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

2022-04-09 14:33: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


背景技术:

2.当今时代的发展下,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与残疾人口数量居高不下将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负担。除了面临病痛威胁之外,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抚慰将成为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困难,护理机器人便由此应运而生,家用护理机器人旨在为功能障碍者提供护理帮助,它面向所有护理需求的家庭。
3.目前,现有的老年人护理机器人在护理老年人如厕时,还要将护理人员将老年人从护理机器人的座椅上搬移到马桶上,待老年人如厕完毕后再搬移到护理机器人上,操作麻烦,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包括车架和设置在车架上端的座椅板,所述座椅板的两端均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座椅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孔安装在车架的两侧端;所述座椅板的中间设有方便老年人如厕的通孔,所述座椅板的通孔处设有如侧板,所述如厕板的一侧通过多个合页转动连接在座椅板的通孔边缘;所述座椅板的下端面设有驱动如厕板开闭的驱动机构;
7.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的座椅板的下端面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通过铰接件转动连接在如厕板的下端面上。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呈框型结构,所述车架的两侧下端外部均设有移动轮,所述车架的两侧下端内部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移动轮的转动。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内部设有空隙,所述空隙的宽度大于如厕的马桶宽度。
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的高度大于如厕的马桶高度。
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椅板上的通孔形状呈拱门形状,所述如厕板的形状和通孔的形状相匹配,有利于老年人如厕。
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的前端设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车架上。
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的上端面一侧还设有扶手架,增加老年人
坐在座椅板上的安全性。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通过在座椅板的中间设置如侧的通孔,在通孔上转动连接如侧板,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如侧板的开闭,当老年人需要如厕时,通过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转动,使得如厕板围绕合页转动,从而打开如厕的通孔,方便老年人如厕,无需将老年人从护理机器人座椅上搬移到马桶上,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中座椅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车架;2、移动轮;3、第一电机;4、扶手架;5、托板;6、座椅板;7、脚踏板;61、如厕板;62、铰接件;63、合页;64、驱动电机;65、传动轴;66、第一连接杆;67、第二连接杆;68、转轴;69、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1.实施例
22.参照图1-3,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包括车架1和设置在车架1上端的座椅板6,座椅板6的两端均设有多个安装孔69,座椅板6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孔69安装在车架1的两侧端;车架1的上端面位于座椅板6的两端还设有承载托板5;
23.座椅板6的中间设有方便老年人如厕的通孔,座椅板6的通孔处设有如侧板,如厕板61的一侧通过多个合页63转动连接在座椅板6的通孔边缘;座椅板6的下端面设有驱动如厕板61开闭的驱动机构;
24.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64,驱动电机64固定安装的座椅板6的下端面上,驱动电机64的输出端连接传动轴65,传动轴6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6,第一连接杆66远离传动轴65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杆67,第一连接杆66和第二连接杆67之间通过转轴68转动连接;
25.第二连接杆67远离第一连接杆66的一端通过铰接件62转动连接在如厕板61的下端面上。
26.车架1呈框型结构,车架1的两侧下端外部均设有移动轮2,车架1的两侧下端内部设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驱动移动轮2的转动。
27.车架1内部设有空隙,空隙的宽度大于如厕的马桶宽度。
28.车架1的高度大于如厕的马桶高度,有利于座椅板能架在马桶的上端。
29.座椅板6上的通孔形状呈拱门形状,如厕板61的形状和通孔的形状相匹配,有利于老年人如厕。
30.车架1的前端设有脚踏板7,脚踏板7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车架1上。
31.车架1的上端面一侧还设有扶手架4,增加老年人坐在座椅板6上的安全性。
32.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通过在座椅板6的中间设置如侧的通孔,在通孔上转动连接如侧板,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如侧板的开闭,当老年人需要如厕时,将机器人车体驱动到马桶上,通过驱动电机64转动带动传动轴65转动,传动轴65带动第一连接杆66作圆周运动,此时第一连接杆66带动第二连接杆67向驱动电机64的一侧移动,使得如厕板61围绕合页63转动,从而打开如厕的通孔,方便老年人如厕,无需将老年人从护理机器人座椅上搬移到马桶上,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包括车架(1)和设置在车架(1)上端的座椅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板(6)的两端均设有多个安装孔(69),所述座椅板(6)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孔(69)安装在车架(1)的两侧端;所述座椅板(6)的中间设有方便老年人如厕的通孔,所述座椅板(6)的通孔处设有如厕板(61),所述如厕板(61)的一侧通过多个合页(63)转动连接在座椅板(6)的通孔边缘;所述座椅板(6)的下端面设有驱动如厕板(61)开闭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64),所述驱动电机(64)固定安装的座椅板(6)的下端面上,所述驱动电机(64)的输出端连接传动轴(65),所述传动轴(6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6),所述第一连接杆(66)远离传动轴(65)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杆(67),所述第一连接杆(66)和第二连接杆(67)之间通过转轴(6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67)远离第一连接杆(66)的一端通过铰接件(62)转动连接在如厕板(61)的下端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呈框型结构,所述车架(1)的两侧下端外部均设有移动轮(2),所述车架(1)的两侧下端内部设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驱动移动轮(2)的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内部设有空隙,所述空隙的宽度大于如厕的马桶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高度大于如厕的马桶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板(6)上的通孔形状呈拱门形状,所述如厕板(61)的形状和通孔的形状相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前端设有脚踏板(7),所述脚踏板(7)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车架(1)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上端面一侧还设有扶手架(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涉及护理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车架和设置在车架上端的座椅板,所述座椅板的两端均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座椅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孔安装在车架的两侧端;所述座椅板的中间设有方便老年人如厕的通孔,所述座椅板的通孔处设有如侧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的座椅装置,通过在座椅板的中间设置如侧的通孔,在通孔上转动连接如侧板,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如侧板的开闭,当老年人需要如厕时,通过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转动,使得如厕板围绕合页转动,从而打开如厕的通孔,方便老年人如厕,无需将老年人从护理机器人座椅上搬移到马桶上,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强 张子哲 陈金虎 相旭 尹珊珊 朱德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1.10
技术公布日:2022/4/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