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机转子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5-01 00:10: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仅降温效果好,而且不增加模具占用空间,同时能够改善工况,同时能够提高产品质量、产量的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机转子压铸模具,属于食品包装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电机行业电机转子基本采用铸铝转子,铸铝转子在压铸过程中因下模温度高下模铝液冷却较慢易造成下模铝环内外空洞较多,也因铝液冷却慢容易与模具发生粘连影响风叶变形、铝环拉开等现象。为了对下模进行降温,现有的主流方式是对下模进行浇水,如cn 212704293 u、名称“一种电机转子压铸模具用的液冷设备”,包括压铸底座,所述压铸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压板,所述承压板的中部镶嵌安装有连通底座,所述连通底座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镶嵌安装在所述压铸底座内部的过滤冷却水箱,所述过滤冷却水箱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压铸底座的侧面为固定连接的加压循环泵,两个加压循环泵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承压板顶面两侧的雾化喷头,两个雾化喷头之间设有与所述连通底座的顶面为固定连接的压铸下模具,所述压铸下模具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压铸上模具,所述压铸上模具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压铸机组,所述压铸机组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顶板,所述安装顶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承压板的顶面为固定连接的压铸机壳。所述过滤冷却水箱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内腔的底部镶嵌安装有压缩冷凝机组,所述储水箱内腔的中部可拆卸安装有位于所述压缩冷凝机组上方的过滤回收盒。 所述过滤回收盒为一体形成的金属筒,所述过滤回收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层叠分布的过滤纱网。所述储水箱为一体形成的无顶金属箱,所述储水箱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过滤回收盒相适配的插接卡槽,所述储水箱的外壁粘接有真空隔热板。所述连通底座为一体形成的金属栅格板,所述过滤冷却水箱通过所述连通底座与所述压铸机壳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压铸机壳包括u形侧板,所述u形侧板的左右两侧壁均通过连接铰链活动安装有双开门板,所述u形侧板和两个双开门板构成一个方形金属箱。两个雾化喷头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u形侧板内腔的左右两侧,且两个雾化喷头分别通过 两个加压循环泵与所述过滤冷却水箱的内腔相连通。其不足之处在于:该种电机转子压铸模具用的液冷设备,由于其通过外部设备从下模外部进行降温,这样不仅降温效果相对较差,而且液冷设备降占用更多的空间,同时工作环境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设计目的:为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设计一种不仅降温效果好,而且不增加模具占用空间,同时能够改善工况,同时能够提高产品质量、产量的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机转子压铸模具。
4.设计方案: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
5.1、所述压铸下模具的模具壁内设有第一冷却道和第二冷却道且第一冷却道位于第二冷却道的上方,所述第一冷却道环绕压铸下模具中的型腔设置,所述第二冷却道环绕
压铸下模具中的型腔设置,所述压铸下模具的上端面开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向下延伸与第一冷却道贯通,所述压铸下模具的上端面开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向下延伸与第二冷却道贯通,所述第一冷却道和第二冷却道之间设有连接通道且连接通道的上端口与第一冷却道贯通、下端口与第二冷却道贯通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压铸下模具的模具壁内设有第一冷却道和第二冷却道且第一冷却道位于第二冷却道的上方,所述第一冷却道环绕压铸下模具中的型腔设置,所述第二冷却道环绕压铸下模具中的型腔设置,所述压铸下模具的上端面开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向下延伸与第一冷却道贯通,所述压铸下模具的上端面开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向下延伸与第二冷却道贯通,所述第一冷却道和第二冷却道之间设有连接通道且连接通道的上端口与第一冷却道贯通、下端口与第二冷却道贯通;一是冷却介质依次通过第二通孔、第二冷却道、连接通道、第一冷却道最后从第一通孔流出,这样通过冷却介质将热量从模具带出,实现模具降温功能,从而避免了铸铝转子在压铸过程中因下模温度高下模铝液冷却较慢造成下模铝环内外空洞较多的问题,以及因铝液冷却慢容易与模具发生粘连影响风叶变形、铝环拉开等现象,进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另外,在压铸下模具内设置冷却道不仅能够提高电机转子的生产效率,而且能够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二是两层冷却通道的设置,能够提高降温效率;三是冷却道设置在压铸下模具内,其几乎不增加占用空间。
6.2、所述第一冷却道呈六边形排布,所述第二冷却道呈六边形排布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二。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道呈六边形排布,所述第二冷却道呈六边形排布,六边形的冷却道便于采用打孔的方式在压铸下模具中形成,且通道各处的孔径尺寸一致性较好,从而确保模具的冷却效果。
7.3、所述第一冷却道和第二冷却道错开排布,所述第一通孔为竖直孔,所述第二通孔为竖直孔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三。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道和第二冷却道错开排布,所述第一通孔为竖直孔,所述第二通孔为竖直孔,第一冷却道和第二通孔错开排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模具的冷却效果,而且压铸下模具的纵向牢度更好。
8.4、所述第二通孔的上端口处设有接头,所述第一通孔的上端口处设有接头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四。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上端口处设有接头,所述第一通孔的上端口处设有接头,接头的设置便于模具与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快速连接。
9.技术方案: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机转子压铸模具,包括压铸上模具和压铸下模具,所述压铸上模具和压铸下模具合模形成压铸模具本体,所述压铸下模具的模具壁内设有第一冷却道和第二冷却道且第一冷却道位于第二冷却道的上方,所述第一冷却道环绕压铸下模具中的型腔设置,所述第二冷却道环绕压铸下模具中的型腔设置,所述压铸下模具的上端面开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向下延伸与第一冷却道贯通,所述压铸下模具的上端面开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向下延伸与第二冷却道贯通,所述第一冷却道和第二冷却道之间设有连接通道且连接通道的上端口与第一冷却道贯通、下端口与第二冷却道贯通。
10.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机转子压铸模具中的冷却道设置在压铸下模具内,这样不仅降温效果好,而且不增加模具占用空间;二是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机转子压铸模具不仅能够改善工况,而且能够提高产品质量、产量。
附图说明
11.图1是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机转子压铸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机转子压铸模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机转子压铸模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图4中d-d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6是图4中e-e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实施例1:参照附图1-图6。一种带冷却系统的电机转子压铸模具,包括压铸上模具和压铸下模具1,所述压铸上模具和压铸下模具1合模形成压铸模具本体,所述压铸下模具1的模具壁内设有第一冷却道2和第二冷却道3且第一冷却道2位于第二冷却道3的上方,即冷却道分上、下两层结构设计,所述第一冷却道2环绕压铸下模具1中的型腔11设置,所述第二冷却道3环绕压铸下模具1中的型腔11设置,所述压铸下模具1的上端面开有第一通孔4且第一通孔4向下延伸与第一冷却道2贯通,所述压铸下模具1的上端面开有第二通孔5且第二通孔5向下延伸与第二冷却道3贯通,所述第一冷却道2和第二冷却道3之间设有连接通道6且连接通道6的上端口与第一冷却道2贯通、下端口与第二冷却道3贯通。层与层之间错开排布(即第一冷却道2和第二冷却道3错开排布),下层冷却道(第二冷却道3)靠近铝环,上层与下层之间打通,冷却介质从下层入口处(即第二通孔5)进入通过冷却通道在模具内流动从上层出口处(即第一通孔4)流出,通过冷却介质将模具热量带出,实现模具降温功能。
18.所述第一冷却2道呈六边形排布,在压铸下模具1的外圆面上设六个第一基点,依次以各第一基点水平向内打孔,各孔在模具壁内形成一个第一正六边形通道且第一正六边形通道的对称中心线与压铸下模具1的对称中心线重合,之后通过堵孔件将六个第一基点所在的孔口堵住形成第一冷却道2,所述第二冷却道3呈六边形排布,在压铸下模具1的外圆面上设六个第二基点,依次以各第二基点水平向内打孔,各孔在模具壁内形成一个第二正六边形通道且第二正六边形通道的对称中心线与压铸下模具1的对称中心线重合,之后通过堵孔件将六个第二基点所在的孔口堵住形成第二冷却道3,所述第二正六边形通道的边长小于第一正六边形通道的边长。
19.所述第一冷却道2和第二冷却道3错开排布,所述第一通孔4为竖直孔,所述第二通孔5为竖直孔;所述压铸下模具1的外圆面上开有第一横向通孔12、第二横向通孔13和第三横向通孔14且第一横向通孔12、第二横向通孔13和第三横向通孔14的外端口处利用堵孔件堵住,所述第一横向通孔12与第一冷却道2贯通,所述第二横向通孔13和第三横向通孔14分别与第二冷却道3贯通,所述第一通孔4竖直向下延长与第一横向通孔12贯通,从而实现第一通孔4与第一冷却道2连通,第一横向通孔12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通孔4尽可能的向外开(即第一通孔4尽可能的打在压铸下模具1上端面的外侧),所述第二通孔5竖直向下延长与第二横向通孔13贯通,从而实现第二通孔5与第二冷却道3连通,第二横向通孔13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二通孔5尽可能的向外开(即第二通孔5尽可能的打在压铸下模具1上端面的外侧),所述压铸下模具1的上端面开有第三通孔且第三通孔竖直向下延伸分别与第一冷却道2和第三横向通孔14贯通,所述连接通道6在第三通孔
的上端口设置堵孔件后形成。所述第二通孔5的上端口处设有接头,所述第一通孔4的上端口处设有接头。
20.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