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钢梁混凝土柱核心节点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17:12: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梁混凝土柱核心节点。


背景技术:

2.在住宅或公共建筑中,经常会出现为了建筑造型而在某中间层或顶层增加悬挑结构的设计,这种悬挑结构下层无楼板,不能直接搭设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需要用到悬挑工字钢做为脚手架的支撑基础。尤其是公共建筑中,这种悬挑结构的梁截面尺寸都很大,悬挑长度更长,因此根据承载力验算后选用的悬挑工字钢型号就越大,越不经济。如果仅采用普通的简支钢结构连接节点,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梁柱节点处的抗震性能达不到要求,如果要达到抗震要求,又需要在下层混凝土柱结构中增加钢结构柱与钢梁连接,这样又增加了成本。
3.传统的悬挑脚手架施工效率低,施工时为了达到抗震效果,需要另外增加钢柱,提高施工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钢梁混凝土柱核心节点,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悬挑脚手架施工效率低,施工时需要另外增加钢柱,施工的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梁混凝土柱核心节点,包括主梁组件,主梁组件包括悬挑段与埋入段,埋入段包括第一主梁、装设在第一主梁上下两侧的封板、装设在两个封板之间的多个格栅板与两组第一角钢,每组第一角钢的一侧均装设有条板,第一主梁上装设有吊环;悬挑段包括第二主梁,第一主梁与第二主梁的端部均装设有端板、与端板固定连接的多个加劲板,第二主梁的一侧装设有连接板,第二主梁上装设有吊钩。
6.优选的,多个格栅板分别位于第一主梁的两侧,且格栅板位于封板中部,且与第一主梁和封板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第一主梁与第二主梁均为型主梁,第一主梁包括两个翼缘板,固定在两个翼缘板之间的腹板,两个封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翼缘板上。
8.进一步的,格栅板为矩形板体,且格栅板的一侧开设有与两个翼缘板相对应的两个凹口。
9.优选的,多个加劲板分别位于两个翼缘板上,且加劲板与端板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每组第一角钢包括两个第一角钢,条板固定在两个第一角钢之间,且条板位于格栅板的一侧。
11.由上,本实用新型的钢梁混凝土柱核心节点通过设置的悬挑端,能减少施工时搭设的设悬挑支撑脚手架,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通过设置的埋入段,能通过封板与格栅板,提高第一主梁的截面面积,从而提高了主梁组件的稳定性,提高抗震效果,减少了需要增加
的钢柱,减少了建筑施工时的成本。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梁混凝土柱核心节点的三维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前的施工条件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钢梁混凝土柱核心节点安装完成后的三维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悬挑段施工三维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悬挑段及压型钢板楼板安装完成三维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完成三维示意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钢梁混凝土柱核心节点立面意图;
20.图8为本实用新型钢梁混凝土柱核心节点端板大样图;
21.图9为本实用新型钢梁混凝土柱核心节点安装立面大样图;
22.图10为本实用新型悬挑段安装平面示意图;
23.图11为次梁与第二主梁一端连接大样图;
24.图12为次梁与剪力墙一端连接大样图;
25.图13为压型钢板楼板安装立面大样图;
26.图14为传统的悬挑结构施工事宜图。
2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8.1、第一主梁,1a、第二主梁,1b、悬挑段,2、封板、3、格栅板、4、条板,5、第一角钢,6、端板,7、加劲板,8,埋入段,9、第一框架梁,9a、主梁底模,9b、第一梁钢筋,10、高强螺栓,11、次梁,12、包边板,13、锚栓,14、框架柱,15、柱筋,16、第二框架梁,16b、第二梁钢筋,17、第二结构板,18、剪力墙,19、连接板,20、锚板,21、板筋,22、钢筋马凳,23、模板支撑体系,24、压型钢板,25、吊环,26、第二角钢,27、膨胀螺栓,28、第一结构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下面参见图1~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钢梁混凝土柱核心节点进行详细说明。
31.如图1-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钢梁混凝土柱核心节点,包括:主梁组件,主梁组件包括悬挑段1b与埋入段8,埋入段8包括第一主梁1、装设在第一主梁1上下两侧的封板2、装设在两个封板2之间的多个格栅板3与两组第一角钢5,每组第一角钢5的一侧均装设有条板4,第一主梁1上装设有吊环25。
32.悬挑段1b包括第二主梁1a,第一主梁1与第二主梁1a的端部均装设有端板6、与端
板6固定连接的多个加劲板7,第二主梁1a的一侧装设有连接板19,第二主梁1a上装设有吊钩。
33.本实用新型的钢梁混凝土柱核心节点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34.1)埋入段8安装就位:
35.埋入段8的安装在当前楼层结构模板支撑体系23的主梁底模9a完成后,钢筋工程施工前,即可进行施工,首先将钢筋马凳22放置在主梁底模9a上(钢筋马凳22高度=第一框架梁9高-第一结构板28厚-主梁a1高),最后通过主梁a1上的吊钩用塔吊将埋入段8吊装搁置在钢筋马凳22上,细部调整埋入段8位置及调整水平。
36.2)楼层结构施工:
37.埋入段8安装就位后,先将框架柱14的柱筋15从封板2的预留孔中穿入,完成与下层柱筋15的连接,完成框架柱14钢筋绑扎,接着完成第一梁钢筋9b绑扎、第二梁钢筋16b绑扎和板筋21钢筋绑扎。剪力墙18钢筋施工完成后,在对应次梁11的位置埋入锚板20,锚板20与剪力墙18钢筋焊接固定,防止混凝土浇筑中偏位。模板工程完成后浇筑混凝土。
38.3)悬挑段1b安装:
39.待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c20以上,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首先通过悬挑段1b上的吊钩,用塔吊进行吊装,然后采用高空散装法进行安装,将悬挑段1b上的端板6与埋入段8上的端板6对孔,最后采用高强螺栓10进行连接,调整水平。
40.4)次梁11安装:
41.待悬挑段1b安装完成后,开始进行次梁11的安装,首先通过次梁11上的吊钩,用塔吊进行吊装,然后采用高空散装法进行安装,次梁11一端与悬挑段1b上的连接板19通过高强螺栓10进行连接,次梁11腹板上的孔洞与连接板19对应,开孔在工厂内完成。另一端与剪力墙18上提前预埋的锚板20进行焊接,最后在次梁11底部和锚板20之间安装加劲板7,连接方式为焊接,加劲板7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42.5)压型钢板24楼面板安装:
43.根据原设计悬挑结构板厚位置,首先分别在第二框架梁16和剪力墙18的板底标高处安装第二角钢26,第二角钢26通过膨胀螺栓27分别固定在第二框架梁16和剪力墙18上,接着安装压型钢板24,压型钢板24四边分别与第二角钢26、次梁11、主梁b(第二主梁)1a和外露的主梁焊接固定。接着对第二结构板17进行封边,封边采用包边板12,包边板12焊接固定在次梁11上。最后在次梁11顶部焊接锚栓13,以起到传递剪力的作用。
44.6)第二结构板17混凝土浇筑:
45.压型钢板24施工完成后,工人可以直接站在压型钢板24上施工板筋21和浇筑混凝土,将第一结构板28预留的板筋21接长,完成第二结构板17的板筋21绑扎,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即完成第二结构板17的施工。
46.通过设置的悬挑端1b,能减少施工时搭设的设悬挑支撑脚手架,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通过设置的埋入段8,能通过封板2与格栅板3,提高第一主梁1的截面面积,从而提高了主梁组件的稳定性,提高抗震效果,减少了需要增加的钢柱,减少了建筑施工时的成本。
4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48.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混凝土悬挑结构需要在下层结构中采用悬挑工字钢做为基座来搭设模板支架的问题,并且模板支架需要等到悬挑结构混凝土强度达
到100%后才能拆除,根据规范计算,至少需要28天。
49.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传统的钢结构优化方案,抗震节点钢梁需跟钢柱进行连接的问题,这样需要在下层结构框架柱内增设钢柱,这样加大了成本投入,不经济。
50.3)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混凝土结构进行优化,采用钢梁混凝土柱为核心抗震节点,并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本实用新型施工方法无需搭设悬挑支撑脚手架,不影响后续施工工序,在施工上一层结构钢筋时,即可开始进行悬挑段的安装,在上一层混凝土浇筑时,随即完成悬挑段的二次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便捷。
51.4)钢结构刚度比混凝土结构要大,因此设计替换的钢梁比混凝土梁截面要小,相比传统的施工工艺,节约了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撑脚手架、悬挑工字钢租赁以及模架的拆除等费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核心抗震节点有效解决了需要在下层柱中增设钢柱的问题,因此才有经济性、创新性和可实施性。
52.5)本实用新型施工便捷,为后期施工对接创造了良好的作业条件,加快了施工速度,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53.本实施例的多个格栅板3分别位于第一主梁1的两侧,且格栅板3位于封板2中部,且与第一主梁1和封板2固定连接;第一主梁1与第二主梁1a均为h型主梁,第一主梁包括两个翼缘板,固定在两个翼缘板之间的腹板,两个封板2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翼缘板上。
54.本实施例的格栅板3为矩形板体,且格栅板的一侧开设有与两个翼缘板相对应的两个凹口。通过设置的凹口,能提高格栅板3与翼缘板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格栅板3安装的稳定性。
55.本实施例的多个加劲板7分别位于两个翼缘板上,且加劲板7与端板6固定连接;每组第一角钢5包括两个第一角钢5,条板4固定在两个第一角钢5之间,且条板4位于格栅板3的一侧。通过设置的加劲板7,能对端板6进行固定,提高端板6的稳定性。
56.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5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5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理解得到的变换或者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包含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