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的地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08 10:16: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车辆的地板结构。


背景技术:

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后地板结构,其在后地板面板上安装有座椅靠背支撑托架及安全带固定器安装部。座椅靠背支撑托架在后地板面板的行李舱地板上具有面接触的固定板,在固定板的车宽方向外侧端,竖立设置有铰链板。在铰链板上,设置有安装并支撑座椅靠背的支撑孔,在固定板的前部,设置有连结板,该连结板被连结固定于安全带固定器安装部。
3.先行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1-32856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将用于固定座椅(座椅靠背)的座椅固定部和用于固定安全带固定器的固定器固定部设置于被重叠地固定在地板面板的上表面的座椅靠背支撑托架,因此,与将座椅固定部和固定器固定部设置于不同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8.但是,向座椅固定部或固定器固定部输入的负荷集中地作用于地板面板中的座椅靠背支撑托架的周边部位,因此存在地板面板变形得较大的可能。
9.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増大,并抑制因向座椅固定部或固定器固定部的负荷输入而导致的地板面板的变形的车辆的地板结构。
10.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11.本公开的第1方案为一种车辆的地板结构,其用于将设置于座椅侧的座椅侧安装部和设置于安全带固定器侧的固定器侧安装部分别安装在车厢内,包括地板面板、地板下框架、以及加强件。地板面板具有座椅被安装部和固定器被安装部,并形成车厢的地板,座椅侧安装部从车厢侧与该座椅被安装部重叠,固定器侧安装部从车厢侧与固定器被安装部重叠。地板下框架作为地板面板的骨骼而被固定于地板面板的背面。
12.加强件具有座椅固定部和固定器固定部,并被固定于地板面板的背面,该座椅固定部从车厢相反侧与座椅被安装部重叠,该固定器固定部从车厢相反侧与固定器被安装部重叠。座椅侧安装部及固定器侧安装部分别被固定于座椅固定部及固定器固定部。加强件与地板下框架结合。
13.在上述构成中,将座椅固定部和固定器固定部设置于1个加强件,因此与将座椅固定部和固定器固定部设置于不同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14.此外,因为将加强件固定于地板面板,并且与地板下框架结合,所以在车辆碰撞时
等,从座椅或安全带向加强件的座椅固定部或固定器固定部输入的负荷会分散地作用于地板面板和地板下框架。因此,能够缓和负荷向地板面板中的加强件的周边部位的集中,并能够抑制因向座椅固定部或固定器固定部的负荷输入而导致的地板面板的变形。
15.本公开的第2方案为第1方案的地板结构,座椅被安装部与固定器被安装部被以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置大致相等的方式沿座椅宽度方向分开配置。地板下框架在座椅被安装部及固定器被安装部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一侧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加强件从座椅固定部及固定器固定部向座椅宽度方向的一侧延伸,并与地板下框架结合。
16.在上述构成中,能够以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置大致相等的方式对座椅固定部和固定器固定部进行配置,因此能够将加强件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宽度设定得较短,并能够进行加强件的小型化。
17.发明效果
18.根据本公开的地板结构,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増大,并抑制因向座椅固定部或固定器固定部的负荷输入而导致的地板面板的变形。
附图说明
19.图1是从上方观察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地板结构得到的立体图。
20.图2是从下方观察图1的地板结构得到的立体图。
21.图3是透过地板面板从上方观察图1的地板结构的主要部分得到的立体图。
22.图4是图3的iv-iv向视剖视图。
23.图5是图4的v-v向视剖视图。
24.图6是图4的vi-vi向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方向(座椅前后方向)意味着将座椅1的就座者所朝的方向作为前方的情况下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座椅宽度方向)意味着座椅1的就座者的左右方向。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被以座椅前后方向与车辆前后方向大致一致、且座椅宽度方向与车宽方向大致一致如下方式支撑于车体侧。此外,图中的箭头fr表示前方,箭头r表示右侧,箭头up表示上方。
26.如图1所示,形成车厢2的地板的地板面板3一体地具有大致水平面状的地板上表面部4、以及从地板上表面部4的左右端缘向下方弯曲地延伸的左右(在图1中,仅图示右侧)地板侧面部5,在地板上表面部4的上表面(车厢2侧的表面),介由座椅骨架6而支撑有座椅1。在座椅骨架6的下部,设置有板状的座椅骨架托架7,该板状的座椅骨架托架7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从车厢2侧与地板上表面部4重叠。通过在前后分离的多个位置处将座椅骨架托架7固定于地板上表面部4,从而座椅1被固定于地板面板3。本实施方式的座椅骨架托架7在前侧的座椅托架前部7f和后侧的座椅托架后部(座椅侧安装部)7r这前后2个位置处,由螺栓40、41紧固固定于座椅上表面部4,地板上表面部4中的座椅托架后部7r所重叠的区域构成座椅被安装部10。另外,也可以是,座椅骨架6将座椅1相对于地板面板3可沿前后方向滑动地支撑。
27.在地板侧面部5的外表面(车厢2侧的表面),从车厢2侧重叠地安装有固定器托架
8。固定器托架8一体地具有下侧的固定器托架一端部(固定器侧安装部)8a和上侧的固定器托架另一端部8b。固定器托架一端部8a由螺栓42紧固固定于地板侧面部5,在固定器托架另一端部8b,安装有安全带(省略图示)的扣环9。地板侧面部5中的固定器托架一端部8a所重叠的区域构成固定器被安装部11。另外,在地板侧面部5的外表面上焊接有止转用的止动器12,该止动器12被配置在固定器托架8的前后,阻止固定器托架8以螺栓42为中心旋转。
28.地板上表面部4的座椅被安装部10与地板侧面部5的固定器被安装部11被以前后方向的位置大致相等的方式左右分开地配置。
29.如图2~图4所示,帽(hat)状截面的地板下框架13作为地板面板3的骨骼,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地板上表面部4的下表面(车厢相反侧的背面)。地板下框架13在座椅被安装部10及固定器被安装部11的左侧沿前后方向延伸,在与地板上表面部4之间形成闭截面。
30.如图2~图6所示,在地板面板3的车厢相反侧的背面(地板上表面部4的下表面及地板侧面部5的内表面),固定有加强件14,该加强件14用于对地板面板3的座椅被安装部10及固定器被安装部11进行加强。加强件14由加强件上部15和加强件下部16构成,该加强件上部15被配置于地板上表面部4的背面,该加强件下部16被沿着固定器被安装部11的背面配置,通过以焊接等将加强件下部16的上端部与加强件上部15的右端部接合,从而两者被一体化。另外,也可以是,将加强件上部15与加强件下部16一体形成。
31.加强件上部15具有:矩形状的上基板部17,其从车厢相反侧与地板上表面部4的背面重叠;左倾斜板部18,其从上基板部17的左端缘向左斜下方倾斜地延伸;左接合板部19,其从左倾斜板部18的左端缘弯曲并向左侧延伸;右接合板部20,其从上基板部17的右端缘向下方延伸;上前板部21及上后板部22,其从上基板部17的前端缘及后端缘向下方延伸并相对;前后的下端缘板部23,其从上前板部21及上后板部22的各下端缘向前方及下方弯曲;前后的上凸缘部32,其从上前板部21的右端缘和上后板部22的右端缘弯曲并前后延伸;以及座椅固定板部(座椅固定部)24,其被固定于上基板部17的上表面,并被夹在地板上表面部4的座椅被安装部10与上基板部17之间。左倾斜板部18的前后的端缘与上前板部21及上后板部22的各左端缘通过弯曲或接合而连续,右接合板部20的前后的端缘与上前板部21及上后板部22的各右端缘通过弯曲或接合而连续。
32.加强件下部16具有:矩形状的下基板部25,其从地板侧面部5的背面向左侧分离地与地板侧面部5相对;下前板部26及下后板部27,其从下基板部25的前端缘及后端缘向右侧(向着地板侧面部5)弯曲并延伸;前后的下凸缘部28,其从下前板部26及下后板部27的右端缘向前方及后方弯曲并延伸,并与地板侧面部5的背面重叠;以及内加强部29,其被配置在下基板部25的上部与地板侧面部5之间。
33.下基板部25、下前板部26、下后板部27、以及前后下凸缘部28形成帽状截面,下基板部25、下前板部26、以及下后板部27的上端部被插入到加强件上部15的上前板部21的右端部与上后板部22的右端部之间。下基板部25的上端部从右侧与加强件上部15的右接合板部20重叠,并通过焊接等与右接合板部20接合。下前板部26及下后板部27通过焊接等与上前板部21及上后板部22接合。前后下凸缘部28的上端部被夹在加强件上部15的前后的上凸缘部32与地板侧面部5之间,这些下凸缘部28、上凸缘部32、以及地板侧面部5被接合并固定。通过在包含它们的多个位置处的接合,加强件上部15与加强件下部16一体化。
34.内加强部29为一体地具有固定器固定板部(固定器固定部)30和前后的侧板部31
的“u”状截面,该固定器固定板部(固定器固定部)30与地板侧面部5的固定器被安装部11的背面重叠,该前后的侧板部31从固定器固定板部30的前后端缘向左侧弯曲并延伸,该内加强部29被配置在下前板部26及下后板部27之间。前后的侧板部31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下前板部26及下后板部27。
35.将上基板部17的周缘部通过焊接等与地板上表面部4的背面接合,从而加强件上部15被固定于地板面板3。加强件上部15的左倾斜板部18及左接合板部19分别与地板下框架13的右侧板部的外表面及下板部的外表面(下表面)重叠,左接合板部19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地板下框架13。通过将前后下凸缘部28通过焊接等与地板侧面部4的背面接合,从而加强件下部16被固定于地板面板3。
36.在座椅托架后部7r、地板上表面部4的座椅被安装部10、加强件上部15的座椅固定板部24及上基板部17,形成有将它们上下贯穿的螺栓插通孔45,通过使螺栓41插过螺栓插通孔45,并螺合、紧固螺母43,从而座椅托架7被紧固固定(参照图5)。
37.在固定器托架一端部8a、地板侧面部5的固定器被安装部11、加强件下部16的固定器固定板部30及下基板部25,形成有上下贯穿它们的螺栓插通孔46,通过使螺栓42插过螺栓插通孔46,并螺合、紧固螺母44,从而固定器托架8被紧固固定(参照图6)。
38.如此,加强件14具有座椅固定板部24和固定器固定板部30,该座椅固定板部24从车厢相反侧与座椅被安装部10重叠,该固定器固定板部30从车厢相反侧与固定器被安装部11重叠,座椅固定板部24的螺栓插通孔45与固定器固定板部30的螺栓插通孔46被配置为前后方向的位置大致相等。座椅托架后部7r及固定器托架一端部8a分别被固定于座椅固定板部24及固定器固定板部30,加强件14从比固定器固定板部30靠左侧的座椅固定板部24进一步向左侧延伸,与地板下框架13结合。
39.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座椅固定板部24和固定器固定板部30设置于1个加强件14,因此与将座椅固定板部24和固定器固定板部30设置于不同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40.此外,因为将加强件14固定于地板面板3,并且与地板下框架13结合,所以在车辆碰撞时等,从座椅或安全带向加强件14的座椅固定板部24及固定器固定板部30输入的负荷会分散地作用于地板面板3和地板下框架13。因此,能够缓和负荷向地板面板3中的加强件14的周边部位的集中,并能够抑制因向座椅固定板部24或固定器固定板部30的负荷输入而导致的地板面板3的变形。
41.此外,将座椅固定板部24与固定器固定板部30配置为前后方向的位置大致相等,因此能够将加强件14的前后方向的宽度设定得较短,并能够进行加强件14的小型化。
42.以上,针对本公开,基于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适当进行变更。即,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施方式而完成的其他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应用技术等,当然全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之内。
43.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座椅被安装部10设置于地板上表面部4,将固定器被安装部11设置于地板侧面部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将座椅被安装部10与固定器被安装部11设置于同一表面部(例如地板上表面部4)。
44.本技术基于2019年9月27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9-177110),并将其内
容作为参照援引于此。
45.工业可利用性
46.本公开的地板结构能够适用于各种车辆。
47.附图标记说明
48.1 座椅
49.2 车厢
50.3 地板面板
51.4 地板上表面部
52.5 地板下面部
53.6 座椅骨架
54.7 座椅骨架托架
55.7f 座椅托架前部
56.7r 座椅托架后部(座椅侧安装部)
57.8 固定器托架
58.8a 固定器托架一端部(固定器侧安装部)
59.8b 固定器托架另一端部
60.10 座椅被安装部
61.11 固定器被安装部
62.12 止动器
63.13 地板下框架
64.14 加强件
65.15 加强件上部
66.16 加强件下部
67.17 上基板部
68.18 左倾斜板部
69.19 左接合板部
70.20 右接合板部
71.21 上前板部
72.22 上后板部
73.23 下端缘板部
74.24 座椅固定板部(座椅固定部)
75.25 下基板部
76.26 下前板部
77.27 下后板部
78.28 下凸缘部
79.29 内加强部
80.30固定器固定板部(固定器固定部)
81.31 侧板部
82.32 上凸缘部
83.40、41、42 螺栓
84.43、44 螺母
85.45、46 螺栓插通孔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