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点火器组装体以及点火器组装体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2022-04-30 13:40: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一种将电点火式的点火器安装于点火器套环的点火器组装体以及点火器组装体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2.一种具备电点火式的点火器的点火器组装体,其通过将该点火器固定至由金属形成的点火器套环(collar)来组装。并且,点火器组装体隔着点火器套环安装于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等安全装置而被广泛利用。在这样的安全装置中,重要的是,在需要时点火器工作,嵌入有该点火器的装置可靠地发挥功能。在点火器组装体中,如果点火器与点火器套环之间的密闭性低,则有时大气中的水分会从点火器组装体的外部经过点火器组装体中的微小间隙(例如,点火器与点火器套环之间的间隙)进入装置内而产生不良状况。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在包围点火器的筒状套环构件的内周面形成有槽,在密封构件嵌入该槽内并且被该点火器按压的状态下,将该点火器安装于该筒状套环构件,由此,谋求点火器组装体中的密闭性的提高。
3.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点火器组装体,具备:点火器主体,具有点火部和包覆该点火部的周围的树脂部;以及点火器套环,供该点火器主体嵌入并固定。在该点火器组装体中,将形成于该点火器套环的内周部的突起嵌入该树脂部,由此,谋求点火器组装体中的密闭性的提高。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59314号公报
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2516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9.在为了点火器组装体中的密闭性的提高而使用密封构件的情况下,会增加点火器组装体的零件件数。零件件数的增加在零件的管理上不优选,组装工时也会增加。
10.此外,如果形成于金属制的点火器套环的内周部的突起一旦嵌入树脂部,则嵌入有该突起的部分的树脂部会变形并凹陷,假设在将点火器重新安装于点火器套环的情况下,树脂部的凹陷会导致密闭性降低,因此,点火器套环的安装工序无法重复进行。像这样,点火器套环的安装工序无法重复进行,因此,要求点火器套环与点火器的对位精度高,点火器套环的安装工序变得困难。
11.在本公开中,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增加零件件数的情况下容易地组装并且提高点火器组装体中的密闭性的技术。
12.技术方案
13.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公开中,由树脂形成的保持部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压接
于点火器套环的固定部。由此,能够在不增加零件件数的同时容易地组装,并且提高点火器组装体中的密闭性。
14.具体而言,本公开的一种点火器组装体,具备:电点火式的点火器,具有点火部、保持部以及导电销,其中所述点火部包括点火药,所述保持部包覆该点火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由树脂形成并保持该点火部,所述导电销向该点火部通电;以及,点火器套环,由金属形成并安装有所述点火器,所述点火器套环具有包围所述保持部并进行固定的固定部,所述保持部在其周围具有连续且与该保持部形成为一体的突起部,在所述保持部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的状态下,所述突起部压接于该固定部。
15.上述点火器组装体通过使由树脂形成的保持部具有的突起部压接于由金属形成的点火器套环的固定部,能够提高点火器与点火器套环的密闭性,抑制湿气从外部侵入。此外,突起部与保持部由树脂形成为一体,因此,该点火器组装体能在不使用垫片等密封构件的情况下提高密闭性。此外,假设在需要重新进行将点火器的保持部固定至点火器套环的固定部的工序的情况下,即使暂时将保持部从固定部卸下,也能够在将保持部再次安装至固定部时,使突起部再次压接于固定部,因此,即使重新进行该工序,也能够确保点火器组装体中的密闭性。像这样,该点火器组装体能够在不增加零件件数的情况下容易地组装,并且提高密闭性。
16.在上述点火器组装体中,也可以是,在所述保持部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的状态下,所述突起部被按压于该固定部而变形并密合。通过使突起部的顶端压扁变形而与固定部密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点火器与点火器套环的密闭性。
17.在上述点火器组装体中,也可以是,所述点火部具有:筒状周壁部;盖部,闭塞该筒状周壁部的一端;以及容纳空间,由该筒状周壁部和该盖部形成并容纳所述点火药,所述点火部配置为该盖部位于所述点火器工作时的该点火药的燃烧生成物的放出方向侧,所述保持部具有:倾斜部,包覆所述筒状周壁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向所述点火器组装体的下方倾斜并由所述固定部的顶端部铆接;对置部,与所述固定部的底面部对置;以及周壁部,将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对置部连结,所述突起部形成于所述倾斜部、所述周壁部以及所述对置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所述固定部可以包围所述倾斜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周壁部以及所述对置部来固定所述保持部。
18.在此,突起部只要形成于保持部的倾斜部、周壁部或对置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即可。在保持部固定于固定部的状态下,突起部只要形成于可压接于点火器套环的固定部的位置即可。通过将突起部压接于固定部,能够提高点火器组装体的密闭性,抑制湿气从外部侵入。
19.在上述点火器组装体中,也可以是,在所述保持部形成有多个所述突起部,多个所述突起部构成为包括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和所述第二突起部以所述点火部的中心轴为中心形成为同心圆状,并且从所述保持部突出的高度不同。通过形成为使以点火部的中心轴为中心形成为同心圆状的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的高度不同,假设在需要重新进行将点火器的保持部固定至点火器套环的固定部的工序的情况下,在最初将保持部固定至固定部时,即使高的一方的突起部压接于固定部而压扁变形,低的一方的突起部也不抵接于固定部或仅其顶端抵接于固定部,能够保持低的一方的突起部不进行如完全压扁那样的变形的状态。因此,在再次将保持部在固定部进行固定时,能够使未变形的一
方的突起部可靠地压接于固定部而变形。由此,上述点火器组装体即使重新进行将保持部固定至固定部的工序也能够确保密闭性。
20.在上述点火器组装体中,也可以是,所述突起部从所述保持部的表面起的突出方向的剖面形状是矩形、梯形或半圆形,并且该剖面形状的宽度比从所述表面突出的高度长。像这样,突起部的剖面形状可以是矩形、梯形或半圆形中的任一种。此外,突起部的剖面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或其他多边形状。
21.在上述点火器组装体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固定部中,在与所述突起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槽部,在所述突起部压接于所述固定部的情况下,该突起部嵌入所述槽部并变形为沿着该槽部形状的形状。通过使突起部嵌入槽部并变形为沿着该槽部形状的形状,能够进一步提高点火器与点火器套环的密闭性。
22.在此,可以从点火器组装体的组装方法的侧面理解本公开。即,也可以是,本公开的一种点火器组装体的组装方法,所述点火器组装体通过将电点火式的点火器安装至金属制的点火器套环而构成,所述方法包括:准备所述点火器,所述点火器具有点火部、保持部以及导电销,其中所述点火部包括点火药,所述保持部包覆该点火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由树脂形成并保持该点火部,所述导电销向该点火部通电;以及准备所述点火器套环,所述点火器套环具有包围所述保持部并进行固定的固定部,其中,所述保持部在其周围具有连续且与该保持部形成为一体的突起部,所述点火器组装体的组装方法还包括:在使所述突起部压接于所述固定部的状态下,将该保持部固定至该固定部。
23.有益效果
24.根据本公开的技术,能够在不增加零件件数的情况下容易地组装,并且提高点火器组装体中的密闭性。
附图说明
25.图1是表示构成为包括实施方式1的点火器组装体的气体发生器的概略构成的图。
26.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点火器组装体的概略构成的图。
27.图3是关于实施方式1的点火器组装体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28.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点火器组装体的点火器的概略构成的图。
29.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点火器组装体的点火器套环的概略构成的图。
30.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点火器组装体的概略构成的图。
31.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点火器组装体的概略构成的图(其一)。
32.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点火器组装体的概略构成的图(其二)。
33.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点火器组装体的概略构成的图(其三)。
34.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点火器组装体的概略构成的图(其一)。
35.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点火器组装体的概略构成的图(其二)。
36.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点火器组装体的概略构成的图。
37.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点火器组装体的组装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点火器组装体以及点火器组装体的组装
方法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各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和各构成的组合等是一个例子,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构成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本公开不由实施方式限定,仅由权利要求限定。
39.《实施方式1》
40.图1是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点火器组装体1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以下,称为“气体发生器”)100的轴向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气体发生器100不仅限于气囊用的公知的形状,既可以是适合安全带预紧器用、帘式气囊用的公知的形状,也可以是如用于各种致动器等那样的公知的形状。气体发生器100具备上部壳体101和下部壳体102。上部壳体101和下部壳体102由金属形成,具有有底大致圆筒状。此外,气体放出口104在上部壳体101沿周向排列形成有多个。在气体发生器100中,通过上部壳体101与下部壳体102在将相互的开口端彼此面对的状态下接合来形成轴向的两端闭塞的短尺寸圆筒状的外壳103。在该外壳103内配置有点火器组装体1。需要说明的是,在点火器组装体1工作前,气体放出口104被铝制的密封带114从外壳103的内部闭塞。关于点火器组装体1的详情在后文叙述,但通过点火器组装体1具备的点火器2(参照图2)的工作,填充于外壳103内的气体发生剂105点火/燃烧,例如,产生用于使气囊(袋体)膨胀的燃烧气体。
41.在气体发生器100中,在外壳103内的中心配置有在周壁设有多个传火孔107的内筒构件108,在该内筒构件108的内侧形成有容纳点火器组装体1和传火药111的空间109,此外,在其半径方向外侧形成有容纳气体发生剂105的燃烧室110。需要说明的是,气体发生剂105由在燃烧室110中形成为大致环状的底板115支承。作为传火药111,可以使用点火性良好、燃烧温度比气体发生剂105高的气体发生剂。理想的是,传火药111的燃烧温度处于1700℃~3000℃的范围。作为这样的传火药111,例如,可以使用包含硝基胍(34重量%)、硝酸锶(56重量%)的公知的传火药。或者,作为传火药,也可以使用公知的黑火药(硼/硝酸钾)。此外,作为气体发生剂105,可以使用燃烧温度比较低的气体发生剂,例如,理想的是,气体发生剂105的燃烧温度在1000℃~1700℃的范围,例如,可以使用由硝酸胍(41重量%)、碱性硝酸铜(49重量%)以及粘合剂或添加物构成的公知的气体发生剂。
42.并且,点火器组装体1固定于内筒构件108的下部壳体102侧。可以通过铆接内筒构件108的开口端部112侧并固定点火器组装体1的点火器套环6(参照图2)等手法来进行点火器组装体1相对于内筒构件108的固定。然后,该内筒构件108在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1的一侧的开口端部112的附近,与下部壳体102通过焊接等进行连接。
43.在燃烧室110内容纳有气体发生剂105,在其外侧配置有过滤器106,该过滤器106用于捕集因气体发生剂105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中包含的燃烧残渣,并且冷却燃烧气体。该过滤器106使用层叠金属丝网等形成为筒状,其外周面配置为与外壳103的内周面对置。在过滤器106的外周面与外壳103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作为气体流路的间隙113,由此,实现过滤器106的全面利用。
44.在像这样构成的气体发生器100中,当点火器组装体1工作时,配置于其附近的传火药111点火/燃烧,其火焰从形成于内筒构件108的传火孔107向燃烧室110内喷射。通过该火焰,燃烧室110内的气体发生剂105点火/燃烧,产生燃烧气体。该燃烧气体在从过滤器106穿过的期间被过滤和冷却,穿破闭塞气体放出口104的密封带114,从该气体放出口104向外部放出。
45.接着,使用图2,对点火器组装体1进行说明。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点火器组装体1的轴向的剖视图。点火器组装体1具备点火器2。点火器2具有包括点火药的点火部3、保持点火部3的保持部4以及向点火部3通电的导电销5。点火器2是通过从导电销5供给的点火电流来使点火部3内的点火药燃烧的电点火式。
46.点火部3具有杯体形状。点火部3具有:筒状周壁部31;盖部32,闭塞筒状周壁部31的一端;以及容纳空间33,由筒状周壁部31和盖部32形成并容纳点火药,该点火部3配置为盖部32位于点火器2工作时的点火药的燃烧生成物的放出方向侧。例如,如图1所示,点火器组装体1以盖部32朝向传火药111的填充位置的方式配置于外壳103内。由此,在点火器组装体1的点火器2工作的情况下,来自点火药的燃烧生成物能够朝向传火药111放出而使传火药111点火/燃烧。在此,将点火器组装体1的中心轴方向设为点火器组装体的上下方向,将盖部32侧设为点火器组装体1的上侧(图2的纸面上方),将其相反侧设为点火器组装体1的下侧(图2的纸面下方)。在图2中,点火器组装体1的中心轴以双点划线表示。需要说明的是,点火器组装体1的中心轴与点火部3和后述的点火器套环6(固定部60)的中心轴一致。
47.保持部4由树脂形成,包覆点火部3的一部分的周围,保持点火部3。保持部4在点火器2的制造工序中,通过将树脂材料注塑成型而形成。作为形成保持部4的树脂材料,可以适当地利用在固化后耐热性、耐久性、耐腐蚀性等优异的树脂材料。作为这样的树脂材料,例如,举例示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硫化聚丙烯树脂、聚环氧丙烷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或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需要说明的是,保持部4也可以形成为包覆点火部3的周围整体。
48.一对导电销5在确保相互电绝缘状态的基础上,在点火部3的容纳空间33内连架有桥丝(bridge wire)(未图示)。容纳于该点火部3的容纳空间33的点火药与连架于导电销5之间的桥丝(未图示)接触。点火药因桥丝的发热而点火并燃烧,由此,生成燃烧生成物。像这样,点火器2使点火药燃烧并放出其燃烧生成物。
49.此外,点火器组装体1具备安装有点火器2的点火器套环6。点火器套环6由金属形成,具有:固定部60,包围保持部4并进行固定;以及安装部61,在安装于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0时通过内筒构件108的开口端部112来进行铆接。安装部61的径形成为安装部61嵌入空间109的程度,比气体发生器100的空间109的径稍小,安装部61嵌入空间109内。以下,对点火器2相对于点火器套环6的安装方案进行说明。
50.在固定部60的轴向的上侧端部形成有开口62,在该轴向的下侧端部形成有开口63。固定部60为两端开口的筒状形状,具有顶端部60a、中央部60b以及底面部60c。底面部60c是从下方支承保持部4的部分,配置于固定部60的最下方。中央部60b从底面部60c沿点火器组装体1的轴向上侧延伸,与配置于上端侧的顶端部60a连结。在制造点火器套环6时,顶端部60a从中央部60b呈直线状延伸,但在将点火器2固定至点火器套环6的工序中,向内侧折弯,铆接保持部4。
51.保持部4具有:倾斜部41,包覆筒状周壁部31的一部分的周围并向点火器组装体1的下方倾斜;对置部43,与固定部60的底面部60c对置;以及周壁部42,将倾斜部41与对置部43连结。保持部4通过顶端部60a向点火器套环6的内侧折弯直至压接至倾斜部41为止,从而由顶端部60a进行铆接。倾斜部41向下方倾斜,因此,能够使顶端部60a从中央部60b的折弯角度为钝角,能够容易地由顶端部60a进行铆接。需要说明的是,倾斜部41与保持部4由树脂
形成为一体,倾斜部41也可以形成为包覆到筒状周壁部31的上端的周围为止,或形成为包覆到盖部2为止。
52.底面部60c是支承从开口62侧嵌入的点火器2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面部60c朝向点火器组装体1的内侧向下方倾斜,对置部43也朝向该内侧向下方倾斜。需要说明的是,底面部60c和对置部43也可以不向下方倾斜,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与点火器组装体1的轴向正交的平面状。像这样,优选的是,使底面部60c与对置部43的形状相互匹配。
53.周壁部42的径形成为中央部60b嵌入周壁部42内的程度,比中央部60b的内径稍小。在点火器2从开口62侧嵌入点火器套环6时,周壁部42由中央部60b引导,同时插入至中央部60b内。需要说明的是,周壁部42和中央部60b也可以具有下侧的径逐渐变小的锥形形状。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周壁部42插入至中央部60b,并且能够使将顶端部60c铆接后的保持部4相对于点火器套环6的固定变得牢固。像这样,固定部60包围倾斜部41的一部分、周壁部42以及对置部43来固定保持部4。
54.此外,保持部4还具有配置于最下方的下部45。一对导电销5从下部45的下端部露出并朝向下方延伸。此外,下部45的径比点火器套环6的开口63稍小,嵌入开口63。
55.而且,保持部4在其周围具有连续且与保持部4形成为一体的突起部44a、44b。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44a(例如,相当于“第一突起部”)和突起部44b(例如,相当于“第二突起部”)以点火部3的中心轴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形成于对置部43。突起部44a、44b从保持部4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置部43的表面)突出,在保持部4固定于固定部60的状态下,压接于固定部60(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面部60c)。需要说明的是,突起部只要形成于倾斜部41、周壁部42以及对置部43中的任一方即可,既可以在一个部位形成多个,也可以是多个突起部分别形成于倾斜部41、周壁部42以及对置部43,也可以仅形成于倾斜部41、周壁部42以及对置部43中的任一部位。
56.关于点火器2相对于点火器套环6的安装方案如上所述。在此,对由设置突起部44a、44b实现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在点火器组装体1中,重要的是,确保点火器2与点火器套环6的密闭性。一般而言,如果在点火器与点火器套环之间产生间隙,则湿气会从该间隙侵入供点火器组装体配置的装置内,该装置内的火药等容易受到湿气的影响。如果该火药受到该影响,则该装置可能会变得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点火器组装体1通过使突起部44a、44b压接于固定部60,能够提高点火器2与点火器套环6的密闭性,抑制湿气从外部侵入。需要说明的是,在保持部4固定于固定部60的状态下,突起部44a、44b被按压于底面部60c而变形并密合。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点火器2与点火器套环6的密闭性。
57.此外,突起部44a、44b与保持部4由树脂形成为一体,因此,点火器组装体1能在不使用垫片等密封构件的情况下提高密闭性。此外,假设在需要重新进行将点火器2的保持部4固定至点火器套环6的固定部60的工序的情况下,即使暂时将保持部4从固定部60卸下,也能够在将保持部4再次安装于固定部60时,使突起部44a、44b再次压接于固定部60,因此,即使重新进行该工序,也能够确保点火器组装体1中的密闭性。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点火器组装体1能够在不增加零件件数的情况下容易地组装,并且提高密闭性。
58.在维持气密性的观点下,优选的是,突起部44a、44b设为分别在周向连续的突起。需要说明的是,即使突起部44a、44b形成为在周向不连续的多个突起,也可以在将该突起部压接于固定部60的状态时,利用变形在周向形成与相邻的突起连结的实质上成为连续的状
态的程度的间隔。
59.接着,使用图3~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点火器组装体的组装方法(以下,仅称为“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方式的组装方法中,如图3所示,首先,准备点火器2(步骤s101)。图4是点火器2的轴向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点火器2的突起部44a、44b在压接于固定部60而变形前,从保持部4的对置部43的表面起的突出方向的剖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需要说明的是,突起部44a、44b的剖面形状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状、半圆形状。
60.接着,如图3所示,准备点火器套环6(步骤s102)。图5是点火器套环6的轴向的剖视图。在安装点火器2前,固定部60的顶端部60a不向内侧折弯,而是从中央部60b向上方呈直线状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准备点火器2的工序(步骤s101)与准备点火器套环6的工序(步骤s102)的顺序可以是任一个在前,也可以是同时。
61.接着,如图3所示,将点火器2嵌入点火器套环6内(步骤s103)。具体而言,将点火器2嵌入点火器套环6内直至将点火器2从下部45侧插入至点火器套环6的开口62并且形成于对置部43的突起部44a、44b与底面部60c抵接为止。接着,将点火器2固定至点火器套环6(步骤s104)。具体而言,在使突起部44a、44b压接于固定部60的底面部60c的状态下,通过将顶端部60a与倾斜部41铆接来将保持部4固定至固定部60。由此,点火器2安装至点火器套环6。需要说明的是,在将保持部4固定至固定部60的工序(步骤s104)中,突起部44a被按压于固定部60的底面部60c而变形并密合。由此,本实施方式的点火器组装体1能够进一步提高点火器2与点火器套环6的密闭性。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铆接顶端部60a使突起部44a、44b压接于底面部60c而变形。即,在步骤s104中,也可以同时进行突起部44a、44b的变形和压接以及顶端部60a的铆接。
62.《变形例1》
63.接着,使用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本变形例的点火器组装体1在突起部44a、44b的高度方面具有特征。图6是从本变形例的点火器2的轴向的剖面中仅将保持部4的对置部43附近的保持部4抽出的放大图。在本变形例中,突起部44a和突起部44b以点火部3的中心轴为中心形成为同心圆状,且从保持部4的对置部43突出的高度不同。例如,如图6所示,形成为突起部44b(相当于“第二突起部”)比突起部44a(相当于“第一突起部”)从对置部43突出的高度高。
64.当像这样形成突起部44a、44b时,假设在需要重新进行将点火器2的保持部4固定于点火器套环6的固定部60的工序的情况下,在最初将保持部4固定至固定部60时,成为即使高的一方的突起部44b压接于底面部60c而压扁变形,低的一方的突起部44a也不抵接于底面部60c或仅其顶端抵接于底面部60c的程度。因此,能够避免低的一方的突起部44a完全压扁变形。因此,在再次将保持部固定至固定部时,能够使未变形的一方的突起部44a可靠地压接于底面部60c而变形。由此,本变形例的点火器组装体1即使重新进行将保持部4固定至固定部60的工序,也能够确保密闭性。像这样,本变形例的点火器组装体1能够重新进行组装,能够提高密闭性。
65.《变形例2》
66.接着,使用图7~图9,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本变形例的点火器组装体1在突起部44a、44b的剖面形状方面具有特征。图7~图9是从本变形例的点火器2的轴向
的剖面中仅将保持部4的对置部43附近的保持部4抽出的放大图。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突起部44a、44b从保持部4的对置部43的表面起的突出方向的剖面形状是矩形。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突起部44a、44b从保持部4的对置部43的表面起的突出方向的剖面形状是梯形(例如,等腰梯形)。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突起部44a、44b从保持部4的对置部43的表面起的突出方向的剖面形状是半圆。像这样,突起部44a、44b的剖面形状可以是矩形、梯形或半圆形,也可以是这些的组合。在图7~图9所示的本变形例的突起部44a、44b的剖面形状的宽度比从对置部43的表面突出的高度长。在此,剖面形状的宽度是与从对置部43的表面突出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像这样,突起部44a、44b的剖面形状是矩形、梯形或半圆形,且剖面形状的宽度比从保持部4的表面突出的高度长,因此,能够防止在组装工序中在与其他零件、夹具等接触的情况下变形。由此,在插入前的状态下,能够防止突起部44a、44b的变形,在将保持部4固定至固定部60时或在固定后,能够使突起部44a、44b按照设计压接于固定部60。本变形例的点火器组装体1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的工序,并且提高密闭性。
67.《变形例3》
68.接着,使用图10和图11,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进行说明。本变形例的点火器组装体1在固定部60中设置有槽部64a、64b的方面具有特征。图10和图11是从本变形例的点火器2的轴向的剖面中将保持部4的对置部43附近抽出的放大图。
69.如图10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在固定部60中,在与突起部44a、44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槽部64a、64b。例如,在固定部60的轴向上的槽部64a、64b的剖面形状是矩形。在突起部44a、44b压接于固定部60的情况下,突起部44a、44b嵌入槽部64a、64b并变形为沿着槽部64a、64b形状的形状。图11是表示在将保持部4嵌入固定部60内的中途、突起部44a、44b抵接于底面部60c前的状态的剖视图。槽部64a、64b形成为深度(d)比突起部44a从保持部4的表面(在本变形例中,对置部43的表面)突出的高度(h)短。在本变形例中,d《h/2的关系成立。即,槽部64a、64b的深度比突起部44a、44b的高度的一半短。如图10所示,在将保持部4固定至固定部60的工序中,将突起部44a、44b按压于槽部64a、64b的底,由此,突起部44a、44b嵌入槽部64a、64b并变形为沿着槽部64a、64b形状的形状。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点火器2与点火器套环6的密闭性。需要说明的是,槽部64a、64b的深度(d)与突起部44a、44b的关系是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的关系。即,能够使槽部64a、64b内部填充变形的突起部44a、44b。因此,高度(h)与深度(d)的关系能够根据槽部64a、64b的剖面形状、突起部44a、44b的剖面形状以及两者的相对大小来适当地变更。
70.《实施方式2》
71.接着,使用图12和图13,对实施方式2的点火器组装体1进行说明。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点火器组装体1的轴向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和图13中,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实质上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72.本实施方式的点火器组装体1在具有一个突起部44且该突起部44形成于保持部4的周壁部42方面具有特征。突起部44只要是形成于能够压接于固定部60的位置即可,可以形成于倾斜部41、周壁部42或对置部43中的任一方。此外,例如,在倾斜部41、周壁部42以及对置部43中的任一方也可以形成有突起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部4固定于固定部60的状态下,突起部44压接于固定部60的中心轴方向中央部。由此,本实施方式的点火器组装体1能够提高点火器2与点火器套环6的密闭性。
73.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将突起部44形成于周壁部42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准备固定部60为朝向顶端部60a其径扩展的形状的点火器套环6。图13是表示在固定部60固定保持部4的工序前、将点火器2嵌入固定部60内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将顶端部60a向内侧折弯前,固定部60朝向顶端部60a向外侧扩展。在将这样的顶端部60a与倾斜部41铆接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所谓的旋转铆接方法。旋转铆接方法是如下的加工法:在顶端具有辊,该辊将正在旋转的棒状夹具推压至顶端部60a的外周整周,由此将顶端部60a向内侧折弯而进行铆接。通过旋转铆接方法将顶端部60a向内侧折弯,由此,在将突起部44压接于固定部60的中央部60b的状态下,将保持部4固定至固定部60。在该固定的工序(步骤s104)时,突起部44被按压于中央部60b而变形并密合。由此,本实施方式的点火器组装体1能够提高点火器2与点火器套环6的密闭性。
74.《其他实施例》
75.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能够尽可能的组合。例如,可以在周壁部42设置多个突起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各突起部的高度不同,也可以在中央部60b与突起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槽部。
76.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各方案能够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其他任何特征进行组合。
77.附图标记说明
78.1:点火器组装体
79.2:点火器
80.3:点火部
81.4:保持部
82.5:导电销
83.6:固定部
84.31:筒状周壁部
85.32:盖部
86.33:容纳空间
87.41:倾斜部
88.42:周壁部
89.43:对置部
90.44、44a、44b:突起部
91.45:下部
92.60:固定部
93.60a:顶端部
94.60b:中央部
95.60c:底面部
96.61:安装部
97.62、63:开口
98.64a、64b:槽部
99.100:气体发生器
100.101:上部壳体
101.102:下部壳体
102.103:外壳
103.104:气体放出口
104.105:气体发生剂
105.106:过滤器
106.107:传火孔
107.108:内筒构件
108.109:空间
109.110:燃烧室
110.111:传火药
111.112:开口端部
112.113:间隙
113.114:密封带
114.115:底板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