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01:45: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2.活塞作为隔膜泵的关键部件,其功能和精度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关键特性的质量指标。将密封圈准确地安装在小活塞中,要求定位准确,由于实现自动化安装较难,目前大部分装配仍为人工装配。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使得该工序浪费了人力资源,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与产品的不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4.一种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用于给一个活塞上装配上一个异形圈与一个活塞套,其包括一个机架,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一侧的自动上料机构,一个设置于所述自动上料机构的一端的夹取机构,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旋转定位机构,两个设置于所述旋转定位机构的一侧的涂胶机构,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且位于所述涂胶机构的一侧的自动下料机构。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一侧的活塞振动盘,一个设置于所述活塞振动盘的一侧的异形圈振动盘,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异形圈振动盘的一侧的活塞套振动盘。所述夹取机构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活塞振动盘的输出端的活塞夹取组件,一个设置于所述异形圈振动盘的输出端的异形圈夹取组件,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活塞套振动盘的输出端的活塞套夹取组件。所述旋转定位机构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驱动转轮,一个设置于所述驱动转动上的载盘,多个间隔设置于所述载盘上的定位座,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且位于所述载盘的一侧的刮胶器。所述涂胶机构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支柱,一个设置于所述支柱的一端的气缸连接板,一个设置于所述气缸连接板上的三轴气缸,一个设置于所述三轴气缸的输出端的步进电机,一个设置于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并且与所述定位孔相对应的转动头,以及一个用于涂胶的打胶机。
5.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内部具有容置腔,该机架的一个侧面具有控制所述驱动模块的操控组件。
6.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振动盘包括一个第一振动盘,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振动盘的输出端的活塞滑动底板,一个与所述活塞滑动底板滑动连接的活塞错位板,以及一个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塞滑动底板的一侧的第一笔形气缸。所述活塞错位板朝向所述第一振动盘的一侧具有一个活塞容置腔,该活塞错位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笔形气缸的输出端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异形圈振动盘包括一个第二振动盘,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振动盘的输出端的异形圈定位板。所述异形圈定位板朝向所述第二振动盘的一侧具有一个进料口,该异形圈定位板相对所述进料口的一侧具有一个挡料柱。
8.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套振动盘包括一个第三振动盘,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振动盘的输出端的活塞套滑动底板,一个与所述活塞套滑动底板滑动连接的活塞套错位板,以及一个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塞套滑动底板的一侧的第二笔形气缸。所述活塞套错位板朝向所述第三振动盘的一侧具有一个活塞套容置腔,该活塞套错位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笔形气缸的输出端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夹取组件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活塞振动盘的一侧的第一支撑板,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的第一横向板,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板的一端的第三笔形气缸,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板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横向板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的第四笔形气缸,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滑动连接的第一拖动板,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拖动板的一端的第一夹取气缸,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夹取气缸的输出端的第一夹爪。所述第三笔形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第四笔形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拖动板相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异形圈夹取组件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异形圈振动盘的一侧的第二支撑板,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的第二横向板,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横向板的一端的第五笔形气缸,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横向板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二横向板滑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板,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的第六笔形气缸,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并且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滑动连接的第二拖动板,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拖动板的一端的第二夹取气缸,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夹取气缸的一侧的并且与所述第二拖动板固定连接的上位撑大气缸,一个相对所述上位撑大气缸设置的下位撑大气缸,一个设置于所述上位撑大气缸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二拖动板固定连接的脱料气缸,以及一个与所述脱料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的脱料板。所述第五笔形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第六笔形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拖动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夹取气缸的输出端连接设置有一内撑夹爪,该内撑夹爪远离所述第二夹取气缸的一端具有一个与所述异形圈相匹配的卡槽。所述上位撑大气缸的夹爪与所述下位撑大气缸的夹爪交错设置,所述上位撑大气缸的夹爪撑开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下位撑大气缸的夹爪撑开的最大直径,所述脱料板的一端开设有一个脱料孔,所述上位撑大气缸部分穿过所述脱料孔,且该脱料孔位于所述上位撑大气缸与所述下位撑大气缸之间。
11.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套夹取组件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活塞套振动盘的一侧的第三支撑板,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端的第三横向板,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横向板的一端的第七笔形气缸,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横向板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三横向板滑动连接的第三连接板,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的第八笔形气缸,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板并且与所述第三连接板滑动连接的第三拖动板,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拖动板的一端的第三夹取气缸,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夹取气缸的输出端的第三夹爪。所述第七笔形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第八笔形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拖动板相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座的数量为六个,该定位座具有一个与所述活塞的部分相匹配的定位孔。
13.进一步地,所述自动下料机构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四支撑板,一个设
置于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一端的第四横向板,一个设置于所述第四横向板的一侧的并且与所述第四横向板滑动连接的第四连接板,一个设置于所述第四横向板的另一侧并且与所述第四连接板固定连接的第一直杆气缸,一个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一端的第九笔形气缸,一个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四连接板滑动连接的第四拖动板,一个设置于所述第四拖动板的一侧的下料夹取气缸,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第四横向板远离所述载盘的一端的送料组件。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通过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将所述活塞,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活塞套移动至指定位置,再由所述夹取机构与所述涂胶机构来实现各个零件之间的装配工作,通过所述旋转定位机构来控制工作顺序,最后通过所述自动下料装配来完成最后产品的收集。所述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实现了该产品的自动化生产,工人只需将各零件分别放入至所述自动上料机构中即可完成装配工作,节省了人力资源,降低了成本与产品的不良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所具有的活塞振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的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所具有的异形圈振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的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所具有的活塞套振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1的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所具有的活塞夹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图1的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所具有的异形圈夹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图1的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所具有的第二夹取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图1的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所具有的脱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图1的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所具有的活塞套夹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0为图1的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所具有的旋转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1为图1的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所具有的涂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2为图1的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所具有的自动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3为图1的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所具有的送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9.如图1所示,其本发明提供的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用于给一个活塞10上装配上一个异形圈11与一个活塞套12。
30.所述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包括一个机架20,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20的一侧的自动上料机构30,一个设置于所述自动上料机构30的一端的夹取机构40,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20上的旋转定位机构50,两个设置于所述旋转定位机构50的一侧的涂胶机构60,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20上并且位于所述涂胶机构60的一侧的自动下料机构70。可以想到的是,所述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功能模块,如用于供应能源的驱动电源,线缆的布局,用于涂胶的打胶机,用于接料的料框等等,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知识,在此不再一一说明。
31.所述机架20内部具有容置腔,该容置腔内可放置上述的驱动电源或用于布局线缆等等。所述机架20的一个侧面具有控制所述驱动模块的操控组件21,该操控组件21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知识,在此不再一一说明。
32.所述自动上料机构30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20的一侧的活塞振动盘31,一个设置于所述活塞振动盘31的一侧的异形圈振动盘32,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异形圈振动盘32的一侧的活塞套振动盘33。
33.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13,所述活塞振动盘31包括一个第一振动盘311,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振动盘311的输出端的活塞滑动底板312,一个与所述活塞滑动底板312滑动连接的活塞错位板313,以及一个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塞滑动底板312的一侧的第一笔形气缸314。
34.所述第一振动盘311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35.所述活塞错位板313朝向所述第一振动盘311的一侧具有一个活塞容置腔315,该活塞错位板3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笔形气缸31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活塞错位板313可以在所述第一笔形气缸314的驱动下于所述活塞滑动底板312上做往复运动,如此可使所述活塞容置腔315在所述第一振动盘311的输出口做往复运动。从而使得所述活塞10能够从活塞振动盘31中被有序的取出。
36.所述异形圈振动盘32包括一个第二振动盘321,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振动盘321的输出端的异形圈定位板322。
37.所述第二振动盘321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38.所述异形圈定位板322朝向所述第二振动盘321的一侧具有一个进料口323,该进料口323仅可以使一个平放的所述异形圈11通过。所述异形圈定位板322相对所述进料口323的一侧具有一个挡料柱324。
39.所述异形圈11通过所述进料口323进入到所述挡料柱324的一侧,等待所述夹取机构40来夹取该异形圈11。
40.所述活塞套振动盘33包括一个第三振动盘331,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振动盘331的输出端的活塞套滑动底板332,一个与所述活塞套滑动底板332滑动连接的活塞套错位板333,以及一个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塞套滑动底板332的一侧的第二笔形气缸334。
41.所述第三振动盘331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42.所述活塞套错位板333朝向所述第三振动盘331的一侧具有一个活塞套容置腔335,该活塞套错位板33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笔形气缸33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活塞套错位板333可以在所述第二笔形气缸334的驱动下于所述活塞套滑动底板332上做往复运动,如此可使所述活塞套容置腔335在所述第三振动盘331的输出口做往复运动。从而使得所述活塞套12能够从所述活塞套振动盘33中被有序的取出。
43.所述夹取机构40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活塞振动盘31的输出端的活塞夹取组件41,一个设置于所述异形圈振动盘32的输出端的异形圈夹取组件42,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活塞套振动盘33的输出端的活塞套夹取组件43。
44.所述活塞夹取组件41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活塞振动盘31的一侧的第一支撑板411,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11的一端的第一横向板412,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板412的一端的第三笔形气缸413,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板412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横向板412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414,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14的一端的第四笔形气缸415,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14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414滑动连接的第一拖动板416,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拖动板416的一端的第一夹取气缸417,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夹取气缸417的输出端的第一夹爪418。
45.所述第三笔形气缸41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414相连接。
46.所述第四笔形气缸41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拖动板416相连接。
47.所述第一连接板414与所述第一拖动板416的运动轨迹垂直。
48.所述第一夹爪418可在所述第三笔形气缸413与所述第四笔形气缸415的作用下,在一个二维平面内运动,从而实现所述活塞10的移料动作。
49.所述异形圈夹取组件42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异形圈振动盘32的一侧的第二支撑板421,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421的一端的第二横向板422,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横向板422的一端的第五笔形气缸423,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横向板422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二横向板422滑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板424,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424的一端的第六笔形气缸425,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424并且与所述第二连接板424滑动连接的第二拖动板426,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拖动板426的一端的第二夹取气缸427,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夹取气缸427的一侧的并且与所述第二拖动板426固定连接的上位撑大气缸428,一个相对所述上位撑大气缸428设置的下位撑大气缸429,一个设置于所述上位撑大气缸428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二拖动板426固定连接的脱料气缸4291,以及一个与所述脱料气缸429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脱料板4292。
50.所述第五笔形气缸42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424相连接。
51.所述第六笔形气缸42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拖动板426相连接。
52.所述第二连接板424与所述第二拖动板426的运动轨迹相垂直。
53.所述第二拖动板426可所述第五笔形气缸423与所述第六笔形气缸425的驱动下,在一个二维平面内运动,从而实现所述异形圈11的移料动作。
54.所述第二夹取气缸427的输出端连接设置有一内撑夹爪4271,该内撑夹爪4271远离所述第二夹取气缸427的一端具有卡槽4272,该卡槽4272与所述异形圈11相匹配。
55.所述上位撑大气缸428的夹爪与所述下位撑大气缸429的夹爪交错设置,以此避免
干涉。所述上位撑大气缸428的夹爪撑开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下位撑大气缸429的夹爪撑开的最大直径。
56.所述脱料板4292的一端开设有一个脱料孔4293,所述上位撑大气缸428部分穿过所述脱料孔4293,且该脱料孔4293位于所述上位撑大气缸428与所述下位撑大气缸429之间。当所述上位撑大气缸428所内撑的所述异形圈11需要取下时,所述脱料板4292在所述脱料气缸4291的驱动下,朝该异形圈11的方向移动,并将所述异形圈11推至所述活塞10上,使之装配到一起。
57.所述活塞套夹取组件43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活塞套振动盘33的一侧的第三支撑板431,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板431的一端的第三横向板432,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横向板432的一端的第七笔形气缸433,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横向板433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三横向板432滑动连接的第三连接板434,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板434的一端的第八笔形气缸435,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板434并且与所述第三连接板434滑动连接的第三拖动板436,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拖动板436的一端的第三夹取气缸437,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夹取气缸437的输出端的第三夹爪438。
58.所述第七笔形气缸43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板434相连接。
59.所述第八笔形气缸43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拖动板436相连接。
60.所述第三连接板434与所述第三拖动板436的运动轨迹垂直。
61.所述第三夹爪438可在所述第七笔形气缸433与所述第八笔形气缸435的作用下,在一个二维平面内运动,从而实现所述活塞套12的移料装配动作。
62.所述旋转定位机构50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20上的驱动转轮51,一个设置于所述驱动转动51上的载盘52,多个间隔设置于所述载盘52上的定位座53,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20上并且位于所述载盘52的一侧的刮胶器54。
63.所述定位座53的数量为六个,分别对应一个所述活塞振动盘31,一个所述异形圈振动盘32,一个所述活塞套振动盘33,两个所述涂胶机构60,以及一个所述自动下料机构70。
64.所述定位座53具有一个定位孔531,该定位孔531与所述活塞10的部分相匹配,且所述定位孔531的孔口处具有倒角,方便了所述活塞10的定位工作且避免了所述活塞10的定位过程中的不良碰伤。
65.所述刮胶器54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自动下料机构70与所述活塞夹取组件41之间的l型的支架541,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支架541的一端的v型刮片542。
66.所述v型刮片542的一个侧边靠近所述载盘52的中心,该v型刮片的一个角朝向所述自动下料机构70且高度与所述定位座53相对应,如此在所述载盘52转动时,可以保证所述v型刮片542的一个侧边完全刮过所述定位座53的表面。
67.一个所述涂胶机构60设置于所述异形圈夹取组件42与所述活塞套夹取组件41之间,另一个所述涂胶机构60设置于所述活塞套夹取组件41与所述自动下料机构70之间。两个所述涂胶机构60的结构相同,因此下述叙述了一个所述涂胶机构60。其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20上的支柱61,一个设置于所述支柱61的一端的气缸连接板62,一个设置于所述气缸连接板62上的三轴气缸63,一个设置于所述三轴气缸63的输出端的步进电机64,一个设置于所述步进电机64的输出端并且与所述定位孔531相对应的转动头65,以及一个用于
涂胶的打胶机(图未示)。
68.所述打胶机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在一一赘述。
69.所述步进电机64可在所述三轴气缸的驱动下朝向所述定位孔541的方向做往复运动。所述转动头65与所述活塞10的内孔相匹配,所述步进电机64可驱动转动65自转,从而带动所述活塞10的转动。如此可使所述活塞的外侧壁均匀的涂抹上胶水,用以固定所述异形圈11与所述活塞套12。
70.所述自动下料机构70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20上的第四支撑板71,一个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板71的一端的第四横向板72,一个设置于所述第四横向板72的一侧的并且与所述第四横向板72滑动连接的第四连接板73,一个设置于所述第四横向板72的另一侧并且与所述第四连接板73固定连接的第一直杆气缸74,一个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接板73的一端的第九笔形气缸75,一个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接板73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四连接板73滑动连接的第四拖动板76,一个设置于所述第四拖动板76的一侧的下料夹取气缸77,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第四横向板72远离所述载盘52的一端的送料组件78。
71.所述第四连接板73可在所述第一直杆气缸74的驱动下于所述第四横向板72的长度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72.所述第九笔形气缸7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拖动板76相连接。
73.所述下料夹取气缸77可在所述第一直杆气缸74与所述第九笔形气缸75的驱动下,在一个二维平面内运动。从而实现产品的移动。
74.所述送料组件78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第四横向板72的一端的气缸固定板781,一个设置于所述气缸固定板781的一侧的滑台气缸782,一个设置于所述滑台气缸782的一侧的导向套783,一个设置于所述导向套783的一侧的平台板784,一个设置于所述平台板784的一侧的第二直杆气缸785,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导向套783与所述平台板784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二直杆气缸785连接的推块786。
75.所述导向套783上开设有一个导向孔787,该导向孔787的一个孔口朝向所述平台板784。所述导向套783可在所述滑台气缸782的驱动下沿所述导向孔787的轴向做往复运动。
76.所述推块786可在所述第二直杆气缸785的驱动下沿所述平台板的长度方向做往复运动。该推块786接触所述活塞套12的一个侧面具有一个开口,该开口能够保证所述推块786在推动所述活塞10时的稳定性。
7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通过所述自动上料机构30将所述活塞10,所述异形圈11与所述活塞套12移动至指定位置,再由所述夹取机构40与所述涂胶机构60来实现各个零件之间的装配工作,通过所述旋转定位机构50来控制工作顺序,最后通过所述自动下料机构70来完成最后产品的收集。所述隔膜泵用异形密封圈自动装配装置实现了该产品的自动化生产,工人只需将各零件分别放入至所述自动上料机构30中即可完成装配工作,节省了人力资源,降低了成本与产品的不良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78.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发明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