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数据中心及机房空调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2-04-16 18:22: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机房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00、预先建立制冷需求值、目标温度值及参考温度值三者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cfc=(t
avg-t
s-t
β
)/t
c
cfc为所述制冷需求值,t
avg
为所述参考温度值,t
s
为所述目标温度值,t
β
为预设的制冷温度死区值,t
c
为预设的制冷偏差值;s200、实时获取n个目标单元的实时温度值,并从n个所述实时温度值中筛选出最高温度值;s300、获取预设的目标温度值,并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值计算参考温度值,还根据所述最高温度值调整所述目标温度值,得到调整后的目标温度值;其中,所述参考温度值等于由n个所述实时温度值计算得到的平均温度值;s400、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参考温度值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得到制冷需求值;s500、以所述制冷需求值为参数分别对压缩机及风机进行pid调控,得到压缩机制冷频率值和内风机转速值;s600、根据所述压缩机制冷频率值调节压缩机的频率,根据所述内风机转速值调节所述内风机的转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实时获取n个目标单元的实时温度值,并从n个所述实时温度值中筛选出最高温度值之前,还包括:预先建立压缩机制冷频率值与制冷需求值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预先建立内风机转速值与制冷需求值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其中,p
j
为压缩机制冷频率值,k1为制冷压机比例系数,k2为制冷压机积分系数,cfc为制冷需求值,p
h
为系统压机回油频率,j为采样的次数;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其中,z
j
为内风机转速值,k3为内风机比例系数,k4为内风机积分系数,cfc为制冷需求值,z
min
为内风机最小转速,j为采样的次数;所述步骤s500:以所述制冷需求值为参数分别对压缩机及风机进行pid调控,分别得到压缩机制冷频率值和内风机转速值,具体包括:s501、根据所述制冷需求值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得到压缩机制冷频率值;s502、根据所述制冷需求值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得到内风机转速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获取目标温度值,并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值计算参考温度值,还根据所述最高温度值调整所述目标温度值,得到调整后的目标温度值,具体包括:
s310、判断所述最高温度值、预设的极限温度值及预设的温度回差值与极限温度值之和三者的大小关系;s320、当所述最高温度值大于所述温度回差值与极限温度值之和时,则减小所述目标温度值;s330、当所述最高温度值大于等于所述极限温度值且小于等于所述温度回差值与极限温度值之和时,则维持所述目标温度值不变;s340、当所述最高温度值小于所述极限温度值时,则增大所述目标温度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房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获取预设的目标温度值,并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值计算参考温度值,还根据所述最高温度值调整所述目标温度值,得到调整后的目标温度值,之前还包括:s120、预先设置温度采集周期、时间温度系数和温度调整值,其中,所述时间温度系数小于1;所述步骤s310:判断所述最高温度值、预设的极限温度值及预设的温度回差值与极限温度值之和三者的大小关系,具体包括:s311、获取目标温度值和第一系统调节时间值,所述第一系统调节时间值自所述目标温度值被设定或被改变后开始计时;s312、当所述第一系统调节时间值大于等于所述温度采集周期与所述时间温度系数的乘积时,判断所述最高温度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极限温度值与预设的温度回差值之和;若是,则执行所述步骤s320:减小所述目标温度值;若否,则返回执行所述步骤s200:实时获取n个目标单元的实时温度值和最高温度值;s314、当所述第一系统调节时间值大于等于所述温度采集周期时,判断所述最高温度值是否大于等于所述极限温度值且小于等于所述极限温度值与所述温度回差值之和;若是,则执行所述步骤s330:维持所述目标温度值不变;若否,则返回执行所述步骤s200:实时获取n个目标单元的实时温度值和最高温度值;s316、当所述第一系统调节时间值大于等于所述温度采集周期时,判断所述最高温度值是否小于所述极限温度值;若是,则执行所述步骤s340:增大所述目标温度值;若否,则返回执行所述步骤s200:实时获取n个目标单元的实时温度值和最高温度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房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0:减小所述目标温度值,具体包括:s313、将所述目标温度值减去所述温度调整值,得到调整后的目标温度值,并执行所述步骤s400: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参考温度值及所述对应关系得到制冷需求值;所述步骤s330:维持所述目标温度值不变,具体包括:s315、将所述目标温度值作为调整后的目标温度值,并执行所述步骤s400: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参考温度值及所述对应关系得到制冷需求值;所述步骤s340:增大所述目标温度值,具体包括:s317、将所述目标温度值与所述温度调整值求和,得到调整后的目标温度值,并执行所述步骤s400: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参考温度值及所述对应关系得到制冷需求值。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130、预先建立除湿需求值与最小湿度值及目标湿度值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预先建立压缩机除湿频率值及压缩机运行数量值与除湿需求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s700、实时获取n个目标单元的最大湿度值和最小湿度值;s800、获取目标湿度值,并根据所述最大湿度值调整所述目标湿度值,得到调整后的目标湿度值;s900、根据所述最小湿度值与所述调整后的目标湿度值及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得到除湿需求值;s1000、根据除湿需求值及第三映射关系,分别得到压缩机除湿频率值和压缩机运行数量值;s1100、根据所述压缩机除湿频率值调节压缩机的频率,根据所述压缩机运行数量值调节所述压缩机的开启数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房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需求值与最小湿度值及目标湿度值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为:h=(h
min-h
s-h
β
)/h
c
其中,h为除湿需求值,h
min
为最小湿度值,h
s
为目标湿度值,h
β
为预设的除湿湿度死区值,h
c
为预设的除湿偏差值。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还包括:从n个所述实时温度值中筛选出最低温度值,计算所述目标单元的露点温度值;所述步骤s200之后,还包括:s201、当所述最高温度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热点温度值,或,当所述最高温度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热点温度值且所述最低温度值小于等于露点温度值时,则令所述参考温度值等于最高温度值,令所述目标温度值等于所述热点温度值减去预设的温度差值,并跳转执行所述步骤s400;s202、当所述最低温度值小于等于露点温度值时,则令所述参考温度值等于最低温度值,令所述目标温度值等于所述露点温度与预设的温度差值之和,并跳转执行所述步骤s400;s203、当所述最高温度值小于预设的热点温度值且所述最低温度值大于露点温度值时,则令所述参考温度值等于n个所述实时温度值的平均温度值,并跳转执行所述步骤s300。9.一种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目标单元及用于对所述n个目标单元冷却的制冷模组;所述制冷模组电连接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存储器、温度传感器、处理器和控制单元,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存储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及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制冷需求值、目标温度值及参考温度值三者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获取n个目标单元的实时温度值和最高温度值;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目标温度值,并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值计算参考温度值,还根据所述最高温度值调整所述目标温度值,得到调整后的目标温度值;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目标温度值和所述参考温度值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得到制冷需求值;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以所述制冷需求值为参数分别对压缩机及风机进行pid调控,分别
得到压缩机制冷频率值和内风机转速值;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压缩机制冷频率值调节压缩机的频率,根据所述内风机转速值调节所述内风机的转速。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组的数量为两个,各所述制冷模组均包括两个制冷循环单元;其中一个所述制冷模组为在线制冷模组,另一个所述制冷模组为备用制冷模组;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在线制冷模组及所述备用制冷模组中的制冷循环单元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房空调的控制方法,其先获取N个目标单元的实时温度值,并从中筛选出最高温度值,其中目标单元指的是机柜,即通过检测N个机柜中的最高温度值以调节目标温度值,确保机房空调中无局部过热的情况发生,以提高机房空调的安全性;同时,通过第一对应关系、目标温度值和由实时温度值计算得到的参考温度值获取制冷需求值,其中,该参考温度值为N个实时温度值的温度均值,并以制冷需求值为参数进行PID调控,实现对压缩机的频率和内风机的转速进行调整的效果,即以浮动的制冷需求为参数对压缩机和内风机进行PID调控,在保证机房安全的前提下,满足空调机组时刻运行在最高能效区间内的需求,强化了机房空调在变载荷时的节能效果。的节能效果。的节能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方强 李金芝 谭东升 谢文科 伍星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8
技术公布日:2022/4/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