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自动玉米播种机

2022-05-11 18:48: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播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玉米播种机。


背景技术:

2.在玉米播种领域,多数地区还继续采用传统的人工播种方式,播种效率过低,而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玉米播种机一般需要多人操作,无法全自动完成整个播种过程,因此设计一种全自动玉米播种机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玉米播种机。本实用新型能够全自动完成播种过程,无需多人操作,节省人力,同时大大提高播种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玉米播种机,包括动力机构、开沟机构、播种机构、喷洒机构、覆土机构和镇压机构,所述开沟机构设置于动力机构的尾部,开沟机构包括与动力机构连接的前车架,前车架的前端设有锄式开沟器,前车架的后端设有芯铧开沟器,前车架的后端还设有后车架,播种机构设置于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播种机构包括设置于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的固定杆,固定杆上设有种箱,种箱的下方设有待转箱,种箱与待转箱之间设有连接管,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还设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固定盘,固定盘的边侧设有弧形气槽,固定盘上设有转盘,转盘的边侧设有多个槽口,固定盘的顶部设有护板,护板上设有拨种杆,固定架上还设有下落轨道,后车架上设有气泵,气泵的抽气端经气管与气槽连通;所述喷洒机构、覆土机构和镇压机构均设置于后车架上。
5.上述的全自动玉米播种机中,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固定在后车架上的水箱支架、导流管和分流管,水箱支架上设有水箱,水箱经导流管与分流管连接,分流管上设有多个喷头。
6.前述的全自动玉米播种机中,所述覆土机构包括与后车架转动连接的覆土轮支架和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与覆土轮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覆土轮支架的端部设有覆土轮。
7.前述的全自动玉米播种机中,所述镇压机构包括与后车架转动连接的第二气缸和镇压轮支架,镇压轮支架呈v型,镇压轮支架的一端与第二气缸的伸缩端连接,镇压轮支架的另一端设有镇压轮,后车架的底部设有支撑腿。
8.前述的全自动玉米播种机中,所述种箱的顶部设有防堵电机,防堵电机的输出端设有搅拌棒,且搅拌棒伸入连接管内。
9.前述覆土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覆土轮支架端部的两侧。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动力机构,在动力机构的尾部设置开沟机构,开沟机构上设有与动力机构连接的前车架,前车架后端设置后车架,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设有播种机构,在后车架上设置播种机构、喷洒机构、覆土机构和镇压机构,工作时,依次进行利用开沟
机构对土地进行开沟,利用播种机构进行自动播种,之后再利用喷洒机构进行洒水和施肥,完成后覆土机构将之前翻起的土回拨,盖在种子上,最后利用镇压机构将种子上方的土壤压实,全自动完成播种过程,无需多人操作,节省人力,同时大大提高播种效率。
12.本实用新型的播种机构包括设置于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的固定杆,固定杆上设有种箱,种箱的下方设有待转箱,种箱与待转箱之间设有连接管,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还设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固定盘,固定盘的边侧设有弧形气槽,固定盘上设有转盘,转盘的边侧设有多个槽口,固定盘的顶部设有护板,护板上设有拨种杆,固定架上还设有下落轨道,后车架上设有气泵,气泵的抽气端经气管与气槽连通,种子事先存放在种箱内,依靠重力,通过连接管下落至待转箱内,气泵抽气使种子附着在转盘的槽口内,转盘转动带动种子转动,大约半圈后,拨种杆将种子与气槽分离,种子失去空气压力,随后下坠,经过下落轨道掉在事先开好的犁沟中,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对玉米种子进行均匀的播种。
13.本实用新型的覆土机构包括与后车架转动连接的覆土轮支架和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与覆土轮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覆土轮支架的端部设有覆土轮,通过预先设定的高度值,第一气缸伸长,放下覆土轮,将原本被开沟机构推向两边的土壤回拨,盖在种子上,完成自动覆土,提高播种效率。
14.本实用新型的镇压机构包括与后车架转动连接的第二气缸和镇压轮支架,镇压轮支架呈v型,镇压轮支架的一端与第二气缸的伸缩端连接,镇压轮支架的另一端设有镇压轮,能够在覆土后将种子上方的土壤进行一定的压实,防止土壤松动,影响玉米生长。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开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播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播种机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喷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本实用新型覆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是本实用新型镇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中的标记为:1-动力机构;2-开沟机构;3-播种机构;4-喷洒机构;5-覆土机构;6-镇压机构;201-前车架;202-锄式开沟器;203-芯铧开沟器;301-固定杆;302-种箱;303-防堵电机;304-待转箱;305-连接管;306-固定架;307-固定盘;308-转盘;309-护板;310-拨种杆;311-下落轨道;312-气泵;313-气管;401-后车架;402-水箱支架;403-水箱;404-导流管;405-分流管;406-喷头;502-覆土轮支架;503-覆土轮;504-第一气缸;601-第二气缸;602-镇压轮支架;603-镇压轮;604-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25.实施例:一种全自动玉米播种机,如附图1-2所示,包括动力机构1、开沟机构2、播
种机构3、喷洒机构4、覆土机构5和镇压机构6,所述开沟机构2设置于动力机构1的尾部,其中动力机构1为拖拉机。如图3所示,开沟机构2包括与动力机构1连接的前车架201,前车架201的前端设有锄式开沟器202,前车架201的后端设有芯铧开沟器203,前车架201的后端还设有后车架401,播种机构3设置于前车架201与后车架401之间,如图4-5所示,播种机构3包括设置于前车架201与后车架401之间的固定杆301,固定杆301上设有种箱302,种箱302的下方设有待转箱304,种箱302与待转箱304之间设有连接管305,种箱302的顶部设有防堵电机303,防堵电机303的输出端设有搅拌棒,且搅拌棒伸入连接管305内,避免玉米种子在下落时堵塞连接管305。前车架201与后车架401之间还设有固定架306,固定架306上设有固定盘307,固定盘307的边侧设有弧形气槽,固定盘307上设有转盘308,转盘308的边侧设有多个槽口,固定盘307的顶部设有护板309,护板309上设有拨种杆310,固定架306上还设有下落轨道311,后车架401上设有气泵312,气泵312的抽气端经气管313与气槽连通,玉米种子从种箱302中落入待转箱304,气泵312抽气将气槽抽至负压并吸出待转箱304内的种子至转盘308上的槽口,转盘308转动一定角度后,底部的槽口转动至拨种杆310处,拨种杆310将种子拨落至下落轨道311内,能够将种子规则播种。此处气槽的设置以及转盘的设置参考公开号为cn102577716b公开的一种气吸与机械辅助附种结合式玉米精量排种器及其排种方法,且转盘与固定盘之间同样设有带有吸孔的排种盘,以防止玉米种子被吸入气槽,由于此处结构已经公开,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申请保护的范围,故在此不作赘述。所述喷洒机构4、覆土机构5和镇压机构6均设置于后车架401上。
26.如图6所示,所述喷洒机构4包括固定在后车架401上的水箱支架402、导流管404和分流管405,水箱支架402上设有水箱403,水箱403经导流管404与分流管405连接,分流管405上设有多个喷头406,为覆土后的种子洒水。
27.如图7所示,所述覆土机构5包括与后车架401转动连接的覆土轮支架502和第一气缸504,第一气缸504的伸缩端与覆土轮支架502的一端转动连接,覆土轮支架502的端部设有覆土轮503,覆土轮503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覆土轮支架502端部的两侧,将原本被开沟机构2推向两边的土壤回拨,盖在种子上,为播种后的种子完成自动覆土。
28.如图8所示,所述镇压机构6包括与后车架401转动连接的第二气缸601和镇压轮支架602,镇压轮支架602呈v型,镇压轮支架602的一端与第二气缸601的伸缩端连接,镇压轮支架602的另一端设有镇压轮603,将种子上方土壤进行一定的压实,后车架401的底部设有支撑腿604,用于本实用新型不工作时撑起后车架401。
29.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拖拉机动力机构1带动装置前进,开沟机构2的锄式开沟器202,先深插入土地,带起原土地内的秸秆或大土块,防止干扰新种子的生长,接着芯铧开沟器203扩大开沟的宽度,保证种子在土地内有足够的深度。种子事先存放在播种机构3上方的种箱302内,依靠重力,通过连接管305下落至待转箱304内,气泵312抽气使种子附着在转盘308的槽口内,转盘308转动带动种子转动,大约半圈后,拨种杆310将种子与气槽分离,种子失去空气压力,随后下坠,经过下落轨道311掉在事先开好的犁沟中。覆土机构5开始工作,通过预先设定的高度值,第一气缸504伸长,放下覆土轮503,两个覆土轮呈 v 字形,将原本被开沟机构2推向两边的土壤回拨,盖在种子上。水箱403开关打开,喷头406喷洒水,增加土壤水分。镇压机构6开始工作,通过预先设定的压实度,第二气缸601伸长,放下镇压轮603,将种子上方的土壤进行一定的压实,整个操作完成。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