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机车零部件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04:51: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机车零部件焊接装置,包括有支撑台(1)、第一支撑架(2)、第一连接板(3)、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支撑台(1)上侧后部固接有第一支撑架(2);第一支撑架(2)上侧前部固接有第一连接板(3);支撑台(1)上侧左部固接有第一支撑板(4);支撑台(1)上侧右部固接有第二支撑板(5);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旋拧组件、加固组件、驱动组件、整平组件、防脱组件、定位组件、套接组件、旋转组件和热压组件;第一连接板(3)前侧上部安装有用于将铜绞线上端面的铜丝固定在一起的加固组件;第一连接板(3)前侧中部安装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下部安装有用于将铜绞线松散部分旋绞的旋拧组件;第一连接板(3)前侧下部安装有用于将铜绞线翻转的旋转组件,并且旋转组件位于旋拧组件下方;第一支撑板(4)上侧安装有用于对铜板零件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支撑台(1)上侧中部安装有用于将焊片贴合在铜管内部的整平组件;整平组件上部安装有用于防止焊片脱离铜管的防脱组件;支撑台(1)上侧右部安装有用于将铜管套接在铜绞线下部的套接组件,并且套接组件位于第二支撑板(5)左方;套接组件与防脱组件相接触;第二支撑板(5)左部安装有用于将铜管、铜绞线和铜板零件固接在一起的热压组件。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零部件焊接装置,其特征是:旋拧组件包括有联动块(201)、第一联动环(202)、转动环(203)、第一拉杆(204)、第一弧形块(205)、第一弹簧(206)、齿环(207)、连接环(208)、第二拉杆(209)、第二弧形块(2010)和第二弹簧(2011);驱动组件下部安装有联动块(201);联动块(201)前部固接有第一联动环(202);第一联动环(202)上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环(203);转动环(203)内沿径向对称设有两个第一拉杆(204);两个第一拉杆(204)相向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一弧形块(205),第一拉杆(204)的另一侧贯穿转动环(203),且与转动环(203)进行滑动连接,每侧第一弧形块(205)与转动环(203)之间的第一拉杆(204)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一弹簧(206),且第一弹簧(20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块(205)与转动环(203)固接;转动环(203)外侧上部通过多个支杆连接有齿环(207);第一联动环(202)下侧固接有连接环(208);连接环(208)内沿径向对称设有两个第二拉杆(209);两个第二拉杆(209)相向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二弧形块(2010),第二拉杆(209)的另一侧贯穿连接环(208),且与连接环(208)进行滑动连接,每侧第二弧形块(2010)与连接环(208)之间的第二拉杆(209)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2011),且第二弹簧(201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弧形块(2010)与连接环(208)固接。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车零部件焊接装置,其特征是:加固组件包括有第二连接板(301)、加热器(302)、加热头(303)、放料器(304)和焊丝(305);第一连接板(3)前侧上部固接有第二连接板(301);第二连接板(301)下侧前部安装有加热器(302);加热器(302)下侧安装有加热头(303);加热器(302)前侧安装有放料器(304);放料器(304)上绕设有焊丝(305)。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车零部件焊接装置,其特征是: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导轨(401)、第一丝杆(402)、第一电机(403)、第一滑块(404)、第一传动轮(405)、第三连接板(406)、传动杆(407)、柱齿轮(408)和第二传动轮(409);第一连接板(3)前侧右部固接有第一导轨(401),第一导轨(401)呈竖直设置;第一连接板(3)前侧右部安装有第一电机(403),并且第一电机(403)位于第一导轨(401)上方;第一导轨(401)上部和下部均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402),并且第一丝杆(402)呈竖直设置;第一电机(403)输出端与第一丝杆(402)固接;第一导轨(401)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404);第一滑块(404)与第一丝杆
(402)旋接;第一滑块(404)与联动块(201)固接;第一丝杆(402)上部固接有第一传动轮(405),并且第一传动轮(405)位于第一电机(403)下方;第一连接板(3)前侧左部固接有两个第三连接板(406);两个第三连接板(406)之间转动连接有传动杆(407);传动杆(407)上固接有柱齿轮(408);传动杆(407)上部固接有第二传动轮(409);第二传动轮(409)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405)进行传动连接。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车零部件焊接装置,其特征是:旋转组件包括有第三支撑板(901)、电动转盘(902)和第二电动夹具(903);第一连接板(3)前侧下部固接有第三支撑板(901);第三支撑板(901)前侧固接有电动转盘(902);电动转盘(902)的转动盘上固接有第二电动夹具(903),并且第二电动夹具(903)位于转动环(203)正下方。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车零部件焊接装置,其特征是:整平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块(501)、螺纹杆(502)、液压伸缩杆(503)、第二联动环(504)和推筒(505);支撑台(1)上侧中部固接有第一连接块(501);第一连接块(501)中部固接有螺纹杆(502);第一连接块(501)上侧后部安装有液压伸缩杆(503);液压伸缩杆(503)伸缩端固接有第二联动环(504);第二联动环(504)上部转动连接有推筒(505);推筒(505)中部与螺纹杆(502)进行旋接;螺纹杆(502)上部与防脱组件相连接。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车零部件焊接装置,其特征是:防脱组件包括有第二连接块(601)、电动转轴(602)、第一联动板(603)和限位块(604);螺纹杆(502)上侧固接有第二连接块(601);第二连接块(601)上安装有四个电动转轴(602);四个电动转轴(602)上均固接有一个第一联动板(603),并且四个第一联动板(603)呈圆形阵列设置;四个第一联动板(603)离心侧下部均固接有一个限位块(604);四个限位块(604)均与套接组件相接触。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机车零部件焊接装置,其特征是:定位组件包括有承接板(701)、滑板(702)、联动杆(703)、限位板(704)、第三弹簧(705)、第三连接块(706)、l型块(707)和第四弹簧(708);第一支撑板(4)上侧固接有承接板(701);承接板(701)内侧右部滑动连接有滑板(702);滑板(702)右侧固接有联动杆(703),联动杆(703)上侧中部开设有定位槽;联动杆(703)上侧前部和上侧右部均固接有一个限位板(704);联动杆(703)左侧前部和左侧后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三弹簧(705);承接板(701)下侧固接有两个第三连接块(706);两个第三连接块(706)分别与两个第三弹簧(705)固接;联动杆(703)下侧中部滑动连接有l型块(707);l型块(707)弯折部上侧固接有两个第四弹簧(708);两个第四弹簧(708)上端与联动杆(703)固接。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机车零部件焊接装置,其特征是:套接组件包括有第二支撑架(801)、第二导轨(802)、第二丝杆(803)、第二电机(804)、第二滑块(805)、第二联动板(806)、第一电动夹具(807)、连接铜管(808)和弧形焊片(809);支撑台(1)上侧固接有第二支撑架(801),并且第二支撑架(801)位于第一连接块(501)右方;第二支撑架(801)左侧固接有第二导轨(802),第二导轨(802)呈竖直设置;第二支撑架(801)左侧下部固接有第二电机(804);第二导轨(802)上部和下部均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803),第二丝杆(803)呈竖直设置;第二电机(804)输出端与第二丝杆(803)固接;第二导轨(802)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805);第二滑块(805)与第二丝杆(803)旋接;第二滑块(805)左侧固接有第二联动板(806);第二联动板(806)上部固接有第一电动夹具(807);第一电动夹具(807)中部夹持连接有连接铜管(808);连接铜管(808)内部套设有弧形焊片(809);弧形焊片(809)
上侧与四个限位块(604)相接触;连接铜管(808)上侧与四个限位块(604)相接触。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机车零部件焊接装置,其特征是:热压组件包括有第一伸缩气缸(101)、第一热压块(102)、第二伸缩气缸(103)和第二热压块(104);第二支撑板(5)左侧面上部固接有第一伸缩气缸(101);第一伸缩气缸(101)伸缩端固接有第一热压块(102);第二支撑板(5)的水平板左部固接有两个第二伸缩气缸(103),并且两个第二伸缩气缸(103)呈前后对称设置;两个第二伸缩气缸(103)伸缩端均固接有一个第二热压块(104)。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焊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车零部件焊接装置。技术问题:由于铜绞线由多股铜线绞制而成,铜绞线切断面位置会出现松散现象,导致焊接后结构稳定性低下,甚至会出现铜绞线脱落现象。技术方案:一种机车零部件焊接装置,包括有第一连接板和加固组件;第一连接板前侧上部安装有加固组件。本发明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铜绞线松散处重新旋绞在一起,并防止旋绞过程中出现铜绞线弯曲现象,同时自动将重新旋绞在一起的铜绞线截面处的铜丝焊接在一起,避免再次出现松散现象,然后将铜管上半部分焊接在铜绞线上,将铜管下半部分焊接在铜板零件上,从而将铜绞线焊接在铜板零件上,大大加强连接处的稳定性,避免了脱落现象。避免了脱落现象。避免了脱落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阁 丁永明 周耀辉 周晓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科兴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4
技术公布日:2022/4/1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