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油路循环式空压机的制作方法

2022-05-01 07:23: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压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路循环式空压机。


背景技术:

2.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空气压缩机与水泵构造类似。大多数空气压缩机是往复活塞式,旋转叶片或旋转螺杆。离心式压缩机是非常大的应用程序。
3.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22872616.1公开了一种油路循环式空压机,其设置的空压机油管散热效率差,当空压机在使用时温度上升较快时,该种散热方式无法对其进行有效降温;其设置的空压机不方便进行移动,当空压机需要进行移位时,由于空压机质量较大,搬运起来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路循环式空压机,具有空压机油管散热效率更高以及空压机方便移动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路循环式空压机,包括空压机本体,所述空压机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滑轮,所述空压机本体的侧边设置有油管,所述油管的表面设置有油管散热组件;所述油管散热组件包括进液管、水泵、抽液管、冷却液箱和回液管,其中,所述油管的表面设置有冷凝铜管,所述冷凝铜管的一端设置有回液管,所述回液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的另一端设置有抽液管,所述抽液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另一端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与冷凝铜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油管散热组件还包括固定板和螺栓,其中,所述水泵和冷却液箱的侧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与空压机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冷凝铜管的内侧通过导热棉呈环状设置于油管的表面。
8.优选的,所述空压机本体的下端内部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升降板、锥形齿轮一、转把、转动杆一、锥形齿轮二、转动杆二和支撑柱,其中,所述空压机本体的侧边设置有转把,所述转把的侧边设置有转动杆一,所述转动杆一的另一端设置有锥形齿轮一,所述锥形齿轮一的侧边设置有锥形齿轮二,所述锥形齿轮二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转动杆二,所述转动杆二的表面设置有升降板,所述转动杆二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柱。
9.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滑块和限位槽,其中,所述空压机本体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滑块,所述升降板的侧边设置有对应滑块的限位槽。
10.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一的表面与空压机本体连接处通过轴承与之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二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空压机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油管散热组件,该组件可以提升空压机油管的散热效率,避免空压机在使用时由于油管温度较高从而影响空压机的使用效果,同时该组件将冷
凝铜管环绕在油管表面,可以通过热传递的原理进一步提升油管的散热效率,从而提升油管的使用寿命。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移动组件,该组件可以方便对空压机进行移动,通过对滑轮设置限位,可以避免空压机在静置时与地面产生滑动,从而影响空压机的正常使用,通过在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橡胶垫片,可以对空压机起到一个减震缓冲的作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管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组件的剖视图;
18.图中:1、空压机本体;2、移动组件;21、升降板;22、滑块;23、锥形齿轮一;24、转把;25、转动杆一;26、锥形齿轮二;27、转动杆二;28、限位槽;29、支撑柱;3、油管;4、油管散热组件;41、进液管;42、水泵;43、固定板;44、螺栓;45、抽液管;46、冷却液箱;47、回液管;48、冷凝铜管;5、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1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路循环式空压机,包括空压机本体1,空压机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滑轮5,空压机本体1的侧边设置有油管3,油管3的表面设置有油管散热组件4;油管散热组件4包括进液管41、水泵42、抽液管45、冷却液箱46和回液管47,其中,油管3的表面设置有冷凝铜管48,冷凝铜管48的一端设置有回液管47,回液管47的另一端设置有冷却液箱46,冷却液箱46的另一端设置有抽液管45,抽液管45的另一端设置有水泵42,水泵42的另一端设置有水泵42,水泵42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液管41,进液管41的另一端与冷凝铜管4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22.具体的,油管散热组件4还包括固定板43和螺栓44,其中,水泵42和冷却液箱46的侧边设置有固定板43,固定板43通过螺栓44与空压机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水泵42和冷却液箱46牢牢的固定在空压机本体1的侧边。
24.具体的,冷凝铜管48的内侧通过导热棉呈环状设置于油管3的表面,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冷凝铜管48能够将油管3中的高温吸收的更充分。
26.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将冷凝铜管48套设在油管3的表面,打卡水泵42,水泵42通过抽液管45将冷却液箱46中的冷却液抽出,再通过进液管41排入冷凝铜管48的内部,通过热传递的原理将油管3中产生的高温吸收,从而降低油管3的温度,最终冷却液经由回液
管47流回冷却液箱46中,从而使冷却液能够起到一个循环使用的作用,通过将水泵42和冷却液箱46的侧边设置有固定板43,固定板43通过螺栓44与空压机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可以将水泵42和冷却液箱46牢牢的固定在空压机本体1的侧边,通过将冷凝铜管48的内侧通过导热棉呈环状设置于油管3的表面,可以使得冷凝铜管48能够将油管3中的高温吸收的更充分;
27.实施例2
2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空压机本体1的下端内部设置有移动组件2;移动组件2包括升降板21、锥形齿轮一23、转把24、转动杆一25、锥形齿轮二26、转动杆二27和支撑柱29,其中,空压机本体1的侧边设置有转把24,转把24的侧边设置有转动杆一25,转动杆一25的另一端设置有锥形齿轮一23,锥形齿轮一23的侧边设置有锥形齿轮二26,锥形齿轮二26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转动杆二27,转动杆二27的表面设置有升降板21,转动杆二27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柱29,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方便空压机本体1进行移动,同时可以避免空压机本体1在静置时与地面产生相对滑动。
30.具体的,移动组件2还包括滑块22和限位槽28,其中,空压机本体1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滑块22,升降板21的侧边设置有对应滑块22的限位槽28,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升升降板21升降过程的稳定性。
32.具体的,转动杆一25的表面与空压机本体1连接处通过轴承与之转动连接,转动杆二27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空压机本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锥形齿轮一23和锥形齿轮二26齿轮啮合错位。
34.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在空压机本体1的下端设置滑轮5,可以方便对空压机本体1进行移动,当空压机本体1需要静置工作时,转动转把24,转把24转动带动转动杆一25转动,转动杆一25转动带动锥形齿轮一23转动,锥形齿轮一23转动带动锥形齿轮二26转动,锥形齿轮二26转动带动转动杆二27转动,转动杆二27转动带动升降板21进行升降,通过在空压机本体1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滑块22,升降板21的侧边设置有对应滑块22的限位槽28,可以提升升降板21升降过程的稳定性,通过将转动杆一25的表面与空压机本体1连接处通过轴承与之转动连接,转动杆二27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空压机本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可以避免锥形齿轮一23和锥形齿轮二26齿轮啮合错位,升降板21带动支撑柱29与地面接触,从而对滑轮5进行限位。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冷凝铜管48套设在油管3的表面,打卡水泵42,水泵42通过抽液管45将冷却液箱46中的冷却液抽出,再通过进液管41排入冷凝铜管48的内部,通过热传递的原理将油管3中产生的高温吸收,从而降低油管3的温度,最终冷却液经由回液管47流回冷却液箱46中,从而使冷却液能够起到一个循环使用的作用,通过将水泵42和冷却液箱46的侧边设置有固定板43,固定板43通过螺栓44与空压机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可以将水泵42和冷却液箱46牢牢的固定在空压机本体1的侧边,通过将冷凝铜管48的内侧通过导热棉呈环状设置于油管3的表面,可以使得冷凝铜管48能够将油管3中的高温吸收的更充分;通过在空压机本体1的下端设置滑轮5,可以方便对空压机本体1进行移动,当空压机本体1需要静置工作时,转动转把24,转把24转动带动转动杆一25转动,转动杆一25转动带动锥形齿轮一23转动,锥形齿轮一23转动带动锥形齿轮
二26转动,锥形齿轮二26转动带动转动杆二27转动,转动杆二27转动带动升降板21进行升降,通过在空压机本体1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滑块22,升降板21的侧边设置有对应滑块22的限位槽28,可以提升升降板21升降过程的稳定性,通过将转动杆一25的表面与空压机本体1连接处通过轴承与之转动连接,转动杆二27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空压机本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可以避免锥形齿轮一23和锥形齿轮二26齿轮啮合错位,升降板21带动支撑柱29与地面接触,从而对滑轮5进行限位。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