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贴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6 20:31: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贴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膜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平板等)在长时间使用后,用于显示和触控操作的面板容易被硬物划伤,因此,需要对电子设备的面板贴膜。
3.相关技术中,往往采用将面板整体压覆于保护膜的方式进行贴膜,然而,这种贴膜方式会导致保护膜与面板之间容易产生气泡,贴膜良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贴膜装置,该贴膜装置贴膜时不易产生气泡,贴膜良率较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贴膜装置,包括:
6.基座;
7.第一治具板,所述第一治具板可转动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治具板用于放置保护膜;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且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治具板;以及
8.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治具板绕所述转动机构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一治具板相对所述基座的转动角度。
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治具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治具板的连接位置为第一连接位置,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治具板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连接位置,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位置间隔设置。
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件以及传动结构,所述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传动结构连接于所述驱动部件以及所述第一治具板。
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结构包括座体、凸轮轴以及连接块;
12.所述座体连接于驱动部件,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治具板,所述连接块设有滑槽,所述凸轮轴设于所述座体,所述凸轮轴可转动且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
13.所述座体用于在所述驱动部件驱动下相对所述基座发生升降运动,以使所述连接块带动所述第一治具板相对所述凸轮轴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一治具板相对所述基座的转动角度。
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座体包括第一座体部、第二座体部和第三座体部,所述第一座体部和所述第二座体部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座体部连接于第一座体部和第二座体部之间,且所述第三座体部连接于所述驱动部件;
15.所述第一座体部、所述第二座体部设有轴孔,所述连接块的设有所述滑槽的部分
位于所述第一座体部和所述第二座体部之间,且所述滑槽与所述轴孔连通,所述凸轮轴穿设于所述轴孔和所述滑槽。
1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滑槽贯通于所述连接块的两相对表面,所述连接块还设有避空部,所述避空部位于所述两相对表面之间并与所述滑槽连通。
1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贴膜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座体,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座体相对所述基座的运动位置。
1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连接于所述基座与所述座体,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用于为所述座体相对所述基座的运动提供导向。
1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支撑件、转轴以及转动连接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基座,所述转动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治具板所述转轴设于所述支撑件且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连接件。
2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转轴间隔设有多个转动部,多个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连接件。
2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治具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
22.所述贴膜装置还包括第二治具板,所述第二治具板位于所述第二侧且可活动连接于所述基座,以相对所述基座沿朝向所述第二侧或远离所述第二侧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治具板用于放置至少部分所述保护膜。
2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具有上表面和连接于所述上表面的侧面,所述第一治具板、所述转动机构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上表面,所述第二治具板可活动连接所述基座的所述侧面。
2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所述侧面设置有滑轨,所述贴膜装置还包括固定板以及滑动块,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治具板,所述滑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所述滑动块的另一端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
2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治具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转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侧;
26.所述贴膜装置还包括压接件,所述压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治具板的所述第二侧,所述压接件可活动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压接件相对所述基座运动以顶起放置于所述第一治具板的所述保护膜。
2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压接件相对所述基座升降运动以使所述压接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压接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至少部分所述压接件位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治具板之间,所述压接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压接件用于顶起放置于所述第一治具板的所述保护膜。
2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贴膜装置还包括第二治具板,所述第二治具板位于所述第二侧且可活动连接于所述基座,以相对所述基座沿朝向所述第二侧或远离所述第二侧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治具板用于放置至少部分所述保护
膜;
29.所述压接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压接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治具板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第二治具板可远离所述第二侧移动,用于对所述压接件自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避位。
3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贴膜装置还包括气缸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气缸连接于所述压接件,用对所述压接件提供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气缸和所述压接件之间,以监测所述气缸对所述压接件产生的压力。
3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32.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膜装置,该贴膜装置具有与第一治具板转动连接的转动机构和驱动第一治具板绕转动机构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这样,在贴膜时,可以将保护膜贴附于第一治具板,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治具板绕转动机构转动,从而使第一治具板与基座之间具有夹角,然后将放置于第一治具板的保护膜贴附于面板,此时,贴附于第一表面的保护膜与面板呈线接触而非整块面板均与膜层接触,再使第一治具板与面板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将保护膜逐渐贴附于整个面板,从而有利于去除保护膜与面板之间的空气,减少保护膜与面板之间产生气泡的可能,提高贴膜良率。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贴膜装置在未贴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贴膜装置在贴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贴膜装置在一种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37.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一治具板的结构示意图;
38.图5是图4中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一治具板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39.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40.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凸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41.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贴膜装置在另一种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42.图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贴膜装置在又一种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0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贴膜装置(设有第二治具板)在一种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3是图12中的贴膜装置在另一种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4是图12中的贴膜装置在又一种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5是本实施例提供贴膜装置(设置有压接件)在一种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6是图15中的贴膜装置在另一种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压接辊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2.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3.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平板等)包括用于显示以及触控的面板,面板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被划伤或者因撞击而破碎。因此,需要对电子设备的面板贴膜。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贴膜设备在贴膜时,往往将整个面板直接贴附于保护膜上,保护膜与面板之间容易产生气泡,贴膜良率较低。
54.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膜装置,有利于减少面板与保护膜之间的气泡,提高贴膜良率。
55.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56.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贴膜装置10,包括基座1、第一治具板2、转动机构3以及第一驱动机构4。第一治具板2可转动设于基座1,第一治具板2用于放置保护膜20,转动机构3设于基座1且可转动连接于第一治具板2,第一驱动机构4设于基座1,第一驱动机构4用于使第一治具板2绕转动机构3转动,以调节第一治具板2相对基座1的转动角度。
57.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膜装置的第一治具板未旋转时的结构示意图,即,此时第一治具板2与基座1大致平行,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膜装置的第一治具板旋转后的结构示意图,即此时,第一治具板2相对于基座1大致形成一定角度,该一定角度可为倾斜角度也可为垂直角度。
5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贴膜装置10,由于该贴膜装置10具有与第一治具板2转动连接的转动机构3和驱动第一治具板2绕转动机构3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4,从而调节第一治具板2相对基座1的转动角度,使第一治具板2可以由大致与基座1平行转动至相对基座1倾斜。这样,在需要将保护膜20与电子设备的面板30(例如手机的显示面板、平板电脑的显示面板等)进行贴合时,置于第一治具板2的保护膜20能够与基座1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然后再将面板30与基座1呈水平状态靠近置于第一治具板2的保护膜20,从而可以将置于第一治具板2的保护膜20贴附于面板30,此时,保护膜20与面板30为线接触而非与面板30的整个面板30接触,再通过平移面板30即可逐渐将保护膜20贴附于整个面板30,从而有利于去除保护膜20与面板30之间的空气,减少保护膜20与面板 30之间产生气泡的可能,提高贴膜良率。
5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保护膜20,包括但不限于,用于贴附于面板30正面以保护面板 30不被划伤的保护膜以及用于贴附于面板30背面用于防静电的静电胶带等,即,本技术的保护膜应做广义理解,即,只要能够用于贴合于面板30的膜层结构均可以作为本技术的保
护膜20。
60.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连接于第一治具板2,第一驱动机构4与第一治具板 2的连接位置为第一连接位置2a,转动机构3与第一治具板2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连接位置 2b,第二连接位置2b与第一连接位置2a间隔设置。由于第一驱动机构4连接第一治具板 2,即,第一驱动机构4直接驱动第一治具板2绕转动机构3转动,同时使第二连接位置 2b与第一连接位置2a间隔设置,相较于第一驱动机构4与第一治具板2的连接位置与转动机构3与第一治具板2的连接位置紧靠设置而言,第一驱动机构4驱动第一治具板2 的转动的动力臂更长,从而驱动第一治具板2转动同样的角度所需要的驱动力更小,故而第一驱动机构4的驱动力可以设置的较小,便于第一驱动机构4的选用和设置。
61.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还可以连接于转动机构3,即,第一驱动机构4不直接与第一治具板2相连接,而是通过与转动机构3连接,使得第一驱动机构4驱动转动机构3转动以使转动机构3带动第一治具板2转动。这样,第一驱动机构 4的结构可以设置的更加简单,比如,第一驱动机构4可以为转动电机。
62.本实施例主要以第一驱动机构4连接于第一治具板2为例进行说明。
63.如图2、图3所示,第一驱动机构4连接于第一治具板2的中部位置或者是靠近中部的位置,而转动机构3连接于第一治具板2的一侧,即,靠近第一治具板2的边缘的位置,这样,转动机构3支撑于第一治具板2的侧部,第一治具板2相对基座1转动时能够由于转动机构3的支撑作用而不会相对基座1发生升降,从而使得第一治具板2的转动运动更加稳定。此外,第一驱动机构4连接于第一治具板2的中部或者是靠近中部的位置,使得第一驱动机构4连接于第一治具板2的位置与转动机构3连接于第一治具板2的位置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保证第一驱动机构4驱动第一治具板2的转动的动力臂更长,从而驱动第一治具板2转动同样的角度所需要的驱动力更小,而且第一驱动机构4不会占用基座1 相对第一驱动机构4远离转动机构3的一侧的空间,从而基座1相对第一驱动机构4远离转动机构3的一侧的空间可以设置其他的部件。
64.如图3和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部件41以及传动结构 42,驱动部件41设置于基座1,传动结构42连接于驱动部件41以及第一治具板2。由于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部件41和传动结构42,通过传动结构42将第一驱动机构4的驱动力传递至第一治具板2以驱动第一治具板2相对基座1转动,从而便于第一驱动机构 4的设置。
65.可选地,驱动部件41可以包括驱动电机411和丝杆组件412,驱动电机411于基座1,丝杆组件412连接于驱动电机411和传动结构42。通过设置驱动电机411与丝杆组件412 的配合,能够提高驱动部件41驱动传动结构42的运动精度。
6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传动结构42为连杆结构,传动结构42的一端连接于驱动部件41,传动结构4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治具板2。这样,驱动部件41驱动传动结构42做升降运动,使得传动结构42推动第一治具板2绕转动机构3转动,以实现第一治具板2相对基座1转动,传动结构42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67.如图4和图5所示,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传动结构42也可为凸轮结构。具体地,传动结构42包括座体421、凸轮轴422以及连接块423,座体421连接于驱动部件 41,连接块423固定连接于第一治具板2,连接块423设有滑槽42a,凸轮轴422设于座体421,凸轮轴422可转动且可滑动连接于滑槽42a,座体421用于在驱动部件41驱动下相对基座1发生升降
4221和安装部4222,滑动连接部4221与连接块423的滑槽42a可转动且可滑动连接,凸轮轴422的其余部分为安装部4222,用于安装于第一座体部4211、第二座体部4211的轴孔42b以及连接块423的避空部42c中,滑动连接部4221的直径大于安装部4222的直径。由于滑动连接部4221的直径大于安装部4222的直径,那么,滑动连接部4221的结构强度更强,更耐磨损,从而滑动连接部4221与滑槽42a的连接更稳定且滑动连接部4221 的使用寿命更长。此外,由于安装部4222的直径较小,那么,在组装时,较小直径的安装部4222具有避位的作用,从而更便于凸轮轴422的组装。
73.结合图8所示,一些实施例中,传动结构42还包括弹性件43,弹性件43的一端连接于基座1,第一治具板2和/或连接块423连接于弹性件43的另一端。示例性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治具板。通过设置弹性件43,有利于减小凸轮结构的背隙,有利于提高该第一驱动机构4的驱动精度。
74.可选的,基座1朝向第一治具板2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部43a,第一固定部43a与座体421间隔设置,第一治具板2朝向基座1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部43b,第二固定部43b 与第一固定部43a对应设置,弹性件4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部43a和第二固定部43b。这样,当第一治具板2相对基座1转动时,第一固定部42a随着第一治具板2 转动,从而使连接于第一固定部42a的弹性件42被拉伸,弹性件43对第一治具板2产生拉力,从而有利于消除凸轮结构的背隙。具体地,第一固定部43a和第二固定部43b可以为块状结构,从而使弹性件43牢固地固定于第一固定部43a和第二固定部43b。
75.可选地,弹性件43可以为弹簧、弹性柱等,本实施例对弹性件43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地,弹性件43为弹簧。
76.如图8和图9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44,第一导向结构44设置于基座1上,且第一导向结构44连接于基座1与座体421。通过设置第一导向结构44并将第一导向结构44连接于基座1和座体421,从而能够对座体421的升降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座体421的升降运动的轨迹更加稳定,有利于提高该第一治具板 2转动的稳定性和精度。
77.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向结构44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导向结构44间隔连接于基座1和座体421,以实现对座体421相对基座1的升降运动进行导向,以进一步提高传动结构42运动的稳定性。示例性地,第一导向结构44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导向结构 44分别连接于第一座体421部和基座1以及第二座体421部和基座1。
78.如图9和图10所示,可选地,第一导向结构44包括第一导向部441和第二导向部 442,第一导向部441为滑轨,第二导向部442为滑块,第一导向部441和第二导向部442 二者之一连接于基座1,第一导向部441和第二导向部442二者另一连接于座体421。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第一导向结构44简单且连接稳定性高。示例性地,第一导向部 441连接于基座1,第二导向部442连接于座体421。可以理解的是,座体421沿垂直于基座1的表面移动,因此,滑轨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基座1的表面设置,从而限定基座1 沿垂直于基座1的表面的升降运动位移。
79.结合图8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贴膜装置10还包括第一传感器5,第一传感器5设于座体421,第一传感器5用于感应座体421相对基座1的运动位置。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5感应座体421相对基座1的运动位置,从而便于控制第一驱动机构4驱动第一治具板 2转动的角
度,提高第一驱动机构4对第一治具板2的驱动精度。
80.可选地,第一传感器5可以为霍尔式位移传感器、光电式位移传感器等,本实施例对于第一传感器5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地,第一传感器5为光电式位移传感器。具体地,第一传感器5包括第一感应片51和第一光电传感器52,第一感应片51可连接于座体421,第一光电传感器52设置于基座1,这样,第一感应片51会在座体421的带动下移动,从而使第一光电传感器525感应到座体421的位移,从而可实现控制第一治具板 2相对基座1的转动角度。
81.结合图1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机构3包括支撑件31、转轴32以及转动连接件33,支撑件31设于基座1,转动连接件33连接于第一治具板2,转轴32设于支撑件 31且转动连接于转动连接件33。由于转动机构3包括支撑于基座1的支撑件31、连接于第一治具板2的转动连接件33以及转动连接于支撑件31和转动连接件33的转轴32,从而在使得第一治具板2绕转动机构3转动的同时,还能够对第一治具板2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使得第一治具板2与基座1之间具有足够的间距设置第一驱动机构4等其他部件。
82.可选地,支撑件31包括两个支撑柱,转轴32设于两个支撑柱之间。这样,支撑件 31为柱式结构而非整体的块状结构,使得支撑件31具有强度高且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
83.进一步地,支撑件31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减重部313,从而能够减轻支撑件31的重量,进而减轻贴膜装置10的整体重量。可以理解的是,当该贴膜装置10设置有对位机构时,可对位机构用于驱动基座1移动以实现保护膜20与面板30的对位时,通过减轻支撑件31的重量,能够减小对位机构的承重要求,降低对位机构的驱动力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对位机构对基座1驱动的灵敏度和精度。
84.可选地,转轴32间隔设有多个转动部321,多个转动部321转动连接于转动连接件 33。通过设置多个转动部321,能够提高转动连接件33与支撑件31之间转动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第一治具板2能够稳定地绕转动机构3相对基座1转动。示例性地,转动部 321设置为两个。可选地,转动部321可以为轴承,轴承的内圈穿设于转轴32,轴承的外圈设于转动连接件33。通过将转动部321设置为轴承,有利于降低转动部321与转轴32 和转动连接件33之间的转动摩擦,更便于转动连接件的转动。
85.考虑到当采用该贴膜装置10进行贴膜,即,将保护膜20贴设于第一治具板2时,需要将保护膜20的一部分露出第一治具板2,从而以该露出的部分作为贴合于面板30的起始段。然而,由于保护膜20多为多层结构,将保护膜20置于第一治具板2后,需要将保护膜20上的离型膜撕开,在撕开该离型膜时,容易使得露出于第一治具板2的部分出现褶皱,从而不利于将保护膜20贴合于面板30上。基于此,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 12至图14,第一治具板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21和第二侧22,第一侧21连接于转动机构 3,贴膜装置10还包括第二治具板6,第二治具板6位于第二侧22且可活动连接于基座1,以相对基座1沿朝向第二侧22或远离第二侧22的方向运动,第二治具板6用于放置至少部分保护膜20。通过设置第二治具板6且第二治具板6可朝向或者远离第一治具板2的第二侧22移动,那么,当使用该贴膜装置10时,将保护膜20置于第一治具板2和第二治具板6上,然后撕下离型膜,再将第二治具板6相对基座1沿远离第二侧2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保护膜20的端部悬空,以便于将该部分保护膜20贴设于面板30并作为贴膜的起始段进行贴膜。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保护膜20的端部褶皱而导致难以平整的贴合于面板30的情况,提高贴膜效率和贴膜良率。
86.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关于第一治具板2的第一侧21和第二侧22的方向可为该第一治具板2的沿着长度方向x上的两侧,即,该第二治具板6可设置在该第一治具板2的沿长度方向x上的一侧,从而当第二治具板6靠近该第一治具板2的第二侧22时,该第二治具板6可增大第一治具板1的长度,使得能够有更多的保护膜20被放置于第一治具板 2和第二治具板6上,同时,第二治具板6也能够对保护膜20起到支撑作用,降低保护膜20出现端部褶皱情况。
87.进一步地,为了提高保护膜20放置于第一治具板2和第二治具板6的牢靠性和平整性,第一治具板2和第二治具板6用于放置保护膜20的位置设有多个真空吸附孔62,通过设置多个真空吸附孔62,从而使第一治具板2和第二治具板6用于放置保护膜20的位置形成负压,以使保护膜20牢靠和平整的置于第一治具板2和第二治具板6上。此外,该真空吸附孔62能够用于抽出保护膜和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之间的空气,从而使得保护膜放置在第一治具板、第二治具板上时更加平整,防止出现气泡、褶皱等情况。
88.一些实施例中,由前述可知,第二治具板6位于第一治具板2的沿长度方向x上的第二侧22,因此,在布置该第二治具板6时,该第二治具板6可布置在基座1的侧面。具体地,基座1具有上表面11和连接于上表面11的侧面12,第一治具板2、转动机构3 和第一驱动机构4设于上表面11,第二治具板6可活动连接基座1的侧面12。由于第二治具板6连接于基座1的侧面12,从而第二治具板6无需占用基座1的上表面11的空间,使得基座1的上表面11能够具有更多空间用于布置其他部件,如第一驱动机构4等,且能够充分利用基座1的多个表面分别设置第一驱动机构4和第二治具板6,从而提高该贴膜装置10的结构紧凑性。
89.进一步地,在基座1上设置该第二治具板6时,可通过固定板61的方式实现。具体地,第二治具板6还包括两个固定板61,两个固定板61相对设置且分别滑动连接于基座 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12,第二治具板6连接于两个固定板61之间,这样,能够实现第二治具板6位于第一治具板2的第二侧22且可滑动连接于基座1。此外,通过两个固定板 61连接第二治具板6的两侧,从而不仅能够提高第二治具板6的安装稳定性,也有利于保证第二治具板6相对基座1的滑动平衡。
90.一些实施例中,贴膜装置10还包括第二导向结构7,第二导向结构7连接基座1的侧面12,且与固定板61滑动连接,从而使第二治具板6可滑动连接于基座1,便于第二治具板6相对基座1向朝向或远离第二侧22的方向移动,且有利于提高第二治具板6运动的稳定性。
91.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两个固定板61分别连接于基座1的两个侧面12,因此,第二导向结构7可以包括两个,两个第二导向结构7分别与两个固定板61和基座1连接,从而稳定地为第二治具板6相对基座1朝向或远离第二侧22的移动提供导向。
92.可选地,第二导向结构7包括第三导向部71和第四导向部72,第三导向部71为滑轨,第四导向部72为滑块,第三导向部71和第四导向部72二者之一连接于基座1的侧面12,第三导向部71和第四导向部72二者另一连接于固定板61。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第二导向结构7简单且连接稳定性高。示例性地,第三导向部71连接于基座1的侧面12,第四导向部72连接于固定板61,即,基座1的侧面12设置滑轨,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61,滑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滑轨。
93.一些实施例中,由前述可知,第二治具板6可相对基座1沿靠近第一治具板2的第二侧22或者是远离第二侧22的方向运动,因此,为了驱动第二治具板6的运动,该贴膜装置10
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8,第二驱动机构8连接于第二治具板6,第二驱动机构8用于驱动第二治具板6相对基座1朝向或远离第一治具板2的第二侧22移动。这样,无需手动移动第二治具板6朝向或远离第二侧22移动,有利于提高贴膜装置10贴膜的自动化,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对第二治具板6的位移的控制精度。
94.进一步地,第二驱动机构8包括驱动气缸81和连接于驱动气缸81的传动件82,传动件82连接于两个固定板61之间,驱动气缸81的活塞连接于传动件82,从而通过驱动气缸81驱动传动件82平移,进而驱动第二治具板6朝向或远离第二侧22移动。具体地,传动件82为长条形的板状结构或柱状结构。通过传动件82将驱动气缸81的驱动力传递至第二治具板6,相较于将驱动气缸81直接连接于第二治具板6而言,驱动气缸81设置的位置更加稳定,而且可以通过增加传动件82与两个固定板61之间的连接面积增加驱动两个固定板61运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驱动第二治具板6平移的稳定性。
95.请一并参阅图15至图1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在贴膜时,主要是通过将面板下压在保护膜20上,实现二者贴合,因此,为了提高保护膜20与面板30的压合作用力,贴膜装置10还包括压接件9,压接件9位于第一治具板2的第二侧22,压接件9可活动连接于基座1,压接件9相对基座1运动以顶起放置于第一治具板2的保护膜20。由于贴膜装置10还包括位于第一治具板2的第二侧22的压接件9,从而可以用压接件9将露出第一治具板2的保护膜20顶起,使得保护膜20能够更好地压合至面板30上,以提升贴膜效果。
96.可选地,压接件9可以设置为多个,其中一个压接件9用于顶起保护膜20以压合于面板30,其余压接件9可以位于该压接件9的下方用于承载该其中一个压接件9,从而提高该其中一个压接件9的强度。示例性地,压接件9设置为三个,其中一个压接件9用于顶起保护膜20,另外两个压接件9位于该其中一个压接件9的下方,以承载该其中一个压接件。
97.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压接件9要将露出第一治具板2的保护膜20顶起,因此,该压接件9可相对基座1发生升降运动,以使得在需要顶起保护膜时,该压接件9可上升至与保护膜20接触以顶起该保护膜,而当不需要顶起保护膜20时,该压接件9可下降至其他位置,以使得该保护膜20可平整的放置在第一治具板2上。具体地,压接件9可相对基座1发生升降运动以使压接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压接件9处于第一位置时,至少部分压接件9位于基座1与第一治具板2之间,这样能够有效利用基座1和第一治具板2之间的容置空间,从而有利于提高该贴膜装置10的结构紧凑性。而当压接件 9处于第二位置时,压接件9能够用于顶起放置于第一治具板2的保护膜20,从而使得保护膜20与面板30的压合效果更好。
98.如图15、图16所示,进一步地,在贴膜时,由于压接件9需要对位于第一治具板2 的第二侧22的保护膜20进行顶起,因此,为了对压接件9上升至第二位置时进行避让,第一治具板2可设置有避让斜面23,避让斜面23能够用于为压接件9上升至第二位置时避让。通过对第一治具板2设置避让斜面23,能够避免压接件9由一位置上升至第二位置时与第一治具板2发生碰撞以及干涉的情况,使得压接件9能够顺利将保护膜20顶起以压合于位于保护膜20上方的面板30。
99.由上述可知,该贴膜装置10还包括第二治具板6,那么,当压接件9处于第一位置时,压接件9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治具板6与基座1的上表面之间,从而使得该压接件9 能够被隐藏于第二治具板6与基座1的上表面之间,有效利用第二治具板6与基座1的上表面之间的
空间,使得贴膜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100.而当压接件9需要相对基座1上升至位于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治具板6可沿远离第二侧22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对压接件9自第一位置上升至第二位置时进行避位。即,当第二治具板6远离第二侧22移动后,位于第二治具板6的保护膜20悬空,位于第二治具板6下方的压接件9对应于悬空的保护膜20,这样,压接件9上升运动即可顶起保护膜 20以使保护膜20贴合于面板30,压接件9的运动方式更加简单。具体而言,当使用该贴膜装置10贴膜时,将保护膜20贴合于第一治具板2和第二治具板6并撕开保护层后,通过第二驱动机构8驱动第二治具板6远离第一治具的第二侧22移动,从而使第二治具板 6与第一治具板2的第二侧之间具有间隙,至少部分压接件9可以自该间隙上升至将悬空于第一治具板2的第二侧22的保护膜20顶起,以使得该保护膜能够贴合于面板30上。
101.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控制该压接件9相对基座1的升降运动,贴膜装置10还包括升降驱动机构103,升降驱动机构103设于基座1,通过升降驱动机构103可以驱动压接件 9相对基座1升降运动,从而无需手动控制,有利于提高贴膜装置10的自动化程度。具体地,该升降驱动机构103可以包括驱动电机1031和丝杆组件1032,驱动电机1031设置于基座1,丝杆组件1032连接于驱动电机1031和压接件9,以带动压接件9相对基座 1升降运动。通过将升降驱动机构103设置为驱动电机1031和丝杆组件1032配合,有利于提高升降驱动电机1031驱动压接件9升降运动的位移精度,从而提高该贴膜装置10 的整体的精度。
102.一些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机构103还包括第二传感器1033,第二传感器1033设于驱动电机1031,用于感应压接件9相对驱动电机1031发生的位移,从而控制压接件9的升降位移,以使压接件9准确地将保护膜20顶起而又不会因上升位移过大而对保护膜20 和面板30产生过大的压力,导致保护膜20和面板30破碎的情况。
103.可选地,第二传感器1033可以为霍尔式位移传感器、光电式位移传感器等,本实施例对于第二传感器1033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地,第二传感器1033为光电式位移传感器。具体地,第二传感器1033包括第二感应片1034和第二光电传感器1035,第二感应片1034连接于连接件9,第二光电传感器1035连接于驱动电机1031,这样,第二感应片1034会在压接件9的位移,便于控制压接件9的升降位移。
104.进一步地,为了有效监测压接件9对保护膜20施加的压力,贴膜装置10还包括气缸 104和压力传感器105,气缸104可滑动设置于压接件9且与丝杆组件1032连接,气缸 104的活塞连接于压接件9,气缸104用于为压接件9提供压力,以使压接件9能够以预设的压力压接保护膜20和面板30。压力传感器105连接于气缸104和压接件9之间,以监测气缸104对压接件9产生的驱动力。通过设置气缸104与丝杆组件1032连接且可滑动连接于压接件9,从而使得升降驱动机构103驱动气缸104相对压接件9做升降运动,进而带动压接件9与连接于压接件9的气缸104做升降运动。当贴膜时,气缸104在升降驱动机构103的驱动下上升至压接件9的顶起于保护膜20的位置处,然后通过气缸104 的活塞对压接件9提供压力,从而使压接件9以预设的压力将保护膜20与面板30压合,这样,能够防止压接件9的压力过大导致保护膜20和面板30发生破碎的情况。此外,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105,能够实时监控气缸104对压接件9的压力,当压力超出设定值时能够及时起到示警作用,以便于及时进行检修和调节。
105.请参阅图16和图17,一些实施例中,压接件9包括连接支座91和压接辊92,连接支
座91可活动连接于基座1,压接辊92设于连接支座,这样,更便于压接件9的组装。具体地,压接辊92包括辊轴921和套设于辊轴921的辊轴套922,辊轴921套采用弹性材质。由于辊轴套922采用弹性材质,当该压接件9将保护膜20压合于面板30时,由于该辊轴套的设置,辊轴套与保护膜20和面板30为弹性接触,从而不会损伤保护膜20和面板30。可选地,辊轴921套的材质可以为橡胶、硅胶、优力胶等,本实施例对辊轴921 套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定。
106.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该压接件9与基座1的可活动连接,该贴膜装置10还包括安装板101,安装板101设于基座1上,压接件9的连接支座91可活动连接于安装板101。通过设置安装板101并将安装板101设于基座1,将连接支座91可活动连接于安装板101,从而便于该贴膜装置10的组装。
107.请参阅图15,进一步地,该贴膜装置10还包括滑动结构,滑动结构102连接安装板 101和连接基座1,以使连接基座1带动压接辊92相对安装板101升降运动。具体地,滑动结构102包括第一滑动部1021和第二滑动部1022,第一滑动部1021为滑轨,第二滑动部1022为滑块,第一滑动部1021和第二滑动部1022二者之一连接于安装板101,第一滑动部1021和第二滑动部1022二者另一连接于连接基座1。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以实现连接基座1相对安装板101稳定地进行升降运动,以使压接辊92稳定地进行升降运动,且能够限制压接辊92升降运动的轨迹。
108.本实用新型实的贴膜装置10,由于该贴膜装置10通过第一驱动机构4和转动机构3 驱动第一治具板2相对基座1转动,从而第一治具板2可以相对基座1倾斜。这样,在贴膜时,置于第一治具板2的保护膜20与基座1之间具有一定角度,然后再将面板30与基座1呈水平状态靠近置于第一治具板2的保护膜20,从而可以将置于第一治具板2的保护膜20以一定夹角贴附于面板30,此时,保护膜20与面板30为线接触而非与面板30 的整个面板30接触,再通过平移面板30即可逐渐将保护膜20贴附于整个面板30,从而有利于去除保护膜20与面板30之间的空气,降低保护膜20与面板30之间产生气泡的可能,提高贴膜良率。此外,该贴膜装置10还包括可相对第一治具板2移动的第二治具板 6,通过设置第二治具板6承载用于作为贴膜起始段的部分保护膜20,从而可以避免撕开保护膜20的保护层时导致保护膜20出现褶皱的情况,进一步提升贴膜效果。
10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贴膜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贴膜装置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