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高效立式混流泵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18:05: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混流泵。


背景技术:

2.立式混流泵具有占地面积小、流量大、口径大、土建成本低、维护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城市供水和排涝,灌溉等行业。但现有的立式混流泵结构存在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现有立式混流泵的转子部件为坐式结构,叶轮室与喇叭口通过锥面配合,内接管、导叶体、叶轮室的重量都落在吸水喇叭口上,重量传递到水泵的外接管上,再传至支撑板上,由基础承受;
4.(2)叶轮为开式结构,铸造时叶片容易变形,水力尺寸无法保证,从而造成水泵性能偏离设计要求;
5.(3)转子提升高度有限,开式叶轮与叶轮室间存在间隙,如果转子提升高度过高,会造成叶轮与叶轮室间的间隙增大,使输送介质的泄漏量过大,增加了水泵的容积损失,降低了水泵效率;
6.(4)泵轴之间采用套筒联轴器连接,轴的同心度相对差一些,且不易于拆卸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运行稳定、维护方便的立式混流泵。
8.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高效立式混流泵,包括外接管、内接管、泵轴、导叶体、叶轮室、叶轮、吸水喇叭口、出水弯管、盖板、支撑板,所述吸水喇叭口安装在所述外接管底端,所述内接管套设于所述外接管内,内接管底端连接所述导叶体,导叶体底端连接所述叶轮室,泵轴穿设于所述内接管内,所述叶轮安装于泵轴位于叶轮室的末端,所述出水弯管连通于外接管一侧,所述盖板封盖与外接管上端并与所述支撑板螺栓紧固连接,所述内接管上端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叶轮室下端面与所述吸水喇叭口上端面之间轴向设有间隙,所述内接管、导叶体、叶轮室悬吊于所述盖板上。
9.进一步地,所述叶轮室与所述吸水喇叭口之间的间隙为8-12mm。
10.进一步地,在所述叶轮上固定有叶轮密封环,在所述叶轮室上固定有壳体密封环,叶轮与叶轮室之间通过叶轮密封环、壳体密封环密封接触配合。
11.进一步地,所述叶轮为闭式叶轮。
12.进一步地,所述导叶体靠近叶轮一侧的端面可拆卸安装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延伸至叶轮后盖板内。
13.进一步地,所述泵轴包括上泵轴、下泵轴,所述上泵轴与下泵轴之间通过法兰式刚性联轴器连接。
14.进一步地,泵轴上部与盖板之间通过上导轴承配合,泵轴中部与内接管之间通过
中间导轴承配合,泵轴下端与导叶体之间通过下导轴承配合。
15.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吊耳。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混流泵将原来转子部件的座式结构改为悬吊式结构,整个转子处于悬吊状态,重量直接由支撑板承受,未传到外接管上,最大限度减少了转子部件对水泵外接管的影响;
18.(2)叶轮与叶轮室之间采用双密封环结构,叶轮为旋转部件,叶轮室为固定部件,水泵启停阶段,由于运行不稳定可能出现旋转部件部与固定部件发生摩擦,导致部件磨损,采用双密封结构,避免了叶轮磨损,降低了水泵的维护成本;
19.(3)叶轮采用闭式结构,降低了铸造工艺难度,更有利于叶轮水力尺寸保证,采用闭式叶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泵的容积损失,有利于保证水泵性能,避免调整叶轮室与叶轮间的间隙调整,降低了安装难度;
20.(4)导叶体上增加可拆卸的扰流板,可防止叶轮后盖板内流体扰动;上泵轴与下泵轴采用法兰式刚性联轴器连接,同心度高,对中性好,运行稳定性好,且易于拆卸安装。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混流泵在结构设计上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立式混流泵运行的稳定性,降低了泵组的安装难度,降低了水泵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25.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高效立式混流泵,包括外接管5、内接管10、泵轴、导叶体7、叶轮室2、叶轮3、吸水喇叭口1、出水弯管8、盖板15、支撑板14,所述吸水喇叭口1安装在所述外接管5底端,所述内接管10套设于所述外接管5内,内接管10底端连接所述导叶体7,导叶体7底端连接所述叶轮室2,泵轴穿设于所述内接管10内,泵轴上部与盖板15之间通过上导轴承16配合,泵轴中部与内接管10之间通过中间导轴承11配合,泵轴下端与导叶体7之间通过下导轴承6配合;所述叶轮3安装于泵轴位于叶轮室2的末端,所述出水弯管8连通于外接管5一侧,所述盖板15封盖与外接管5上端并与所述支撑板14螺栓紧固连接,所述内接管10上端与所述盖板15固定连接,所述叶轮室2下端面与所述吸水喇叭口1上端面之间轴向设有8-12mm的间隙,所述内接管10、导叶体7、叶轮室2悬吊于所述盖板15上,整个转子部件的重量直接由支撑板14承受,未传到外接管5上,最大限度减少了转子部件对水泵外接管的影响。在所述盖板15上设置有起吊用的吊耳,便于整个转子起吊。
26.如图2所示,在所述叶轮3上固定有叶轮密封环17,在所述叶轮室2上固定有壳体密封环18,叶轮3与叶轮室2之间通过叶轮密封环17、壳体密封环18密封接触配合。叶轮3为旋转部件,叶轮室2为固定部件,水泵启停阶段,由于运行不稳定可能出现旋转部件部与固定部件发生摩擦,导致部件磨损,在本实施例中,静止部分与旋转部分采用双密封环结构,避
免了叶轮3磨损,降低了水泵的维护成本;水泵检修时,只需更换磨损的密封环而无需替换叶轮及叶轮室此类大型零件,减少水泵维护成本。
27.本实施例中,叶轮3采用闭式叶轮,降低了铸造工艺难度,更有利于叶轮水力尺寸保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泵的容积损失,有利于保证水泵性能,避免调整叶轮室与叶轮间的间隙调整,降低了安装难度。
28.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叶体7靠近叶轮3一侧的端面可拆卸安装有扰流板4,所述扰流板4延伸至叶轮3后盖板内,可防止叶轮后盖板内流体扰动。
29.所述泵轴包括上泵轴13、下泵轴9,所述上泵轴13与下泵轴9之间通过法兰式刚性联轴器12连接,采用法兰式刚性联轴器连接,同心度高,对中性好,运行稳定性好,且易于拆卸安装。
30.在前述说明书与相关附图中存在的教导的帮助下,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想到本实用新型的许多修改和其它实施方案。因此,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公开的具体实施方案,修改和其它实施方案被认为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尽管本文中使用了特定术语,它们仅以一般和描述性意义使用,而不用于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高效立式混流泵,包括外接管(5)、内接管(10)、泵轴、导叶体(7)、叶轮室(2)、叶轮(3)、吸水喇叭口(1)、出水弯管(8)、盖板(15)、支撑板(14),所述吸水喇叭口(1)安装在所述外接管(5)底端,所述内接管(10)套设于所述外接管(5)内,内接管(10)底端连接所述导叶体(7),导叶体(7)底端连接所述叶轮室(2),泵轴穿设于所述内接管(10)内,所述叶轮(3)安装于泵轴位于叶轮室(2)的末端,所述出水弯管(8)连通于外接管(5)一侧,所述盖板(15)封盖与外接管(5)上端并与所述支撑板(14)螺栓紧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管(10)上端与所述盖板(15)固定连接,所述叶轮室(2)下端面与所述吸水喇叭口(1)上端面之间轴向设有间隙,所述内接管(10)、导叶体(7)、叶轮室(2)悬吊于所述盖板(15)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立式混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室(2)与所述吸水喇叭口(1)之间的间隙为8-12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立式混流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叶轮(3)上固定有叶轮密封环(17),在所述叶轮室(2)上固定有壳体密封环(18),叶轮(3)与叶轮室(2)之间通过叶轮密封环(17)、壳体密封环(18)密封接触配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立式混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3)为闭式叶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立式混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体(7)靠近叶轮(3)一侧的端面可拆卸安装有扰流板(4),所述扰流板(4)延伸至叶轮(3)后盖板内。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立式混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包括上泵轴(13)、下泵轴(9),所述上泵轴(13)与下泵轴(9)之间通过法兰式刚性联轴器(12)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立式混流泵,其特征在于:泵轴上部与盖板(15)之间通过上导轴承(16)配合,泵轴中部与内接管(10)之间通过中间导轴承(11)配合,泵轴下端与导叶体(7)之间通过下导轴承(6)配合。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立式混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5)上设置有吊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立式混流泵,包括外接管、内接管、泵轴、导叶体、叶轮室、叶轮、吸水喇叭口、出水弯管、盖板、支撑板,吸水喇叭口安装在外接管底端,内接管套设于外接管内,内接管底端连接导叶体,导叶体底端连接叶轮室,泵轴穿设于内接管内,叶轮安装于泵轴位于叶轮室的末端,盖板封盖与外接管上端并与支撑板螺栓紧固连接,内接管上端与盖板固定连接,叶轮室下端面与吸水喇叭口上端面之间轴向设有间隙,内接管、导叶体、叶轮室悬吊于盖板上。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混流泵将原来转子部件的座式结构改为悬吊式结构,整个转子处于悬吊状态,重量直接由支撑板承受,未传到外接管上,最大限度减少了转子部件对水泵外接管的影响。大限度减少了转子部件对水泵外接管的影响。大限度减少了转子部件对水泵外接管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易玲 吕云杰 肖新田 宋梦斌 王腾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利欧集团湖南泵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1
技术公布日:2022/4/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