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一体式多缸同步液压油缸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14:40: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缸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一体式多缸同步液压油缸。


背景技术:

2.液压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因此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液压缸输出力和活塞有效面积及其两边的压差成正比;液压缸基本上由缸筒和缸盖、活塞和活塞杆、密封装置、缓冲装置与排气装置组成。缓冲装置与排气装置视具体应用场合而定,其他装置则必不可少。
3.其中,同步液压油缸是多个液压缸借助不同的方式最后达到每个液压缸同步升降的效果,目前同步的方法有机械同步、串联油缸同步,同步马达同步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弊端,比如机械同步是采用刚性轴或者马达机械连接每个液压缸达到液压缸同步的效果,这个方法对机械连接的强度要求较高,且负载不均的情况下机械力对油缸或者马达可能产生损伤,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在不损伤液压缸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调速同步回路的形式来使用一种调速阀控制油液流量最终实现油缸同步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式多缸同步液压油缸。
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一体式多缸同步液压油缸,包括油泵和四个液压缸,所有液压缸均通过一个一体式油量调控装置与油泵相连,所述一体式油量调控装置包括:
7.阀座,所述阀座上开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油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相连,阀座远离注油孔的一侧开设有沿线序依次排布的一号出油孔、二号出油孔、三号出油孔和四号出油孔,所述阀座内成型有分流油路,油液通过注油孔进入分流油路后分四路分别通向一号出油孔、二号出油孔、三号出油孔和四号出油孔;
8.两个流量调节组件,所述阀座内成型有两个分别用于固定安装两个流量调节组件的柱状安装槽,两个柱状安装槽的轴线分别与一号出油孔和二号出油孔的轴线垂直相交,每个所述流量调节组件均包括一个能够随油压的加大而上移的柱状活塞和一个用于限制柱状活塞上行位置的调节螺杆,两个柱状活塞分别位于一号出油孔和四号出油孔与分流油路相连的位置;
9.电机旋转组件,固定设置于阀座的顶端,用于同步带动两个调节螺杆进行旋转。
10.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流量调节组件均还包括:
11.三段式壳体,柱状活塞活动的设置于三段式壳体的上半部,三段式壳体由呈竖直状态设置的一号壳体、二号壳体和三号壳体组成,所述一号壳体、二号壳体和三号壳体自上而下首尾相连的设置于柱状安装槽内,并且一号壳体、二号壳体和三号壳体三者共轴线设置;
12.顶盖,固定设置于阀座的顶部并且覆盖于柱状安装槽的上方;
13.底盖,固定设置于三号壳体的底端;
14.顶栓,位于三号壳体内,顶栓的上端自下而上穿过三号壳体的上端并延伸至二号壳体的内侧;
15.指示机构,设置于流量调节组件的上方,用于指示调节螺杆的旋转角度。
16.进一步的,所述一号壳体下端开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阶梯孔,第一阶梯孔的上段孔径小于下段孔径,所述二号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阶梯孔,第二阶梯孔的上段孔径大于下段孔径,第一阶梯孔的下段孔径与第二阶梯孔的上段孔径一致,二号壳体的上半部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阶梯孔的上半部相通的一号通油孔,二号壳体的下半部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阶梯孔的下半部相通的二号通油孔,二号通油孔与分流油路相连通,一号通油孔与一号出油孔或四号出油孔相连通,三号壳体的下端开设有向上延伸的用于容纳顶栓的帽端的容纳槽,所述一号壳体与二号壳体之间、二号壳体与三号壳体之间和三号壳体与底盖之间均嵌设一个密封圈,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竖直向下穿过一号壳体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一阶梯孔内,所述一号壳体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一个与调节螺杆配合的螺纹孔。
17.进一步的,所述三段式壳体的外壁上成型有若干条导向条,每个所述导向条的长度方向均与柱状安装槽的轴向一致,所述柱状安装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导向条配合的导向槽。
18.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旋转组件包括:
19.电机,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设置阀座的上方,并且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
20.同步轮,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同步轮分别套设于两个调节螺杆上,另一个同步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有同步轮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三个同步轮通过一个同步带传动相连;
21.张紧器,固定设置于阀座的顶端用于撑紧同步带;
22.其中,所述调节螺杆的上半部外壁上成型有限位条,与之配合的同步轮的内壁上成型有限位滑槽。
23.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两个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的限位圆盘,每个限位圆盘的外缘处均成型有两个对称的连接耳,每个顶盖上边缘处均固定设置有两个竖直向上延伸的定位柱,每个限位圆盘均通过连接耳固定套设于定位柱上,两个限位圆盘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用于容纳同步轮端部的沉槽。
24.进一步的,所述指示机构包括:
25.圆形盖,固定设置于位于上方的一个限位圆盘顶部;
26.圆形刻度盘,位于圆形盖的顶部并且与圆形盖同轴相连;
27.刻度针,成型于调节螺杆的顶部,并且其长度方向与调节螺杆的径向一致;
28.其中,圆形盖、圆形刻度盘和调节螺杆三者共轴线,所述圆形盖和刻度盘的中心处均开设有用于供调节螺杆穿过的避让孔。
29.进一步的,所述阀座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把手。
3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柱状安装槽的槽底处均分别通过一个回油通路与一号出油孔和四号出油孔相连,所述底盖的中心处开设有一个用于供油液穿过并作用于顶栓的回油孔。
3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采用一个独立的一体式油量调控装置对流向不同位置的液压缸的油量进行控制,实现多个液压缸同步升降的效果,本装置免去了与液压缸机械式的连接,减少了机械力对液压缸的损伤,延长了液压缸的使用寿命,同时本装置采用自动调控的方式,免去人工调控的麻烦。
附图说明
32.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图2是实施例的阀座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34.图3是实施例的阀座的左视图;
35.图4是图3中沿a-a线的平面剖视图;
36.图5是实施例的阀座的俯视图;
37.图6是图5中沿b-b线的平面剖视图;
38.图7是实施例的流量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8是实施例的流量调节组件的俯视图;
40.图9是图8中沿c-c线的平面剖视图;
41.图10是实施例的一号壳体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42.图11是实施例的二号壳体和三号壳体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43.图12是实施例的电机旋转组件中局部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44.图中标号为:
45.1-油泵;2-液压缸;3-阀座;4-注油孔;5-软管;6-一号出油孔;7-二号出油孔;8-三号出油孔;9-四号出油孔;10-分流油路;11-柱状安装槽;12-柱状活塞;13-调节螺杆;14-一号壳体;15-二号壳体;16-三号壳体;17-顶盖;18-底盖;19-顶栓;20-第一阶梯孔;21-第二阶梯孔;22-一号通油孔;23-二号通油孔;24-容纳槽;25-密封圈;26-螺纹孔;27-导向条;28-导向槽;29-电机;30-固定支架;31-同步轮;32-同步带;33-张紧器;34-限位条;35-限位滑槽;36-限位圆盘;37-连接耳;38-定位柱;39-沉槽;40-圆形盖;41-圆形刻度盘;42-刻度针;43-避让孔;44-把手;45-回油通路;46-回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7.参考图1至图12所示的一种一体式多缸同步液压油缸,包括油泵1和四个液压缸2,所有液压缸2均通过一个一体式油量调控装置与油泵1相连,所述一体式油量调控装置包括:
48.阀座3,所述阀座3上开设有注油孔4,所述注油孔4与油泵1的输出端通过软管5相连,阀座3远离注油孔4的一侧开设有沿线序依次排布的一号出油孔6、二号出油孔7、三号出油孔8和四号出油孔9,所述阀座3内成型有分流油路10,油液通过注油孔4进入分流油路10后分四路分别通向一号出油孔6、二号出油孔7、三号出油孔8和四号出油孔9;
49.两个流量调节组件,所述阀座3内成型有两个分别用于固定安装两个流量调节组件的柱状安装槽11,两个柱状安装槽11的轴线分别与一号出油孔6和二号出油孔7的轴线垂
直相交,每个所述流量调节组件均包括一个能够随油压的加大而上移的柱状活塞12和一个用于限制柱状活塞12上行位置的调节螺杆13,两个柱状活塞12分别位于一号出油孔6和四号出油孔9与分流油路10相连的位置;
50.电机29旋转组件,固定设置于阀座3的顶端,用于同步带32动两个调节螺杆13进行旋转。
51.当启动油泵1时,油液会通过软管5流向阀座3上的注油孔4,并通过分流油路10分成四路分别流向一号出油孔6、二号出油孔7、三号出油孔8和四号出油孔9,由于分流油路10通向一号出油孔6与四号出油孔9的油路上分别设置了一个流量调节组件进行可控制的油液阻截,当油液进入流量组件后,随着油压的变大流量组件内的柱状活塞12会上移最终被调节螺杆13抵住,停止上行过程,所以通过电机29旋转组件带动两个调节螺杆13的转动可以改变柱状活塞12上移的行程,从而可以改变一号出油孔6与四号出油孔9流出油量的大小,进而可以改变一号出油孔6和四号出油孔9通过软管5相连的液压缸2活塞的行程,因为分流油路10直通二号出油孔7和三号出油孔8,所以在本装置的使用前,将位置远离本装置的液压缸2与二号出油孔7和三号出油孔8通过软管5相连,将位置靠近本装置的液压缸2与一号出油孔6和四号出油孔9通过软管5相连,当油泵1启动时,流向不同位置的液压缸2的油液通过流量组件的调控,达到多缸同步上升的效果。
52.每个所述流量调节组件均还包括:
53.三段式壳体,柱状活塞12活动的设置于三段式壳体的上半部,三段式壳体由呈竖直状态设置的一号壳体14、二号壳体15和三号壳体16组成,所述一号壳体14、二号壳体15和三号壳体16自上而下首尾相连的设置于柱状安装槽11内,并且一号壳体14、二号壳体15和三号壳体16三者共轴线设置;
54.顶盖17,固定设置于阀座3的顶部并且覆盖于柱状安装槽11的上方;
55.底盖18,固定设置于三号壳体16的底端;
56.顶栓19,位于三号壳体16内,顶栓19的上端自下而上穿过三号壳体16的上端并延伸至二号壳体15的内侧;
57.指示机构,设置于流量调节组件的上方,用于指示调节螺杆13的旋转角度。
58.流量调节组件可拆卸的分为三段式壳体方便其内柱状活塞12与顶栓19的安装,指示机构起到可以精准调控调节螺栓的作用。
59.所述一号壳体14下端开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阶梯孔20,第一阶梯孔20的上段孔径小于下段孔径,所述二号壳体15的顶部开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阶梯孔21,第二阶梯孔21的上段孔径大于下段孔径,第一阶梯孔20的下段孔径与第二阶梯孔21的上段孔径一致,二号壳体15的上半部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阶梯孔21的上半部相通的一号通油孔22,二号壳体15的下半部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阶梯孔21的下半部相通的二号通油孔23,二号通油孔23与分流油路10相连通,一号通油孔22与一号出油孔6或四号出油孔9相连通,三号壳体16的下端开设有向上延伸的用于容纳顶栓19的帽端的容纳槽24,所述一号壳体14与二号壳体15之间、二号壳体15与三号壳体16之间和三号壳体16与底盖18之间均嵌设一个密封圈25,所述调节螺杆13的下端竖直向下穿过一号壳体14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一阶梯孔20内,所述一号壳体14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一个与调节螺杆13配合的螺纹孔26。
60.当油泵1启动,油液会通过软管5进入注油孔4并流向分流油路10,当油液流入通向
一号出油孔6和四号出油孔9的分流油路10时,由于二号壳体15的侧壁开设有二号通油孔23,所以油液会进入二号壳体15内,此时启动电机29旋转组件,调节螺杆13会被带动旋转向下运动,从而柱形活塞回因调节螺杆13旋转向下的抵触力下行到底并抵触第二阶梯孔21,进而一号通油孔22暂时被柱形活塞的帽端完全堵塞,当再次启动电机29旋转组件反转时,调节螺杆13会旋转向上运动,柱形活塞会失去调节螺杆13的向下的抵触力被油液向上顶,此时一号通油孔22会因为柱形活塞向上运动而慢慢打开,从而油液会慢慢流向一号通油孔22并顺着软管5通向所连接的液压缸2内,达到调控油液流向不同位置液压缸2的流量。
61.因为三段式壳体是可拆卸的安装所以在油液输入的过程中,会出现从安装的缝隙漏出的情况,所以在每个壳体相连的部位以及三号壳体16与底盖18相连的部位均嵌设一个密封圈25达到防止漏油的作用。
62.所述三段式壳体的外壁上成型有若干条导向条27,每个所述导向条27的长度方向均与柱状安装槽11的轴向一致,所述柱状安装槽11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导向条27配合的导向槽28。
63.因为调节螺杆13通过螺纹孔26可以旋转向下伸入至三段式壳体内,当电机29旋转组件启动并带动调节螺杆13旋转时也会带动三段式壳体旋转,从而会导致位于二号壳体15侧壁上一号通油孔22和二号通油孔23位置的偏移,进而导致流向一号出油孔6和四号出油孔9的分流油路10受堵,所以在三段式壳体的外壁上设计若干条导向条27,可以防止三段式壳体的旋转
64.所述电机29旋转组件包括:
65.电机29,通过固定支架30固定设置阀座3的上方,并且电机29的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
66.同步轮31,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同步轮31分别套设于两个调节螺杆13上,另一个同步轮31与电机2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有同步轮31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三个同步轮31通过一个同步带32传动相连;
67.张紧器33,固定设置于阀座3的顶端用于撑紧同步带32;
68.其中,所述调节螺杆13的上半部外壁上成型有限位条34,与之配合的同步轮31的内壁上成型有限位滑槽35。
69.当启动电机29时,电机29的输出轴会带动与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同步轮31旋转,此时通过同步带32传动相连的其他两个同步轮31也会随之旋转,从而两个套设于同步轮31上的调节螺杆13通过限位条34与限位滑槽35的限位作用,会被同步轮31带动旋转,进而达到使用电机29自动调控调节螺栓的作用,另外张紧器33起到撑紧同步带32,防止同步带32传动时松垮的情况出现。
70.所述顶盖17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两个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的限位圆盘36,每个限位圆盘36的外缘处均成型有两个对称的连接耳37,每个顶盖17上边缘处均固定设置有两个竖直向上延伸的定位柱38,每个限位圆盘36均通过连接耳37固定套设于定位柱38上,两个限位圆盘36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用于容纳同步轮31端部的沉槽39。
71.因为要控制两个调节螺杆13同时旋转,所以固定设置在电机29输出轴的同步轮31与每个套设在调节螺杆13上的同步轮31需要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达到同步传动的效果,进而在套设于两个调节螺杆13上同步轮31的上下两端固定设置一个限位圆盘36,并且同步
轮31通过沉槽39可以在限位圆盘36内进行旋转。
72.所述指示机构包括:
73.圆形盖40,固定设置于位于上方的一个限位圆盘36顶部;
74.圆形刻度盘41,位于圆形盖40的顶部并且与圆形盖40同轴相连;
75.刻度针42,成型于调节螺杆13的顶部,并且其长度方向与调节螺杆13的径向一致;
76.其中,圆形盖40、圆形刻度盘41和调节螺杆13三者共轴线,所述圆形盖40和刻度盘的中心处均开设有用于供调节螺杆13穿过的避让孔43。
77.因为调控调节螺杆13时需要有一个可见的调节量,从而可以达到精准调控油量,进而可以控制每个液压油缸同步运动,所以在调节螺杆13上开设一个刻度针42,并对准圆形刻度盘41上的指针,圆形刻度盘41自身也可以在圆形盖40内旋转,当调节螺杆13旋转360
°
时,调节螺杆13的长度方向下运动5个单位,圆形刻度盘41上一共10个刻度,所以每个刻度对应着调节螺杆13上升或者下降0.5个单位,使用前可以先校准刻度针42与圆形刻度盘41上指针的位置。
78.所述阀座3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把手44。
79.因此装置是一体式并且整个装置的结构较大,所以在阀座3的两侧安装把手44方便搬运。
80.两个所述柱状安装槽11的槽底处均分别通过一个回油通路45与一号出油孔6和四号出油孔9相连,所述底盖18的中心处开设有一个用于供油液穿过并作用于顶栓19的回油孔46。
81.当油泵1反转时,每个液压缸2内的油液会被油泵1反抽流向阀座3,液压缸2的活塞会下降,此时启动电机29旋转组件控制调节螺杆13向下旋转,柱形活塞也会被调节螺杆13顶着向下运动,当柱形活塞运动到底时,会堵住一号通油孔22,所以从液压缸2流向一号出油孔6和四号出油孔9的油液会顺着回油通路45流向回油孔46,从而油液会将顶栓19向上顶出,但因为此时柱形活塞被调节螺杆13所顶触到底,油液会一直聚集在一号通油孔22处,当再次启动电机29反转时,调节螺杆13慢慢向上运动,柱形活塞会失去向下的顶触力被顶栓19向上顶出与调节螺杆13再次抵触,此过程中被柱形活塞堵塞的一号通油孔22会慢慢打开,从而当油泵1反转时油液也可以被控制的流向油泵1,进而也可以达到每个液压缸2的活塞同步下降的效果。
82.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