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物料缓存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10:41: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存料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物料缓存机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便携式办公设备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目前便携式办公设备的发展趋势是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功能越来越强。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便携式办公设备在生产时均为流水线作业。
3.目前,便携式办公设备的键盘和主板部件,在组装过程中需要检测其功能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则需要从流水线上剔除掉,避免将有问题的部件组装进入便携式办公设备内,因此需要工人及时检测流水线的工作情况,以便将有问题的部件从流水线上移开。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存在工人需要一个一个将有问题的部件移开,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料缓存机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物料缓存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物料缓存机构,包括机架和位于机架上的传送装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阻挡装置,所述阻挡装置用于阻挡传送装置上的物料,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缓存物料的缓存装置和用于将物料从传送装置上运输至缓存装置上的提升装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送装置上的物料存在异常时,经提升装置将异常的物料运输至缓存装置上进行缓存;缓存装置上存储一定数量的异常物料后,再由工人将异常的物料整体移开,不需要工人一个一个从传送装置上将异常的物料移开,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8.优选的,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传送件和第二传送件,所述第一传送件用于放置物料的一侧,所述第二传送件用于放置物料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传送件和第二传送件的传送方向相同;所述提升装置位于第一传送件与第二传送件之间,所述缓存装置位于第一传送件和第二传送件的外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传送件和第二传送件向物料提供的驱动力对称,使得物料运输过程中更加稳定;同时,当物料存在异常时,不会影响提升装置将物料从第一传送件和第二传送件上运输至缓存装置上。
10.优选的,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托举件,所述托举件位于第一传送件与第二传送件之间,且所述托举件沿着朝向缓存装置侧滑动设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托举件滑动的驱动组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驱动托举件滑动,可以将托举件上的物料运输至缓存装置上进行缓存,结构简单。
12.优选的,所述缓存装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缓存装置沿着托举件滑动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设置于托举件上,且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设置于第二气缸的伸缩杆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缓存装置可以缓存更多异常的物料,减少工人关注缓存装置上异常物料是否堆积满的次数;通过改变相邻缓存装置的距离,改变缓存装置所能承载物料的数量,使得每个缓存装置上的物料数量可以根据物料的厚度进行调节。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相配合,可以将物料缓存在远离机架的缓存装置上;通过第一气缸或者第二气缸,可以将物料缓存在靠近机架的缓存装置上,这样的驱动组件结构简单。
14.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沿着托举件滑动方向设置;所述托举件上设置有套筒,所述导向杆与套筒内滑移配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在套筒内滑移,可以让托举件沿着朝向缓存装置侧的滑动更加稳定。
16.优选的,所述缓存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托条,所述第二立柱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托条;所述第一立柱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一托条与传送装置之间,当所述第一托条抵压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上时,所述第一托条用于承托物料的一侧;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第二托条与传送装置之间,当所述第二托条抵压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上时,所述第二托条用于承托物料的另一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装置对物料进行运输过程中,物料将推动着第一托条和第二托条的自由端朝远离机架的方向转动,便于将物料运输至第一托条和第二托条远离机架的一侧;当物料与第一托条、第二托条错位时,第一托条的自由端在重力作用下抵压在第一限位块上,第二托条的自由端在重力作用下抵压在第二限位块上,便于提升装置恢复至初始位置时,物料的两侧可以分别承托在第一托条和第二托条上,从而对异常的物料进行缓存。
18.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一托条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将第一托条抵压于第一限位块上;所述第二立柱与第二托条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将第二托条抵压于第二限位块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物料与第一托条、第二托条错位时,经第一弹性件可以让第一托条的自由端更快捷的抵压在第一限位块上,经第二弹性件可以让第二托条的自由端更快捷的抵压在第二限位块上,结构简单。
20.优选的,所述阻挡装置包括阻挡块,所述阻挡块位于传送装置靠近物料出口的一侧,且所述阻挡块沿着朝向缓存装置侧滑动设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阻挡块滑动的动力气缸。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气缸驱动阻挡块滑动,可以将传送装置上的物料阻挡在检测工位,当检测到物料出现异常时,便于将异常的物料缓存至缓存装置上。
22.优选的,所述阻挡块上固定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沿着阻挡块滑动方向设置;所述机架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轨与导向槽内滑移配合。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轨与导向槽内滑移配合,可以让阻挡块沿着朝向缓存装置侧滑动更加稳定。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传送装置上的物料存在异常时,经提升装置将异常的物料运输至缓存装置上进行缓存;缓存装置上存储一定数量的异常物料后,再由工人将异常的物料整体移开,不需要工人一个一个从传送装置上将异常的物料移开,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2.两个缓存装置可以缓存更多异常的物料,减少工人关注缓存装置上异常物料是否堆积满的次数;通过改变相邻缓存装置的距离,改变缓存装置所能承载物料的数量,使得每个缓存装置上的物料数量可以根据物料的厚度进行调节。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相配合,可以将物料缓存在远离机架的缓存装置上;通过第一气缸或者第二气缸,可以将物料缓存在靠近机架的缓存装置上,这样的驱动组件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物料缓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物料缓存机构中阻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物流缓存机构中提升装置的部分剖视图;图4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传送装置;21、第一传送件;22、第二传送件;3、阻挡装置;31、阻挡块;32、动力气缸;33、导轨;34、导向槽;4、缓存装置;41、第一立柱;42、第二立柱;43、第一托条;44、第二托条;45、第一限位块;46、第二限位块;47、第一弹性件;48、第二弹性件;5、提升装置;51、托举件;52、第一气缸;53、第二气缸;54、导向杆;55、套筒;6、支撑板;7、圆杆;8、安装座;9、第一感应传感器;10、第二感应传感器;11、第三感应传感器;12、第四感应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图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物料缓存机构。参照图1,该物料缓存机构包括机架1和位于机架1上的传送装置2。其中,传送装置2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传送件21和第二传送件22,第一传送件21用于放置物料的一侧,第二传送件22用于放置物料的另一侧,且第一传送件21和第二传送件22的传送方向相同。
29.参照图1,第一传送件21和第二传送件22向物料提供的驱动力对称,使得物料运输过程中更加稳定。第一传送件21和第二传送件22均采用橡胶输送带,机架1上固定设置有两个支撑板6,两个支撑板6分别位于两个橡胶输送带的下方,用于对橡胶输送带进行支撑,通过支撑板6可以让物料在橡胶输送带上运输得更加稳定。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6可以通过圆杆7固定在机架1的内侧壁。
30.参照图1和图2,机架1上设置有阻挡装置3,阻挡装置3用于阻挡传送装置2上的物料。其中,阻挡装置3包括阻挡块31,阻挡块31位于传送装置2靠近物料出口的一侧,且阻挡块31沿着朝向缓存装置4侧滑动设置,机架1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阻挡块31滑动的动力气缸32。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座8,安装座8位于第一传送件21与第二传送件22之间;动力气缸32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座8上。阻挡块31通过螺栓固定在动力气缸32的活塞杆端部,其他实施例中,阻挡块31也可以抵接在动力气缸32的活塞杆端部。
31.参照图1和图2,安装座8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感应传感器9和第二感应传感器10,通
过第一感应传感器9可以感应传送装置2上的物料是否运输到检测工位,通过第二感应传感器10可以感应物料是否从传送装置2上传送出。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气缸32驱动阻挡块31滑动,可以将传送装置2上的物料阻挡在检测工位,当检测到物料出现异常时,便于将异常的物料缓存至缓存装置4上。
32.参照图1和图2,阻挡块31上固定设置有导轨33,导轨33沿着阻挡块31滑动方向设置;安装座8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槽34,导轨33与导向槽34内滑移配合。通过导轨33与导向槽34内滑移配合,可以让阻挡块31沿着朝向缓存装置4侧滑动更加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导轨33可以采用螺栓固定在阻挡块31上,导向槽34可以采用螺栓固定在安装座8上;其他实施例中,导轨33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阻挡块31上,导向槽34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座8上。
33.参照图1,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缓存物料的缓存装置4和用于将物料从传送装置2上运输至缓存装置4上的提升装置5。提升装置5位于第一传送件21与第二传送件22之间,缓存装置4位于第一传送件21和第二传送件22的外侧。当物料存在异常时,不会影响提升装置5将物料从第一传送件21和第二传送件22上运输至缓存装置4上。
34.参照图1,提升装置5包括托举件51,托举件51位于第一传送件21与第二传送件22之间,且托举件51沿着朝向缓存装置4侧滑动设置,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托举件51滑动的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托举件51滑动,可以将托举件51上的物料运输至缓存装置4上进行缓存,结构简单。
35.参照图1和图3,机架1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杆54,导向杆54沿着托举件51滑动方向设置;托举件51上固定设置有套筒55,导向杆54与套筒55内滑移配合。通过导向杆54与套筒55内滑移配合,可以让托举件51沿着朝向缓存装置4侧滑动更加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杆54可以采用螺栓固定在机架1上,套筒55可以采用螺栓固定在托举件51上;其他实施例中,导向杆54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套筒55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托举件51上。
36.参照图1和图3,缓存装置4有两个,两个缓存装置4沿着托举件51滑动方向依次设置;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52和第二气缸53,第一气缸52固定设置于机架1上,第二气缸53固定设置于托举件51上,且第一气缸52的伸缩杆设置于第二气缸53的伸缩杆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52可以采用螺栓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气缸53可以采用螺栓固定在托举件51上;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气缸52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气缸53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托举件51上。
37.参照图1和图3,两个缓存装置4可以缓存更多异常的物料,减少工人关注缓存装置4是否堆积满的次数;通过改变相邻缓存装置4的距离,改变缓存装置4所能承载物料的数量,使得每个缓存装置4上的物料数量可以根据物料的厚度进行调节。通过第一气缸52和第二气缸53相配合,可以将物料缓存在远离机架1的缓存装置4上;通过第一气缸52或者第二气缸53,可以将物料缓存在靠近机架1的缓存装置4上,这样的驱动组件更加便捷。
38.参照图1和图4,缓存装置4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立柱41和第二立柱42,第一立柱4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托条43,第二立柱42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托条44;第一立柱4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45,第一限位块45位于第一托条43与传送装置2之间,当第一托条43抵压于第一限位块45上时,第一托条43用于承托物料的一侧;第二立柱4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46,第二限
位块46位于第二托条44与传送装置2之间,当第二托条44抵压于第二限位块46上时,第二托条44用于承托物料的另一侧。
39.本技术中,通过提升装置5对物料进行运输过程中,物料将推动着第一托条43和第二托条44的自由端朝远离机架1的方向转动,便于将物料运输至第一托条43和第二托条44远离机架1的一侧;当物料与第一托条43、第二托条44错位时,第一托条43的自由端在重力作用下抵压在第一限位块45上,第二托条44的自由端在重力作用下抵压在第二限位块46上,便于提升装置5恢复至初始位置时,物料的两侧可以分别承托在第一托条43和第二托条44上,从而对异常的物料进行缓存。
40.参照图1和图4,第一立柱41与第一托条4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7,第一弹性件47用于将第一托条43抵压于第一限位块45上;第二立柱42与第二托条44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48(图中未标示),第二弹性件48用于将第二托条44抵压于第二限位块46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48与第一弹性件47的结构相同。
41.参照图1和图4,第一弹性件47和第二弹性件48均采用扭簧,两个扭簧分别套接在第一托条43的第二托条44的转轴上,一个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柱41和第一托条43上,另一个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立柱42和第二托条44上。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7和第二弹性件48也可以采用拉伸弹簧。当物料与第一托条43、第二托条44错位时,经第一弹性件47可以让第一托条43的自由端更好的抵压在第一限位块45上,经第二弹性件48可以让第二托条44的自由端更好的抵压在第二限位块46上,结构简单。
42.在本实施例中,远离机架1的缓存装置4上固定设置有第三感应传感器11,通过第三感应传感器11可以感应远离机架1的缓存装置4上是否存储满异常的物料;靠近机架1的缓存装置4上固定设置有第四感应传感器12,通过第四感应传感器12可以感应靠近机架1的缓存装置4上是否存储满异常的物料。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物料缓存机构的实施原理为:当传送装置2上的物料存在异常时,先通过第一气缸52和第二气缸53相配合,可以将异常物料缓存在远离机架1的缓存装置4上。第三感应传感器11感应到对应缓存装置4上的物料存储满时,再通过第一气缸52或者第二气缸53,可以将异常物料缓存在靠近机架1的缓存装置4上。在两个缓存装置4上存储满的异常物料后,再由工人将异常的物料整体移开,不需要工人一个一个从传送装置2上将异常的物料移开,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