在所述货架底端的移动轮,所述容纳块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托块的容纳槽。在纺织行业中的货架通常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又很笨重,传统的液压拖车使用起来很吃力,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液压拖车去移动货架更加省力和灵活,且能够适用于多种货架。通过托块插入容纳块中,提升托块的高度,将货架一端的高度提升,使得货架的一端离地,在液压拖车和货架上移动轮的作用下实现移动。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托块为球体,所述容纳块为圆筒状,所述容纳槽的形状为圆柱状。即容纳槽与球状托块相匹配的圆柱状且容纳槽下方开口以方便托块插入,同时二者尺寸相互匹配以方便插入和移动货架。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拖车,通过设置提升组件以及带动提升组件改变高度的液压组件,且提升组件和液压组件位于底板的上表面上;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板上,通过液压组件提升框架的高度,进而提升转杆另一端的高度,提升托块的高度,托块用于与货架连接,使得整个拖车的结构紧凑,无需传统拖车中的铲即能够与货架连接,且由于取消了铲,操作更加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液压拖车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液压拖车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容纳块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附图标记包括:底板-1,操作杆-2,液压缸-31,顶杆-32,加压机构
ꢀ‑
33,滚轮-4,万向轮-5,支撑板-6,转杆-7,立柱-8,托块-9,横杆-10,立杆-11,固定板-12,加强板-13,货架-14,容纳块-15,容纳槽-16。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参照图1-3,本实施例中的货架移动装置包括改进的液压拖车、设置在货架 14一端的容纳块15以及设置在货架14底端的移动轮。容纳块15和移动轮均设置在货架14的底
端,如货架14下部的横梁上,且容纳块15位于货架14的一端,移动轮位于货架14的另一端或中间位置。容纳块15用于与液压拖车相配合以提升货架14一端的高度,这样在液压拖车和货架14移动轮的作用下就能够移动货架14了。
23.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液压拖车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上的滚轮4组件、提升组件、用于改变提升组件高度的液压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液压组件的操作杆2,底板1上固定有支撑板6和加强板13,提升组件包括与支撑板6 转动连接的转杆7、固定在转杆7上的托块9以及与液压组件连接的框架,框架与转杆7转动连接。转杆7的一端与支撑板6转动连接,转杆7的另一端固定有托块9,转动的中间位置与框架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托块9为球体。球体相对于立方体等形状表面更加圆滑,在插入货架14时阻挡更小,能够更适用于更多地从场合下。且本实施例中托块9与转杆7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立柱8,立柱与转杆垂直设置。立柱8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托块9的高度,防止转杆7与货架14之间发生阻挡。
24.液压组件包括液压缸31、顶杆32以及用于提升顶杆32相对液压缸31高度的加压机构33,顶杆32与框架连接,操作杆2用于控制加压机构33进行加压或泄压。本实施例中的液压组件以及操作杆采用现有液压拖车的常规设置即可。
25.框架包括横杆10和位于横杆10两端的立杆11,横杆10的底面与顶杆32 的顶端固定连接,立杆11与转杆7转动连接。即顶杆32的位置上升,带动横杆10和立杆11向上移动,立杆11与转杆7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且转杆7的后端与支撑板6转动连接,进而使得转杆7的前端向上移动,固定在转杆7前端的托块9向上移动,完成提升。本实施例中,立杆11上固定有固定板12,转杆7转动设置在固定板12和立杆11之间。
26.本实施例中底板1上对称设置有两组支撑板6,转杆7包括第一转杆7和第二转杆7,第一转杆7和第二转杆7的一端与支撑板6转动连接,第一转杆7和第二转杆7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并固定有立柱8。支撑板6为两组,每组为两个,对应的转杆7有两个,立杆11有两个,以使得整体的结构更加稳固。且本实施例中,多处设置加强板13等用于进一步提升液压拖车整体的稳固性。
27.滚轮组件包括对称位于底板1两侧的第一滚轮4和第二滚轮4以及位于底板1后端的第三滚轮,第一滚轮4、第二滚轮4和第三滚轮在底板1上的固定位置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以保证结构的稳固。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滚轮为万向轮5。
28.如图3所示,容纳块15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托块9的容纳槽16。托块9为球体,容纳块15为圆筒状,容纳槽16的形状为圆柱状。即容纳槽16与球状托块 9相匹配的圆柱状且容纳槽16下方开口以方便托块9插入,同时二者尺寸相互匹配以方便插入和移动货架14。
29.以下简述本实施例中货架移动装置以及液压拖车的工作过程:
30.首先,将液压拖车移动至对应货架的位置,接着通过操作杆控制加压机构进行加压,顶杆上升,推动横杆上移,立杆向上移动,带动转杆转动,使得转杆端部的立柱和托块向上移动,视情况调整液压拖车的位置,使得托块移动至货架容纳块的下方,通过操作杆继续加压,使得托块插入至容纳块的容纳槽中。
31.通过操作杆继续加压,使得托块的高度继续提升,进而将货架的一端提升离地,在液压拖车和货架的移动轮作用下,带动货架移动。
32.等到货架移动至指定位置之后,通过操作杆使得加压机构泄压,顶杆下落,框架、转杆、立柱和托块均向下移动,货架被提升的一端重新落地,完成货架的移动,等到托块从
容纳槽中撤出后,即可再次移动液压拖车。
33.在纺织行业中的货架14通常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又很笨重,传统的液压拖车使用起来很吃力,采用本实施例结构的液压拖车去移动货架14更加省力和灵活,且能够适用于多种货架14。通过托块9插入容纳块15中,提升托块9的高度,将货架14一端的高度提升,使得货架14的一端离地,在液压拖车和货架14上移动轮的作用下实现移动。
34.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