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的制作方法

2022-05-09 11:02: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pvc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


背景技术:

2.pvc薄膜,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另有加入其他成分来增强其耐热性、韧性以及延展性等,这种表面膜的最上层是漆,中间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最下层是背涂粘合剂,它是当今世界上深受喜爱、颇为流行并且也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合成材料,pvc薄膜的全球使用量在各种合成材料中高居第二,在可以生产三维表面膜的材料中,pvc是最适合的材料。
3.目前在使用pvc薄膜过程中,以拿持纸卷筒的部分为转动中心,由牵引pvc薄膜端头拉出pvc薄膜,但在拉动时,会由于薄膜粘在一起不能正常拉出,致使已经拉出的形变,这样被拉形变的薄膜无法正常使用,造成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包括纸卷筒,所述纸卷筒的外侧设置有成品薄膜,所述纸卷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纸圆筒,所述成品薄膜的内侧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隔条,所述成品薄膜的左侧设置有与两个隔条固定连接且一端延伸至成品薄膜外侧的牵引头。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该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通过设置成品薄膜,在使用pvc薄膜时,先将手插入纸卷筒纸圆筒之间,再掀起牵引头并拉动,带动隔条从卷状的成品薄膜外侧壁分离,致使成品薄膜有粘性的那侧分离,然后继续拉动牵引头,使成品薄膜继续放卷,然后由牵引头带着隔条与成品薄膜分离,再将成品薄膜包覆到物品外侧,当成品薄膜出现拉不动时,其受到的外部力会传递到纸卷筒,致使纸卷筒向手部挤压,而之间的纸圆筒会出现形变,这样纸圆筒形变提供一个弹性缓冲时间,避免拉扯形变,然后缓慢将粘接处撕开,同时纸圆筒恢复形变,再继续拿持纸卷筒拉动成品薄膜,通过这样的方式,由牵引头和隔条配合纸卷筒和纸圆筒对成品薄膜拉出,进行弹性缓冲,避免直接作用于成品薄膜。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成品薄膜包括pvc基层,所述pvc基层的底部涂覆有第一粘接层,所述pvc基层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粘接层粘接的纤维层,所述纤维层的底部涂覆有粘接剂涂层,所述pvc基层的顶部涂覆有第二粘接层,所述pvc基层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粘接层粘接的弹性橡胶层,所述弹性橡胶层的顶部涂覆有第三粘接层,所述弹性橡胶层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三粘接层粘接的耐磨层。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纤维层为玻璃纤维,所述纤维层由横纵交错设置的玻璃限位丝组成。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玻璃限位的纤维层增加pvc薄膜拉伸的抗性,避免直接断裂。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橡胶层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梯形孔,所述弹性橡胶层与耐磨层。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弹性橡胶层提高pvc薄膜的高弹性,同时对耐磨层受到的冲击进行吸收,而开设梯形口,提高耐磨层的柔性。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纸圆筒数量为八个且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纸圆筒呈半圆柱状。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纸圆筒环形设置,配合纸卷筒转动,接受到任意方向的力进行形变缓冲。
1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条与粘接剂涂层粘接,两个所述隔条呈中心对分布于成品薄膜内侧。
1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牵引头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牵引头与成品薄膜外侧贴合。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的立体图;
19.图2为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的成品薄膜仰视图;
20.图3为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的成品薄膜侧视剖面图;
21.图4为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的pvc基层立体图。
22.图中:1、纸卷筒;2、成品薄膜;21、pvc基层;22、第一粘接层;23、纤维层;24、粘接剂涂层;25、第二粘接层;26、弹性橡胶层;27、第三粘接层;28、耐磨层;3、纸圆筒;4、牵引头;5、隔条。
具体实施方式
23.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包括纸卷筒1,纸卷筒1的外侧设置有成品薄膜2,纸卷筒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纸圆筒3,成品薄膜2的内侧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隔条5,成品薄膜2的左侧设置有与两个隔条5固定连接且一端延伸至成品薄膜2外侧的牵引头4。
24.成品薄膜2包括pvc基层21,pvc基层21的底部涂覆有第一粘接层22,pvc基层21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粘接层22粘接的纤维层23,纤维层23的底部涂覆有粘接剂涂层24,pvc基层21的顶部涂覆有第二粘接层25,pvc基层21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粘接层25粘接的弹性橡胶层26,弹性橡胶层26的顶部涂覆有第三粘接层27,弹性橡胶层26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三粘接层27粘接的耐磨层28。
25.纤维层23为玻璃纤维,纤维层23由横纵交错设置的玻璃限位丝组成。
26.通过采用玻璃限位的纤维层23增加pvc薄膜拉伸的抗性,避免直接断裂。
27.弹性橡胶层26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梯形孔,弹性橡胶层26与耐磨层28。
28.通过弹性橡胶层26提高pvc薄膜的高弹性,同时对耐磨层28受到的冲击进行吸收,而开设梯形口,提高耐磨层28的柔性。
29.纸圆筒3数量为八个且呈中心对称分布,纸圆筒3呈半圆柱状。
30.通过纸圆筒3环形设置,配合纸卷筒1转动,接受到任意方向的力进行形变缓冲。
31.隔条5与粘接剂涂层24粘接,两个隔条5呈中心对分布于成品薄膜2内侧。
32.牵引头4的横截面呈l形,牵引头4与成品薄膜2外侧贴合。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4.先将手插入纸卷筒1纸圆筒3之间,再掀起牵引头4并拉动,带动隔条5从卷状的成品薄膜2外侧壁分离,致使成品薄膜2有粘性的那侧分离,然后继续拉动牵引头4,使成品薄膜2继续放卷,然后由牵引头4带着隔条5与成品薄膜2分离,再将成品薄膜2包覆到物品外侧,当成品薄膜2出现拉不动时,其受到的外部力会传递到纸卷筒1,致使纸卷筒1向手部挤压,而之间的纸圆筒3会出现形变,这样纸圆筒3形变提供一个弹性缓冲时间,避免拉扯形变,然后缓慢将粘接处撕开,同时纸圆筒3恢复形变,再继续拿持纸卷筒1拉动成品薄膜,这样由牵引头4和隔条5配合纸卷筒1和纸圆筒3对成品薄膜2拉出,进行弹性缓冲,避免直接作用于成品薄膜2。
35.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包括纸卷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卷筒(1)的外侧设置有成品薄膜(2),所述纸卷筒(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纸圆筒(3),所述成品薄膜(2)的内侧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隔条(5),所述成品薄膜(2)的左侧设置有与两个隔条(5)固定连接且一端延伸至成品薄膜(2)外侧的牵引头(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薄膜(2)包括pvc基层(21),所述pvc基层(21)的底部涂覆有第一粘接层(22),所述pvc基层(21)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粘接层(22)粘接的纤维层(23),所述纤维层(23)的底部涂覆有粘接剂涂层(24),所述pvc基层(21)的顶部涂覆有第二粘接层(25),所述pvc基层(21)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粘接层(25)粘接的弹性橡胶层(26),所述弹性橡胶层(26)的顶部涂覆有第三粘接层(27),所述弹性橡胶层(26)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三粘接层(27)粘接的耐磨层(2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23)为玻璃纤维,所述纤维层(23)由横纵交错设置的玻璃限位丝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橡胶层(26)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梯形孔,所述弹性橡胶层(26)与耐磨层(2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圆筒(3)数量为八个且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纸圆筒(3)呈半圆柱状。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条(5)与粘接剂涂层(24)粘接,两个所述隔条(5)呈中心对分布于成品薄膜(2)内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头(4)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牵引头(4)与成品薄膜(2)外侧贴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PVC薄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包括纸卷筒,所述纸卷筒的外侧设置有成品薄膜,所述纸卷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纸圆筒,所述成品薄膜的内侧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隔条,所述成品薄膜的左侧设置有与两个隔条固定连接且一端延伸至成品薄膜外侧的牵引头。该具有弹性的高强度PVC薄膜,目前在使用PVC薄膜过程中,以拿持纸卷筒的部分为转动中心,由牵引PVC薄膜端头拉出PVC薄膜,但在拉动时,会由于薄膜粘在一起不能正常拉出,致使已经拉出的形变,这样被拉形变的薄膜无法正常使用,造成浪费的问题。造成浪费的问题。造成浪费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尤金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丽水市宏远塑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6
技术公布日:2022/5/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