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间色彩认知记忆能力测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2022-04-30 17:49: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虚拟空间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空间色彩认知记忆能力测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2.认知能力指的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联系、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的能力,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以及思维等。认知增强技术是一项基于神经可塑性,调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改变大脑的结构进而改善认知记忆能力的一项技术。
3.在军事国防领域,不佳的任务表现将带来重大后果,这对军队服役人员的认知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需要使用适当方法增强军队服役人员的认知能力。尤其是视知觉方面的认知能力,视觉方向辨别训练可以改善操作/执行人员对运动物体方向的辨别力,而且通过对操作/执行人员在视觉刺激的亮度、颜色、方向、运动等上面的测试与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其认知能力。
4.目前的相关技术中,对军工服役人员在视知觉方面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的研究并不多,有的研究也仅通过一个色彩块的差异来考察操作/执行人员的色彩认知记忆能力,对操作/执行人员能力的评估的准确度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对操作/执行人员能力评估的准确度,本技术提供了空间色彩认知记忆能力测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空间色彩认知记忆能力测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建立三维前测场景;基于所述三维前测场景建立多轮试次;确定所述多轮试次对应的前测评估结果;其中,所述基于三维前测场景建立多轮试次,包括:所述各轮试次对应有配置参数;获取初始值的步骤:获取目标试次数、初始参数以及进阶参数;建立当前试次的步骤:将所述初始参数作为所述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基于所述初始参数在所述三维前测场景内建立当前试次;下一试次参数确定的步骤:确定所述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根据所述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所述进阶参数以及所述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确定下一试次对应的配置参数;建立下一试次的步骤:基于所述下一试次对应的配置参数在所述三维前测场景内建立下一试次;循环执行将所述下一试次作为当前试次,以及下一试次参数确定的步骤和建立下一试次的步骤,直至所述当前试次对应的试次数等于目标试次数。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执行人员在建立的试次中进行色彩记忆能力的测试与评估;系统建立起三维前测场景,并在三维前测场景的基础上建立多轮试次,在建立每轮试次时,系统将依据配置参数建立当前试次,当前试次中包含三维前测场景与操作/执行人员在测试中需要记忆的目标物体,在操作/执行人员记忆目标物体并进行作答后,系统将获取操作/执行人员在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其中每轮试次的配置参数各不相同,下一试次的配置参数基于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与进阶参数进行调整确定,不断调整试次的难度使之匹配操作/执行人员的记忆能力,有效改善了测试的难度与操作/执行人员能力差距过大导致在评估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时的不准确性,提高对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评估的准确度。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立三维前测场景,包括:获取操作/执行人员身份信息;基于操作/执行人员身份信息建立所述三维前测场景。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执行人员身份信息由操作/执行人员输入,系统在操作/执行人员输入身份信息时进行获取;同时系统将利用操作/执行人员的身份信息,自动匹配操作/执行人员所熟悉的三维前测场景,根据操作/执行人员的年龄与职业,由系统推荐目标物体在测试中的测试场景与目标物体的种类,实现了对不同群体进行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测试。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参数包括:物体数量n,表征当前试次下所述三维前测场景中所述目标物体的数量;记忆时间t,表征操作/执行人员在当前试次中的记忆物体颜色的时间;颜色差别度d,表征当前试次中所有所述目标物体的差别程度;物体运动幅度m,用于确定当前试次中所有所述目标物体的运动方式;所述进阶参数包括:物体数量递进幅度n,表示所述下一试次与所述当前试次的物体数量n的变化率;记忆时间递进幅度t,表示所述下一试次与所述当前试次的记忆时间t的变化率;颜色差别递进程度d,表示所述下一试次与所述当前试次的颜色差别度d的变化率;运动递进幅度m,表示下所述一试次与所述当前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m的变化率。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系统依据物体数量n的参数值,在当前试次中建立物体数量n的目标物体个数,依据记忆时间t的参数值,设定当前试次的记忆时间;依据颜色差别度d的参数值,设定当前试次中的目标物体的同色系之间的颜色的区别程度,颜色差别度d的参数值越大,颜色的区别程度越大,依据物体运动幅度m的参数值,使目标物体在当前试次中以初始位置为圆心以物体运动幅度m为半径的圆上不断运动,系统依据配置参数的参数值构建出具有一定难度的试次,操作/执行人员在试次中需要在记忆时间t内记忆所有的目标物体的颜色,在记忆过程中,各目标物体之间的颜色差异会对操作/执行人员识别目标物体的颜色造成一定影响,同时目标物体的运动幅度会增大操作/执行人员的记忆难度,因此通过配置参数可以构建出一定难度的试次;并且系统通过设置物体数量递进幅度n、记忆时间递进幅度t、颜色差别递进程度d和运动递进幅度m等对应配置参数的进阶参数,可以根据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不断匹配下一试次的配置参数,使试次的难度不断匹配操作/执行人
员的色彩记忆能力,系统利用配置参数与进阶参数,构建了丰富的测试方案与测试环境。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所述进阶参数以及所述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确定下一试次对应的配置参数,包括:基于所述当前试次的物体数量n、物体数量递进幅度n,以及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所述下一试次的物体数量n;基于所述当前试次的记忆时间t、记忆时间递进幅度t,以及所述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所述下一试次的基于记忆时间t;基于所述当前试次的颜色差别度d、颜色差别递进程度d以及所述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所述下一试次的颜色差别度d;基于所述当前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m、运动递进幅度m以及所述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所述下一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m。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成功时,下一试次的难度通过依据进阶参数与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改变下一试次的配置参数的方式相应增加,其中下一试次的物体数量在当前试次的物体数量的基础上按照物体数量递进幅度n进行增加,下一试次的记忆时间在当前试次的记忆时间的基础上按照记忆时间递进幅度减少,下一试次的颜色差别度在当前试次的颜色差别度的基础上按照颜色差别递进程度d减少,目标物体之间的颜色差别减小,下一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在当前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的基础上按照运动递进幅度m增加;当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失败时,下一试次的难度减小,其中下一试次的物体数量相应减小,记忆时间相应增加,颜色差别度相应增加,物体运动幅度相应减少,采用本方案,系统提高了试次的难度的自适应性,更有效地适应前测评估与训练的水平。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参数还包括: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表征操作/执行人员与所述目标物体之间的最远距离;所述进阶参数还包括:颜色显示范围递进幅度s,表征下一试次与当前试次之间的所述目标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的变化率,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所述进阶参数以及所述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确定下一试次对应的配置参数,还包括:基于所述当前试次的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颜色显示范围递进幅度s以及所述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所述下一试次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表示以目标物体的位置为圆心,以设定的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的参数值为半径的触发范围,限定目标物体只有在操作/执行人员处于触发范围内才进行显示,操作/执行人员处于触发范围之外不显示,操作/执行人员只有在走进目标物体的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内在目标物体显示时进行记忆,离开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后,目标物体的颜色将消失,使操作/执行人员在试次中形成动态的记忆过程,同时利用颜色显示范围递进幅度s,在当前试次成功时,减小下一试次的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进而增大下一试次的难度;在当前试次失败时,增大下一试次的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进而减小下一试次的难度,通过设定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可以提高测试的难度训练操作/执行人员的记忆能力,设定颜色显示范围递进幅度s可以使系统递进式地调整下一试次的颜色显示范围,使下一试次的难度不断匹配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多轮试次对应的前测评估结果,包括:基于所述多轮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个体行为结果;确定操作/执行人员的认知疲劳结果;基于所述个体行为结果和所述认知疲劳结果确定前测评估结果。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个体行为结果综合了各试次的作答正确率与各试次的配置参数,作答正确率直观呈现操作/执行人员的客观作答情况,格式次的配置参数可以反映出各试次的难度情况,同时在评估操作/执行人员的色彩记忆能力时,还确定操作/执行人员的认知疲劳结果,认知疲劳结果基于操作/执行人员在所有试次开始前与开始后进行的一次认知疲劳检测得到,可以得出操作/执行人员在当前试次中的疲劳程度,前测评估结果不止考虑了个体行为结果的客观性,还参考了在试次过程中操作/执行人员的认知疲劳度的影响因素,提高了评价操作/执行人员能力的参考的全面性。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操作/执行人员的认知疲劳结果,包括:获取所述操作/执行人员在所述每轮试次中的皮电反应的sc值、心率变异性的sdnn值及瞳孔直径,基于所述操作/执行人员在所述每轮试次中的皮电反应的sc值、心率变异性的sdnn值及瞳孔直径确定每轮试次的评估结果;基于所有所述试次的评估结果确定操作/执行人员的认知疲劳结果。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系统分别在操作/执行人员的每轮试次前与试次后进行一次的认知疲劳检测并记录一次认知疲劳值,在每轮试次后根据认知疲劳值计算每轮试次的单次认知疲劳数据,结合每轮试次的单次认知疲劳数据统计操作/执行人员的在前测中的认知疲劳结果,实现了对认知疲劳度结果的评测的科学性。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个体行为结果和所述认知疲劳结果确定前测评估结果之后,还包括:确定所述个体行为结果和所述认知疲劳结果的相关性。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协方差的方法将各试次的个体行为结果与认知疲劳度结果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认知疲劳度结果对操作/执行人员的空间色彩记忆力的影响,提高了评估操作/执行人员的空间色彩记忆能力的客观性,进一步增加了评估的准确性。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多轮试次对应的前测评估结果之后,还包括:建立三维后测场景;基于三维后测场景建立多轮试次;确定所述多轮试次对应的后测评估结果;基于所述后测评估结果以及所述前测评估结果确定训练效果值。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系统为了评估操作/执行人员训练记忆能力后的效果而建立三维后测场景,操作/执行人员自定义设置训练后测的配置参数与进阶参数,由系统依据配置参数与进阶参数采用与前测相同的规则,建立后测的多轮试次,并在操作/执行人员测试结束后获取操作/执行人员的后测结果,将前测结果与后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估,可以直观地展示操作/执行人员的训练效果,便于操作/执行人员针对性调整训练方案。
2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空间色彩认知记忆能力测评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空间色彩认知记忆能力测评装置,包括:
前测场景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三维前测场景;试次设置模块,用于基于三维前测场景建立多轮试次;评估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轮试次对应的前测评估结果;其中,所述试次设置模块在基于三维前测场景建立多轮试次时,具体用于:所述各轮试次对应有配置参数;执行获取初始值的步骤:获取目标试次数、初始参数以及进阶参数;执行建立当前试次的步骤:将所述初始参数作为所述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基于所述初始参数在所述三维前测场景内建立当前试次;执行下一试次参数确定的步骤:确定所述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根据所述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所述进阶参数以及所述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确定下一试次对应的配置参数;执行建立下一试次的步骤:基于所述下一试次对应的配置参数在所述三维前测场景内建立下一试次;循环执行将所述下一试次作为当前试次,以及下一试次参数确定的步骤和建立下一试次的步骤,直至所述当前试次对应的试次数等于目标试次数。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执行人员在建立的试次中进行色彩记忆能力的测试与评估;系统建立起三维前测场景,并在三维前测场景的基础上建立多轮试次,在建立每轮试次时,系统将依据配置参数建立当前试次,当前试次中包含三维前测场景与操作/执行人员在测试中需要记忆的目标物体,在操作/执行人员记忆目标物体并进行作答后,系统将获取操作/执行人员在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其中每轮试次的配置参数各不相同,下一试次的配置参数基于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与进阶参数进行调整确定,不断调整试次的难度使之匹配操作/执行人员的记忆能力,有效改善了测试的难度与操作/执行人员能力差距过大导致在评估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时的不准确性,提高对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评估的准确度。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前测场景建立模块在建立三维前测场景时,具体用于:获取操作/执行人员身份信息;基于操作/执行人员身份信息建立所述三维前测场景。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参数包括:物体数量n,表征当前试次下所述三维前测场景中所述目标物体的数量;记忆时间t,表征操作/执行人员在当前试次中的记忆物体颜色的时间;颜色差别度d,表征当前试次中所有所述目标物体的差别程度;物体运动幅度m,用于确定当前试次中所有所述目标物体的运动方式;所述进阶参数包括:物体数量递进幅度n,表示所述下一试次与所述当前试次的物体数量n的变化率;记忆时间递进幅度t,表示所述下一试次与所述当前试次的记忆时间t的变化率;颜色差别递进程度d,表示所述下一试次与所述当前试次的颜色差别度d的变化率;运动递进幅度m,表示下所述一试次与所述当前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m的变化率。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试次设置模块在根据所述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所述进阶参数以及所述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确定下一试次对应的配置参数时,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当前试次的物体数量n、物体数量递进幅度n以及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所述下一试次的物体数量n;基于所述当前试次的记忆时间t、记忆时间递进幅度t以及所述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所述下一试次的基于记忆时间t;基于所述当前试次的颜色差别度d、颜色差别递进程度d以及所述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所述下一试次的颜色差别度d;基于所述当前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m、运动递进幅度m以及所述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所述下一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m。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参数还包括: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表征操作/执行人员与所述目标物体之间的最远距离;所述进阶参数还包括:颜色显示范围递进幅度s,表征下一试次与当前试次之间的所述目标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的变化率,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所述进阶参数以及所述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确定下一试次对应的配置参数,还包括:基于所述当前试次的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颜色显示范围递进幅度s以及所述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所述下一试次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评估模块在所述确定所述多轮试次对应的前测评估结果时,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多轮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个体行为结果;确定操作/执行人员的认知疲劳结果;基于所述个体行为结果和所述认知疲劳结果确定前测评估结果。
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评估模块在所述确定操作/执行人员的认知疲劳结果时,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操作/执行人员在所述每轮试次中的皮电反应的sc值、心率变异性的sdnn值及瞳孔直径,基于所述操作/执行人员在所述每轮试次中的皮电反应的sc值、心率变异性的sdnn值及瞳孔直径确定每轮试次的评估结果;基于所有所述试次的评估结果确定操作/执行人员的认知疲劳结果。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评估模块在基于所述个体行为结果和所述认知疲劳结果确定前测评估结果之后,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个体行为结果和所述认知疲劳结果的相关性。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后测场景建立模块,所述后测场景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三维后测场景;基于三维后测场景建立多轮试次;确定所述多轮试次对应的后测评估结果;基于所述后测评估结果以及所述前测评估结果确定训练效果值。
34.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一种空间色彩记忆力测评方法。
35.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一种空间色彩认知记忆能力测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3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执行人员在建立的试次中进行色彩记忆能力的测试与评估;系统建立起三维前测场景,并在三维前测场景的基础上建立多轮试次,在建立每轮试次时,系统将依据配置参数建立当前试次,当前试次中包含三维前测场景与操作/执行人员在测试中需要记忆的目标物体,在操作/执行人员记忆目标物体并进行作答后,系统将获取操作/执行人员在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其中每轮试次的配置参数各不相同,下一试次的配置参数基于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与进阶参数进行调整确定,不断调整试次的难度使之匹配操作/执行人员的记忆能力,有效改善了测试的难度与操作/执行人员能力差距过大导致在评估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时的不准确性,提高对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评估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空间色彩认知记忆能力测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基于三维前测场景建立多轮试次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空间色彩认知记忆能力测评装置的方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间色彩认知记忆能力测评方法,参照图1,由电子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建立三维前测场景。
42.其中,三维前测场景内包括多个目标物体。三维前测场景是针对操作/执行人员在进行色彩记忆力训练前,对操作/执行人员进行训练前的色彩记忆力评估而建立的一种三维环境,三维前测场景的建立利用了计算机生成的一种模拟环境,利用了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得操作/执行人员可以沉浸在该环境中。建立三维前测场景需要首先预先在计算机中构造一个虚拟空间,空间中的每个点都具有xyz三个维度的坐标、色彩、法线和逻辑关系等众多维度的信息,计算机再经过人体运动监测、控制杆、键盘、鼠标等控制设备确定操作/执行人员在虚拟空间的位置,最后利用显示设备进行显示,进而构造出三维的前测场景供操作/执行人员进入。
43.具体地,目标物体在三维前测场景中存在多个,操作/执行人员需在当前三维的前测场景中记忆所有目标物体的空间位置以及目标物体的颜色,各目标物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颜色差别,用于操作/执行人员区分识别目标物体并记忆,在后续测试中,通过测试操作/执行人员对各个目标物体空间位置以及目标物体颜色的记忆,实现对操作/执行人员空间色彩记忆力进行测评的功能。
44.步骤s102、基于三维前测场景建立多轮试次。
45.其中,参照图2,基于三维前测场景建立多轮试次,包括:各轮试次对应有配置参数。
46.步骤s21、获取初始值的步骤:获取目标试次数、初始参数以及进阶参数。
47.其中,目标试次数表示操作/执行人员在前测场景中需要完成的试次数,操作/执行人员完成所有目标试次数即完成前测;例如,操作/执行人员设定目标试次数为5次,则操作/执行人员将在前测过程中完成五次试次即完成了在该前测场景下的一次测试。
48.初始参数为由操作/执行人员自定义设定初始参数值,初始参数用于构建初始试次的三维前测场景,例如,初始参数可以包括物体数量与记忆时间等参数,若操作/执行人员设定的物体数量为10个,记忆时间为60秒,则在初始试次的三维前测场景中,会出现10个目标物体,操作/执行人员需要在记忆时间即60秒内记忆10个目标物体。
49.进阶参数为由操作/执行人员自定义设定相邻试次之间在进行难度调整时的调整幅值,表示下一试次相对于当前试次的难度的递进程度,用于调整下一试次的三维前测场景,例如设定物体数量递进幅度为10%,记忆时间递进幅度为5%,在下一试次物体数量在当前试次的基础上变化10%(包括增大或减小),记忆时间在当前试次的基础上变化5%(包括增大或减小)。
50.步骤s22、建立当前试次的步骤:将初始参数作为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基于初始参数在三维前测场景内建立当前试次。
51.其中,建立当前试次是在三维前测场景的基础上,根据初始参数建立操作/执行人员在初始试次中的测试环境,供操作/执行人员进行测试,例如在初始试次中,操作/执行人员在三维前测场景中需要在初始设置的记忆时间内记忆多个初始设置的目标物体,在建立初始试次时就需要建立目标物体与设置记忆时间。
52.步骤s23、下一试次参数确定的步骤:确定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根据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进阶参数以及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确定下一试次对应的配置参数。
53.其中,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表示操作/执行人员在当前试次中的记忆成功或失败,是根据操作/执行人员在当前试次中的作答正确率判断得出,作答正确率为操作/执行人员
作答正确的目标物体的数量与当前试次的目标物体的总数量的比值;当作答正确率大于预设的基准比值时,则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为试次成功;当作答正确率小于预设的基准比值时,则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为试次失败;其中预设的基准比值为操作/执行人员预设的作答正确率的基准数值,自定义设定;例如,预设的基准比值为65%,则当作答正确率大于等于65%时,当前测试结果为试次成功,下一试次的物体数量的参数值为11,记忆时间的参数值为57;若作答正确率小于65%,则当前测试结果为试次失败,下一试次的物体数量的参数值为9,记忆时间的参数值为63。
54.步骤s24、建立下一试次的步骤:基于下一试次对应的配置参数在三维前测场景内建立下一试次。
55.其中,建立下一试次是在三维前测场景内,依据下一试次对应的配置参数的参数值,设置下一试次的测试环境,操作/执行人员在下一试次中进行测试,接上例,下一试次的目标物体的建立与下一试次的记忆时间的设定。
56.步骤s25、循环执行将下一试次作为当前试次,以及下一试次参数确定的步骤和建立下一试次的步骤,直至当前试次对应的试次数等于目标试次数。
57.其中,在当前试次作答结束后,若当前试次对应的试次数小于目标试次数,说明前测未完成,系统将下一试次作为当前试次,确定下一试次的配置参数并建立下一试次,操作/执行人员继续训练;若当前试次的试次数与目标试次数相等时,即操作/执行人员的前测完成,不需再建立下一试次,前测结束,不需构建下一试次;例如,当前试次对应的试次数为第三次小于目标试次数5时,系统将下一试次作为当前试次,执行建立下一试次,操作/执行人员继续在下一试次中进行测试,此时当前试次对应的试次数为第四次小于目标试次数5,系统循环执行将下一试次作为当前试次,继续建立第五试次,操作/执行人员继续测试,当前试次结束后,对应试次数为第五次等于目标试次数5,则操作/执行人员完成所有试次结束前测,不再循环。
58.具体地,若试次的难度与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相差过大时,仅仅根据操作/执行人员的作答情况将难以反应操作/执行人员的具体能力水平,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根据操作/执行人员的在当前试次的作答情况调整下一试次的配置参数,使试次的难度不断匹配接近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极限,从而可以提高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评估的准确性;减小偶然因素与难度不匹配对操作/执行人员能力的影响,提高对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评估的准确度。
59.步骤s103、确定多轮试次对应的前测评估结果。
60.具体地,根据操作/执行人员在多轮试次中的作答情况对操作/执行人员的记忆能力进行评估,可以减少只有一轮试次时作答的偶然性,提高最终操作/执行人员能力评估的准确性。
6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101中,建立三维前测场景,包括:获取操作/执行人员身份信息;基于操作/执行人员身份信息建立三维前测场景。
62.其中,操作/执行人员身份信息包括:操作/执行人员的id、操作/执行人员的年龄信息以及操作/执行人员的职业信息,操作/执行人员在测试时,通过键入的方式输入id、年龄以及职业,操作/执行人员的职业需在预先设定好的选项中进行选择;预先设定好的选项包括无、普通群众及士兵三个选项,操作/执行人员有可仅有一个选择选项。在测试完成后
可以通过操作/执行人员的身份信息从系统内再次调取操作/执行人员的前测结果。
63.输入的信息入下表1所示:表1操作/执行人员id年龄职业操作/执行人员1a0118无操作/执行人员2b01223无操作/执行人员3b01319军人操作/执行人员4c01423普通群众其中,系统基于操作/执行人员的年龄与职业自动匹配出推荐的前测场景,推荐的前测场景包括测试场景与目标物体种类;测试场景包括童话森林、教室、购物商场、公园、办公室、展览馆、模拟战场及军事展馆,目标物体种类包括毛绒玩具、文具、生活用品、健身器械、办公用品、展品、武器及作战装备。
64.系统推荐前测场景的规则如下表2所示,例如:操作/执行人员1,id为a011,年龄为8岁,职业为无,系统推荐的测试场景为童话森林,目标物体种类为毛绒玩具;操作/执行人员3,id为b013,年龄9岁,职业为军人,系统推荐的前测场景为模拟战场,目标物体种类为武器;针对操作/执行人员的差异化,由系统推荐不同的适合当前操作/执行人员的前测场景,增加了测试的趣味性。
65.表2表2在系统自动匹配好推荐前测场景后,操作/执行人员可在显示界面查看推荐的前测场景的缩略图,并且操作/执行人员可通过调整测试场景、目标物体种类自定义前测场景;操作/执行人员可以使用系统自动匹配的前测场景,也可以自定义前测场景。
6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配置参数包括:物体数量n,表征当前试次下三维前测场景中目标物体的数量;记忆时间t,表征操作/执行人员在当前试次中的记忆物体颜色的时间;
颜色差别度d,表征当前试次中所有目标物体的差别程度;物体运动幅度m,用于确定当前试次中所有目标物体的运动方式。
67.其中,物体数量n为当前试次中的目标物体的数量,也是操作/执行人员在当前试次中需要记忆的目标物体的个数,例如当前试次的物体数量为10个,建立的当前试次中存在10个目标物体供操作/执行人员记忆;记忆时间t为操作/执行人员记忆所有目标物体及目标物体颜色的总时间,例如当前试次的记忆时间为60秒,则操作/执行人员需要在60秒内记忆所有目标物体的位置及其颜色,60秒后,所有目标物体的颜色全部隐藏变为白色,操作/执行人员根据系统显示的颜色,在空间内选择与颜色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目标物体,进行作答;颜色差别度d为目标物体的相同色系的颜色饱和度之间的差别程度,为百分值,百分值越大表示相同色系的物体间的颜色饱和度差别越大,操作/执行人员越易分辨各目标物体,百分值越小表示物体间颜色差别越小,操作/执行人员越难以分辨各目标物体,例如,设定当前试次的颜色差别度为50%,则对应的所有红色系间的颜色饱和度相差50%,对应的所有黄色系间的颜色饱和度相差50%;物体运动幅度m表示:在试次中,目标物体会在初始位置为圆心,以物体运动幅度m为半径的圆上不断运动,例如当前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m为2,则目标物体在当前试次中将以目标物体的初始位置为圆心,以2米为半径的圆上不断运动。
68.进一步地,进阶参数包括:物体数量递进幅度n,表示下一试次与当前试次的目标物体数量n的变化率;记忆时间递进幅度t,表示下一试次与当前试次的记忆时间t的变化率;颜色差别递进程度d,表示下一试次与当前试次的颜色差别度d的变化率;运动递进幅度m,表示下一试次与当前试次的目标物体运动幅度m的变化率。
69.其中,若设定物体数量递进幅度n为10%,则下一试次的物体数量在当前试次的物体数量10个的基础上变化1个;若设定记忆时间递进幅度t为5%,则下一试次的记忆时间在当前试次记忆时间60秒的基础上变化3秒;若颜色差别递进程度d为4%,则下一试次的颜色差别度在当前试次的颜色差别度50%的基础上变化2%;若设定的运动递进幅度m为50%,则下一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在当前物体运动幅度2米的基础上变化1米。
7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根据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进阶参数以及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确定下一试次对应的配置参数,包括:基于当前试次的物体数量n、物体数量递进幅度n,以及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下一试次的物体数量n;具体地,若当前试次成功,则:下一试次的物体数量n
k 1=
当前试次的物体数量nk*(1 物体数量递进幅度n);若当前试次失败,则:下一试次的物体数量n
k 1
=当前试次的物体数量nk*(1-物体数量递进幅度n)。
71.在操作/执行人员试次成功时,下一试次的物体数量增多,操作/执行人员需要记忆的目标物体的数量增加,难度变大;若操作/执行人员当前试次失败,下一试次的物体数量相应减少,操作/执行人员需要记忆的目标物体的数量减少,难度变小;使试次的难度不断匹配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
72.基于当前试次的记忆时间t、记忆时间递进幅度t,以及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下一试次的基于记忆时间t;
具体地,若当前试次成功,则:下一试次的记忆时间t
k 1
=当前试次的记忆时间tk*(1-记忆时间递进幅度t);若当前试次失败,则:下一试次的记忆时间t
k 1
=当前试次的记忆时间tk*(1 记忆时间递进幅度t)。
73.在操作/执行人员试次成功时,系统将缩短下一试次的记忆时间,增加了试次的难度,在操作/执行人员试次失败时,系统将增加下一试次的记忆时间,减小试次的难度,实现试次难度不断匹配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的功能。
74.基于当前试次的颜色差别度d、颜色差别递进程度d以及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下一试次的颜色差别度d;具体地,若当前试次成功,则:下一试次的颜色差别度d
k 1
=当前试次的颜色差别度dk*(1-颜色差别递进程度d);若当前试次失败,则:下一试次的颜色差别度d
k 1
=当前试次的颜色差别度dk*(1 颜色差别递进程度d)。
75.在操作/执行人员试次成功时,系统将减少相同色系间的颜色差别度,使目标物体之间的颜色差别减小,操作/执行人员识别各目标物体的颜色的难度增加,在操作/执行人员试次失败时,系统将增加相同色系间的颜色差别度,使目标物体之间的颜色差别增大,操作/执行人员识别各目标物体的颜色的难度减小,进一步使试次难度不断匹配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
76.基于当前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m、运动递进幅度m以及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下一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m。
77.具体地,若当前试次成功,则:下一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m
k 1
=当前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mk*(1 运动递进幅度m);若当前试次失败,则:下一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m
k 1
=当前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mk*(1-运动递进幅度m)。
78.在操作/执行人员当前试次成功时,系统将增大目标物体的运动幅度,不断运动,增加操作/执行人员记忆目标物体的难度;在操作/执行人员当前试次失败时,系统将减小目标物体的运动幅度,减小操作/执行人员记忆目标物体的难度,进一步使试次的难度不断匹配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
7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配置参数还包括: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表征操作/执行人员与目标物体之间的最远距离;进阶参数还包括:颜色显示范围递进幅度s,表征下一试次与当前试次之间的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的变化率;其中,当操作/执行人员处在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外时,目标物体的颜色为白色,操作/执行人员无法发现目标物体,只有当操作/执行人员进入目标物体的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内时,系统控制目标物体显示原本颜色,操作/执行人员进行记忆,因此操作/执行人员在进行测试时需要不断探索运动,在接近目标物体时进行记忆,远离时目标物体消失。
80.根据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进阶参数以及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确定下一试次对应的配置参数,还包括:基于当前试次的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颜色显示范围递进幅度s以及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下一试次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
81.具体地,若当前试次成功,则:下一试次的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
k 1
=当前试次的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k*(1-颜色显示范围递进幅度s);若当前试次失败,则:下一试次的物体颜
色显示范围s
k 1
=当前试次的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k*(1 颜色显示范围递进幅度s)。
82.在操作/执行人员当前试次成功时,下一试次的目标物体的颜色显示范围将缩小,操作/执行人员的试次难度将增加;若操作/执行人员当前试次减小,下一试次的目标物体的颜色显示范围将在当前试次的基础上缩小,下一试次的难度较当前试次的难度变小,系统依据递进式的颜色显示范围的调整,提高了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与试次难度的匹配性。
8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确定多轮试次对应的前测评估结果,包括:步骤s31(图中未示出)、基于多轮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个体行为结果。
84.其中,每轮试次的测试结果包括操作/执行人员的作答正确率与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决定了当前试次的难易程度;作答正确率为当前试次中操作/执行人员答对的目标数量的个数与当前试次中物体数量的比值;个体行为结果包括每轮试次的测试结果与测试正确率,其中测试正确率表示操作/执行人员在所有试次中的作答情况的统计,测试正确率数值上等于操作/执行人员试次成功的试次数的和与目标试次数的比值。
85.测试正确率与作答正确率作为客观数据,直观呈现操作/执行人员的作答情况,每轮试次的配置参数则表征了操作/执行人员的试次的难易程度,综合试次的难易程度与客观数据评估操作/执行人员的记忆能力的方法较为客观。
86.步骤s32(图中未示出)、确定操作/执行人员的认知疲劳结果。
87.具体地,认知疲劳结果是结合每轮试次的认知疲劳数据得出的,系统检测并记录每轮试次的操作/执行人员的单次认知疲劳数据,在每轮试次开始前检测并记录一次操作/执行人员的认知疲劳值,在每轮试次结束后再次检测并记录一次操作/执行人员的认知疲劳值,利用每轮试次的操作/执行人员的两组认知疲劳值计算每轮试次的单次认知疲劳数据,将多轮试次的认知疲劳数据整合得到操作/执行人员的认知疲劳结果。
88.步骤s33(图中未示出)、基于个体行为结果和认知疲劳结果确定前测评估结果。
89.具体地,在前测评估操作/执行人员的记忆能力时,不止依据试次的难度情况与做答正确率等客观数据,还参考了操作/执行人员在操作/执行人员过程中的疲劳程度的主观数据,进一步提高了整体评估操作/执行人员记忆能力的准确性。
9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确定操作/执行人员的认知疲劳结果,包括:获取操作/执行人员在每轮试次中的皮电反应的sc值、心率变异性的sdnn值及瞳孔直径,基于皮电反应的sc值、心率变异性的sdnn值及瞳孔直径确定每轮试次的单次认知疲劳数据;其中,认知疲劳结果由操作/执行人员在多轮试次中的认知疲劳数据衡量;认知疲劳数据由每轮试次开始前与开始后检测并记录的皮电反应的sc值、心率变异性的sdnn值及瞳孔直径计算得到。
91.具体地,每轮试次的认知疲劳数据=50%(试次结束时刻的sc值-试次开始时刻的sc值) 25%(试次结束时刻sdnn值-试次开始时刻sdnn值) 25%(试次结束时刻的瞳孔直径-试次开始时刻的瞳孔直径)。
9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基于个体行为结果和认知疲劳结果确定前测评估结果之后,还包括:确定个体行为结果和认知疲劳结果的相关性。
93.其中,利用协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认知疲劳结果对个体行为结果的影响,具体利
用认知疲劳结果与个体行为结果的回归关系,将个体行为结果都矫正为认知疲劳结果相同时的个体行为结果,这样认知疲劳结果的不同对个体行为结果的影响就可消除,即利用协方差分析的方式,把个体行为结果中的归因于操作/执行人员认知疲劳的部分划分出去,减小认知疲劳结果对操作/执行人员的个体行为结果的影响,便于确切分析操作/执行人员的色彩记忆能力水平。
9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确定多轮试次对应的前测评估结果之后,还包括:建立三维后测场景;基于三维后测场景建立多轮试次;确定多轮试次对应的后测评估结果;基于后测评估结果以及前测评估结果确定训练效果值。
95.其中,后测场景是系统为了评估操作/执行人员训练记忆能力后的效果而建立并设定的测试场景,供操作/执行人员进行测试;后测的初始值由操作/执行人员自定义设置,后测的多轮试次由系统基于三维后测场景结合初始值建立。
96.在操作/执行人员完成后测后,系统再次评估操作/执行人员的色彩记忆能力,得到后测评估结果,利用spss2.0统计分析软件,将后测评估结果与前测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获得训练效果数值,其中,训练效果数值=75%(后测个体行为结果-前测个体行为结果) 25%(前测认知疲劳数据-后测认知疲劳数据);通过对操作/执行人员进行前测与后测两次测试,使操作/执行人员的训练效果以数据的方式直观展示,可以使操作/执行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方案调整与测试。
97.上述实施例从方法流程的角度介绍一种空间色彩认知记忆能力测评的方法,下述实施例从虚拟模块或者虚拟单元的角度介绍了一种空间色彩认知记忆能力测评的装置,参照图3,具体详见下述实施例。
98.一种空间色彩认知记忆能力测评装置300,包括:前测场景建立模块301,用于建立三维前测场景;试次设置模块302,用于基于三维前测场景建立多轮试次;评估模块303,用于确定多轮试次对应的前测评估结果;其中,试次设置模块302在基于三维前测场景建立多轮试次时,具体用于:各轮试次对应有配置参数;执行获取初始值的步骤:获取目标试次数、初始参数以及进阶参数;执行建立当前试次的步骤:将初始参数作为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基于初始参数在三维前测场景内建立当前试次;执行下一试次参数确定的步骤:确定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根据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进阶参数以及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确定下一试次对应的配置参数;执行建立下一试次的步骤:基于下一试次对应的配置参数在三维前测场景内建立下一试次;循环执行将下一试次作为当前试次,以及下一试次参数确定的步骤和建立下一试次的步骤,直至当前试次对应的试次数等于目标试次数。
9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执行人员在建立的试次中进行色彩记忆能力的测试与评估;系统建立起三维前测场景,并在三维前测场景的基础上建立多轮试次,在建立每轮试次时,系统将依据配置参数建立当前试次,当前试次中包含三维前测场景与操作/执行人员在测试中需要记忆的目标物体,在操作/执行人员记忆目标物体并进行作答后,系统将获取操作/执行人员在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其中每轮试次的配置参数各不相同,下一试次
的配置参数基于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与进阶参数进行调整确定,不断调整试次的难度使之匹配操作/执行人员的记忆能力,有效改善了测试的难度与操作/执行人员能力差距过大导致在评估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时的不准确性,提高对操作/执行人员的能力评估的准确度。
10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前测场景建立模块301在建立三维前测场景时,具体用于:获取操作/执行人员身份信息;基于操作/执行人员身份信息建立三维前测场景。
10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参数包括:物体数量n,表征当前试次下三维前测场景中目标物体的数量;记忆时间t,表征操作/执行人员在当前试次中的记忆物体颜色的时间;颜色差别度d,表征当前试次中所有目标物体的差别程度;物体运动幅度m,用于确定当前试次中所有目标物体的运动方式;进阶参数包括:物体数量递进幅度n,表示下一试次与当前试次的物体数量n的变化率;记忆时间递进幅度t,表示下一试次与当前试次的记忆时间t的变化率;颜色差别递进程度d,表示下一试次与当前试次的颜色差别度d的变化率;运动递进幅度m,表示下一试次与当前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m的变化率。
10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试次设置模块302在根据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进阶参数以及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确定下一试次对应的配置参数时,具体用于:基于当前试次的物体数量n、物体数量递进幅度n以及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下一试次的物体数量n;基于当前试次的记忆时间t、记忆时间递进幅度t以及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下一试次的基于记忆时间t;基于当前试次的颜色差别度d、颜色差别递进程度d以及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下一试次的颜色差别度d;基于当前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m、运动递进幅度m以及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下一试次的物体运动幅度m。
10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参数还包括: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表征操作/执行人员与目标物体之间的最远距离;进阶参数还包括:颜色显示范围递进幅度s,表征下一试次与当前试次之间的目标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的变化率,根据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进阶参数以及当前试次的配置参数,确定下一试次对应的配置参数,还包括:基于当前试次的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颜色显示范围递进幅度s以及当前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下一试次物体颜色显示范围s。
10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评估模块303在确定多轮试次对应的前测评估结果时,具体用于:
基于多轮试次的测试结果确定个体行为结果;确定操作/执行人员的认知疲劳结果;基于个体行为结果和认知疲劳结果确定前测评估结果。
10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评估模块303在确定操作/执行人员的认知疲劳结果时,具体用于:获取操作/执行人员在每轮试次中的皮电反应的sc值、心率变异性的sdnn值及瞳孔直径,基于操作/执行人员在每轮试次中的皮电反应的sc值、心率变异性的sdnn值及瞳孔直径确定每轮试次的评估结果;基于所有试次的评估结果确定操作/执行人员的认知疲劳结果。
1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评估模块303在基于个体行为结果和认知疲劳结果确定前测评估结果之后,具体用于:确定个体行为结果和认知疲劳结果的相关性。
1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还包括后测场景建立模块,后测场景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三维后测场景;基于三维后测场景建立多轮试次;确定多轮试次对应的后测评估结果;基于后测评估结果以及前测评估结果确定训练效果值。
108.本技术实施例还从实体装置的角度介绍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3。其中,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3相连,如通过总线402相连。可选地,电子设备4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404。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4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4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109.处理器401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技术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4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110.总线4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402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4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111.存储器403可以是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
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112.存储器403用于存储执行本技术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4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内容。
113.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还可以为服务器等。图4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114.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115.以上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