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烟气脱硝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14:25: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气脱硝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工厂所排放的烟气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氮氧化物的排放,更是有着严格的排放标准。基于此,现有技术中,在将烟气排放之前,通常需要对烟气进行处理,以使烟气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
3.目前,在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向烟道内喷入氨气,以使氨气与氮氧化物进行反应,从而降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含量。然而,当通入氨气的量不足时,将导致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偏高,当通入过量的氨气时,将导致氮氧化物的处理成本增加。可见,目前,在对氮氧化物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存在对喷氨量的控制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脱硝处理系统,可以改善在对氮氧化物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对喷氨量的控制效果。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气脱硝处理系统,包括:
6.烟气处理烟道,所述烟气处理烟道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烟气处理烟道上开设有检测孔;
7.氮氧化物检测装置,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插接于所述检测孔,且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的检测端位于所述烟气处理烟道的外部,以检测所述烟气处理烟道内部气体的氮氧化物含量;
8.反应器,所述反应器位于所述烟气处理烟道内部,且所述反应器用于使所述烟气处理烟道内部的氮氧化物与氨气进行反应;
9.喷氨装置,所述喷氨装置的喷氨端位于所述烟气处理烟道内部,且所述喷氨装置位于所述输入端与所述反应器之间;
10.控制装置,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和所述喷氨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且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喷氨装置喷氨。
11.可选地,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氮氧化物传感器和气体引流件,所述壳体形成检测室,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气体入口,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烟气处理烟道的内部连通;
12.所述氮氧化物传感器和所述气体引流件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且所述氮氧化物传感器和所述气体引流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检测室内,所述气体引流件的进气端朝向所述气体入口,以将所述烟气处理烟道内的气体引入所述检测室。
13.可选地,所述检测孔包括第一检测孔和第二检测孔,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氮氧化物检测装置和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氮氧化物检测装置插接于所述
第一检测孔,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插接于所述第二检测孔,所述第一检测孔靠近所述输入端,所述第二检测孔靠近所述输出端,且沿所述烟气处理烟道的延伸方向,所述喷氨装置和所述反应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孔和所述第二检测孔之间;
14.其中,所述第一氮氧化物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输入端的氮氧化物含量,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输出端的氮氧化物含量,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输入端的氮氧化物含量和所述输出端的氮氧化物含量控制所述喷氨装置的总喷氨量。
15.可选地,所述烟气处理烟道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检测孔,所述烟气处理烟道的侧壁插接有与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检测孔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
16.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输出端的氮氧化物含量。
17.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沿所述烟气处理烟道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将所述烟气处理烟道的截面划分为至少两个检测区域,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对应一个所述检测区域;
18.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两个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至少两个检测区域的氮氧化物含量,且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检测区域的氮氧化物含量,控制所述喷氨装置向所述烟气处理烟道内的不同区域的喷氨量。
19.可选地,所述喷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喷氨格栅,所述至少两个喷氨格栅分别排列布置于所述烟气处理烟道的目标截面内,其中,一个所述喷氨格栅对应一个所述检测区域;
20.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喷氨格栅,向所述烟气处理烟道内的不同区域喷氨。
21.可选地,所述喷氨装置还包括氨气供应管路,所述氨气供应管路包括主管路和至少两个支管路,所述至少两个支管路与所述至少两个喷氨格栅一一对应,且所述喷氨格栅通过所对应的所述支管路与所述主管路连通;
22.所述主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主管路的氨气入口启闭的第一控制阀,所述支管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和流量计;
23.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控制阀控制所述总喷氨量,且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基于第二控制阀和所述流量计,控制所述喷氨装置向所述烟气处理烟道内的不同区域的喷氨量。
24.可选地,所述烟气处理烟道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检测孔,所述烟气处理烟道的侧壁插接有与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检测孔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氮氧化物检测装置,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检测孔沿所述烟气处理烟道的周向间隔布置;
25.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两个所述第一氮氧化物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输入端的氮氧化物含量。
26.可选地,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还包括故障检测模块,所述支管路上设有手动控制阀;
27.其中,在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故障检测模块发送的故障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将对所述喷氨装置的控制模式由自动控制模式切换为手动控制模式;
28.在所述控制模式为所述自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氮氧
化物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流量计,对所述喷氨装置进行控制;
29.在所述控制模式为所述手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第二控制阀对所述喷氨装置进行人工控制。
30.可选地,所述烟气脱硝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烟气处理烟道内的气体流场的流场调节装置,所述流场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烟气处理烟道的内部,且所述流场调节装置位于所述喷氨装置与所述反应器之间。
31.该实施方式中,通过氮氧化物检测装置实时检测烟气处理烟道内的氮氧化物含量,这样,控制装置可以基于氮氧化物含量,对所述喷氨装置的喷氨量进行定量控制,从而提高对所述喷氨量的控制效果。同时,由于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可以直接检测所述烟气处理烟道的内部的氮氧化物含量,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需要进行烟气采样、样气传输、样气预处理、样气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等步骤而言,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实时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喷氨量的控制效果。
32.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33.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34.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烟气脱硝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喷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烟气处理烟道的输入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烟气处理烟道的输出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8.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烟气脱硝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技术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40.请参见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烟气脱硝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烟气脱硝处理系统,包括:
41.烟气处理烟道100,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包括输入端110和输出端120,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上开设有检测孔;
42.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插接于所述检测孔,且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的检测端位于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的外部,以检测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部气体的氮氧化物含量;
43.反应器300,所述反应器300位于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部,且所述反应器300用于使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部的氮氧化物与氨气进行反应;
44.喷氨装置400,所述喷氨装置400的喷氨端位于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部,且所述
喷氨装置400位于所述输入端110与所述反应器300之间;
45.控制装置500,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和所述喷氨装置400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500电连接,且所述控制装置500用于基于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喷氨装置400喷氨。
46.具体地,上述输入端110可以与工厂中烟气排放口连接,所述输出端120可以与外界连通,或者,所述输出端120还可以与工厂的烟囱连接。当然,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也可以形成所述烟囱。
47.上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可以与所述检测孔密封连接,以避免烟气处理烟道100内的烟气通过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与检测孔之间的缝隙泄露。其中,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可以包括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氮氧化物检测传感器,其中,所述氮氧化物检测传感器可以形成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的检测端,以检测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气体的氮氧化物的含量。具体可以将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的气体引入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内部的氮氧化物检测传感器处,以实现对烟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检测。
48.上述反应器300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脱硝反应器,其中,所述脱硝反应器300内可以包括用于催化氮氧化物与氨气反应的催化剂。这样,当所述氮氧化物与氨气流动至所述反应器300时,可以在所述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以降低气体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49.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反应器300可以为独立工作的反应设备,当所述反应器300为独立工作的反应设备时,所述反应器300与所述控制装置500之间不存在连接关系,相关人员可以定期向所述反应器300内添加催化剂等反应过程所需消耗的物质,即可实现对所述反应器300的管理。
50.此外,请参见图5,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器300也可以与所述控制装置500电连接,在此情况下,相关人员可以基于所述控制装置500对所述反应器300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且可以基于所述控制装置500对所述反应器300在工作过程中所需消耗的物质进行管理。此外,所述控制装置500还可以通过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反应器300的特性进行预判管理,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反应器300的管理效果。
51.上述喷氨装置400可以包括氨气生产设备或者储氨罐,所述储氨罐内存储有大量氨气。此外,所述喷氨装置400还包括与氨气生产设备或所述储氨罐连接的喷氨格栅460,且所述喷氨格栅460位于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以通过所述喷氨格栅460向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喷氨。所述喷氨格栅460可以位于所述输入端110与所述反应器300之间,这样,从所述输入端110输入的烟气可以带动所述喷氨格栅460喷出的氨气向所述反应器300流动,流动至所述反应器300的烟气和所述氨气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反应器300中反应。
52.请参见图1,所述控制装置500可以包括脱硝控制器510和dcs控制器520,所述脱硝控制器510分别与所述dcs控制器520、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和所述喷氨装置400电连接。其中,所述脱硝控制器510用于接收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的检测结果,并可以分析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氮氧化物的含量及分布情况等特征,同时,所述脱硝控制器510可以将分析结果传递至所述dcs控制器520,所述dcs控制器520用于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向所述脱硝控制器510发送对应的控制指令,所述脱硝控制器510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喷氨装置400进行控制。
53.相关技术中,在检测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时,通常需要经过烟气采样、样气传
输、样气预处理、样气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等步骤,该过程耗费的时间相对较长,从而导致检测结果相对滞后。这样,将导致无法基于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实时含量对喷氨量进行控制的问题。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烟气处理烟道100上插接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以实时检测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气体中氮氧化物的含量,如此,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实时性。
54.该实施方式中,通过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实时检测烟气处理烟道100内的氮氧化物含量,这样,控制装置500可以基于氮氧化物含量,对所述喷氨装置400的喷氨量进行定量控制,从而提高对所述喷氨量的控制效果。同时,由于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可以直接检测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的内部的氮氧化物含量,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需要进行烟气采样、样气传输、样气预处理、样气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等步骤而言,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实时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喷氨量的控制效果。
55.可选地,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包括壳体、氮氧化物传感器和气体引流件,所述壳体形成检测室,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气体入口,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的内部连通;
56.所述氮氧化物传感器和所述气体引流件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500电连接,且所述氮氧化物传感器和所述气体引流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检测室内,所述气体引流件的进气端朝向所述气体入口,以将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的气体引入所述检测室。
57.其中,所述壳体的气体入口可以位于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以将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特定位置的烟气抽吸至所述检测室内进行检测。所述气体引流件可以是吸嘴,例如,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负压式吸嘴,以将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的烟气抽吸至所述检测室。
58.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的烟气引流至所述检测室,以使所述氮氧化物传感器对进入所述检测室内的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进行检测。
59.可选地,所述检测孔包括第一检测孔130和第二检测孔140,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包括第一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10和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所述第一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10插接于所述第一检测孔130,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插接于所述第二检测孔140,所述第一检测孔130靠近所述输入端110,所述第二检测孔140靠近所述输出端120,且沿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的延伸方向,所述喷氨装置400和所述反应器30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孔130和所述第二检测孔140之间;
60.其中,所述第一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10用于检测所述输入端110的氮氧化物含量,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用于检测所述输出端120的氮氧化物含量,所述控制装置500用于根据所述输入端110的氮氧化物含量和所述输出端120的氮氧化物含量控制所述喷氨装置400的总喷氨量。
6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10和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的结构可以相同。
62.该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输入端110的氮氧化物含量可以初步确定喷氨总量,同时,由于输出端120的氮氧化物含量可以表征对氮氧化物含量处理的效果,这样,结合输出端120氮氧化物含量生成反馈信号,对初步确定的喷氨总量进行调节,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喷氨量的控制效果。
63.可选地,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检测孔140,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的侧壁插接有与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检测孔140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
64.其中,所述控制装置500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输出端120的氮氧化物含量。
65.具体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可以间隔布置,例如,可以沿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的周向等间隔布置,或者,沿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控制装置500可以计算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对氮氧化物进行检测的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并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确定值确定为所述输出端120的氮氧化物含量。这样,相对于单点检测而言,可以避免因局部氮氧化物偏高或偏低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喷氨量控制的准确性。
66.上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的数量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确定,通常可以为4-12个。例如:针对300mw的发电机组而言,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的数量可以为4至6个。针对600mw的发电机组而言,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的数量可以为6至8个。针对1000mw的发电机组而言,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的数量可以为8至12个。
67.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气脱硝处理系统可以包括4个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若4个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对氮氧化物进行检测的检测结果分别为:a、b、c、d,则所述输出端120的氮氧化物含量可以表示为:e=(a b c d)/4。
68.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沿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将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的截面划分为至少两个检测区域,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对应一个所述检测区域;
69.其中,所述控制装置500用于根据所述两个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至少两个检测区域的氮氧化物含量,且所述控制装置500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检测区域的氮氧化物含量,控制所述喷氨装置400向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的不同区域的喷氨量。
70.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基于不同的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检测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的同一截面的不同区域的氮氧化物含量,这样,可以根据烟气处理烟道100的不同区域氮氧化物含量,分别对不同区域的喷氨量进行调节,以避免局部过量喷氨或局部欠喷氨的问题。
71.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氨装置400还包括氨气供应管路,所述氨气供应管路包括主管路410和至少两个支管路420,所述至少两个支管路420与所述至少两个喷氨格栅460一一对应,且所述喷氨格栅460通过所对应的所述支管路420与所述主管路410连通;
72.所述主管路410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主管路410的氨气入口启闭的第一控制阀470,所述支管路420上设有第二控制阀440和流量计430;
73.所述控制装置500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控制阀470控制所述总喷氨量,且所述控制装置500还用于基于第二控制阀440和所述流量计430,控制所述喷氨装置400向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的不同区域的喷氨量。
74.具体地,所述喷氨格栅460可以包括喷氨管和开设于喷氨管上的喷氨口,所述喷氨管与所述支管路420连通,这样,流动至所述喷氨管内的氨气可以通过所述喷氨口向所述烟
气处理烟道100的内部进行喷氨。
75.请参见图2,所述主烟道还可以与稀释风烟道700流通,由于进入所述主烟道内的氨气浓度通常较高,因此,可以通过所述稀释风烟道700向所述主烟道内通入稀释风,以将所述氨气浓度稀释至安全浓度。
76.该实施方式中,在确定所述总喷氨量的情况下,可以基于所述总喷氨量确定所述第一控制阀470的开度,以实现对进入所述喷氨装置400内部氨气的总量进行控制。同时,由于所述流量计430可以测量对应支管路420的氨气流量,所述第二控制阀440可以控制对应支管路420的氨气流量,因此,可以基于所述第二控制阀440和所述流量计430调节对应支管路420中的氨气量,进而实现对每个区域的喷氨量的控制。
77.其中,所述喷氨装置400对各个区域的喷氨量的控制过程具体可以为:通过基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的检测结果计算得到所述输出端120的平均氮氧化物含量,基于所述平均氮氧化物含量计算得到喷氨总量,然后,将所述喷氨总量除以喷氨格栅460的数量,得到每个区域喷氨量的初始值,当某一分区的氮氧化物的含量高于所述平均氮氧化物含量时,则在所述初始值的基础上增大该分区的喷氨量。相应地,当某一分区的氮氧化物的含量低于所述平均氮氧化物含量时,则在所述初始值的基础上减小该分区的喷氨量。从而实现向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的不同区域分别进行喷氨的过程。
78.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烟气脱硝处理系统工作过程中,各个区域的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可以实时检测对应区域的氮氧化物含量,同时,所述控制装置500可以根据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的检测结果,对各个区域的喷氨量进行动态调节。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定期对烟气进行采样和检测,以实现定期对喷氨量进行调节的技术方案而言,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基于烟气处理烟道100内氮氧化物的实时状态,对各分区的喷氨量进行实时调节,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烟气脱硝处理系统对烟气的处理效果。
79.可选地,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检测孔130,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的侧壁插接有与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检测孔130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10,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检测孔130沿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的周向间隔布置;
80.其中,所述控制装置500用于根据所述两个所述第一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10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输入端110的氮氧化物含量。
81.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500可以计算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10对氮氧化物进行检测的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并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确定值确定为所述输入端110的氮氧化物含量。这样,相对于单点检测而言,可以避免因局部氮氧化物偏高或偏低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喷氨量控制的准确性。
82.可选地,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还包括故障检测模块,所述支管路420上设有手动控制阀450;
83.其中,在所述控制装置500接收到所述故障检测模块发送的故障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500将对所述喷氨装置400的控制模式由自动控制模式切换为手动控制模式;
84.在所述控制模式为所述自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500基于所述第一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10、所述第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20、所述第一控制阀470、所述第二控制阀440和所述流量计430,对所述喷氨装置400进行控制;
85.在所述控制模式为所述手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500基于所述第二控制阀440对所述喷氨装置400进行人工控制。
86.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自动控制模式和手动控制模式,并在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自动切换为手动控制模式,这样,在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200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可以基于第二控制阀440对各个分区的喷氨量进行人工控制,从而可以在系统故障的情况下,实现对喷氨量的控制。
87.可选地,所述烟气脱硝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的气体流场的流场调节装置600,所述流场调节装置600设置于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的内部,且所述流场调节装置600位于所述喷氨装置400与所述反应器300之间。
88.具体地,由于所述反应器300顶部入口截面上,气体流速分布允许的最大偏差为15%,若同一截面上不同位置的气体流速差超过15%,将导致反应效果变差。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喷氨装置400与所述反应器300之间设置所述流场调节装置600,以调节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不同区域的流量,进而降低所述反应器300顶部入口截面上的气体流速差,以提高反应效果。
89.其中,所述流场调节装置600可以包括导流板和/或均流板。例如,可以在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的其中一个截面设置均流板,所述均流板包括板本体和均匀分布于所述板本体表面的均流孔,这样,烟气在流经所述均流板之后,各个区域的流量相对均衡。
90.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借助cfd软件模拟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的流场分布,并基于模拟结果,在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增设导流板和/或均流板,以使所述反应器300入口处的流场流速偏差《15%。其中,所述导流板和均流板的具体位置和具体姿态可以根据模拟结果进行确定,在此不做限定。
91.请参见图1,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气处理烟道100内还设有省煤器800,其中,所述省煤器800可以是常见的换热器,可以通过向所述省煤器800内通入冷却水,这样,烟气处理烟道100内的高温烟气在流经所述省煤器800时,可以对所述省煤器800内的冷却水进行加热,以实现通过所述省煤器800回收烟气中的热量的效果,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92.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代替。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