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纯棉吸湿速干纱线及面料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18:01: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纱线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纯棉吸湿速干纱线及面料。


背景技术:

2.化纤制成的吸湿速干面料,主要采用了异形丝增加导湿性,后整理需要加入较多的亲水性助剂提升亲水性,从而达到吸湿速干功能。但化纤多是石油提炼物制成,不可再生且不易降解。纯棉面料具有吸水性好,亲肤柔软的特性。但正因为纯棉面料吸水性好,从而不易干,导致出汗多时容易粘身,潮湿环境容易发霉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纯棉吸湿速干纱线及面料,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纯棉面料的吸湿速干性能。
4.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纯棉吸湿速干纱线,所述吸湿速干纱线包括至少两根单纱;所述单纱包括至少两根纯棉粗纱;至少两根所述纯棉粗纱相互缠绕形成所述单纱;至少两根所述单纱相互缠绕形成所述吸湿速干纱线;所述单纱和所述吸湿速干纱线的表面均存在多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用于吸收并疏导扩散液体。
5.一种实施例中,至少两根所述纯棉粗纱相互螺旋缠绕形成所述单纱,所述单纱表面存在多个第一导流槽;至少两根所述单纱相互螺旋缠绕形成所述吸湿速干纱线,所述吸湿速干纱线表面存在多个第二导流槽。
6.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吸湿速干纱线中的至少两根所述单纱捻向相反。
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单纱包括2-4根粗纱;所述吸湿速干纱线包括2-4根单纱。
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单纱英制捻系数为5.5-6.5。
9.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吸湿速干纱线粗细小于50s英制支数。
1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粗纱为拒水粗纱或所述单纱为拒水单纱。
11.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面料,采用上述的纯棉吸湿速干纱线制成。
12.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面料的克重不超过200g/m2。
13.依据上述实施例的纯棉吸湿速干纱线,首先,纯棉粗纱与纯棉粗纱之间相互缠绕可以在单纱的表面形成导流槽。其次,在单纱和单纱的缠绕过程中,能够将单纱表面的导流槽尽可能的暴露在其表面。同时单纱和单纱在缠绕过程中,在其表面也会形成导流槽,保证了吸水及快速传导扩散的性能,较好的提高吸湿速干纱线的吸湿速干性能。采用纯棉粗纱和纯棉粗纱缠绕形成单纱,形成的单纱具有一定的捻度,单纱之间又相互缠绕,形成的吸湿速干纱线捻度进一步提高,从而提升吸湿速干纱线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单纱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吸湿速干纱线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单纱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吸湿速干纱线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吸湿速干纱线截面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单纱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图6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技术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技术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技术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22.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23.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24.如图1-5所示,一种实施例中,纯棉吸湿速干纱线,吸湿速干纱线4包括至少两根单纱2。单纱2包括至少两根纯棉粗纱1。至少两根纯棉粗纱相互缠绕形成单纱2。至少两根单纱2相互缠绕形成吸湿速干纱线4。单纱2和吸湿速干纱线4的表面均存在多个导流槽,导流槽用于吸收并疏导扩散液体。
25.本技术所设计的纯棉吸湿速干纱线,首先,纯棉粗纱1与纯棉粗纱1之间相互缠绕可以在单纱2的表面形成导流槽。其次,在单纱2和单纱2的缠绕过程中,能够将单纱2表面的导流槽尽可能的暴露在其表面。同时单纱2和单纱2在缠绕过程中,在其表面也会形成导流槽,保证了吸水及快速传导扩散的性能,较好的提高吸湿速干纱线4的吸湿速干性能。采用纯棉粗纱1和纯棉粗纱1缠绕形成单纱2,形成的单纱2具有一定的捻度,单纱2之间又相互缠绕,形成的吸湿速干纱线4捻度进一步提高,从而提升吸湿速干纱线4的结构稳定性。
26.吸湿速干纱线4中的至少两根单纱2捻向相反,能够提高吸湿速干纱线4的结构稳定性,避免纱线之间散开的现象发生。
27.单纱2包括2-4根纯棉粗纱1,吸湿速干纱线4包括2-4根单纱2。
28.为了保证单纱2上导流槽的形态稳定性,单纱2的英制捻系数在5.5-6.5之间。
29.吸湿速干纱线4粗细小于50s(英制支数),较好的保证吸湿性与速干性的平衡。
30.纯棉粗纱1为拒水纯棉粗纱或单纱2为拒水单纱,可进一步提升吸湿速干纱线4的速干性能。
31.一种实施例中,至少两根纯棉粗纱相互螺旋缠绕形成单纱2,单纱2表面存在多个
第一导流槽3,纯棉粗纱1的若干棉纤维也将按照一定方向的扭曲度抱合在一起。至少两根单纱2相互螺旋缠绕形成吸湿速干纱线4,吸湿速干纱线4表面存在多个第二导流槽5。例如单纱2包括2-4根纯棉粗纱1,吸湿速干纱线4包括2-4根单纱2。
32.以如图5所示结构为例,单纱2包括两根纯棉粗纱1,吸湿速干纱线4包括两根单纱2。采用本技术结构所制备的吸湿速干纱线4,相邻的单纱轴线6呈现一定的角度,一般不会呈现垂直或平行状。相邻的两根单纱2尽可能多的面位于外表面,以便于较快的将纱线上的水疏导到表面,扩散挥发。如图6所示,如果只是将四根纯棉粗纱1螺旋缠绕,一方面,其螺旋结构易散开,纱线的结构稳定性不好,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四根纯棉粗纱1比较紧密的接触在一起,相邻纯棉粗纱1上的导流槽也有一部分被围在内部,这样是不利于将纱线的水扩散到外侧,导致纱线的吸湿速干性偏弱一些。
33.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面料,采用上述的纯棉吸湿速干纱线制成。克重越大,产品的吸湿量会越大,克重越小,产品的吸湿量会越小。面料的克重不超过200g/m2,较好的兼顾吸湿速干纱线4的吸湿性和速干性,当超过200g/m2时,速干性会受到较大的不良影响。
34.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吸湿速干纱线4制备的面料,首先吸湿速干性可以达到国标gb/t 21655.1-2008及gb/t 21655.2-2019要求。其次,作为纯棉面料,不仅具有较好的吸水性、亲肤柔软、环保可再生的优势,还能兼具较好的吸湿性、速干性以及排汗性,即使在出汗较多的情况下,采用吸湿速干纱线4制作的面料也不易黏身。吸湿性,即服装面料内表面能迅速吸收汗液的性能。速干性,即指汗液传导到服装面料外表面后能迅速扩散挥发的性能。排汗性,即服装面料内表面吸收汗液后能迅速由内表面传导到外表面的性能。
35.关于本技术的吸湿速干纱线优势,结合下表对照说明:
[0036][0037]
上表中,针织汗布a采用采用本技术的纱线,针织汗布b采用30s普通精梳棉纱线。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不管是在清洗前还是清洗后,本技术的吸湿速干纱线4,在吸水速率、渗透面最大浸湿半径、渗透面液态水扩散速度、单向传递指数等方面,都明显具有一定的优势。即本技术的吸湿速干纱线4,不仅具有较好的吸水性、亲肤柔软、环保可再生的优势,还能兼具较好的吸湿性、速干性以及排汗性。
[0038]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