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回弹阻尼力可调的前叉用油棒的制作方法

2022-04-25 00:29: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弹阻尼力可调的前叉用油棒。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提升,骑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人们通过骑行实现绿色环保出行或者强身健体的目的。自行车前叉是自行车结构中的重要部件,其上端与车把相连,下端与前轮配合,组成具有导向功能的前轮结构,现有的中高端自行车前叉一般均具有避震功能,用于提高骑行者在颠簸路面骑行的舒适度。但此类前叉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骑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路面,其颠簸程度不一,从而对前叉所造成的冲击也不相同,为了应对各类冲击,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前叉避震的软硬,以防前叉出现打底现象;当突遇大幅度颠簸时,还常常出现前叉回弹过快导致车头跳动或弹起等现象,给骑行者带来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弹阻尼力可调的前叉用油棒,能适应性调节前叉的回弹速度,有效改善骑行过程中前叉对复杂路况的适应性,确保骑行人员在快速行驶遇到多种复杂路况时的人身安全。
4.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回弹阻尼力可调的前叉用油棒,包括缸体、活塞杆、驱动杆及控制组件,所述缸体的一端设置有顶端密封座,另一端设置有底端密封座,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滑动阀芯,所述活塞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缸体内并与所述滑动阀芯固连,所述滑动阀芯将所述缸体内部划分为第一油室和第二油室,所述活塞杆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油室和第三油室的阻尼孔,所述活塞杆内部设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上设有调节孔,所述驱动杆的上端密封穿设出所述顶端密封座以缸体顶部的控制组件连接,所述驱动杆的下端延伸入活塞杆内部与调节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调节件的转动,从而遮挡或至少部分显露所述阻尼孔。
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配置有限位部,所述阻尼孔具有第一限位端部和第二限位端部,当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端部或第二限位端部抵持时能限制所述调节件相对于所述活塞杆旋转。
7.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为限位销钉。
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孔设置在所述调节件的侧壁,所述调节孔沿所述调节件周向设置且呈环形状,所述阻尼孔沿所述活塞杆周向设置且呈环形状。
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为筒形结构,所述调节件设有插入通孔,所述调节件底部设有条形开口,所述驱动杆下端设有与所述条形开口密封配合的扁形结构。
1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回弹调节旋钮,所述回弹调节旋钮包括旋杆部及旋帽部,所述旋杆部插入到所述顶端密封座以与所述驱动杆的上端连接,所述旋帽部与所述旋杆部相连并自所述顶端密封座突出。
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的上端与所述旋杆部下端螺纹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上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不贯穿所述驱动杆设置,所述连接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旋杆部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13.进一步地,还包括滑套、回弹弹簧及回弹挡圈,所述滑套活动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外部,所述回弹挡圈及回弹弹簧均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外部,且所述回弹弹簧位于所述滑套与所述回弹挡圈之间,所述滑动阀芯轴向贯穿设有多个回弹流体通道,所述回弹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油室与所述第二油室,所述回弹弹簧的一端弹抵于所述回弹挡圈,所述回弹弹簧的另一端抵于所述滑套,以致所述滑套常态接近多个回弹流体通道形成阻碍。
14.进一步地,所述滑动阀芯的外部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嵌有环形卡环,所述环形卡环的外周面滑动接触于所述缸体的内周面,且所述环形卡环设有缺口缝隙,油体自所述缺口缝隙处往复于第一油室与所述第二油室内,形成所边沿油路。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6.在本发明中,当使用者因道路或自身习惯需要调整其回弹阻尼效果时,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驱动杆的转动,调节件随驱动杆转动,使其遮挡或至少部分显露阻尼孔,实现阻尼孔的流通面积大小可调,以此控制流量大小,实现自适应地调整油气前叉的回弹速度,从而达到任意调整回弹阻尼效果,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有效改善骑行过程中前叉对复杂路况的适应性,确保骑行人员在快速行驶遇到多种复杂路况时的人身安全。另外,控制组件位于缸体的顶部,这样不需要下蹲便可对进行回弹阻尼的调节,此外不会因为在运输过程中对回弹功能造成不可逆转之损坏,有效保护了前叉的回弹功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回弹阻尼力可调的前叉用油棒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回弹阻尼力可调的前叉用油棒的剖视图;
19.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回弹阻尼力可调的前叉用油棒的活塞杆与滑动阀芯的装配图;
21.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回弹阻尼力可调的前叉用油棒的滑动阀芯的示意图;
22.图中:10、缸体;101、顶端密封座;102、底端密封座;103、滑动阀芯;1030、回弹流体通道;104、第一油室;105、第二油室;106、环形卡环;107、缺口缝隙;20、活塞杆;201、阻尼孔;30、驱动杆;40、调节件;401、调节孔;402、限位部;50、回弹调节旋钮;501、旋杆部;502、旋帽部;60、滑套;70、回弹弹簧;80、回弹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
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一个”、“另一个”等用于区分相似的元件,这些术语以及其它类似术语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5.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各附图中,相同或相应的元件采用相应的附图标记(例如,以“1xx”和“2xx”标识的元件结构相同、功能类似)。
26.如图1-5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回弹阻尼力可调的前叉用油棒,包括缸体10、活塞杆20、驱动杆30及控制组件,所述缸体10的一端设置有顶端密封座101,另一端设置有底端密封座102,所述缸体10内设置有滑动阀芯103,所述活塞杆2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缸体10内并与所述滑动阀芯103固连,所述滑动阀芯103将所述缸体10内部划分为第一油室104和第二油室105,所述活塞杆20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油室105和第三油室的阻尼孔201,所述活塞杆20内部设有调节件40,所述调节件40上设有调节孔401,所述驱动杆30的上端密封穿设出所述顶端密封座101以缸体10顶部的控制组件连接,所述驱动杆30的下端延伸入活塞杆20内部与调节件40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调节件40的转动,从而遮挡或至少部分显露所述阻尼孔201。
27.在本发明中,在本发明中,当使用者因道路或自身习惯需要调整其回弹阻尼效果时,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驱动杆30的转动,调节件40随驱动杆30转动,使其遮挡或至少部分显露阻尼孔201,实现阻尼孔201的流通面积大小可调,以此控制流量大小,实现自适应地调整油气前叉的回弹速度,从而达到任意调整回弹阻尼效果,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有效改善骑行过程中前叉对复杂路况的适应性,确保骑行人员在快速行驶遇到多种复杂路况时的人身安全。另外,控制组件位于缸体10的顶部,这样不需要下蹲便可对进行回弹阻尼的调节,此外不会因为在运输过程中对回弹功能造成不可逆转之损坏,有效保护了前叉的回弹功能。
28.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节件40配置有限位部402,所述阻尼孔201具有第一限位端部和第二限位端部,当所述限位部402与所述第一限位端部或第二限位端部抵持时能限制所述调节件40相对于所述活塞杆20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当限位部402与第一限位端部抵接时,调节件40完全遮挡阻尼孔201,油压回弹速度达到最小,当限位部402与第二限位端部抵接时,调节孔401与阻尼孔201完全对接,油压回弹速度达到最大。当然,限位部402也可以与第一限位端部抵接时,调节孔401与阻尼孔201完全对接,油压回弹速度达到最大,当限位部402与第二限位端部抵接时,调节件40完全遮挡阻尼孔201,,油压回弹速度达到最小。通过控制调节件40转动,改变阻尼孔201与调节孔401之间的流通空间,达到任意调整回弹阻尼的效果。
2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部402为限位销钉。
3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节孔401设置在所述调节件40的侧壁,所述调节孔401沿所述调节件40周向设置且呈环形状,所述阻尼孔201沿所述活塞杆20周向设置且呈环形状。
3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节件40为筒形结构,所述调节件40设有插入通孔,所
述调节件40底部设有条形开口,所述驱动杆30下端设有与所述条形开口密封配合的扁形结构。如此便于驱动杆30与调节件40进行可拆卸连接。
3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回弹调节旋钮50,所述回弹调节旋钮50包括旋杆部501及旋帽部502,所述旋杆部501插入到所述顶端密封座101以与所述驱动杆30的上端连接,所述旋帽部502与所述旋杆部501相连并自所述顶端密封座101突出。通过旋转旋帽部502,便能带动驱动杆30旋转,从而实现调节件40的转动,操作简单方便。
3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杆30的上端与所述旋杆部501下端螺纹连接。
3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杆30上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不贯穿所述驱动杆30设置,所述连接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旋杆部501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3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滑套60、回弹弹簧70及挡圈,所述滑套60活动套设于所述活塞杆20外部,所述挡圈及回弹弹簧70均套设于所述活塞杆20外部,且所述回弹弹簧70位于所述滑套60与所述回弹挡圈80之间,所述滑动阀芯103轴向贯穿设有多个回弹流体通道1030,所述回弹流体通道1030连通所述第一油室104与所述第二油室105,所述回弹弹簧70的一端弹抵于所述回弹挡圈80,所述回弹弹簧70的另一端抵于所述滑套60,以致所述滑套60常态接近多个回弹流体通道1030形成阻碍。
36.当第一油室104的压力值超过预设值时,第一油室104的油体从回弹流体通道1030进入并推动滑套60向下位移(同时滑套60压缩回弹弹簧70),使得滑套60不再阻碍回弹流体通道1030而形成开放状态,而流向回弹流体通道1030内的油体从通孔流道下端位置与滑套60之间的间隙流向第二油室105。直到第一油室104的压力值下降低于预设值时,回弹弹簧70得以弹力推抵滑套60复位并再度接近回弹流体通道1030下方外缘位置形成阻碍。
3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滑动阀芯103的外部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嵌有环形卡环106,所述环形卡环106的外周面滑动接触于所述缸体10的内周面,且所述环形卡环106设有缺口缝隙107,油体自所述缺口缝隙107处往复于第一油室104与所述第二油室105内,形成边沿油路。在本实施例中,常态下第一油室104与所述第二油室105的油体可以从边沿油路互相通过,这样即使阻尼孔201完全被封闭,仍然具有回弹功能。
38.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