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带动力的滑槽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14:34: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槽组件,具体涉及自带动力可将物品从上层向下层平顺输送的滑槽,通常应用于物流运输及快递领域。


背景技术:

2.螺旋滑槽是快递及物流行业中一种常用的输送装置,用于将高处的物体输送至低处。但是目前行业在用的螺旋滑槽全部是靠物体的重力往下滑,经常会遇到物体滞留在滑槽中无法下滑导致拥堵的情况,目前行业中一般会在滑槽中添加润滑介质如滑石粉等,或者在滑槽表面粘贴低摩擦材料,但普遍效果不理想。
3.至于为何物体会在滑槽中滞留,我们可以做一下受力分析。当物体在螺旋滑槽中下滑时,其重力在滑槽表面的切向分力fa为其下滑的驱动力,而螺旋滑槽对其摩擦力f为阻碍其下滑的阻力,摩擦力f=ufr(u为物体与螺旋滑槽之间的摩擦系数,fr为物体重力在滑槽表面的垂直分力),而u由于不同材质之间的相对摩擦系数相差较大,一般从0.1-0.7不等,所以不同物体下滑时的阻力f相差极大。而物体能否下滑取决于fa与f的大小,当fa小于f时,物体便无法下滑,而fa大于f时,物体可以下滑,但如果相差太大,物体将加速过快从而导致物体受冲击而损坏。所以我们经常能发现一些表面摩擦系数大的物体比如环保袋等容易堆积,而有一些表面摩擦系数小的物体则会加速下滑从而在落底时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4.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带动力的滑槽,包括槽体以及在槽体底面安装的动力组件,动力组件通过自身的转动对槽体中下落的物品在经过组件表面时施加一摩擦力,以稳定物品在滑槽槽体上的下落速度。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带动力的滑槽的一实施例,槽体底面开设孔槽,动力组件包括电滚筒、安装框架、安装板及锁紧零件,电滚筒安装于孔槽内,电滚筒通过安装板和锁紧零件固定安装在安装框架的内部。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带动力的滑槽的一实施例,动力组件包括电机、辊筒,辊筒安装于槽体底面,电机与辊筒之间电连接。。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带动力的滑槽的一实施例,电滚筒或辊筒的表面包胶或表面打磨成网纹状。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带动力的滑槽的一实施例,动力组件在槽体底面的布局方式为:在同一高度布置两个作为一组,且每隔45
°
设置一组。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带动力的滑槽的一实施例,电滚筒的外圆面与孔槽边缘留有
间隙,电滚筒外圆顶点凸出槽体底面。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带动力的滑槽的一实施例,锁紧零件包括螺栓、垫片、弹性垫圈、螺母。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带动力的滑槽的一实施例,螺栓为半圆头方颈螺栓,安装框架的螺栓孔为方形。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带动力的滑槽的一实施例,安装板对应的螺栓的螺栓孔为腰型孔。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带动力的滑槽的一实施例,滑槽是螺旋状的滑槽。
15.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滑槽通过在底面增加速度恒定的驱动装置,保证物体始终有向下运动的动力,且又能控制物体下滑的速度,从而使物体能够平顺缓和地下滑。
附图说明
16.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1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带动力的滑槽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的示意图。
18.图2示出了动力组件在槽体底面的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19.图3示出了动力组件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20.图4示出了安装板螺栓孔的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1 动力组件
23.2 槽体
24.11 电滚筒
25.12 安装板
26.13 安装框架
27.14 螺栓
28.15 垫片
29.16 弹性垫圈
30.17 螺母
31.18 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注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描述的诸方面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
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带动力的滑槽的一实施例的结构。本实施例的滑槽是螺旋状的滑槽。本实施例的螺旋滑槽包括槽体2以及在槽体底面安装的动力组件1。动力组件1通过自身的转动对槽体中下落的物品在经过组件表面时施加一摩擦力,以稳定物品在滑槽槽体2上的下落速度。
36.动力组件1在槽体底面的布局方式为:在同一高度布置两个作为一组,且每隔约45
°
设置一组。动力组件布局的具体方式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7.图2示出了动力组件在槽体底面的安装方式的一种示例。在动力组件安装位置处的槽体的底面开有例如为长方形的孔槽,电滚筒11安装于孔槽内。对应于动力组价的如图1所示的布局方式,电滚筒11也是在槽体底面的同一高度布置两个为一组,每隔约45
°
设置一组。电滚筒11的外圆面与滑槽开孔边缘留例如2-5mm的间隙,电滚筒外圆顶点凸出槽体底面例如5mm左右。而动力组件的主体安装于槽体底部背面。由于螺旋滑槽的槽体底面为曲面,故滑槽开孔的边线实际为一条曲线,而电滚筒的母线为直线,为保证电滚筒与滑槽边缘间隙均匀,以免间隙过大导致夹件,控制电滚筒长度在例如100mm左右,电滚筒直径可设计为约70mm。在实际应用中,电滚筒的直径、长度以及分布的具体位置和数量是根据实际使用工况(如货物的大小、形状、重量、数量等)进行调整的。
38.图3示出了动力组件的一种示例的内部结构。动力组件由电滚筒11、安装框架13、安装板12及锁紧零件(锁紧零件包括图示的螺栓14、垫片15、弹性垫圈16、螺母17和18)组成,其中考虑安装便捷,采用半圆头方颈螺栓,安装框架的螺栓孔加工为方形,如此在锁紧时便只需要在外部拧紧螺母即可。电滚筒11通过安装板12和锁紧零件固定安装在安装框架13内部。电滚筒的表面包胶增大摩擦系数。增大摩擦系数不局限于表面包胶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将电滚筒表面打磨成网纹状以增大摩擦系数,即任何增大摩擦系数的实施方式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9.电滚筒通过自身的转动,其表面具有一个线速度,而滑槽槽体中下落的物品在经过电滚筒的表面时会有一个下落速度平行于电滚筒表面的分量。当线速度相对该分量更大时,电滚筒的表面向物品施加一个向下的摩擦力,以使下降速度过慢的物品在收到向下的施力下增加下落速度;反之,当线速度相对该分量更小时,电滚筒的表面向物品施加一个向上的摩擦力,以使下降速度过快的物品在收到向上的施力下减缓下落速度。
40.自带动力的电滚筒驱动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也可以不采用电滚筒,而用电机连接辊筒的方式来实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中,动力组件包括电机、辊筒,辊筒安装于槽体底面,电机与辊筒之间电连接。采用电机带动辊筒转动,而辊筒的表面包胶或表面打磨成网纹状,来增大摩擦系数。
41.同样的,辊筒通过自身的转动,其表面具有一个线速度,而滑槽槽体中下落的物品
在经过辊筒的表面时会有一个下落速度平行于辊筒表面的分量。当线速度相对该分量更大时,辊筒的表面向物品施加一个向下的摩擦力,以使下降速度过慢的物品在收到向下的施力下增加下落速度;反之,当线速度相对该分量更小时,辊筒的表面向物品施加一个向上的摩擦力,以使下降速度过快的物品在收到向上的施力下减缓下落速度。
42.图4示出了安装板螺栓孔的一种形式的示例。将安装板12对应的螺栓的螺栓孔加工成尺寸较大的腰型孔,是为了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可以对电滚筒的两端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进行微调。由于螺旋滑槽底面实际为一个曲面,安装动力组件所加工的方孔实际四条边均为曲线,实际安装时,电滚筒很难准确无误地保证其外圆面与方孔边线的距离均匀,故需要在安装时进行微调。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中的腰型孔微调方式为一种性价比较高的调整方式,实际也可设计为上下左右设计为用螺杆调节位置的方案。这种具体的安装方式只是一个示例,实际可以采用比如焊接在内的任意安装方式。动力组件的具体结构以及其在滑槽上的安装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3.由于电滚筒转速恒定,且表面包胶,摩擦系数最大可达到0.9,所以当摩擦系数大的货物经过动力组件时,会获得一个推力向下输送,如果该货物处于两组辊筒之间时,当后方有货物输送过来时,动力装置会持续给到后续货物动力从而推动该滞留货物往下输送,从而避免了货物拥堵的情况发生。而当摩擦系数小的货物快速下滑时,由于电滚筒表面的包胶会对其产生一个很大的摩擦阻力,从而减缓其下滑速度,从而避免由于速度过快在落底时破损。
44.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