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的地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08 10:16: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车辆的地板结构。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房车。该房车是引擎被搭载于车身前方的驾驶室的下方的所谓的平头型汽车。在该房车中,在驾驶室的后表面在其大致整个区域上形成有开口,在载货室的前表面也在其大致整个区域上形成有开口。由此,在该房车中,搭乘者能够从驾驶室向载货室或者从载货室向驾驶室自由地移动。
3.在先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6137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然而,在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平头型的车辆中,存在如下情况:在驾驶室的地板面板上设有上弯部,比上弯部靠后方的地板后部位于比上弯部靠前方的地板前部的更上方,乘客就座的座椅被设于地板后部。在这种情况下,乘客在就座于座椅的状态下将脚放置在地板前部,在从驾驶室(车厢)向载货室移动时,从地板前部跨过上弯部并向地板后部移动而去向开口。像这样,乘客在从车厢的前部去向车厢的后部时,需要从地板前部跨过上弯部而移动到上方的地板后部上,因此向后方的移动有可能变得繁杂。另外,如果为了使车厢内的向后方的移动变得容易而在地板面板上设置用于供乘客通行的通路,则需要在地板面板上确保相对于通路通行时从乘客侧输入的载荷的强度。
8.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车厢内的前后移动,并且能够确保地板面板的强度的车辆的地板结构。
9.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10.本公开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的地板结构包括地板面板和通路加强构件。地板面板具有:地板前部,其从车厢的前端下部向后方延伸;左右的上弯部,其以相互左右分离的状态从地板前部的后部向上方延伸;左右的地板后部,其被配置于比地板前部靠后方且靠上方处,以相互左右分离的状态从左右的上弯部的上部向后方延伸;通路底板部,其被配置于比左右的地板后部靠下方的高度位置,在左右的上弯部之间及左右的地板后部之间,从地板前部的后部向后方延伸;以及左右的通路侧板部,其沿通路底板部的左右的端缘部立起,将左右的上弯部及左右的地板后部与通路底板部之间封闭,该地板面板界定车厢的下方。通路加强构件沿地板面板的通路底板部的下表面在通路底板部的车宽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延伸,被固定于通路底板部的下表面而对通路底板部进行加强。
11.在上述构成中,由于地板面板的通路底板部被配置于比左右的地板后部靠下方的高度位置,从地板前部的后部在左右的上弯部之间及左右的地板后部之间向后方延伸,因
此车厢内的乘客能够从地板前部在左右的地板后部之间的通路底板部上通行而向车厢的后方移动。因此,乘客在从地板前部向车厢的后方移动时,由于可以不从地板前部跨过上弯部并移动到地板后部上,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在车厢内的前后移动。
12.另外,由于通路加强构件沿地板面板的通路底板部的下表面在通路底板部的车宽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延伸,被固定于通路底板部的下表面而对通路底板部进行加强,因此能够通过通路加强构件而确保地板面板相对于在车厢内的前后移动时从乘客侧输入的载荷的强度。
13.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在车厢内的前后移动,并且能够确保地板面板的强度。
14.本公开的第二方案是上述第一方案的车辆的地板结构,通路加强构件在与地板面板的通路底板部之间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
15.在上述构成中,由于通路加强构件在与地板面板的通路底板部之间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因此能够通过通路加强构件而确保地板面板相对于在车厢内的前后移动时从乘客侧输入的载荷的强度。
16.本公开的第三方案是上述第一方案或上述第二方案的车辆的地板结构,包括其他通路加强构件和盖构件。其他通路加强构件被配置于从通路加强构件向前后方向的一侧分离的位置,沿地板面板的通路底板部的下表面在通路底板部的车宽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延伸,被固定于通路底板部的下表面而对通路底板部进行加强。在地板面板的通路底板部中的通路加强构件与其他通路加强构件之间的区域上形成有开口。盖构件被安装于地板面板的通路底板部的上表面。盖构件至少从通路加强构件的上方沿前后方向延伸至其他通路加强构件的上方,并封闭开口。
17.在上述构成中,由于在地板面板的通路底板部中的通路加强构件与其他通路加强构件之间的区域上形成有开口,因此能够将开口用作被配置于地板面板的下方的装置等的检查口。
18.另外,由于封闭开口的盖构件被安装于地板面板的通路底板部的上表面,至少从通路加强构件的上方沿前后方向延伸至其他通路加强构件的上方,因此能够通过地板面板的通路底板部、通路加强构件以及其他通路加强构件来承受在车厢内的前后移动时乘客踩踏盖构件时的载荷。像这样,由于能够不仅通过地板面板的通路底板部,还通过被配置于开口的前后两侧的通路加强构件和其他通路加强构件来从下方支承封闭开口的盖构件,因此即使在通路底板部设置开口,也能够确保地板面板相对于在车厢内的前后移动时从乘客侧输入的载荷的强度。
19.本公开的第四方案是上述第三方案的车辆的地板结构,在盖构件中的从开口向下方露出的区域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盖加强部。
20.在上述构成中,由于在盖构件中的从开口向下方露出的区域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盖加强部,因此能够通过多个盖加强部而确保盖构件中的从开口向下方露出的区域的刚性。
21.另外,由于多个盖加强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因此能够经由多个盖加强部向通路加强构件及其他通路加强构件侧传递在车厢内的前后移动时乘客踩踏盖构件时的载荷。因此,能够确保盖构件相对于在车厢内的前后移动时从乘客侧输入的载荷的强度。
22.本公开的第五方案是上述第一方案或上述第二方案的车辆的地板结构,地板面板
的通路底板部、左右的通路侧板部以及通路加强构件,与地板面板的地板前部、左右的上弯部以及左右的地板后部独立地成形,在作为一个部件而单元化的状态下被固定于地板前部、左右的上弯部以及左右的地板后部。
23.在上述构成中,由于地板面板中的通路底板部以及左右的通路侧板部与地板前部、左右的上弯部以及左右的地板后部独立地成形,因此,与使用复杂的形状的模具等使地板面板一体成形的情况不同,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例如,能够通过对不需要通路底板部和左右的通路侧板部的一般的车辆的地板面板(具有地板前部、上弯部以及地板后部的地板面板)的上弯部和地板后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进行切缺加工,从而以低成本制造地板前部、左右的上弯部以及左右的地板后部。
24.另外,由于地板面板的通路底板部和左右的通路侧板部和通路加强构件在作为一个部件而单元化的状态下被固定于地板前部、左右的上弯部以及左右的地板后部,因此能够使组装作业简化。
25.发明效果
26.根据本公开的地板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车厢内的前后移动,并且能够确保地板面板的强度。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驾驶室的侧视图。
28.图2是从后方观察图1的驾驶室的立体图。
29.图3是驾驶室的分解图。
30.图4是地板面板的立体图。
31.图5是地板面板的俯视图。
32.图6是地板面板的仰视图。
33.图7是图6的vii-vii向视剖视图。
34.图8是图5的viii-viii向视剖视图。
35.图9是地板面板的组装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此外,在各附图中,fr表示车辆的前方,up表示上方,in表示车宽方向内侧。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是指朝向车辆前方的状态下的左右方向。
37.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是动力源为电动马达的电动汽车,是驾驶室2被配置于动力源的上方的平头型的车辆1。驾驶室2被搭载于车身框架3的前部的上方。在驾驶室2的下方的左右两侧配置有左右的前轮11(图1中仅示出左侧的前轮11。)。在驾驶室2的后方搭载有架装(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货箱4)。在货箱4的前表面4a上形成有能够出入货箱4内的货舱的开口(省略图示)。此外,车辆1的动力源并不限定于电动马达,也可以是引擎。
38.如图2所示,在驾驶室2的后表面2a上形成有成为向车厢5的出入口9的开口。驾驶室2的后表面2a的出入口9与货箱4的前表面4a的开口连通,通过该连通而允许从车厢5向货箱4的货舱(或从货箱4的货舱向车厢5)的直接移动。
39.如图1~图3所示,驾驶室2是具有将车厢5向上方扩大的高车顶型的车顶板6的驾驶室2,通过将多个面板相互接合而形成为箱状,在内部界定车厢5。车厢5的下方由后述说明的地板面板10界定。车厢5的前方由沿地板面板10的前端部10a立起并与前后方向交叉的前面板49界定。车厢5的侧方由沿地板面板10的左右的侧端部10b立起并与车宽方向交叉的左右的侧面板7和车顶板6的侧板部界定。车厢5的后方由沿地板面板10的后端部10c立起并与前后方向交叉的后面板8和车顶板6的后板部界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驾驶室2的后表面2a的出入口9从地板面板10的后端部10c延伸至比后面板8靠上方的车顶板6侧,因此后面板8由被出入口9分割为左右2个的2个后面板8a、8b构成。
40.如图4及图5所示,地板面板10包括:地板前部12,其从车厢5的前端下部(地板面板10的前端部10a)向后方延伸;左右的上弯部13,其被配置于地板前部12的后方的左右两侧,从地板前部12的后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端缘19)向后上方延伸;左右的地板后部14,其从左右的上弯部13的上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端缘20)向后方延伸;通路底板部15,其从地板前部12的后部的车宽方向的中央区域向后方延伸;以及左右的通路侧板部16,其沿通路底板部15的左右的端缘部15a立起。
41.地板前部12被配置于比车辆1的前轮11(参照图1)靠前方处,在地板面板10的左右的整个区域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地板前部12的后端缘19侧的车宽方向的中央形成有从前方向后方切开的缺口部18(参照图9)。
42.左右的上弯部13被配置于左右的前轮11(参照图1)的前上方且相互左右分离,从地板前部12的左右两侧的后端缘19向后上方延伸。左右的上弯部13的车宽方向的内端缘13a(参照图9)从地板前部12的缺口部18向后上方连续地延伸。
43.左右的地板后部14被配置于左右的前轮11(参照图1)的上方且相互左右分离,从左右的上弯部13的上端缘20向后方延伸。左右的地板后部14位于比地板前部12靠后方且靠上方处,被配置于相互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左右的地板后部14的车宽方向的内端缘14a(参照图9)从左右的上弯部13的内端缘13a连续地向后方延伸。在左右的地板后部14的车宽方向外端部的后端部,固定有左右的支承构件29,左右的支承构件29支承被连接于地板面板10的左右的侧面板7的后下端部。左右的支承构件29以沿左右的地板后部14的车宽方向外端部立起的状态被固定于左右的地板后部14。在左右的地板后部14的上方分别配置有供乘客就座的左右的座椅17a、17b(在图5中由双点划线17a、17b表示)。
44.通路底板部15在车厢5的车宽方向的中央(左右的座椅17a、17b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通路的地面。通路底板部15被配置于比左右的地板后部14靠下方的高度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地板前部12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从地板前部12的车宽方向中央的后部通过左右的上弯部13之间及左右的地板后部14之间,并延伸至地板面板10的后端部10c。通路底板部15的后端缘部15b界定驾驶室2的后表面2的出入口9(参照图2)的下方。在通路底板部15的比车宽方向中央靠左侧的区域,设有用于对位于地板面板10的下方的装置(例如,动力源等)进行保养检查的检查口(开口)54。在通路底板部15上以从上方载置的状态安装有用于封闭检查口54的盖(盖构件)55。
45.左右的通路侧板部16封闭左右的上弯部13的内端缘13a及左右的地板后部14的内端缘14a与通路底板部15的左右的端缘部15a之间。左右的通路侧板部16以沿通路底板部15的左右的端缘部15a立起的状态从前方的左右的上弯部13的内端缘13a侧延伸至后方的地
板面板10的后端部10c。左右的通路侧板部16的后端缘部16a界定驾驶室2的后表面2a的出入口9(参照图2)的下端部的车宽方向两侧。
46.如图6所示,在地板面板10的下表面10d中的地板前部12、左右的上弯部13以及左右的地板后部14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左右一对的下框架33。左右的下框架33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截面帽状,沿地板面板10的下表面10d在前后方向上从地板面板10的前端部10a侧延伸至后端部10c,在与地板面板10的下表面10d之间界定出闭合截面。左右的下框架33分别具有:框架前部34,其被固定于地板前部12的下表面;框架上弯部35,其从框架前部34的后端连续地向后上方延伸并被固定于上弯部13的后表面;以及框架后部36,其从框架上弯部35的后端连续地向后方延伸并被固定于地板后部14的下表面。左右的框架上弯部35和左右的框架后部36被配置于比通路底板部15和左右的通路侧板部16靠车宽方向外侧处。左右的框架后部36被配置于从地板后部14的车宽方向的内端缘14a向车宽方向外侧分离的位置。
47.在地板面板10的下表面10d中的地板前部12的后端部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在左右的下框架33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6。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6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截面帽状,在与地板前部12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对地板前部12进行加强。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6的左右的两端部被固定于左右的下框架33。
48.在地板面板10的下表面10d中的通路底板部15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61。
49.多个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61中的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通路加强构件或其他通路加强构件)57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截面帽状,沿通路底板部15的后端部15b的下表面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被固定于通路底板部15。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在通路底板部15的车宽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延伸,在与通路底板部15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对通路底板部15进行加强。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被配置于通路底板部15的检查口54的后方附近。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的左右的两端部向通路底板部15的左右的两侧突出。
50.多个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61中的第二通路底板加强构件(其他通路加强构件或通路加强构件)58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截面帽状(参照图7),被配置于通路底板部15的检查口54的前方附近,沿通路底板部15的下表面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被固定于通路底板部15。即,通路底板部15的检查口54形成于通路底板部15中的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与第二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8之间的区域。第二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8在通路底板部15的车宽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延伸,在与通路底板部15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对通路底板部15进行加强。
51.多个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61中的第三通路底板加强构件(通路加强构件)59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截面帽状,被配置于从第二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8向前方分离且从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6向后方分离的位置,沿通路底板部15的下表面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被固定于通路底板部15。第三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9在通路底板部15的车宽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延伸,在与通路底板部15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对通路底板部15进行加强。
52.多个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61中的第四通路底板加强构件60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截面帽状,被配置于通路底板部15的检查口54的右侧附近,沿通路底板部15的下表面在
前后方向上延伸,被固定于通路底板部15。第四通路底板加强构件60在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和第二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8之间沿前后方向延伸,前后的两端部被固定于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和第二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8。第四通路底板加强构件60在与通路底板部15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对通路底板部15进行加强。
53.多个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61中的第五通路底板加强构件61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截面帽状,被配置于第四通路底板加强构件60的右侧,沿通路底板部15的下表面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被固定于通路底板部15。第五通路底板加强构件61从第四通路底板加强构件60延伸至比通路底板部15的右侧的端缘部15a靠车宽方向外侧处,在与通路底板部15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对通路底板部15进行加强。
54.如图2、图5及图9所示,在地板面板10的后端部10c上,除了对通路底板部15进行加强的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之外,还固定有对左右的通路侧板部16的后端部进行加强的左右的通路侧板加强构件24、对左右的地板后部14的后端部进行加强的左右的内侧加强构件25以及左右的外侧加强构件26。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左右的通路侧板加强构件24、左右的内侧加强构件25以及左右的外侧加强构件26对地板面板10的后端部10c的车宽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进行加强。
55.左右的通路侧板加强构件24是对地板面板10的左右的通路侧板部16的后端部进行加强的加强构件,形成为向车宽方向内侧开口的截面帽状,沿左右的通路侧板部16的后端部的车宽方向外侧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被固定于左右的通路侧板部16的车宽方向外侧面。左右的通路侧板加强构件24在与左右的通路侧板部16之间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左右的通路侧板加强构件24的下端部被固定于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右的通路侧板加强构件24上固定有从左右的通路侧板加强构件24向上方延伸的左右的连结构件27。左右的连结构件27将被固定于驾驶室2的后面板8a、8b的左右的后面板加强构件28(参照图3)和左右的通路侧板加强构件24进行连结。
56.左右的内侧加强构件25是对地板面板10的左右的地板后部14的后端部进行加强的加强构件,形成为向下方开口的截面帽状,沿左右的地板后部14的后端部的上表面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被固定于左右的地板后部14的上表面。左右的内侧加强构件25在与左右的地板后部14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左右的内侧加强构件25的车宽方向的内端部被固定于左右的通路侧板加强构件24的上端部。左右的内侧加强构件25的车宽方向外端部被配置于从左右的地板后部14的支承构件29的车宽方向内侧面向车宽方向内侧分离的位置。
57.左右的外侧加强构件26是对地板面板10的左右的地板后部14的后端部进行加强的加强构件,形成为向下方开口的截面帽状,沿左右的地板后部14的后端部的上表面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被固定于左右的地板后部14的上表面。左右的外侧加强构件26在与左右的地板后部14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左右的外侧加强构件26形成为比左右的内侧加强构件25小,以使得从下方与左右的内侧加强构件25卡合。左右的外侧加强构件26的车宽方向的外端部被固定于左右的地板后部14的左右的支承构件29的车宽方向内侧面。左右的外侧加强构件26的车宽方向内端侧的区域被左右的内侧加强构件25从上方覆盖,以从下方与左右的内侧加强构件25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卡合的状态而固定。即,通过左右的外侧加强构件26和左右的内侧加强构件25的双方,地板面板10的左右的地板后部14
的后端部的车宽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被加强。
58.如图6所示,在第五通路底板加强构件61的右侧的外端部上固定有对地板面板10的右侧的通路侧板部16进行加强的通路侧板加强构件62的下端部。通路侧板加强构件62形成为向车宽方向内侧开口的截面帽状,沿右侧的通路侧板部16的车宽方向外侧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被固定于右侧的通路侧板部16的车宽方向外侧面。通路侧板加强构件62在与右侧的通路侧板部16的车宽方向外侧面之间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在通路侧板加强构件62的上端部与右侧的下框架33的框架后部36之间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地板后部加强构件63。
59.地板后部加强构件63形成为向下方开口的截面帽状,在通路侧板加强构件62的上端部与右侧的下框架33的框架后部36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被固定于右侧的地板后部14。地板后部加强构件63的车宽方向内端部被固定于通路侧板加强构件62的上端部,地板后部加强构件63的车宽方向外端部被固定于右侧的下框架33的框架后部36。地板后部加强构件63连结通路侧板加强构件62和右侧的下框架33。即,通路侧板加强构件62的上端部经由地板后部加强构件63而间接地连结于右侧的下框架33。
60.在左侧的通路侧板部16中的通路底板部15的检查口54的侧方的区域上设有对左侧的通路侧板部16进行加强的通路侧板加强构件73。通路侧板加强构件73形成为向车宽方向内侧开口的截面帽状,沿左侧的通路侧板部16的车宽方向外侧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被固定于左侧的通路侧板部16的车宽方向外侧面。通路侧板加强构件73在与左侧的通路侧板部16的车宽方向外侧面之间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通路侧板加强构件73的下端部被配置于通路底板部15的检查口54的侧方附近。在通路侧板加强构件73的上端部与左侧的下框架33的框架后部36之间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地板后部加强构件74。
61.地板后部加强构件74形成为向下方开口的截面帽状,在通路侧板加强构件73的上端部与左侧的下框架33的框架后部36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被固定于左侧的地板后部14。地板后部加强构件74的车宽方向内端部被固定于通路侧板加强构件73的上端部,地板后部加强构件74的车宽方向外端部被固定于左侧的下框架33的框架后部36。地板后部加强构件74连结通路侧板加强构件73和左侧的下框架33。
62.如图2及图5所示,左右的座椅17a、17b分别具有供乘客就座的座垫37、从座垫37的后端部立起而作为乘客的靠背部发挥功能的座椅靠背52。在本实施方式中,驾驶座侧(右侧)的座椅17b被支承于右侧的地板后部14和通路底板部15的双方,副驾驶座侧(左侧)的座椅17a被支承于左侧的地板后部14。
63.右侧的座椅17b(以下,简称为“座椅17b”。)被右侧的地板后部14和通路底板部15从下方支承。座椅17b的座垫37具有突出区域39,突出区域39比右侧的通路侧板部16更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而被配置于通路底板部15的上方。座垫37的突出区域39经由被配置于座垫37的下方的座椅支架40而被支承于通路底板部15。座垫37的车宽方向外端部被支承于右侧的地板后部14。
64.如图4及图5所示,座椅支架40由面板侧固定构件42、座椅侧固定构件43以及前后的腿部44、45形成为框状,面板侧固定构件42沿地板面板10的通路底板部15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座椅侧固定构件43被配置于从面板侧固定构件42向上方分离的位置并支承座垫37,前后的腿部44、45在面板侧固定构件42与座椅侧固定构件43之间沿上下
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座椅支架40被配置于从右侧的通路侧板部16向车宽方向内侧分离的位置,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沿地板面板10的通路底板部15的右侧的外端部的上表面立起。座椅支架40的面板侧固定构件42的前端侧被固定于通路底板部15中的第二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8的上方的区域,后端侧被固定于通路底板部15中的第五通路底板加强构件61的上方的区域。座椅侧固定构件43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后2个支架支承构件51从右侧的地板后部14侧支承。前后的支架支承构件51连结右侧的地板后部14和座椅侧固定构件43,并支承座椅侧固定构件43。
65.如图5、图6及图8所示,在通路底板部15上以从上方载置的状态安装有用于封闭检查口54的盖55。盖55形成为能够从上方封闭检查口54的大小。盖55的前端部被配置于比检查口54靠前方处,以从上方与通路底板部15中的第二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8的上方的区域重叠的状态被固定。盖55的后端部被配置于比检查口54靠后方处,以从上方与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的上方的区域重叠的状态被固定。盖55的左侧的端部被配置于比检查口54靠左侧处,沿左侧的通路侧板部16的车宽方向内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盖55的右侧的端部被配置于比检查口54靠右侧处,以从上方与通路底板部15中的第四通路底板加强构件60的上方的区域重叠的状态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盖55将与上下方向交叉的上下2张板状构件75、76重叠并接合而形成。上下的板状构件75、76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大小。在下侧的板状构件76中的从检查口54向下方露出的区域上形成有以向下方突出的状态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凸起(多个盖加强部)77。多个凸起77以在车宽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状态在检查口54的前后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延伸。
66.接着,对地板面板10的制造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地板面板10通过将通路单元22安装于地板主体21而形成。
67.地板主体21一体地具有地板前部12、左右的上弯部13、以及左右的地板后部1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不具有通路底板部15的一般的平头型的车辆的地板面板(上弯部从地板前部12的后部的车宽方向的整个区域立起,地板后部从该上弯部的后部的车宽方向的整个区域向后方延伸的地板面板)的上弯部及地板后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进行切缺加工,从而成形地板主体21。在地板主体21的左右的地板后部14的后端部的车宽方向外端部上,固定有左右的支承构件29和左右的外侧加强构件26(图9中仅示出右侧的外侧加强构件26。)。
68.通路单元22是将通路底板部15、左右的通路侧板部16、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左右的通路侧板加强构件24、左右的内侧加强构件25、左右的连结构件27、以及座椅支架40作为一个部件而单元化的构件,与地板主体21独立地成形。在地板面板10的通路底板部15上设有第一固定部30,第一固定部30以从上方与地板前部12的缺口部18的端缘部重叠的状态被固定。在地板面板10的左右的通路侧板部16上设有左右的第二固定部31和左右的第三固定部32,左右的第二固定部31以从前方与左右的上弯部13的前表面重叠的状态被固定,左右的第三固定部32以从上方与地板后部14的上表面重叠的状态被固定。通路单元22以从上方载置的状态被固定于地板主体21。
69.在上述构成中,地板面板10的通路底板部15被配置于比左右的地板后部14靠下方的高度位置,从地板前部12在左右的上弯部13之间及左右的地板后部14之间向后方延伸。因此,在就座于座椅17a、17b的乘客从座椅17a、17b站起而要向比座椅17a、17b靠后方处(例
如,出入口9)移动时,能够从地板前部12在通路底板部15上通行而向比座椅17a、17b靠后方处移动。像这样,由于在就座于座椅17a、17b的乘客向车厢5的后方(比座椅17a、17b靠后方处)移动时,可以不从地板前部12跨过上弯部13并移动到地板后部14上,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在车厢5内的前后移动。
70.另外,在地板面板10的通路底板部15的下表面上固定有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59。由于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59沿通路底板部15的下表面在通路底板部15的车宽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延伸,被固定于通路底板部15的下表面而对通路底板部15进行加强,因此能够通过通路加强构件57~59而确保地板面板10相对于在车厢5内的前后移动时从乘客侧输入的载荷的强度。
71.另外,由于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59在与通路底板部15之间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因此能够通过通路加强构件57~59而确保地板面板10相对于在车厢5内的前后移动时从乘客侧输入的载荷的强度。
72.另外,通路底板部15的检查口54形成于通路底板部15中的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与第二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8之间的区域。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被配置于通路底板部15的检查口54的后方附近,第二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8被配置于通路底板部15的检查口54的前方附近。因此,即使在通路底板部15上设置检查口54,也能够通过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和第二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8而对检查口54的前后进行加强。
73.另外,封闭通路底板部15的检查口54的盖55的前端部以从上方与通路底板部15中的第二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8的上方的区域重叠的状态被固定,盖55的后端部被配置于比检查口54靠后方处,以从上方与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的上方的区域重叠的状态被固定。因此,能够通过地板面板10的通路底板部15、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以及第二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8来承受在车厢5内的前后移动时乘客踩踏盖55时的载荷。像这样,由于能够不仅通过通路底板部15,还通过被配置于检查口54的前后两侧的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以及第二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8来从下方支承盖55,因此即使在通路底板部15上设置检查口54,也能够确保地板面板10相对于在车厢5内的前后移动时从乘客侧输入的载荷的强度。
74.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进行在车厢5内的前后移动,并且能够确保地板面板10的强度。
75.另外,在盖55的下侧的板状构件76中的从检查口54向下方露出的区域上形成有以向下方突出的状态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凸起77。因此,能够通过多个凸起77而确保盖55中的从检查口54向下方露出的区域的刚性。
76.另外,由于盖55的多个凸起77以在车宽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状态在检查口54的前后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延伸,因此能够经由多个凸起77向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和第二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8传递在车厢5内的前后移动时乘客踩踏盖55时的载荷。因此,能够确保盖55相对于在车厢5内的前后移动时从乘客侧输入的载荷的强度。
77.另外,由于地板面板10的通路底板部15和左右的通路侧板部16与地板前部12、左右的上弯部13以及左右的地板后部14独立地成形,因此与使用复杂的形状的模具等使地板面板10一体成形的情况不同,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如上述那样通过对一般的平头型的车辆的地板面板的上弯部和地板后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进行切缺加工从而成形地板主体21,因此不需要复杂的形状的模具等,能够利用上述一般的平头型的
车辆的地板面板而以低成本进行制造。
78.另外,由于地板面板10的通路底板部15和左右的通路侧板部16在作为一个通路单元22而单元化的状态下被固定于地板主体21,因此能够使地板面板10的组装作业简化。
7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椅17b的座垫37上设有突出区域39,在地板面板10的通路底板部15与座椅17b之间设有座椅支架40,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座椅17b的座垫37上也可以不设置突出区域39,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座椅支架40。
8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多个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61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截面帽状,但多个通路底板加强构件57~6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加强地板面板10的通路底板部15的形状则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矩形筒状等)。
8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在地板面板10的通路底板部15的车宽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延伸的3个通路底板加强构件(通路加强构件)57~59,但并不限定于此,设置至少1个通路加强构件即可。
8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上下2张板状构件75、76形成盖55,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1张板状构件形成,或者也可以由3张以上的板状构件形成。
8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55中的从检查口54向下方露出的区域上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凸起(多个盖加强部)77,但盖加强部并不限定于凸起77,例如也可以是肋。
8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55上设有多个凸起(多个盖加强部)77,但也可以不设置盖加强部。
8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地板面板10的通路底板部15上设有检查口54,在通路底板部15上安装有盖55,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设置检查口54和盖55。
8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地板面板10的通路底板部15和左右的通路侧板部16以作为通路单元22而单元化的状态组装于地板主体21,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将地板面板10的通路底板部15和左右的通路侧板部16单元化,而通过冲压加工等将地板面板10一体成形。
8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驾驶室2上设有将车厢5向上方扩大的高车顶型的车顶板6,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驾驶室2上设置通常的高度的车顶板。
8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驾驶室2的后表面2a上设有出入口9,将地板面板10的通路底板部15设为从地板前部12向出入口9(或从出入口9向地板前部12)的通路,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驾驶室2的后表面2a上不设置出入口9,而将地板面板10的通路底板部15设为从地板前部12向比左右的座椅17a、17b靠后方的区域(或从比左右的座椅17a、17b靠后方的区域向地板前部12)的通路。
89.以上,基于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当然能够进行适当变更。即,基于本实施方式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等完成的其他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等当然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90.本技术基于2019年9月27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9-177141),并将其内容作为参考援引至此。
91.工业可利用性
92.本公开的车辆的驾驶室结构能够广泛地应用于货车等车辆。
93.附图标记说明
94.1 车辆
95.2 驾驶室
96.5 车厢
97.10 地板面板
98.12 地板前部
99.13 左右的上弯部
100.14 左右的地板后部
101.15 通路底板部
102.16 左右的通路侧板部
103.54 检查口(开口)
104.55 盖(盖构件)
105.57 第一通路底板加强构件(通路加强构件或其他通路加强构件)
106.58 第二通路底板加强构件(其他通路加强构件或通路加强构件)
107.59 第三通路底板加强构件(通路加强构件)
108.77 多个凸起(多个盖加强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