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轨道交通车辆随车轨面除湿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0 00: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辆制动及牵引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随车轨面除湿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轮轨黏着是衡量轮轨滚动接触过程中,界面间可传递切向力的能力,直接影响牵引、制动、运行安全。黏着主要受列车速度、滑移率、轮轨接触压力、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黏着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污染条件,如水、灰尘、油以及树叶等,尤其是秋天的落叶和少量水的混合物将导致轮轨间的极低黏着。黏着降低,将可能导致列车运行过程中出现空转或滑行,严重时可造成轮轨受损,危及行车安全。
3.现有技术中提高轮轨黏着性能的主流方案为撒砂装置,而撒砂装置结构复杂,存在较高故障隐患,且砂质要求较高,导致运维成本较高。
4.由此,本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随车轨面除湿清洁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随车轨面除湿清洁装置,能够有效提高轮轨黏着性能以保障在湿轨行进时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或牵引效果。
6.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随车轨面除湿清洁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底部的加热腔、与所述加热腔连通设置的加热供风管、用于开启闭合所述加热供风管的可控进气阀以及与所述可控进气阀电连接的集成控制器;
8.所述加热腔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轮行进方向的前方,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由所述加热供风管流入的高压供风的加热电热丝,所述加热腔的底部面向轨道轨面设置有用于开启闭合所述加热腔的可控喷嘴,所述可控喷嘴与所述集成控制器电连接;
9.所述加热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腔连通,所述加热供风管的另一端面向所述车辆的车轮行进方向。
10.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内的加热控制器,所述加热控制器连接所述加热电热丝和所述集成控制器。
11.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用于检测所述高压供风实时温度的加热腔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腔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加热控制器与所述集成控制器电连接。
12.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用于检测所述高压供风实时压力的加热腔压力传感器,所述加热腔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加热控制器与所述集成控制器电连接。
13.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底部的前置加热腔,所述前置加热腔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轮行进方向的所述加热腔的前方,所述前置加热腔通过所述加热供风管与所述加热腔连通设置。
14.进一步地,所述前置加热腔面向所述车辆的车轮行进方向还连通设置有前置加热供风管。
15.进一步地,所述前置加热腔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由所述前置加热供风管流入的高压供风的前置加热电热丝。
16.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内的前置加热控制器,所述前置加热控制器连接所述前置加热电热丝和所述集成控制器。
17.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置加热腔内用于检测所述高压供风实时温度的前置加热腔温度传感器,所述前置加热腔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前置加热控制器与所述集成控制器电连接。
18.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置加热腔内用于检测所述高压供风实时压力的前置加热腔压力传感器,所述前置加热腔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前置加热控制器与所述集成控制器电连接。
19.进一步地,所述前置加热供风管上设置有用于开启闭合所述前置加热供风管的前置可控进气阀,所述前置可控进气阀与所述集成控制器电连接。
20.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随车轨面除湿清洁装置,通过高温高压热空气随车对轨面进行干燥清洁,能够有效提高轮轨黏着性能以保障在湿轨行进时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或牵引效果。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所述轨道交通车辆随车轨面除湿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符号说明]
[0024]
1、加热供风管
[0025]
2、车辆
[0026]
3、加热腔
[0027]
4、加热电热丝
[0028]
5、可控喷嘴
[0029]
6、可控进气阀
[0030]
7、加热控制器
[0031]
8、前置加热控制器
[0032]
9、前置可控进气阀
[0033]
10、前置加热供风管
[0034]
11、前置加热腔
[0035]
12、前置加热电热丝
[0036]
13、集成控制器
[0037]
14、前置加热腔温度传感器
[0038]
15、前置加热腔压力传感器
[0039]
16、加热腔温度传感器
[0040]
17、加热腔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2]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43]
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0044]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5]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47]
考虑到提高轮轨黏着性能的主流方案为撒砂装置,而撒砂装置结构复杂,存在较高故障隐患,且砂质要求较高,导致运维成本较高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提高轮轨黏着性能以保障在湿轨行进时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或牵引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随车轨面除湿清洁装置的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轨道交通车辆随车轨面除湿清洁装置具体包含:设置在车辆2底部的加热腔3、与所述加热腔3连通设置的加热供风管1、用于开启闭合所述加热供风管1的可控进气阀6以及与所述可控进气阀6电连接的集成控制器13。
[0048]
可选的,本技术所述的除湿清洁装置可以设置于轨道交通车辆2上,例如火车、有轨电车。
[0049]
可选的,本技术对所述加热腔3的材质和具体形状并不做具体限定,而仅针对其设
置位置和内部容置空间进行限定,即其只要设置于车轮行驶方向的前方,且其内部能够容纳高压供风即可。
[0050]
可选的,本技术的可控进气阀6可以为现有技术中通过电信号控制开合的电子进气阀,本技术的集成控制器13用于接收和发送各种硬件控制信号,采用现有技术足以实现,本技术对集成控制器13内的逻辑方法并未改进,本技术改进点也不是对集成控制器13逻辑方法的改进。
[0051]
所述加热腔3设置在所述车辆2的车轮行进方向的前方,所述加热腔3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由所述加热供风管1流入的高压供风的加热电热丝4,所述加热腔3的底部面向轨道轨面设置有用于开启闭合所述加热腔3的可控喷嘴5,所述可控喷嘴5与所述集成控制器13电连接。
[0052]
可选的,本技术的可控喷嘴5可以为现有技术中通过电信号控制开合的喷嘴开关,本技术的可控喷嘴5可以通过与集成控制器13电连接以接收集成控制器13的控制信号进行开关闭合操作,本技术仅对可控喷嘴5的设置位置进行限定,通过将其设置于所述加热腔3的底部面向轨道轨面,由此将加热腔3内经过加热电热丝4加热后的高压供风(此时也可称作高温高压供风)喷射至轨道轨面,实现对轨面除湿清洁的效果。
[0053]
所述加热供风管1的一端与所述加热腔3连通,所述加热供风管1的另一端面向所述车辆2的车轮行进方向。
[0054]
可选的,所述加热供风管1可以为一通管,所述加热供风管1的另一端面向所述车辆2的车轮行进方向,以此收集车辆2行驶时迎面而来的高压供风,所述加热供风管1的一端与所述加热腔3连通,以此将该高压供风输送至所述加热腔3内。
[0055]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2内的加热控制器7,所述加热控制器7连接所述加热电热丝4和所述集成控制器13。
[0056]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腔3内用于检测所述高压供风实时温度的加热腔温度传感器16以及设置在所述加热腔3内用于检测所述高压供风实时压力的加热腔压力传感器17,所述加热腔温度传感器16和所述加热腔17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加热控制器7与所述集成控制器13电连接。
[0057]
可选的,所述集成控制器13通管所述加热腔温度传感器16和所述加热腔压力传感器17能够实时感知加热腔3的高压供风的温度和压力,以保障加热腔3设备安全和据此确定何时向可控喷嘴5发送工作信号进行轨面除湿清洁操作。
[0058]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2底部的前置加热腔11,所述前置加热腔11设置在所述车辆2的车轮行进方向的所述加热腔3的前方,所述前置加热腔11通过所述加热供风管1与所述加热腔3连通设置。
[0059]
可选的,所述前置加热腔11与上述加热腔3同理设置,不同的是本技术的前置加热腔11并不设置可控喷嘴5,而是作为加热腔3的前置气体加热、气体保温以及气体储备的辅助设备。
[0060]
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前置加热腔11也可称为一次加热腔,本技术的加热腔3也可称为二次加热腔。
[0061]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前置加热腔11面向所述车辆2的车轮行进方向还连通设置有前置加热供风管10。
[0062]
可选的,所述前置加热供风管10可以为一通管,所述前置加热供风管10的另一端面向所述车辆2的车轮行进方向,以此收集车辆2行驶时迎面而来的高压供风,所述前置加热供风管10的一端与所述前置加热腔11连通,以此将该高压供风输送至所述前置加热腔11内进行气体加热、气体保温以及气体储备。
[0063]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前置加热腔11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由所述前置加热供风管10流入的高压供风的前置加热电热丝12。
[0064]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2内的前置加热控制器8,所述前置加热控制器8连接所述前置加热电热丝12和所述集成控制器13。
[0065]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置加热腔11内用于检测所述高压供风实时温度的前置加热腔11温度传感器,所述前置加热腔11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前置加热控制器8与所述集成控制器13电连接。
[0066]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置加热腔11内用于检测所述高压供风实时压力的前置加热腔11压力传感器,所述前置加热腔11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前置加热控制器8与所述集成控制器13电连接。
[0067]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前置加热供风管10上设置有用于开启闭合所述前置加热供风管10的前置可控进气阀9,所述前置可控进气阀9与所述集成控制器13电连接。
[0068]
从上述描述可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车辆随车轨面除湿清洁装置,通过高温高压热空气随车对轨面进行干燥清洁,能够有效提高轮轨黏着性能以保障在湿轨行进时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或牵引效果。
[0069]
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本技术还可以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随车轨面除湿清洁装置的工作方法,具体为:
[0070]
在常规工作状态下,集成控制器13控制可控进气阀6和前置可控进气阀9配合通断,列车高压供风经一次加热供风管(即前置加热供风管10)进入一次加热保温腔(即前置加热腔11),由一次加热控制器(即前置加热控制器8)采集一次加热腔温度传感器(即前置加热腔温度传感器14)和一次加热腔压力传感器(即前置加热腔压力传感器15)数据,控制一次加热电热丝(即前置加热电热丝12)加热,形成高温高压空气存储于一次加热保温腔(即前置加热腔11)中。当需要进行轨面除湿清洁时,集成控制器13控制可控进气阀6和前置可控进气阀96配合通断,一次加热保温腔(即前置加热腔11)中的高温高压空气流经二次加热供风管(即加热供风管1)进入二次加热腔(即加热腔3)中,二次加热控制器(即加热控制器7)采集二次加热腔温度传感器(即加热腔温度传感器16)和二次加热腔压力传感器(即加热腔压力传感器17)数据,控制二次加热电热丝(即加热电热丝4)进行二次加热,通过集成控制器13控制可控喷嘴5使高温高压空气高速喷向轨面,完成轨面除湿清洁工作。
[0071]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