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物料输送转移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4-17 05:07: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料输送转移结构。


背景技术:

2.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广泛用于手机、电脑、电子通信、塑胶外壳等领域。
3.现有技术中,注塑后的产品需要由人工从注塑机上取下,然后放置在输送台上,整个过程效率低,需要人工的投入,浪费成本;而且传送带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发生形变,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打滑以及脱落的情况发生,因此需要及时更换新的传送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物料输送转移结构。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物料输送转移结构,它包括:
6.底板;
7.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顶部,它包括间隔固定在所述底板顶部的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顶部的顶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顶板顶部的移动板、固定在所述移动板远离所述顶板一侧的固定板、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一侧的升降主板、固定在所述升降主板底部的升降副板、固定在所述升降副板上且朝向所述底板的真空吸头、固定在所述顶板上且用于带动所述移动板移动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且用于带动所述升降主板升降的第二驱动单元;
8.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设置在所述转移组件下方,它包括固定在所述底板顶部的立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立板上的输送辊轴、套设在所述输送辊轴上的输送辊筒、固定在所述底板顶部的张紧板、开设在所述张紧板上的通槽、间隔设置在所述通槽内的多组定位单元、固定在所述定位单元上的张紧辊轴、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张紧辊轴上的张紧辊筒、绕设在所述输送辊筒与张紧辊筒上的传送带以及固定在任一所述输送辊轴端部且用于带动其转动的第三驱动单元。
9.优化地,每组所述定位单元包括相对固定在所述通槽内侧壁上的定位块以及开设在所述定位块相向一侧的弧形部。
10.优化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为直线滑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为升降气缸,所述第三驱动单元为伺服电机。
11.优化地,所述传送带的材质为塑胶。
12.优化地,所述立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张紧板的高度。
13.优化地,相对设置的两个弧形部所围成的圆的直径等于所述张紧辊轴的直径。
14.优化地,所述输送辊轴的直径等于所述张紧辊轴的直径,所述输送辊筒的直径等于所述张紧辊筒的直径。
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6.本实用新型物料输送转移结构自动化程度高,通过转移组件自动夹取注塑产品,相比于人工操作效率更高,节省了人工的投入,成本更低;由输送组件完成产品的后续输送,张紧板以及定位单元的设置,可以随时调整张紧辊轴的位置,即使传送带发生形变后仍然可以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移组件的主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移组件的右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输送组件的主视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输送组件的俯视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单元的主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底板;
27.2、转移组件;20、支撑板;21、顶板;22、斜撑;23、直线滑台;24、移动板;25、固定板;26、升降气缸;27、升降主板;28、升降副板;29、真空吸头;
28.3、输送组件;30、立板;31、输送辊轴;32、输送辊筒;33、张紧板;34、张紧辊轴;35、张紧辊筒;36、传送带;37、通槽;38、定位单元;381、定位块;382、弧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0.如附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物料输送转移结构的示意图,它通常用在注塑行业内,用于自动吸取注塑后的产品,并完成该产品的自动输送,它包括底板1、转移组件2和输送组件3。
31.底板1为矩形状金属板,材质为不锈钢,通常固定在注塑机台上(通过螺栓与螺母配合的方式实现底板1的固定,底板1主要起支撑作用)。
32.转移组件2设置在底板1顶部,用于自动吸取注塑后的产品,如图1-3所示,它包括支撑板20、顶板21、斜撑22、直线滑台23、移动板24、固定板25、升降气缸26、升降主板27、升降副板28和真空吸头29。其中,支撑板20有两块,它们间隔固定在底板1的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支撑板20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0垂直固定在底板1上)。顶板21固定在两块支撑板20顶部,斜撑22有两个,它们分别固定在支撑板20与顶板21的连接处(斜撑22用于提高顶板21与支撑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
33.移动板24可移动地设置在顶板21的顶部(移动板24是在第一驱动单元的带动下实现移动的,第一驱动单元为直线滑台23,直线滑台23固定在顶板21上,移动板24固定在直线滑台23的滑块上,且移动板24与顶板21相垂直,第一驱动单元不仅仅局限于直线滑台23,只要能带动移动板24实现移动即可,例如无杆气缸、移动气缸或者滚珠丝杆等均可)。固定板
25固定在移动板24远离顶板21的一侧上,升降主板27可升降地设置在固定板25一侧(升降主板27是在第二驱动单元的带动下实现升降的,第二驱动单元为升降气缸26,升降气缸26的缸体固定在固定板25上,升降气缸26的导向杆连接在升降主板27上)。升降副板28有两块,它们固定在升降主板27底部的两端,真空吸头29有多个,它们安装在升降副板28的底部且朝向底板1(真空吸头29用于吸取注塑后的产品)。
34.输送组件3固定在底板1上且位于转移组件2的下方,用于传输转移组件2转移至此的产品,如图4-8所示,它包括立板30、输送辊轴31、输送辊筒32、张紧板33、张紧辊轴34、张紧辊筒35、传送带36、通槽37和定位单元38。立板30有四块,它们两两一组,间隔固定在底板1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立板30的固定)。输送辊轴31有两根,它们可转动地安装在立板30上(每一根输送辊轴31安装在两块立板30上,在立板30的相应位置上开孔,在孔内安装轴承,如深沟球轴承,然后将输送辊轴31安装在轴承内即可,输送辊轴31是在第三驱动单元的带动下实现转动的,第三驱动单元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固定在任意一根输送辊轴31的端部,用于带动输送辊轴31转动,伺服电机未在图中示出)。输送辊筒32套设在输送辊轴31上,输送辊筒32为橡胶辊,质量轻,便于转动。
35.张紧板33有两块,它们间隔固定在底板1上(张紧板33位于两组立板30之间,且张紧板33的高度小于立板30的高度)。通槽37开设在张紧板33上,定位单元38有多组,它们间隔固定在通槽37内,如图7、8所示,每组定位单元38包括定位块381和弧形部382。定位块381相对固定在通槽37的内侧壁上,弧形部382开设在定位块381相向一侧上。张紧辊轴34固定在定位单元38上(张紧辊轴34的直径等于输送辊轴31的直径,相对设置的两个弧形部382所围成的圆的直径等于张紧辊轴34的直径,在实际使用时,将张紧辊轴34插在定位单元38上即可)。张紧辊筒35可转动地套设在张紧辊轴34上(在张紧辊轴34的两端固定轴承,然后将张紧辊筒35安装在轴承上,即可实现张紧辊筒35在张紧辊轴34上的转动,张紧辊筒35的直径等于输送辊筒32的直径,且张紧辊筒35为一般常见的橡胶筒)。传送带36绕设在输送辊筒32和张紧辊筒35上(传送带36的材质为塑胶,塑胶材质的传送带36在输送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而且不会擦伤产品的表面;由伺服电机带动输送辊轴31转动,带动输送辊筒32同步转动,进而带动传送带36与张紧辊筒35同步转动以完成产品的输送,在长时间的运转情况下,当传送带36出现松动或者发生变形时,将张紧辊轴34由原来的定位单元38抽出,重新安在下方的定位单元38上,这样便可继续正常使用)。
36.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