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宽波束融合天线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02:30: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融合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宽波束融合天线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卫星信号收发天线的发展,一些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和卫星信号收发天线进行通信的应用方案逐步面向通信市场;融合天线是一种集合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和卫星信号收发天线的接收天线;
3.现有的技术方案中,融合天线多为多频天线,且普遍采用纯微带天线,存在波束宽度窄,低仰角性能差的问题,且天线的指向性太强,当载体摇晃或者爬坡/下坡的时候整机性能下降较为明显,载体的信号接收性能下降,在实际使用上整机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的宽波束融合天线,通过设置的具有电磁波反射面基座以及螺旋天线,增加融合天线的波束宽度,以克服载体在摇晃或者倾斜时的信号接收受限的问题,提高载体的信号接收性能的稳定性。
5.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宽波束融合天线,包括基座、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和卫星信号收发天线;
6.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和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层叠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一侧,且分别与所述基座连通;
7.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为螺旋天线,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和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与所述基座连通;
8.所述基座上设有电磁波反射面;
9.所述电磁波反射面用于对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和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的电磁波进行反射。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基面上,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设有与所述基座连通的连通件。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的第一通孔;
12.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的第二通孔;
13.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中轴线重合;
14.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后与所述基座连接。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和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同轴设置。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为北斗天线,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为gps天线,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为天通天线;
17.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的中轴线、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的中轴线、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的中轴线和所述基座的中轴线重合。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和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均为微带天线;
19.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和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的材质均包括高介电常数基材。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包括螺旋线和天线基材,所述螺旋线绕设在所述天线基材上。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的波束宽度大于等于 140
°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4)为圆锥台,所述基座(4)靠近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一侧的上表面直径为40-50mm,远离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一侧的下表面的直径为90-110mm,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之间的垂线距离为40-60mm。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为金属基座;
24.所述金属基座为锥台结构,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和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均设置在所述锥台结构的大径较小的一侧。
25.本技术还描述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宽波束融合天线,所述宽波束融合天线为上述所述的宽波束融合天线;
26.所述宽波束融合天线设置在所述车身上,所述基座上远离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的基面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
27.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8.本发明公开的宽波束融合天线,通过设置的具有电磁波反射面基座以及螺旋天线,增加融合天线的波束宽度,以克服载体在摇晃或者倾斜时的信号接收受限的问题,提高载体的信号接收性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波束融合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波束融合天线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波束融合天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波束融合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31.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01-第一通孔,2-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01-第二通孔,3-卫星信号收发天线,301
‑ꢀ
螺旋线,302-天线基材,4-基座,401-电磁波反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4.融合天线,如天通北斗gps融合天线是一种集合天通、北斗、gps三种通信信号的接收天线;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北斗gps天通多频天线普遍采用纯微带天线,存在波束宽度窄,低仰角性能差的问题,且天线的指向性太强,当载体摇晃或者爬坡/下坡的时候整机性能下降较为明显,载体的信号接收性能下降,在实际使用上整机体验差;
35.现有几种的融合天线的弊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宽波束,天线低仰角的增益性能好的天通北斗gps融合天线。
36.实施例1
37.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宽波束融合天线,包括基座4、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和卫星信号收发天线3;
38.具体的,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可以为北斗天线,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可以为gps天线,卫星信号收发天线3可以为天通天线;
39.其中,北斗天线,是用于接收北斗卫星信号的天线;
40.gps是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进行定位或者导航的终端;而接收信号就必须用到天线;gps天线,是用于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
41.天通天线是用于接收和发送卫星信号的天线;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将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和卫星信号收发天线3三种天线融合使用,得到天通北斗gps融合天线。
43.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和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层叠设置在所述基座4的一侧,且分别与所述基座4连通;
44.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3为螺旋天线,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和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与所述基座4连通;
45.所述基座4上设有电磁波反射面401,所述电磁波反射面401用于对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和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的电磁波进行反射;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具有电磁波反射面的基座,对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和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的电磁波进行反射,以及设置的螺旋天线,可以增加融合天线的波束宽度,解决了融合天线低仰角性能较差的问题,进而克服了载体在摇晃或者倾斜时的信号接收受限的问题,提高载体的信号接收性能的稳定性。
46.具体的,电磁波反射面401对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和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的电磁波进行反射,可以改变天线的方向图,进而改变天线的波束宽度。
4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设置在所述基座4 的基面上,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设置在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远离所述基座4的一侧,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设有与所述基座4连通的连通件;
48.具体的,连通件可以为探针,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和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均可以通过探针与基座4连通;
49.具体的,基座4的基面上设有馈电网络;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所述第二卫星信号天线和所述第三卫星信号天线分别与所述馈电网络连接;
50.具体的,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和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均可以通过探针与基座4上的馈电网络连通。
51.优选的,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的连通件穿过第二通孔201和第一通孔101后,与基座4上的馈电网络连通。
5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的第一通孔101;
53.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 的第二通孔201;
54.所述第一通孔101和所述第二通孔201的中轴线重合;
55.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01和所述第二通孔201 后与所述基座4连接;
56.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和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3同轴设置;
57.具体的,第一通孔101设置在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的中心,第一通孔101的中轴线与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的中轴线重合;
58.第二通孔201设置在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的中心,第二通孔201 的中轴线与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的中轴线重合;
59.以使得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和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3的中轴线重合;本技术中将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 的中轴线、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的中轴线、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3的中轴线重合设置,可以更好的实现天线的波束宽度的提升;
6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的中轴线、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的中轴线、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3的中轴线和所述基座4的中轴线重合。
6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和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均为微带天线;
62.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和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的材质均包括高介电常数基材;这种设计可以减小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和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的边长,以减小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和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的尺寸,进而减小融合天线在水平面上的尺寸;
6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3包括螺旋线301和天线基材302,所述螺旋线301绕设在所述天线基材302上;本技术通过在螺旋天线的内部填充基材的方式可以降低卫星信号收发天线3的高度,进而减小融合天线的高度;
64.优选的,卫星信号收发天线3可以为类八臂螺旋天线;
6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3的波束宽度大于等于 140
°

66.本技术中设置的融合天线在使得融合天线尺寸较小的前提下,增加了融合天线波束宽度,提高融合天线性能。
6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基于电磁波反射面401对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 和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的电磁波的反射,可以使得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和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的电磁波的波束宽度增加至140
°
;进而改善融合天线低仰角性能差的问题。
6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基座4为金属基座;
69.所述金属基座4为锥台结构,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所述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和所述卫星信号收发天线3均设置在所述锥台结构的大径较小的一侧。
70.电磁波反射面401可以为锥台结构的侧表面;
71.具体的,锥台结构可以为圆锥台、棱锥台等
72.所述基座4为圆锥台,所述基座4靠近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一侧的上表面直径为40-50mm,远离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一侧的下表面的直径为90-110mm,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之间的垂线距离为40-60mm。
73.优选的,上表面的直径为45mm,下表面的直径为100mm,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之间的垂线距离为50mm。
74.示例性的,所述电磁波反射面401为曲面,电磁波反射面401的反射方向朝向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的方向。
75.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仅仅是电磁波反射面401为金属材制的反射面,以实现对电磁波的反射。
76.实施例2
7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宽波束融合天线,所述宽波束融合天线为上述所述的宽波束融合天线;
78.所述宽波束融合天线设置在所述车身上,所述基座4上远离所述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的基面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
79.具体的,可以设置在车身的顶部,基座4的下表面与车身的顶部固定连接;
80.基座4的上表面上设置第一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第二卫星信号接收天线2和卫星信号收发天线3。
81.本技术公开的车辆,可以避免在车辆发生摇晃或者车辆倾斜时对融合天线的低仰角性能影响较小,提高车辆上融合天线的性能。
82.虽然本技术已经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技术并非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还包括所作出的各种改变以及变化。
83.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84.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能够相互结合。
85.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