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三维流动培养装置、系统及分析方法

2022-05-11 16:18: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2-1上的大孔进入培养孔板3-3的一个孔单元中,最后由灌注单元3-2-1上的小孔流出孔层3-2,回到流道层3-1中第i行第j 1列的灌注流道单元3-1-4,最后经过液体流出通道3-1-5,从液体出口3-1-6流出。灌注单元3-2-1上的小孔半径为r2,灌注单元3-2-1上的大孔半径为r1。
9.进一步的,所述的灌注流道单元3-1-4中流道宽度逐渐由小变大,且两端形状为半圆圆弧。所述的灌注孔单元3-2-1为一半径为r的柱形凸起,柱形凸起中贯通设置两个孔,其中一个孔的半径与灌注流道单元3-1-4中流道宽度大的端部半圆圆弧的半径r1相同,另一个孔的半径与灌注流道单元3-1-4中流道宽度小的端部半圆圆弧的半径r2相同。柱形凸起插入所述孔板3-3的孔单元中,且柱形凸起端面与孔单元底面留有空间,为待培养的物质提供培养空间。
10.进一步的,流道层3-1的灌注流道单元3-1-4、孔层3-2的灌注孔单元3-2-1和培养孔板3-3的孔单元对准;其中,第i行第j列的灌注流道单元3-1-4半径为r1的半圆圆弧和第i 1行第j列灌注孔单元3-2-1半径为r1的孔的下半圆弧对准,第i行第j列的灌注流道单元3-1-4半径为r2的半圆圆弧和第i行第j列灌注孔单元3-2-1半径为r2的孔的上半圆弧对准,灌注孔单元3-2-1半径为r的柱形凸起和培养孔板3-3的孔单元对准。
11.进一步的,孔层3-2的灌注孔单元3-2-1的设计方式为如下两种方式之一;
12.第一种:半径为r1的液体流入孔和半径为r2的液体流出孔的孔深相同,都等于半径为r的柱形凸起高度h2和孔层底面厚度h3之和,即h2 h3;
13.第二种:半径为r1的液体流入孔的孔深为h2 h3 h4,半径为r2的液体流出孔的孔深仅为h2 h3。h4为流入孔高出柱形凸起的高度;
14.进一步的,灌注孔单元3-2-1中,参数l1表示培养孔板3-3两个相邻孔中心的距离,柱形凸起的半径r比培养孔板3-3的孔半径大0.5至1毫米,液体流出孔半径r2略小于待培养物质的等效半径,h2 h4小于培养孔板3-3孔的深度;同时,r1、r2、h2、h3和h4的选取需满足能使液体充分充满培养孔板3-3的孔内空间,且不产生紊乱的流动影响待培养物质的生长;r1、r2、h2、h3和h4的数值可通过流体力学仿真和实验测量进行选取和优化;h1的选取由通入液体的通量决定,通量小时h1取值小例如,几十到几百微米,通量大时h1取值可达几百微米至几十毫米。
15.进一步的,流道层3-1可设计多个液体入口3-1-1,其连接的分流通道3-1-2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复杂流道形状如“圣诞树”型,将液体入口与不同的灌注流道单元3-1-4相连,实现向培养孔板3-3的不同孔单元中灌注不同种类或浓度的溶液。利用流体力学中集中参数模型仿真辅助设计灌注流道形状。
16.进一步的,培养孔板3-3为平底的细胞培养的384孔板,或者pcr 384孔板、96孔板、48孔板;流道层和孔层的设计尺寸包括l1、l2、r1、r2、h1等依据孔板的尺寸进行选择和调整。
17.一种三维流动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所述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步骤:
18.步骤一:利用3d打印或其它精密微纳加工技术制作流道层3-1和孔层3-2的阳模,其中流道层3-1和孔层3-2中的流道和通孔在阳模中为凸起区域,而孔层3-2的柱形凸起在阳模中为凹槽;
19.步骤二:基于阳模利用翻模法制作pdms流道层3-1和孔层3-2;
20.步骤三:利用等离子体处理pdms流道层3-1和孔层3-2表面,在显微镜下进行两层
结构对准,键合,并在烘箱内烘烤直至两层pdms紧密粘合在一起。
21.步骤四:将键合后构成的pdms装置与培养孔板3-3组装,使孔层4-2的所有柱形凸起卡入培养孔板3-3的孔中。
22.一种三维流动培养系统,所述的三维流动培养系统包括细胞培养箱、多通道流体控制泵1、液体灌注系统2、三维流动培养装置3、显微镜和图像采集系统4以及计算机5。
23.进一步的,由流体控制泵1通过液体灌注系统2可连接很多个三维流动培养装置3,从而实现在很多个孔板中同时进行组织和类器官的培养,有效提高培养通量和药物检测通量。
24.一种三维流动培养分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25.步骤一:利用溶液如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poly-hema溶液处理培养孔板3-3底面,使形成疏水的、细胞不贴附的表面;
26.步骤二:向液体灌注系统2中的试管内加入培养物质的溶液或待测药物;
27.步骤三:向培养孔板3-3中加入待培养的物质,并将流道层3-1和孔层3-2与孔板3-3组装构成三维流动培养装置3;通过导管将液体控制泵1出口和含有溶液的试管口相连,将试管的另一个出口与三维流动培养装置3的流体入口相连,最后将三维流动培养装置3的流体出口和储存废液的试管口相连;
28.步骤四:将三维流动培养装置3放置于细胞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29.步骤五:控制多通道流体控制泵1的运行,进行定时、定量地向三维流动培养装置3中输送培养物质的溶液或待测药物;
30.步骤六:通过显微镜和图像采集系统4进行待培养的物质的实时观测和图像采集;
31.步骤七:利用计算机5中的图像分析算法和软件分析培养过程。
32.所述的待培养的物质包括:悬浮细胞、三维生物组织、类器官、线虫、斑马鱼等生物医学中常用的细胞和动物模型。
3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设计的三维流动培养装置由细胞培养孔板和双层pdms硅胶盖构成;细胞培养孔板(如384孔板)是生物医学领域最常用的细胞和组织培养装置,成本低廉;硅胶盖采用翻模法制作,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作流程简单,成本低廉;且硅胶盖与孔板通过卡入式组装,可拆卸,使用方便灵活;2)通过硅胶盖、灌流系统和流体泵能实现编程控制孔板内物质运输和更换,同时避免孔板内悬浮培养的细胞和组织等物质随液体流出孔板,提高了培养流程的自动化和可控性;3)便于实现同时按需向多个孔板内进行营养物质和药物输运,极大地提高了培养通量和药物检测通量;能够实现在不同时间点的有序药物输运和动态药物检测。
附图说明
34.图1是生物体(如组织和类器官)的三维流动培养系统示意图;
35.图2是三维流动培养装置的爆炸图,以及装置中重复单元结构和其中液体流动方向的三维示意图;
36.图3是三维流动培养装置中流道层结构示意图和设计参数;
37.图4是三维流动培养装置中孔层结构示意图和设计参数;
38.图5是三维流动培养装置的孔层中灌流孔单元的截面图;其中,(a)为方式一,(b)
为方式二;
39.图6是流动层和孔层的对准示意图;其中,实线表示流道层,虚线表示孔层;
40.图7(a)是实施例一中所用的赛默飞世尔公司的384孔板及尺寸示意图;
41.图7(b)和图7(c)是基于comsol流体力学仿真得到的一个培养孔内的液体流线;
42.图1中:1流体控制泵;2灌流系统;3三维流动培养装置;4显微镜和图像采集系统;5计算机。
43.图2中:3-1流道层;3-2孔层;3-3培养孔板;
44.图3中:3-1-1液体入口;3-1-2分流通道;3-1-3灌注流道模块;3-1-4灌注流道单元;3-1-5流出通道;3-1-6液体出口;
45.l1灌注流道单元尺寸;l2流入孔和流出孔间距;r1流入孔半径;r2流出孔半径;h1流道高度。
46.图4中:3-2-1灌注孔单元;
47.l1灌注孔单元尺寸;r1流入孔半径;r2流出孔半径;r柱形凸起半径;d1流入孔圆心距离灌注孔单元中心的距离;d2流出孔圆心距离灌注孔单元中心的距离;h2柱形凸起高度;h3孔层底面厚度。
48.图5中:r1流入孔内半径;r2流出孔内半径;r3流入孔外半径;r柱形凸起半径;h2柱形凸起高度;h3孔层底面厚度;h4流入孔高出柱形凸起的高度。
49.图6:l1流道层灌注流道单元尺寸和孔层灌注孔单元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的实施例将对本发明予以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
51.实施例1
52.选取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thermo fisher)的384细胞培养孔板(货号:165195)作为装置第三层。该384孔板的每个孔形状为长方体,尺寸参数如图7(a)所示。设计如图2、图3、图4、图5(中的(a))所示的生物组织和类器官的培养装置;其中受孔板形状影响,pdms孔层设计长方体形凸起而非柱形凸起,即将图4和5中半径为r的柱形凸起改为长方体形凸起,长方体凸起的横截面为边长r的正方形,凸起的高度为h2;具体设计参数如下表所示。
53.r10.2mmr20.7mmr3.8mmd12mmd21mml18.3mmh10.5mmh27.1mmh33mm
54.表1:实施例1中装置的设计参数
55.液体通过长方体凸起上半径为r2的孔流入孔板中,然后从半径为r1的孔流出,重新回到pdms流道层。基于comsol仿真计算可得到孔板中液体的流动情况,如图7(b)所示;液体能够充满孔板(包括到达孔的底部),且流动较为平稳,因此上述设计参数基本符合要求。
56.实施例2
57.仍选取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thermo fisher)的384细胞培养孔板(货号:165195)作为装置第三层。设计如图2、图3、图4、图5(中的(b))所示的生物组织和类器官的培养装置;相较于实施例1,将液体流入孔的外围孔壁延伸至靠近孔板底部的位置,从而
使液体能够直达孔底,更好的充满整个孔板。此时,设计参数h2=3mm和h4=9mm,其它参数与实施例1相同。
58.基于comsol仿真计算可得到孔板中液体的流动情况,如图7(c)所示,此时流动更加平稳且液体能充分充满孔板,能起到较好的孔板内外物质运输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