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18:47: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柔性电路板制造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2.柔性电路板是用柔性的绝缘基材制成的印刷电路,并且广泛应用在键盘的电路板上,而且通常选用pet材质,其中在柔性电路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冲压模具对pet材质的薄膜进行冲切工序,从而完成对柔性电路板的制作。
3.相关技术中,冲压模具包括前模组件和后模组件,其中前模组件滑动连接在机架上,后模组件则固定设置在机架上,具体的,前模组件包括前模仁、前模镶针以及前模镶件,前模镶针以及前模镶件均设置在前模仁上,后模组件包括后模仁以及后模镶件,后模镶件则设置在后模仁上,则当前模仁与后模仁相互靠近并抵接时,前模镶针、前模镶件以及后模镶件三者作用下便会在工件上冲切处孔位,从而达到为pet材质的薄膜进行冲切的目的。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因冲压完成后工件会粘连在后模仁上,则后续在收取工件时工件易残留在模具上,从而容易导致工件重复冲压以及叠加冲压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得工件不易残留在模具上,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冲压模具。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冲压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自动冲压模具,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前模组件以及后模组件,所述前模组件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后模组件包括后模仁、后模板以及复位件,所述后模仁固定设置在机架上,并且所述后模仁与所述后模板滑动连接;所述后模板能够与前模组件抵接,并且所述后模板靠近前模组件的一侧表面与后模仁齐平时,后模组件与前模组件会对工件进行冲切;所述复位件与后模板相连接,并且所述复位件用于使得后模板向靠近前模组件的方向运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要对工件进行冲压时,可使得前模组件向靠近后模组件的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后模板会先与前模组件抵接,待前模组件与后模板以及后模仁抵接时,前模组件以及后模仁在相互作用下便可在工件上完成冲切,待冲切工序完成后,可使得前模组件向远离后模组件的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复位件会使得后模板向靠近前模组件,以对工件施加远离后模仁方向的力,从而使得工件不易粘连在模具上,所以后续在收取工件时模具上不易残留有工件,进而不易出现工件重复冲压以及叠加冲压的情况。
9.优选的,所述后模板呈环状,并且所述后模板滑动套设在后模仁上;所述后模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后模板远离所述前模组件一侧的模脚以及底板,所述模脚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模脚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模脚靠近所述后模板的一侧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冲切成型的位置是在后模仁上,故后模板呈环状套设在后模仁上的方式,一方面,使得后模板更加均匀地对工件施加脱模力,从而工件不易出现
拉扯变形的情况,另一方面,后模板在向靠近前模组件运动的过程中,工件是从外圈逐渐向内圈与后模仁分离的,从而使得工件能更流畅地与后模仁分离,进而在后续收取工件时工件更加不易残留在模具上。
11.优选的,所述复位件包括有弹簧,多个所述弹簧沿后模板的中心线均匀分布,并且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底板抵接,另一端与后模板抵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通过驱动源使得后模板进行复位移动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一方面,合模时,后模板需要与前模组件抵接时才能发生运动,开模时,前模组件脱离与后模仁抵接时,后模板才能发生运动,从而使得后模板的运动不易干涉到前模组件,另一方面,也使得整个冲压模具的结构更加简洁,从而有助于减小模具的制作成本。
13.优选的,所述复位件包括有多个弹性块,多个所述弹性块沿后模板的中心线均匀分布,并且所述弹性块一端与所述底板抵接,另一端与后模板抵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复位件包括有弹簧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使得后模板所受到的弹性力更加稳定,并且后模板的四角平衡度会更好,从而不易影响到正常的冲压工序。
15.优选的,所述后模板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一端与后模板固定连接,并且在后模板与后模仁靠近前模组件一侧表面齐平时,定位杆的另一端会与所述底板抵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定位杆的设置,则在合模后,后模板不易因外力而使得自身向远离前模组件的方向运动,所以在进行冲压时,后模板靠近前模组件的一侧表面能更稳定地与后模仁齐平,从而不易影响冲压后工件的质量。
17.优选的,所述定位杆与后模板之间螺纹连接,并且所述定位杆靠近后模板的一端上设置有定位帽,而且所述后模板上设置有供定位帽嵌入的沉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则定位杆可直接通过螺栓进行替代,从而既达到定位杆所起到的作用,也使得模具更加便于制作。
19.优选的,所述后模仁上设置有供外部进行抽吸的负压口,并且所述负压口与后模仁靠近前模组件的一侧表面相连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负压口的设置,则工件放入后模仁处时,可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使得工件固定在后模仁上,所以在进行冲压时,工件的位置便不易发生偏移,从而更准确对工件的指定位置完成冲压工序。
21.优选的,所述前模组件包括有引导套,所述后模组件还包括有引导柱,并且所述引导柱能够滑动穿入引导套的内侧,而且所述引导柱的外壁能够与所述引导套的内壁抵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前模组件向靠近后模组件移动指定距离后,引导柱便会滑入引导套中,则在这个过程中,引导柱和引导套可相互配合,以使得前模组件的实际合模路径与理论合模路径之间的误差能够减小,从而使得前模组件与后模组件能够对合地更加准确,有助于提升冲压的质量。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后模组件包括后模仁、后模板以及复位件的方式,待冲切工序完成后,可使得前模组件向远离后模组件的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复位件会使得后模板向靠近前模组件,以对工件施加远离后模仁方向的力,从而使得工件不易粘连在模具上,所以后续在收取工件时模具上不易残留有工件,进而不易出现工件重复冲压以及叠加冲压的情况;
25.2.通过后模板呈环状的设置,一方面,使得后模板更加均匀地对工件施加脱模力,从而工件不易出现拉扯变形的情况,另一方面,后模板在向靠近前模组件运动的过程中,工件是从外圈逐渐向内圈与后模仁分离的,从而使得工件能更流畅地与后模仁分离;
26.3.通过定位杆的设置,则在合模后,后模板不易因外力而使得自身向远离前模组件的方向运动,所以在进行冲压时,后模板靠近前模组件的一侧表面能更稳定地与后模仁齐平,从而不易影响冲压后工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动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前模组件;21、引导套;3、后模组件;31、后模仁;32、后模板;33、复位件;331、弹性块;34、引导柱;35、模脚;36、底板;4、定位杆;5、定位帽;6、沉槽;7、负压口。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自动冲压模具。参照图1和图2,自动冲压模具包括设置机架1上的前模组件2和后模组件3,其中前模组件2位于后模组件3的上方,并且前模组件2与机架1滑动连接,后模组件3则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具体的,后模组件3包括模脚35以及底板36,具体的,模脚35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有两个,并且模脚35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1上;底板36通过螺栓固定在模脚35的上侧上,从而便形成供后模组件3中其他元件安装的结构基础。
32.参照图1和图2,后模组件3还包括有后模仁31、后模板32以及复位件33,具体的,后模仁31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36上,并且后模仁31会与前模组件2相配合,以在合模时完成对工件的冲压;后模板32呈环状,并且后模板32滑动套设在后模仁31上,在本实施例中,复位件33包括有多个由优力胶材质制成的弹性块331,多个弹性块331沿后模板32的中心线均匀分布,具体的,弹性块331一端与底板36抵接,另一端与后模板32的下表面抵接,其中在合模时,弹性块331会发生压缩形变以使得后模板32靠近前模组件2的一侧表面与后模仁31齐平,而在开模时,弹性块331会将自身的弹性力作用在后模板32,以使得后模板32向靠近前模组件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工件不易粘连在模具上,所以在后续收取工件时工件便不易残留在模具上,进而不易出现重复冲压以及叠加冲压的情况。
33.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件33还包括有弹簧,并且弹簧的一端与底板36抵接,另一端与后模板32抵接。
34.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后模板32设置有定位杆4和定位帽5,其中定位杆4与定位帽5一体成型成螺栓,并且后模板32上开设有供定位帽5嵌入的沉槽6,而且定位杆4与后模板32螺纹连接,则当定位杆4远离后模板32的一端与底板36抵接时,后模板32靠近前模组件2的一侧表面便与后模仁31齐平,所以在受到外力影响时,后模板32不易向远离前模组件2的方向移动,从而不易影响冲压后产品的质量。
35.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后模仁31还开设有供外部进行抽气的负压口7,并且负压口7与后模仁31靠近前模组件2的一侧表面相连通,则当工件放置在后模仁31处时,
便可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将工件固定在后模仁31上,从而后续在进行冲压时,工件的位置不易发生大幅度偏移,进而能更准确地对工件的指定位置进行冲压。
36.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前模组件2还包括有引导套21,后模组件3则包括有引导柱34,其中引导柱34固定连接在底板36上,并且引导柱34能够滑动穿入引导套21中,而且引导柱34的外壁能够与引导套21的内壁抵接,所以在合模的过程中,便可在引导套21与引导柱34的配合下,使得前模组件2能够更准确地沿着合模路径移动,从而使得前模组件2与后模组件3能够对合地更加准确,进而使得冲压后产品的质量能够更高。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自动冲压模具的实施原理为:在合模时,前模组件2会向靠近后模组件3的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前模组件2会先与后模板32抵接,则后模板32便会向远离前模组件2的方向移动,待定位杆4与底板36抵接时,后模板32靠近前模组件2一侧表面便与后模仁31齐平,从而便完成了冲切工序,在开模时,前模组件2向远离后模组件3的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弹性块331会将自身的弹性力作用在后模板32上,以使得后模板32向靠近前模组件2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使得工件不易粘连在后模仁31上,所以后续在收取工件时攻击便不易残留在模具上,进而不易出现重复冲压以及叠加冲压的情况。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