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伺服超高压泵站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17:37: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超高压泵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伺服超高压泵站。


背景技术:

2.液压站又称液压泵站,电机带动油泵旋转,泵从油箱中吸油后打油,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油的压力能,液压油通过集成块(或阀组合)被液压阀实现了方向、压力、流量调节后经外接管路传输到液压机械的油缸或油马达中,从而控制了液动机方向的变换、力量的大小及速度的快慢,推动各种液压机械做功,目前现有超高压液压泵站大多直接安装在支架上,在移动时通过人工提起支架使泵站进行移动,但是泵站含有油箱、电机等部件,其重量较大,在移动时只能通过多人配合抬起移动,多人抬起移动的速度较慢,导致液压泵站的移动效率较低,影响泵站的使用,并且在泵站需要移动至较远的位置时,人们所消耗的体力较大,不不便于使用,虽然市面上有一些液压泵站在其底部安装有万向轮,但是在泵站工作时,由于万向轮与地面接触面积较小,泵站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晃动,影响泵站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伺服超高压泵站,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和升降移动单元;
4.底座:前侧面的中部安装有开关组;
5.升降移动单元:包括升降板、固定块、万向轮、支撑板、蜗轮、双向螺杆、电机、移动块和蜗杆,所述蜗杆的两端与底座内前后侧面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蜗轮左侧面的中部与底座内左侧面的中部转动连接,且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双向螺杆的左端与蜗轮右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双向螺杆的右端与底座内右侧面的中部转动连接,且双向螺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移动块相对侧面中部的螺孔,所述固定块固定在升降板下表面的中部,所述支撑板设有四个,四个支撑板两端的相对侧面分别与两个移动块相对侧面的中部和固定块前后侧面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所述万向轮设有四个,四个万向轮分别固定在升降板下表面的四个角落,且底座内底部的四角均开设有与四个万向轮对应的通槽,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泵站本体,所述电机安装在底座后侧面的左侧,且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底座后侧面的通孔与蜗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和泵站本体的输入端与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设置的升降移动单元可使一个人就能完成泵站的移动,不需要人们抬起泵站移动,可有效提高泵站移动的速度,降低人们移动泵站所消耗的体力,使泵站能方便的进行转移,提高泵站的便携性,并且在泵站工作时可使万向轮移动回底座内,提高泵站工作时的稳定。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橡胶环,所述橡胶环固定在升降板下表面的外侧,且橡胶环位于底座的正上方,设置的橡胶环可在万向轮移动至下侧时将升降板与底座之间的缝隙密封,防止泵站移动时杂物进入到底座的内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限位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
两个,两个固定板内侧的一端与限位板中部前后侧面的下侧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板外侧的一端分别与底座内前后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两端位于两个移动块下表面中部的滑槽内,设置的限位板可对移动块进行限位,防止移动块发生转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支撑块和橡胶板,所述支撑块为t型,且支撑块设有两个,两个支撑块分别固定在底座左右侧面的下侧,两个支撑块的下表面均固定有橡胶板,设置的支撑块可在万向轮缩回至底座内后对底座提供支撑,并通过橡胶板可增加支撑块的摩擦力,提高底座静置时的稳定性。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安装座和拉杆,所述安装座为u型,且安装座固定在底座右侧面的上侧,所述拉杆为t型,且拉杆下端的侧面与安装座内前后侧面的中部转动连接,设置的拉杆可使人们能方便的拉动或推动泵站移动,便于使用。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蜗杆转动,使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使蜗轮带动双向螺杆转动,使两个移动块向两侧移动,使支撑板的上端向下转动,使升降板向下移动,带动四个万向轮向下移动到底座的外部,将底座支撑离地,此时可推动底座使万向轮转动,对泵站进行移动,在移动使得一个人就能完成泵站的移动,不需要人们抬起泵站移动,可有效提高泵站移动的速度,降低人们移动泵站所消耗的体力,使泵站能方便的进行转移,提高泵站的便携性,并且在泵站工作时可使万向轮移动回底座内,提高泵站工作时的稳定,通过橡胶环可在万向轮移动至下侧时将升降板与底座之间的缝隙密封,防止泵站移动时杂物进入到底座的内部,通过限位板可对移动块进行限位,防止移动块发生转动,通过支撑块可在万向轮缩回至底座内后对底座提供支撑,并通过橡胶板可增加支撑块的摩擦力,提高底座静置时的稳定性,通过拉杆可使人们能方便的拉动或推动泵站移动,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底座、2开关组、3升降移动单元、31升降板、32固定块、33万向轮、34支撑板、35蜗轮、36双向螺杆、37电机、38移动块、39蜗杆、4泵站本体、5橡胶环、6限位板、7固定板、8支撑块、9橡胶板、10安装座、11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15.实施例1
1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伺服超高压泵站,
17.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1和升降移动单元3;
18.底座1:前侧面的中部安装有开关组2;
19.升降移动单元3:包括升降板31、固定块32、万向轮33、支撑板34、蜗轮35、双向螺杆36、电机37、移动块38和蜗杆39,蜗杆39的两端与底座1内前后侧面的左侧转动连接,蜗轮35左侧面的中部与底座1内左侧面的中部转动连接,且蜗轮35与蜗杆39啮合,双向螺杆36的左端与蜗轮35右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双向螺杆36的右端与底座1内右侧面的中部转动连接,
且双向螺杆36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移动块38相对侧面中部的螺孔,固定块32固定在升降板31下表面的中部,支撑板34设有四个,四个支撑板34两端的相对侧面分别与两个移动块38相对侧面的中部和固定块32前后侧面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万向轮33设有四个,四个万向轮33分别固定在升降板31下表面的四个角落,且底座1内底部的四角均开设有与四个万向轮33对应的通槽,升降板31的上表面固定有泵站本体4,电机37安装在底座1后侧面的左侧,且电机37的输出轴穿过底座1后侧面的通孔与蜗杆39的后端固定连接,电机37和泵站本体4的输入端与开关组2的输出端电连接,通过电机37带动蜗杆39转动,使蜗杆39带动蜗轮35转动,使蜗轮35带动双向螺杆36转动,使两个移动块338向两侧移动,使支撑板34的上端向下转动,使升降板31向下移动,带动四个万向轮31向下移动到底座1的外部,将底座1支撑离地,此时可推动底座1使万向轮33转动,对泵站进行移动,在移动使得一个人就能完成泵站的移动,不需要人们抬起泵站移动,可有效提高泵站移动的速度,降低人们移动泵站所消耗的体力,使泵站能方便的进行转移,提高泵站的便携性,并且在泵站工作时可使万向轮33移动回底座1内,提高泵站工作时的稳定。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橡胶环5,橡胶环5固定在升降板31下表面的外侧,且橡胶环5位于底座1的正上方,通过橡胶环5可在万向轮33移动至下侧时将升降板31与底座1之间的缝隙密封,防止泵站移动时杂物进入到底座1的内部。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限位板6和固定板7,固定板7设有两个,两个固定板7内侧的一端与限位板6中部前后侧面的下侧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板7外侧的一端分别与底座1内前后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限位板6的两端位于两个移动块38下表面中部的滑槽内,通过限位板6可对移动块38进行限位,防止移动块38发生转动。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支撑块8和橡胶板9,支撑块8为t型,且支撑块8设有两个,两个支撑块8分别固定在底座1左右侧面的下侧,两个支撑块8的下表面均固定有橡胶板9,通过支撑块8可在万向轮33缩回至底座1内后对底座1提供支撑,并通过橡胶板9可增加支撑块8的摩擦力,提高底座1静置时的稳定性。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安装座10和拉杆11,安装座10为u型,且安装座10固定在底座1右侧面的上侧,拉杆11为t型,且拉杆11下端的侧面与安装座10内前后侧面的中部转动连接,通过拉杆11可使人们能方便的拉动或推动泵站移动,便于使用。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接通外部电源,在泵站本体4需要移动时,可通过开关组2控制电机37工作,使电机37的输出轴带动蜗杆39转动,使蜗杆39带动蜗轮35转动,使蜗轮24带动双向螺杆36转动,使两个移动块38沿着限位板6的方向向两侧移动,使四个支撑板34的上端向下转动,从而使升降板31向下移动,升降板31会带动四个万向轮33向下移动,使四个万向轮33向下移动至底座1的下方,并与地面接触,随着升降板31的向下移动,万向轮33会将底座1支撑离地,此时,即可拉动拉杆11,使万向轮33转动,对泵站本体4进行转移,在泵站本体4移动至使用的位置后,可通过开关组2控制电机37反转,使蜗杆39带动蜗轮35和双向螺杆36反转,使两个移动块38向内侧同时移动,使支撑板34的上向上转动,带动升降板31向上移动,使升降板31带动万向轮33向上移动,使万向轮33移动至底座1的内部,此时两个支撑块8会与地面接触,对底座1和泵站本体4提供支撑。
25.在实际使用中,若使用位置不能提供电源,可将电机37更换为摇把,通过手动驱动
蜗杆39转动,可达到同样的目的。
26.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
27.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28.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